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开国大典》节选,回答问题。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跑、火能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选文是关于( )的场面描写,运用了( )(点面结合、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请把选文中对这个场面总体描写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2.用“ ”画出这段话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 比作 ,这个比喻表现了人民解放军 的气概。
3.选文在对各军兵种进行描写时,角度也不一样,请选一选。
海军描写的是( ),步兵描写的是( ),炮兵描写的是( )。
A.武器的特点 B.方阵进行的特点 C.服装颜色的特点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
A.这句话写出了阅兵式的隆重场面,表现了当时热烈、庄严的气氛。
B.这句话描写了阅兵式上观众鼓掌、欢呼的情景,表现了人民群众欢快、激动的心情。
阅读理解。
零分之约
曾经,我是一个让老师感到头疼的学生,调皮、厌学,每次考试,成绩都是雷打不动的“C”,教过我的老师都无计可施。直到卡尔森老师来教我们班后,这一切才发生了改变。
第一天上课,她冲我 地笑了笑,说:“你就是整天梦想当个赛车手的斯蒂文弗吗?”“是的。”我感觉她的话里有一些鄙夷的成分,声音不禁高亢起来,富有挑衅地说:“舒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这么大还考过零分呢,现在不一样当了世界顶尖级赛车手?”卡尔森老师爽朗地笑了起来,说:“但你从来没有考过零分啊!”她竟然笑话我没考过零分!我控制住心头的怒火,气冲冲地说:“哼,下次我考零分给你看!”
她仿佛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小辫子”,说:“好啊,咱们做一个约定,你要是考了零分,在班级里一切自便;可你一天没考零分,就要好好学习!不过,考试时必须把试卷答完整。”这还不简单!我 地答道:“没问题!”
很快迎来了考试。发下试卷后,我开始答卷,我故意把知道的写错,可在做后面的题时,由于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答案,只得硬着头皮做,像以往那样乱蒙一通。走出考场,我忽然发现,手心里竟然出了汗。我第一次感觉,考零分竟然跟考满分一样难!我的心情沮丧极了。考试成绩又是“C”,卡尔森老师走过来,狡黠(xiá)地提醒道:“加油!向零分冲刺!”我低下头,既羞愧,又暗骂自己不争气。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我一次又一次地向零分冲刺。我发奋学习,慢慢发现自己有把握做错的题越来越多,换句话说,有把握把题目全部做错,得零分就会有希望。
一年后,我终于成功地考了第一个零分!卡尔森老师大声地宣布:“斯蒂文弗,祝贺你考到了零分!”我脸红如枣,羞愧难当。“按照我们的约定,你可以在班级内做你想做的事情了。”
泪水突然涌出我的眼眶,我哽咽着说:“谢谢您,老师,在我没有成为世界一流赛车手之前,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学生……”
5.从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文中的横线处。(填序号)
A.意味深长 B.郑重其事 C.不假思索 D.不慌不忙
6.“一年后我终于成功地考了第一个零分!”从“终于”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文章中画横线的两处句子描写了“我”的羞愧,说说“我”为什么羞愧?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文中的卡尔森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0.“司空见惯”的意思是_____,写一个与“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____。
1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中的“?”指的是_______,“!”指的是______。
12.选文第③段画“ ”的一连串的问号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完选文,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少年书架
季羡林
①我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
②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手里捧着书,美滋滋看着它们,我的心里有份说不出的满足。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收起来,放到纸箱里,等到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那天,我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家里立着个宽宽大大的书架,那是老师用木板木条自己做成的。书架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书,那些书一本本直立着,像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我用手抚摸着那做工粗糙却朴实厚重的书架,感觉如同一位长者,正默默地凝视着小小的我。
④我深深地迷恋着老师书架的样子。于是,我也把书一本本地立在书桌上,两侧还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看。上去真像一个小书架!这小小的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我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等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书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爸爸的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⑤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书架这“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有时我也会悄悄地想:什么时候,我也能真的拥有一个小小的书架呢?
⑥那是一个秋日,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片白云。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一进院子,就连声喊道:“这下够了!够了!”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料足够给你做一个书架了!”爸爸兴奋地说道。原来,爸爸利用下班时间,去包装厂丢弃的废料中挑选出这些能用的木料。看到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我的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⑦爸爸准备好钢锯、钉子、油漆等工具后,就开始用砂纸一点一点地打磨起那些木料……那天放学后,我一溜烟地跑回家,蹲在爸爸身边,眼巴巴地盯着爸爸在木屑中忙活。“爸爸,爸爸,什么时候能做好?什么时候才能做好啊……”
⑧天蓝蓝的,阳光暖暖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小小的书架终于做成了!
⑨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那是秋天稻子成熟的颜色。风来,漆干。我抱起书架,轻轻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幸福的感觉,如同一朵莲花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就像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⑩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去,小小的书架始终在我身边,不离不弃。后来,我上了大学,家里也终于拥有了宽大的书架,而那个小书架早已变得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依然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似一位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如果有一天,让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那个小小的少年书架。
(选自季羡林随想录《做人与处事》,本文有改动)
14.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满足——( ) 奢望——( ) 喜笑颜开——( )
15.围绕“少年书架”,把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①_______→②“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③_______
16.第⑥段中“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我”看到木料后产生的联想与想象。
B.“美丽的家伙”一词表达了“我”与书架亲昵的情感。
C.反复使用“看见了”,强调了“我”因即将拥有书架而手忙脚乱。
D.表达了“我”对书架期盼已久,梦想终于得以实现的喜悦之情。
17.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什么心情。
那天放学后,我一溜烟地跑回家,蹲在爸爸身边,眼巴巴地盯着爸爸在木屑中忙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对题目“少年书架”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架的样子、做工、颜色是我喜欢的。
B.我只想停留在少年,不想长大。
C.上了大学后,我拥有了宽大的书架,已不再喜欢少年书架的笨拙和苍老。
D.少年时期的书架令“我”难以忘怀,它满足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是“我”不断成长的源
交往的善意。
轻点关门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素不相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疑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我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你们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他搓着两手,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思考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可是.....既然您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俩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我父亲腿脚不好,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住一楼老人家出来进去会方便一些。”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
⑤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和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我急忙扶起来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里病故了。去世之前,他叮嘱儿子一定要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_______(照顾光顾),要儿子给邻居们深深地鞠一躬,表示自己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19.用“√”选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0.结合短文,补充下面图中的内容。
李先生夫妇 第一次拜访→目的:________
第二次拜访→目的:________
21.阅读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搓着两手”可以体会到李先生_____的心情,从“静静地看着”可以体会到李先生____的心情。
22.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李老先生没有正面出现过,但通过他临终的交代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虾趣
齐白石虾图之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我们从各种画册中看到的古代画家的同题材作品,没有比得上他的。据说齐白石画虾数十年,七十岁时达到了古人的最高水平,他不懈努力,进入了更高的境界。
我家的客厅挂着一幅齐白石虾图,那十来只虾,画得生动极了。一次,有个农妇肩上挑着水桶,一进门,看见那幅画,竟着了迷,担子没有卸肩就站着欣赏,还连声啧啧赞叹:“真像呀,活的一样。”作品能够使一个普通农妇忘记把水桶卸下肩来就凝神欣赏,这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家的最高荣誉了。
齐白石深刻观察过虾的生活,所以他虾图里的虾栩栩如生。我曾经养过虾,观察过虾,对齐白石虾图之趣有了更深的认识。
虾的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江河里淤泥地带的虾,身上颜色黑些;沙底地带的虾,颜色白些。生命力旺盛的虾,身体透明,生命力减弱的时候,透明度就降低了,逐渐变为奶白色。越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虾,它的头部那一团黑色的东西越明显,那是它的脏腑和没有消化完的食物。活蹦乱跳的虾,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它的头壳里的器官的搏动。
虾是喜欢嬉戏的,常常两只纠缠在一起,互相用钳足逗弄着玩。虾前进的时候,伸直了两只钳足;当它遇险迅速后退的时候,两只长长的钳足就收起来了。
虾吃食物时很小心,总是先用钳足去试探一下,然后赶紧后退,接着再试、再退,最后它认定完全没有危险了,就放胆大嚼。吃东西的时候,用脚爪辅助,桡(ráo)足快乐地划动着。有时,它仅仅用两只脚支地,其他的脚和整个身体都斜翘起来。
观察了虾的生活,我逐渐明白,齐白石画那十几只虾,是颇费心机的,它们真是多姿多彩!既有来自淤泥地带较黑的虾,也有来自沙底地带较白的虾。它们头壳里那一团黑色都很突出,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们有正在向前游的,也有正在向后退的,更有正在嬉戏和觅食的。画面上没有藻类、沙石、溪涧、水纹,但是只要看到那些虾的姿态,仿佛这一切都有了;不知道这位老画家观察了多少虾,才画得这样出神入化!
2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荣誉——( ) (2)旺盛——( )
(3)赞叹——( ) (4)仿佛——( )
2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栩栩如生:___________
(2)出神入化:_______
26.作者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自己对虾的了解。
27.作者写齐白石的画,为什么要写自己对虾的许多了解?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齐白石画虾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29.选文表现“我”想见到闰土的急切心情的词语有:盼望、______、______。
30.作者在描写闰土外貌时,抓住了三个特征,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_________,表明闰土在海边经受风吹日晒,很健康。
(2)_________,表现了浙江绍兴一带农民在穿戴方面的风格。
(3)________,写出了父亲对他的疼爱,也反映了一种良好的祈愿。
31.选文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你能写出一句鲁迅先生的名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阅兵式 点面结合 画波浪线的句子: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2.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威武雄壮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
像钢铁巨人一样
威武雄壮 3. C B A 4.B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阅兵式开始……”“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可知,选文是关于阅兵式的场面描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面的描写是对整体,大的场面的描写。“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点的描写是对个体的细节描写,如对海军、步兵、炮兵的描写。
阅兵式场面总体描写的句子是“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写出了部队经过主席台的情景。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文中的比喻句为“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结合画线句子“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可知,句子把“战士们”比作了“钢铁巨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高大挺拔形象。
3.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从“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可知,突出的是海军制服颜色的特点。
从“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可知,突出的是步兵方阵进行的特点。
从“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可知,突出的是炮兵武器的特点。
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句子“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中的“喊哑、拍麻”两个词语得知,写出了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表现了群众喜悦、兴奋的心情故选B。
5.A C 6.我体会到了考零分很不容易,斯蒂文弗付出了很多。 7. 因为第一次感觉考零分竟然跟考满分一样难!我的心情沮丧极了。考试成绩又是“C”。 因为“我”真的考了零分,老师答应了我们的约定。 8.文中的卡尔森是一位睿智爱生、热情开朗、教育有方的老师。 9.作者非常感动,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解析】5.考查选词填空。
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指她笑得耐人寻味,用“意味深长”,指我回答迅速,用“不假思索”。
6.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终于”到底,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终于”写出了考零分很不容易,说明斯蒂文弗为了考零分付出了很多。
7.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我第一次感觉,考零分竟然跟考满分一样难!我的心情沮丧极了。”可知我低下头,既羞愧,又暗骂自己不争气是因为自己明白了考零分竟然跟考满分一样难。
结合“斯蒂文弗,祝贺你考到了零分!”和“按照我们的约定,你可以在班级内做你想做的事情了。”可知我脸红如枣,羞愧难当是因为因为“我”真的考了零分,老师答应了我们的约定。
8.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卡尔森老师爽朗地笑了起来”可知卡尔森是一个开朗的人;结合“她仿佛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小辫子’”可知卡尔森是一个睿智的老师;结合“按照我们的约定,你可以在班级内做你想做的事情了。”可知卡尔森是一个讲信用的老师;结合文章可知卡尔森老师通过跟我达成考零分的约定,促使“我”平时好好学习,考试时认真考试,可以看出是一个教育有方的老师。
9.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结合“谢谢您,老师,在我没有成为世界一流赛车手之前,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学生”中“谢谢”可知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0.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习以为常 11. 发现问题并不断发问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找到了真理 12.说明了波义耳善于提出问题。 13.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善于在细微之处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就会有所发现。
【解析】10.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职。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近义词:不足为奇、屡见不鲜等。
1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结合文中“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分析可知,第②自然段中的“?”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地提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疑问。这样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句话是波义耳根据现象提出的问题,一连串的问号说明了波义耳善于提出问题,体现了他对科学研究的执着。
13.本题考查文章的启发。
文段写了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紫罗兰花瓣变红,于是提出问题:紫罗兰中什么成分遇盐酸会变红?然后他进行了许多实验,最后发现石蕊地衣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由此可知,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14. 满意 渴望 眉开眼笑 15. 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 父亲为“我”制作书架 16.C 17.“一溜烟”比喻跑得很快,“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盼望着,表现了“我”盼望拥有自己的书架的急切心情。 18.D
【解析】14.本题考查近义词。
满足:感到已经足够了。
近义词有:得志、知足、满意等。
奢望:要求过高而难以实现的指望。
近义词是:奢念、奢想、奢求等。
喜笑颜开:形容心里十分高兴,满面笑容。
近义词是:笑逐颜开、笑容可掬、喜眉笑眼等。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本文围绕“书架”写了三件事,分别是:1、第③自然段写“我”来到老师家,看到巨大的书架,感到十分震撼,内心很羡慕。2、第④自然段写“我”回来后在书桌上用字典搭了一个“小书架”,并向父母炫耀。3、第⑥⑦自然段父亲到包装厂捡来木材,为“我”制作了一个书架。用简洁的语言对这三件事进行概括即可。如:①来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②“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③父亲为“我”制作一个书架。
1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前文,我对老师家书架的羡慕和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我对拥有一个自己的书架的渴望。所以当我知道父亲到包装厂捡来木材,准备为“我”制作一个书架时,我的心情既激动又急切。所以ABD正确。反复使用“看见了”表现了“我”想要得到“书架”的急迫心情,而不是强调了“我”因即将拥有书架而手忙脚乱。故选:C 。
17.本题考查理解句中词语的含义。
一溜烟:比喻人或有生命的东西跑的很快。句中说明我放学后,跑的很快回家,体现了我急切的心情。
眼巴巴:急切盼望的样子。句中说明我急切盼望父亲快点把书架做好。同样体现了我急切的心情。
所以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盼望拥有自己的书架的急切心情。
18.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结合文中“我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可知,少年时期的“我”对书的珍爱,所以我渴望有自己的书架。所以“少年书架”主要是“我”少年时期对书架的痴迷,表现了一个少年对书的珍爱,对知识的渴求。 答案选择D。
19.疑惑 沉吟 照顾 20. 祝贺乔迁之喜,并提出轻点关门的请求 完成父亲的遗愿,感谢一年来“我”一家人对患病父亲的关照。 21. 给邻居提要求,添麻烦,心里不好意思 态度温和,很有礼貌、尊重他人 22.李先生夫妇为了更好地照顾患心脏病的父亲,甘愿住在“既潮湿又脏”的一楼,这一片孝心使“我”感动。 23.李老先生是一个对大家多年的照顾心存感激、知恩图报的人。
【解析】19.考查联系上下文对词语的理解。
疑惑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疑虑指因怀疑而顾虑。从“哦,原来是邻居啊!我赶紧往屋里让”可知,应选“疑惑”。
思考指进行深入、全面的思维活动。沉吟指迟疑不决,低声自语。从“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可知,应选“沉吟”。
照顾指的是多加关心,多加优待。光顾指的是敬词,称顾客或客人来到。从“要儿子给邻居们深深地鞠一躬,表示自己的感激”可知,应选“照顾”。
2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以后你们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可知,第一拜访为了祝贺乔迁之喜,并提出轻点关门的请求;
从“去世之前,他叮嘱儿子一定要感谢大家”“要儿子给邻居们深深地鞠一躬,表示自己的感激”可知,第二次拜访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感谢一年来“我”一家人对患病父亲的关照。
21.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以及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中,可知李先生因为给邻居添增麻烦,心里很过意不去,但又希望邻居能够理解。
“静静地”指很安静,从“静静地看着”可以体会到李先生态度温和,很有礼貌、尊重他人。
2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其实我们俩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我父亲腿脚不好,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住一楼老人家出来进去会方便一些”可知,李先生夫妇为了更好地照顾患心脏病的父亲,甘愿住在“既潮湿又脏”的一楼,这一片孝心使“我”感动。
23.考查对人物形象分析。
从“去世之前,他叮嘱儿子一定要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要儿子给邻居们深深地鞠一躬,表示自己的感激。”可知,老人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24. 名誉 兴旺 赞扬 好像 25.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章指齐白石画的虾十分逼真。 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文中指齐白石画虾的水平极高。 26. 虾的颜色 虾的动作 虾的警惕性 27.我曾经养过虾,观察过虾,对齐白石虾图之趣有了更深的认识。 28.齐白石的虾画,不但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深入观察的重要,也还启示我们,无论是如何“单纯”的东西,里面都必须寓有“深厚”才行。
【解析】24.考查近义词。
荣誉:由于成就和地位而得到广为流传的名誉和尊荣。近义词名誉、声望、声誉等。
旺盛:生命力强。近义词蓬勃、昌盛、兴旺等。
赞叹:极为称赞。近义词赞扬、称誉、表扬。
仿佛:好像;似乎。近义词好像、似乎。
25.考查词语解释。
(1)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2)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
26.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四段“虾的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可知主要描写了虾的颜色。结合文章第五段“虾是喜欢嬉戏的,常常两只纠缠在一起,互相用钳足逗弄着玩。”可知这一段主要写虾的动作。结合文章第六段“虾吃食物时很小心,总是先用钳足去试探一下,然后赶紧后退,接着再试、再退,最后它认定完全没有危险了,就放胆大嚼。”可知这一段主要写虾的警惕性。
27.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观察了虾的生活,我逐渐明白,齐白石画那十几只虾,是颇费心机的,它们真是多姿多彩!”可知作者写齐白石的画,写了自己对虾的许多了解,侧面说明齐白石观察的仔细以及技艺的高超。
28.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齐白石的水墨虾画让作者领略到无穷无尽的乐趣,本文通过对这些“乐趣”的描写告诉我们:能从生活中感受到真、善、美的人,他必定情趣盎然。结合“不知道这位老画家观察了多少虾,才画得这样出神入化!”可知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深入观察的重要,也还启示我们,无论是如何“单纯”的东西,里面都必须寓有“深厚”才行。
29. 好容易 飞跑 30. 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3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解析】29.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少年闰土一文“好容易”写出了我迫切想见到闰土的心情,“飞跑”体现了我渴望见到闰土的急切和兴奋的心情。
30.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紫色的圆脸”是对闰土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少年闰土在海边经受风吹日晒,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2)“头戴一顶小毡帽”是对闰土的穿着的描写,表现了浙江绍兴一带农民在穿戴方面的风格。
(3)“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结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可知写出了父亲对他的疼爱,也反映了一种良好的祈愿。
31.考查名人名言。
鲁迅先生的名言还有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横眉冷对千夫指,腑首甘为孺子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