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诗词曲鉴赏常考题真题汇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2022苏州)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纤纤(xiān qiàn)
盈盈(yín yíng)
脉脉(mò mài)
2.这首诗选自《________》。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迢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成都)课内阅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黄鸡”的本意是什么?在词中是指什么?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成都)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8.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武汉)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_。体裁是___,“卜算子”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
1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又送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的深情。
1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1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
(2022春·六年级单元测试)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6.此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__(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17.此诗前两句意思是石头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变成石灰;诗句中的“全不怕”“若等闲”表现了石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18.此诗使用________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2022长沙)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菊花
[唐]元稹
秋丛①绕舍似陶②家,遍绕篱③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③篱:篱笆。
19.第一句诗中的“____”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0.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情态。
21.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这首诗借菊花___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________的赞美。
23.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2022扬州)课外阅读。
别董大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白日曛:曛,昏暗。太阳黯淡无光。
24.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北风、大雁和________。
25.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
A.写景状物诗 B.送别诗 C.田园诗
26.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宁乡)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9.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xiān
yíng
mò 2.古诗十九首 3.主人公是织女,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解析】略
5.“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在词中是指时光流逝。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6.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表达了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7.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解析】略
8.京城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9.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10.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11.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解析】略
12. 宋 王观 词 词牌名 题目 13. 离别的情绪 春归去 友归去 春 朋友 14. 惜春 祝福之意 15. 美人流动的眼波 美人蹙起的眉毛 诗情画意的山水图
【解析】1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篇送别友人之作。
“卜算子”是词牌名;“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词的题目。
13.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意思是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暮春天气,春才归去,鲍浩然却又要归去了,不难想见词人心中的惆怅。但他却未对此作任何渲染,只用了“才始”和“又”两个相关联的虚词,含蓄地传达出了依依惜别的感情。既表达了词人的惜春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送别之情。
14.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的意思是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这是作者在友人临行之际,从心底发出的深情祝愿。但愿友人追随春天的步伐回到江南,和春天同在。“千万”二字道尽了作者殷殷叮嘱之意。美好而真挚的祝愿,将作者那深沉的惜春之情、惜别之情尽在不言之中给读者一种含蓄的感觉。
15.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词人把水比作美人流动的眼波,把山喻为美人蹙起的眉毛,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做到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16. 于谦 C 17.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不惧磨难、乐观豁达 18. 托物言志 清廉高沽
【解析】略
19.绕 20.赏菊时悠闲 21.菊花具有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此花开尽更无花) 22. 不怕严寒 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 23.D
【详解】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24. 黄云 白日 雪 25.B 26.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有谁不知道你呢? 27.用“千里”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对应。 28.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要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解析】略
29.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深刻的印象。 30.这首诗赋予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