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常考易错检测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常考易错检测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30 11:1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常考易错检测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旖旎(ní) 一绺(liǔ) 颓然(tuí) 崩裂(bēng) 笨拙(zhuò)
B.风靡(mí) 冠冕(guàn) 叱咤(zhà) 蜷缩(juǎn) 蟠龙(pān)
C.气氛(fēn) 婆娑(suō) 穹庐(qióng) 迂回(yū) 诞生(dàn)
D.蒙古包(méng) 逶迤(wéi) 山涧(jiàn) 悄然(qiǎo) 沮丧(qiū)
2.下列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讲座 疾驰而过 B.处暑 竞赛
C.干燥 谜语 D.一惯 屹立
3.借助已掌握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推想“赴汤蹈火”的“汤”的意思是(  )
A.专指温泉 B.热水,开水
C.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D.汤药
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似乎有一股不可理喻的力量,推动着我不断挑战自我,向前挺进。
B.爷爷患有动脉硬化症,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已经很多年不写东西了。
C.读书会使你的修养、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D.在这次会议上,他指手画脚,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递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
B.“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C.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B.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有可能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C.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
D.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才可以把“孑口”守住。
二、填空题
7.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贴春联,rán fàng( )biān pào( ),家家灯火tōng xiāo( ),bǐ cǐ( )拜年等,是人们hè nián( )的方式。我最喜欢就着泡过的suàn bàn( )吃jiǎo zi( ),别提多带劲儿了。新年就像一个快乐的大rǎn gāng( ),留给我们无限的回忆。
8.“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1)“一针见血”写出了沃克医生________,从中能体会到刘伯承的__________。
(2)“从容镇定”是形容刘伯承当时神态的词语,还可以换为“____________”
9.根据句意,填写恰当的成语。
(1)面对这场考试,你做了充分的准备,感觉很有把握的样子。( )
(2)每天回到家后,妈妈总是一直对我说这说那,没完没了地嘱咐我认真写作业。( )
10.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2)丁香花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
(3)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
(2)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鼓琴》中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鲁迅,原名_________,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_________。他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怜子如何不丈夫。”
三、语言表达
12.句子练习。
(1)老人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说:“我要在这山上栽树,直到爬不起来为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在散步。(扩句,至少扩2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点儿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忍不住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口语交际。
有人说如今电子图书风靡全球,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拿起手机去读书,这样既方便又快捷。可是也有人说,看手机时间长了会对我们的视力造成损害,而且在看电子图书的过程中不方便做笔记,电子图书的整体质量不如纸质图书好。以上这两种观点,你支持哪种呢?请你说说自己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古诗阅读。
送别
(唐)王雄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饮君酒:劝君喝酒。 何所之:去哪里。 归卧:隐居。 南山陲:终南山边。
14.解释词意:君( ) 不得意( )
15.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交代了友人归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交代了友人归隐的地点。
17.全诗没有表现依依不舍之情,更多的反而是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可以看出。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
我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18.“得心应手”中“应”字的读音是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
19.从文中加点的词和画波浪线的句子可看出,“我”是一个( )的孩子。
A.十分顽皮,不听话 B.好胜心很强 C.很有自尊心,不屈不挠
20.画“ ”的句子用了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我”( )的心情。
A.快乐 B.懊恼 C.悔恨
21.选择一个词语,仿照例子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
例:害怕 我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都不敢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
①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 萨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②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16世纪著名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做了回应。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歌德说:“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哥白尼以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颠倒了过来。
③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 杰佛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国家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它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④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曾经用闭关锁国导致危机重重的日本,至19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誓文,昭告天下: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日本以这种胆略与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现代强国之路。
⑤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权威在思想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
⑥ 。
22.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以此做为文章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开头引用了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作用是什么?( )
A.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B.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C.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增强论点的权威性
24.为了说明本文的中心观点,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的。
25.请在第⑥段处为文章补写一句结尾,要求与文章的题目呼应,并强化中心论点。
六、书面表达
26.习作。
从以下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习作,不少于 5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话题一:幸福是肚子“咕咕”叫时,吃到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幸福是生病时,额头上爸爸那双温暖的大手;幸福是考试成绩不好时,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
要求: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能以细节来打动读者,以真情实感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话题二:“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你的家乡有什么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要求:写作时要突出民俗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能力。
解答时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等,这样才能做到选出正确的读音。一般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 有误。“旖旎”意思是柔和美丽,“旎”读“nǐ”。
“笨拙”意思是不聪明;不灵巧,“拙”读“zhuō”。
B “风靡”意思是像风吹倒草木 一样。形容事物流行得快,“靡”读“mǐ”。
“冠冕”意思是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冠”读“guān”。
“蜷缩”意思是蜷曲而收缩,“蜷”读“quán”。
“蟠龙”意思是盘伏的龙;回环的龙形,“蟠”读“pán”。
C 正确。
D “蒙古包”意思是牧民居住的一种圆顶帐篷,“蒙”读“měng”。
“逶迤”意思是形容道路、山、河等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样子,“逶”读“wēi”。
“沮丧”意思是灰心失望,“沮”读“jǔ”。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生字的书写。
A项:书写全部正确。
讲座:一种教学形式,多利用报告会、广播等方式进行。
疾驰而过:指(车船等)高速行驶。
B项:书写全部正确。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
竞赛:互相比赛、角逐,争取优胜。
C项:书写全部正确。
干燥 :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谜语:为让人猜测而说出或写出隐射事物或文字等的隐语。
D项:一惯——一贯:始终如一,不曾改变。
3.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意思。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汤:热水,开水。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A.不可理喻: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强横,丝毫不讲道理。与语境不相符。
B.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与语境不相符。
C.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感化,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故成语使用正确。
D.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与语境不相符。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A、C正确。
B.有误,“说”后面应是逗号。
6.C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A.缺少主语,去掉“使”。
B.重复啰嗦,去掉“大概有可能”其中一个。
C.没有语病。
D.关联词搭配不当,“才”可改为“就”。
故选C。
7. 燃放 鞭炮 通宵 彼此 贺年 蒜瓣 饺子 染缸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燃、鞭、宵、蒜、瓣、染”容易写错,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8. 敏锐的洞察力 镇定坚强 示例:镇定自若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和近义词。
语段选自毕必成的《军神》,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1)一针见血:意思是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从“你是军人!”、“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可知沃克医生是非常肯定的,由此可以看出沃克医生敏锐的洞察力;从“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可以看出刘伯承的镇定坚强。
(2)从容镇定:表示面对任何事情能够做到淡定自若。比较冷静。
近义词:沉着从容、冷静镇定等。
9. 胸有成竹 喋喋不休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胸有成竹:画竹子之前心中要先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完整的谋划打算或者因心中有了主意而办事神态镇定、沉着。
从“你做了充分的准备,感觉很有把握的样子”可以知道对方在考试前已经做好准分准备,神态镇定。
(2)喋喋不休: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从“妈妈总是一直对我说这说那,没完没了地嘱咐我认真写作业”可以知道妈妈很唠叨,说个没完。
10. 比喻 拟人 排比
【详解】考查了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的特点,结合平时对于修辞手法的学习与理解进行判断。
(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把“河”比喻成了“带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2)“丁香花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话中“窥”是偷看的意思。句中说丁香花“从墙上窥着行人”,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这句话是一个排比句。连续用三个“我是”写出了花的作用:礼品、冠冕和祭献。
11. 鞠躬尽瘁 还来就菊花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周树人 革命家 无情未必真豪杰
【详解】考查默写和文学常识。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2)出自孟浩然《过故人庄》,全诗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出自文言文《伯牙绝弦》,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出自鲁迅《答客诮》,全诗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鲁迅,原名周树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2. 老人迈进小院。 他说,他要在这山上栽树,直到爬不起来为止。 他在公园里悠闲地散步。 小河唱着歌流向远方。 我忍不住笑出声来。/我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详解】(1)考查了缩写句子。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此题去掉修饰语“慢慢”“他那个绿风荡漾的”保留其主干“老人迈进小院”即可。
(2)考查了引述句改写转述句。
转换方法:①引述句改转述句,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②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③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此题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即可。
(3)考查了扩写句子。
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
此题可在“他在”后面添加修饰语“公园里”“悠闲地”即可。
(4)考查了改写拟人句。
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此题按照要求,仿写一个拟人句即可。示例: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蹈着。
(5)考查了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
此题“忍不住”与“情不自禁”语义重复,去掉任意一个即可。
13.我支持第二种观点。因为纸质图书具有收藏价值,相比电子图书对视力的损害更小,在阅读时也更真实。
【详解】本题考查了讨论辩论。
针对题干两种观点,说说自己你支持哪一种,及支持的理由。如:我支持第一种观点,因为电子图书十分方便,可搜寻内容,改变字体大小及字型。容量大,随时可网路下载,不受地域限制,省去舟车劳顿之苦。
14. 你 不得志 15.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你要到哪里去 16.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17.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解析】14.考查了解释词语。
饮君酒:劝你喝酒。“君”是“你”的意思。
君言不得意:你说因为生活不得志。不得意:不得志。
15.本题主要考查翻译诗句。
“下马饮酒,问君何所之”意思是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你要到哪里去。“何所之”就是去哪里的意思。这是作者开头以问话引起下文。
16.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意思是你说因为不甚得志,要到终南山那边隐居。这句诗写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和归隐地点是自己的才华无处施展,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所以“不得志”,才选择了隐居生活。
17.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这是得知友人归隐的原因后对友人的劝慰,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没有尽头的。这句诗中有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世人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热爱。
18. yìng 反应,配合 19.B 20. 比喻 B 21.着急:王老师在房中焦灼地踱来踱去,不停地吸烟,时而掏出金壳怀表瞧瞧,时而望望窗外满天的落霞。
【解析】18.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
“得心应手”的意思: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比喻技艺纯熟,心手相应。“应”意思是反应,配合。
应:yīng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yìng顺合,适合:顺应。
19.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不甘人后”意思: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从“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可知,这写出“我”的好胜心十分强。
20.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划线句子“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句话中将“快乐”比作“过冬的燕子”,写出了“我”因做不出一个高质量的陀螺而非常郁闷的心情。
21.本题主要考查了造句的能力,造句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并且根据不同的语境,在句尾加上句号、问号或者感叹号。
示例:开心:他拿着奖状,兴冲冲地往家里跑。一进门,便兴奋地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
22.思想胜于权威 23.C 24.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 25.思想胜于权威,权威在思想面前终将败下阵来。
【分析】22.考查了对中心论点的理解。
结合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本文开篇提出了“思想胜于权威”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因此“思想胜于权威”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2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可知,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增强论点的权威性。
24.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可知,作者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了论述。
25.考查了给文章补充结尾。
结合内容理解,要求与文章的题目呼应,并强化中心论点,本文中心论点“思想胜于权威”,围绕“思想”和“权威”之间的关系写即可。
26.例文一:
这就是幸福
母亲的爱是伟大的,她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关怀。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让我知道了,这就是幸福!
人们常说:人老了话就多,可我的妈妈才三十几岁,就打开了她那“话匣子”。
从我上小学开始,妈妈就在不停的唠叨:“婷婷,放学了赶快回家,在路上不要贪玩儿。过马路时一定要左右看,等到车隔着老远你再过,在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跟陌生人走。“我真不理解,我这年轻的妈妈从哪里来的那么多话!
在上个暑假,妈妈给我报了补习班。这一天,妈妈感冒了,我正准备上补习班时,躺在床上的妈妈又开始放它的“低音喇叭"了:“今天天气预报说有雨,而且也很冷,要穿线裤,穿雨鞋,带雨伞,“我不耐顷地喊:“我都知道了。”喊下这句话,我撒腿就跑。第一节课时天还非常晴朗,到了第二节课,天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呆呆地望着外面的雨,后悔当初没有听妈妈的话。我穿的又是凉鞋,家很远,路上又有许多有土的地方。只好等待雨停了在回家了。这时,我看到了一个身影出现在我面前,是妈妈,她感着冒带着雨鞋和雨伞来接我了。妈妈问我为什么不听她的话,我告诉妈妈:“您以后少唠叨我,我已经长大了,已经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于是,我们就回家了。
在以后的一个星期里,妈妈没对我说一句话,直到有一天,妈妈叫我陪她说会儿话。没等妈妈开口,我便先开了口:“妈妈,对不起,没有你的唠叨,我实在不适应。“妈妈笑了笑,抚摸着我的头。这是,我才感觉到:聆听妈妈的唠叨,也是一种幸福!
在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开始打开了她的“话匣子”,但我总是认真听取,因为我已明白:唠叨也是一种幸福!
例文二:
家乡的风俗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喜气洋洋的春节,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有祭祀亲人的清明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热热闹闹的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但有我喜欢看的赛龙舟,还有我最最喜欢吃的美味的粽子了。
那香软可口的棕子让我百吃不厌、回味无穷,可我还是在最近的学习中,才具体地了解到这美味可口的粽子,竟然还有一段古老而又动人的来历呢!
相传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他的祖国被秦国侵占,心如刀割,在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投江自杀了,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饭团、鸡蛋投入江中,好让鱼虾吃饱了,不去咬伤屈原的身体。后来百姓们又想出用树叶包饭团,外缠彩带的办法,这就和我们今天的粽子有些相似了。
贵阳人包的粽子,又小巧又可爱,那形状就像一个个尖尖的冰激凌。每当端午节来临又正好赶上我们上学的日子,我的妈妈就会给我准备一小串用线连成的各种口味的粽子,有肉馅的、有花生馅的、有大枣馅的、还有绿豆馅的等等,还要为我精心挑选两个最厉害的煮熟了的鸭蛋去学校和同学们比赛,我们的规则是这样的:谁的鸭蛋撞不破,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赢家,那时的课堂欢声笑语,那声音简直成了一片欢乐而又兴奋的海洋,我们的教室也变成了一片狼藉的战场……
至今都好怀念过端午时教室里那片狼藉的战场,因为这战场里有属于我们的故事,故事中有欢笑、有兴奋,甚至还有我们的泪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话题一:
本次习作考查命题作文。要求以“这就是幸福”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和经历讲述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幸福是对生活的一种内心体验。我们现在社会安定,生活富足,每天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聆听着关爱的话语,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你是否体验到幸福呢?选择一件让你感到幸福的事去写。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你幸福的生活,无论怎样表达,都要联系自己的实际,表达自己最想说的,内容详略得当,语言通顺即可。
开头:开门见山式开头或抒发感情式开头引出下文。
中间:详细叙述事件,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重抓住细节,突出人物特点。要把人写真,除了对写作对象进行语言、行为和外貌的描写外,有时还要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情。
话题二:
本题为话题作文。要求以“家乡的风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审题时要注意围绕“风俗”选材,想想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选择你熟悉的一个风俗,可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写作时,可以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家乡的风俗是什么。
中间: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写作时,可以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记叙时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结尾:点明主题,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热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