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常考易错检测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常考易错检测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30 11:1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常考易错检测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四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点缀(zhuì) 渲染(xùan) 逶迤(wēi) 势不可当(dǎng)
B.颓然(tuí) 轨(guǐ)道 搀(chān)扶 叱咤(chà)风云
C.威胁(xié) 菜畦(qí) 高粱(liang) 戛(gá)然而止
D.入场券(quàn) 参差(cī) 秕谷(bǐ) 泼刺(là)奔迸
2.下列各项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沸腾 暴炸 咆哮 恍惚 B.瀑布 关键 瞬间 琴弦
C.染缸 冷寞 严峻 蒸融 D.牺牲 阻篮 饺刑 花圃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假”与“不假思索”中的“假”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假公济私 B.弄假成真 C.半真半假 D.狐假虎威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福州一位大学生看到女童落水,不假思索地跳入水中救起女童。
B.李明上课胡思乱想,结果被老师批评了。
C.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
D.妈妈做的饭太香了,我吃得饶有趣味。
5.下列句子中,关于顿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
B.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C.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D.那些写得朦朦胧陇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呻吟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毛泽东写的。
B.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C.通过《石灰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于谦诗作的主要特点。
D.关岭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的总面积有大约168.6平方千米左右。
二、填空题
7.读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
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极目(tiào wàng)_________映入(yǎn lián)_________的是壮观的美景,远处群山绵延,树木苍翠。眼前的(xuán yá)_________上长满了绿色的(tái xiǎn)_________,山风在耳边(páo xiào)_________,大家陶醉在这美景中,登山的辛苦(shùn jiān)_________消散了。
8.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反义词。
侵犯 ——________ 威严 ——________
明白 ——________ 平平整整 ——________
9.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
(2)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 )
(3)经受艰辛困苦。( )
(4)形容旅途辛苦劳累。( )
10.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
(2)小艇的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
(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5)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
11.按课文内容或“积累读背”填空。
(1)王安石在《元日》里描写辞旧迎新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__________,会_________心。”对于树来说“不确定”指_________。句子选自台湾作家_________的散文__________。作者是借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
(3)《两小儿辩日》一文选自《列子·汤问》,其一儿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古代因科技不发达,两小儿都是凭着____________说出自己的观点,“孔子不能决也”聪明的你说谁是谁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匆匆》是一篇________(填成语)的散文,朱自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____________。”文中有两个比喻句说明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请写出其中一个比喻句_______
(5)说明实践出真知的格言是: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是藏戏的开山鼻祖,藏戏的三大主要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写句子。
(1)他这一声吼叫,把大家的胆都吓破了。(注意划线处的写法,仿照句子,写一写你获奖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当小诗人,续写诗歌。
如果你是小鸟,那快乐就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如果你是 ___________,那快乐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 ___________,那快乐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光盘行动”,请你仔细观察漫画,认真品味宣传语,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说出“别让‘盛宴’成为‘剩宴”这句宣传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则宣传语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14.诗词欣赏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两首诗都是 _____诗,借咏叹马、石灰,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石灰吟》以石灰作比,表达了诗人 _____的高尚品质。
(2)朗读《马诗》时,前两句语速 _____,读出月夜的荒凉、冷寂之感;朗读《石灰吟》中“若等闲”可读得平稳、舒缓,读出其中 _____之意。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都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5.请用恰当的四字词语概括你对太和殿大殿的总体印象。(写2-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该文段运用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顺序,请用“〇”圈出文段中表示方位的词。
17.文段画“_________”的句子运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是,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阅读。
材料一
民族英雄戚(qī)继光
①明朝嘉靖(jiā jìng)年间,日本海盗经常在我国浙(zhè)江、福建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十分痛恨他们,管他们叫倭寇(wō kòu)。
②当时,有个叫戚继光的将领,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朝廷腐败,非常愤慨(kǎi)。他决心招募(mù)农民、矿工,组织军队,抗击倭寇。招兵的布告刚一贴出,就有很多人前来报名。戚继光组建的军队很快就发展到三千多人。这支军队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人称“戚家军”。
③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身先士卒(zú),冲锋在前。士兵们见主将这样勇敢,斗志倍增,奋不顾身,杀得倭寇东逃西窜。有的倭寇一边逃跑,一边抛撒抢来的财宝,想用这个办法阻挡后面的追杀。可是,戚家军官兵对金银珠宝连看都不看一眼,一心杀敌。就这样,戚家军军威大振,令倭寇闻风丧胆。
④戚继光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有一次,进犯福建的倭寇占据了一个小岛。小岛和海岸之间有一片浅滩。涨潮时,浅滩没入水中,小岛四周一片汪洋;落潮时,水退滩出,又是一片泥泞(nìng),人马一踏上去,就会陷进烂泥里。倭寇以为占据了这样险要的地形,绝对安全。戚继光仔细察看了地形后,命令士兵每人准备一捆干草,在一个大雨滂沱(pāng tuó)的晚上,坐船来到小岛附近。趁着落潮,他们把准备好的干草扔到烂泥里,铺成了一条路,奋勇冲上小岛,不到半天工夫,就把倭寇全部歼(jiān)灭了。
⑤还有一次,正值中秋节,城中主力部队正外出作战,倭寇又趁机进犯。戚继光就让全城百姓,用绳子拖着石头满街穿行。倭寇听到城中轰隆轰隆作响,以为是千军万马正在调防,吓得掉头就跑。
⑥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一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材料二
程砚(yàn)秋拒演
①程砚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并称“四大名旦”。
②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北平沦落敌手。敌伪(wěi)当局要求北平梨园公益会出面组织京剧界义务表演,为日军捐飞机。在敌人的威逼下,很多人不敢不唱,唯有一人坚定地说:“我不能为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能让大家受牵连。献唱义务戏的事,我宁死枪下也决不从命!请转告日本人,甭(béng)找梨园的麻烦,我自己有什么罪过,让他们直接找我说话就是了。”此人,正是中国“四大名旦”之一,程派创始人程砚秋。
③1937年拒绝为日军唱戏后,程砚秋的日子过得很不平静。重重的压力和敌人的机关算计极大地影响了程砚秋的日常生活,他不得不时刻处于防备状态中,这样的生活使他身心俱疲。在此情形下。程砚秋决定谢绝舞台、息演退隐。一方面,他对外宣称身体患病,不能登台演出,并托人请德国大夫亲笔开具了一个患病证明。另一方面,他告别了城里的家人,到了北平西北郊的青龙桥开始了务农生活。
④此间,程砚秋宣称要实行“三闭主义”,即闭口、闭眼、闭心,意在避开日伪的骚扰。
⑤世外桃源的生活并非始终平静。虽然程砚秋已经不再登台演出,并且移居郊外,但日伪特务仍然经常上门骚扰。1944年2月的一个深夜,日本宪兵和伪警突然闯入程砚秋的家中,将程砚秋带走。事后程夫人通过挚友申请保释,才免除了冤狱之灾。程砚秋悲切地说:“士可杀不可辱!”他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亡国奴的屈辱,急切地盼望中国人民能够重新站起来。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砚秋重新开始在京剧舞台上活跃起来。1950年,程砚秋到西安表演,拉开了西北之行演出的序幕。在此期间,程砚秋曾与贺龙元帅邂逅(xiè hòu),贺龙元帅赠宝刀一柄。并说:“宝刀赠烈士,红粉送佳人。”1951年,程砚秋赴西南考察返回路过武汉时,得知当地同志们捐献抗美援朝的飞机还差几个“螺丝钉”,立即不顾劳顿辛苦,在汉口连唱五天义务戏。
⑦他在台上是娇柔的旦角。但在台下却是铁骨铮(zhēng)铮的血性男儿!
18.材料一: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材料二:文章写了程砚秋的四件事,请简要概括。
第一件事(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事(第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起到的作用是( )
A.开篇点题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21.材料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铁骨铮铮”指人有骨气,刚正坚贞。
B.在文中“士可杀不可辱”的“士”指的是战士。
C.“身心疲惫”在文中指身体和心灵都十分疲惫。
22.从两篇文章的结果来看,我们发现总结得非常正确的名言是( )
A.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3.两位爱国者都用实际行动表达着他们对祖国的爱,他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有什么不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人说:“当今中国富强、安定,我们不用上战场,所以不用有什么英雄主义精神和行为。”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你结合生活举例,谈谈当今社会怎样做才是爱国的表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5.习作。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参与竞赛,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学做家务……留心学习,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是课堂。这样的课堂丰富多彩,能学到校内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磨炼意志;能使知识得到深化,潜能得到开发……
请你以《生活处处是课堂》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400以上。
提示:1.请不要写学校课堂上学习的内容。
2.把中心思想写生动,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等的区别。
A项,渲染:xuàn rǎn。势不可当:shì bù kě dāng。
B项,叱咤风云:chì zhà fēng yún。
C项,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
2.B
【详解】此题考查汉字的字形。
A项,暴炸——爆炸;
C项,冷寞——冷漠;
D项,阻篮—— 阻拦,饺刑—— 绞刑;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多义字。
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不假思索: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熟练。“假”指假借,凭借。
A.假公济私 :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假”的意思是借;
B.弄假成真:本来是假意去做的,结果竟成了真的。“假”的意思是假装;
C.半真半假 :一半真心,一半假意。指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多指人不是真心真意的态度。“假”的意思是虚伪的;
D.狐假虎威: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比喻借着别人的威势来吓唬和欺压人。“假”的意思是假借,凭借。
4.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不假思索:用不着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福州一位大学生看到女童落水,迅速地跳入水中救起女童。根据词义和句意,成语“不假思索”运用正确。
B.胡思乱想:没有根据,不切实际地瞎想一阵。
李明上课时不切实际地瞎想,结果被老师批评了。根据词义和句意,成语“胡思乱想”运用正确。
C.叱咤风云:一声怒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长江好比一位声势、威力极大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根据词义和句意,成语“叱咤风云”运用正确。
D.饶有趣味:指很有兴趣地看着一样物体或事物。
妈妈做的饭太香了,我吃得很有味道。根据词义和句意,成语“饶有趣味”运用错误,应改为“津津有味”。
选项D的成语运用不恰当。故选D。
5.D
【详解】考查学生对顿号的掌握能力。
顿号一般用于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解答时注意结合对顿号的掌握进行辨析即可。
A.有误。书名号之间不用任何标点符号。
B.有误。“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是句子间的停顿应用逗号。
C.有误。句中“八、九岁”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时,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
故选:D。
6.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错误。原句成分赘余,把“写的”删掉。
C.错误。原句成分残缺,把“使”删掉。
D.错误。原句重复啰嗦,删掉“大约”或者“左右”。
故选B。
7. 眺望 眼帘 悬崖 苔藓 咆哮 瞬间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然后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写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规范和美观。注意“眺、帘、苔、咆、哮、瞬”这几个字的字形和书写笔顺。
8. 保卫 和蔼 糊涂 凹凸不平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其中注意:侵犯:侵凌触犯。威严:威武而严肃。明白:容易理解,清楚。平平整整:平坦整齐,没有凹凸。
9. (1)崭露头角 (2)销声匿迹 (3)含辛茹苦 (4)风尘仆仆
【详解】略
10. 排比 比喻 反问 夸张 拟人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识记,需要学生在日常中不断的积累练习。
(1)根据阅读原句可知,本句介绍的是荷兰,后句更一步的介绍了荷兰这个国家。是……之国,……之国,也是……之国。
故而判定此句为排比句。排比句: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
(2)根据阅读原句可知,本句将“向上翘起的船头和船艄”比作了“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故而判定此句为比喻句。比喻句:打比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3)根据阅读原句可知,本句中最后结尾的?
可知本句为反问句。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方法。
(4)根据阅读原句可知,本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根据翻译可知本句是夸张句。夸张句: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方法。
(5)根据阅读原句可知,黄瓜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赋予了人的思想,只有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故而可以认为此句为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把人以外的物当成人来写,使之具有人格化特征。
11.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生活的考验 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 不按时浇水施肥 林清弦 《桃花心木》 树 人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自己的观察 两个小孩看的角度不同,说法都是正确的。 脍炙人口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 廖沫沙 唐东杰布 戴着面具演出 演出时没有舞台 演出时间长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课文的理解与填空。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王安石《元日》意思: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选自《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弦写的。主要写的是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不按规律给树苗浇水,锻炼树苗自己寻找水源成长的事,说明只有在不确定的生活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长大成长。文中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和树一样,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对于树来说,“不确定”指的不按时浇水施肥;对于人来说,“不确定”指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作者由树联想到人,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法。
(3)从原文“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可知,两小儿辩日,一人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他是从距离的角度证明自己的观点。一人认为“日初出远”,他是从温度的角度证明自己的观点。
(4)《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提出的问题: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从“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知,这句话把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比喻成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把我的日子比喻成时间的流,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日子的渺小和消逝的飞速,感到十分无奈的愁绪。
(5)“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廖沫沙
(6)藏戏创始人唐东杰布,《藏戏》一文开头简述了藏戏的主要特点,结尾总结了藏戏的传承方式,这两部分均为略写,而中间部分则介绍了藏戏的来源和特点。从文中可知,藏戏具有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三大特点。
12. 听到自己获奖,我高兴得要发疯了。 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有谁不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呢? 鱼儿 一池清澈的湖水 小树 一场及时到来的春雨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是一夸张句,仿写时注意要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获奖的心情。
示例:获奖以后我非常激动,感觉心脏就要跳出来一样。
(2)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2、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3、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根据这个方法修改为: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有谁不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呢?
(3)考查续写写话。
例句是“如果你是什么,那快乐就是什么”的形式,补充时注意句式和内容。
示例:如果你是风筝,那快乐就是一阵丝丝缕缕的春风;如果你是园丁,那快乐就是一片鲜鲜艳艳的花朵。
13. 生活中避免不了各种大型宴席,但不能因为讲究排场而造成大量的食物浪费,要培养节约意识和节俭习惯。 妙在运用了谐音,一语双关,讽刺了大摆宴席导致食物浪费的社会现象。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仔细观察漫画,画面上是一张大桌子上面的剩菜堆积如山,可见菜品很丰盛。但结合旁边的服务员一句“吃一半扔一半”可知,食物很多但是都没有吃完,漫画主要表现的是大型宴会上的食物浪费现象。
①“盛宴”指的是盛大的宴会,后者“剩宴”指的是指部分人酒宴后剩下大量食物没有吃而浪费的恶习。这句宣传语的意思是别让盛大的宴会变成浪费食物的宴会。深层意思是要我们懂得节俭,生活中避免不了各种大型宴席,但不能铺张浪费。言之有理即可。
②“盛宴”和“剩宴”读音相同,都是“shèng yàn”,所以这里是运用了谐音。但是两个词意思却不同,一个是正面的意思,一个是负面的意思,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一语双关,讽刺了宴席上的食物浪费的社会现象。
14.(1) 咏志 坚贞不屈
(2) 放缓 从容
【详解】(1)本题考查主题思想。
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五言诗。这首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马诗》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石灰吟》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古诗朗读的能力。
学习时,在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情境引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通过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诗人的人生志向。
《马诗》前两句语速放缓,“沙如雪”“月似钩”适当拉长声音,读出大漠月夜的荒凉、冷寂之感;后两句语速相对加快一些,“何当金络脑”语调适当上扬,“快走”短促有力,读出节奏感,表现出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急切与向往之情。
《石灰吟》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要读得稍有力度一些,“若等闲”读得平稳、舒缓,读出其中的从容之意。第三句语调昂扬,“要留清白在人间”读得坚定、有力,传递出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
15.金碧辉煌 雕梁画栋 绚丽多彩 16.空间 正中 上面 背后 两旁 殿顶 中央 周围 下面 周围 17. 举例子 说明梁枋间彩画的绚丽多彩与大殿的富丽堂皇。
【解析】1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结合语段内容可知,本段主要写了太和殿内部装饰庄严富丽、金碧辉煌、富丽堂皇。
16.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
结合文中“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可知,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太和殿,本段确立的观察点是朱漆方台和殿顶中央的雕金蟠龙。从“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可知,选文采用了空间顺序。
1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能力。
举了“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具体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梁枋间彩画绚丽。
18.主要记叙了我国明朝将领戚继光为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组建军队,英勇抗击倭寇的故事。 19. 宁死不屈,拒绝义演。 谢绝舞台,息演退隐。 不堪骚扰,盼望中国人民重新站起来。 元帅赠刀,为国义演。 20.B 21.B 22.C 23.戚继光招募农民、矿工,组织军队,严格训练,抗击倭寇。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一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程砚秋宁死也不为日本人唱义务戏捐飞机;宁可务农也不屈服日伪当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捐献抗美援朝的飞机的几个“螺丝钉”,不顾劳顿辛苦,在汉口连唱五天义务戏。 24.不同意。虽然当今中国富强、安定,我们不用上战场,但是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在目前学习阶段,所以我们应该锻炼强健的身体,学习过硬的文化知识,练习实用的技术技能,为长大以后建设祖国献出微薄的力量。
【解析】18.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文章主要写了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组织军队抗击倭寇。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最终他带领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19.本题考查概括材料二内容的能力。
阅读材料二,结合第②段中“我不能为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能让大家受牵连。献唱义务戏的事,我宁死枪下也决不从命”可知,第二自然段写的是程砚秋宁死枪下也拒绝义演;
结合第③段中“在此情形下。程砚秋决定谢绝舞台、息演退隐。一方面,他对外宣称身体患病,不能登台演出,并托人请德国大夫亲笔开具了一个患病证明。另一方面,他告别了城里的家人,到了北平西北郊的青龙桥开始了务农生活”可知,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程砚秋谢绝舞台,息演务农;
结合第⑤段中“日本宪兵和伪警突然闯入程砚秋的家中,将程砚秋带走。事后程夫人通过挚友申请保释,才免除了冤狱之灾”可知,第五自然段写的是程砚秋经常被骚扰,盼望解放;
结合第⑥段中“1950年,程砚秋到西安表演,拉开了西北之行演出的序幕。在此期间,程砚秋曾与贺龙元帅邂逅,贺龙元帅赠宝刀一柄”“得知当地同志们捐献抗美援朝的飞机还差几个“螺丝钉”,立即不顾劳顿辛苦,在汉口连唱五天义务戏”可知,第六自然段写的是程砚秋重回舞台,元帅赠刀,为国义演。
20.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
阅读材料一可知,文章第①到③自然段写出戚继光作战英勇,第④到⑤自然段主要写了戚继光很有智谋,因此“戚继光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是过渡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故选B。
21.本题考查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铁骨铮铮: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B.士可杀不可辱: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侮辱。“士”指的是儒者。
C.身心疲惫:形容身体和心理都非常的疲惫,整个人已经累到极点,不能再承受任何东西了。在文中指程砚秋因防备敌军算计身体和心灵都十分疲惫。
故选B。
22.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理解。
A.“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意思是让大家明白了付出了也会使自己快乐。只懂得收获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情况。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如果你是君子,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君子法上天刚健、运转不息之象,而自强不息,进德修业,永不停止。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是保护一个国家政治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而天下苍生、民族文化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分析可知,两篇文章都表达了爱国情感,故总结得非常正确的名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选C。
2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材料一主要写了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组织军队抗击倭寇。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最终他带领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即戚继光做出的贡献:以组织军队抗击倭寇,捍卫祖国领土;
材料二主要写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程砚秋宁死也不为日本人唱义务戏捐飞机;宁可务农也不屈服日伪当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捐献抗美援朝的飞机的几个“螺丝钉”,不顾劳顿辛苦,在汉口连唱五天义务戏。即程砚秋做出的贡献:程砚秋拒绝为日军唱戏,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捐献飞机连唱五天义务戏。
24.本题考查思维拓展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题干中的表述是不正确的。虽然当今中国富强、安定,我们不用上战场,但是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在目前学习阶段,所以我们应该锻炼强健的身体,学习过硬的文化知识,练习实用的技术技能,为长大以后建设祖国献出微薄的力量。可从这一方面表述即可。
25.例文:
生活处处是课堂
我是在一次买菜中知道了食物的学问。
一天清晨,我早早起床,跟着奶奶去菜场买菜。来到菜场,一幅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的景象,瓜果蔬菜、家禽肉蛋鱼琳琅满目。年过半百的老爷爷、老奶奶挎着菜篮精心挑选着,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四处选购,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寻觅着满意的食材。奶奶带着我先到水产区准备挑选一条新鲜鲫鱼。只见奶奶东瞧瞧、西看看,最终选了一条表面非常光滑的鲫鱼。我问奶奶:“为什么那么多条鱼中,偏偏挑选这一条呢?”奶奶回答到:“因为买鱼是很讲究的,要看鱼的眼睛清不清澈,有没有血丝或者泛黄;看外表是不是光滑,摸一摸是否瑟手,如果是,说明表面的保护膜已经没有了,那就不是新鲜的鱼了。”奶奶细致的讲解在我脑海里又刻入了一份日常知识。接下来,奶奶还告诉我在挑选西红柿时,应挑选泛青色或有些泛白的西红柿,因为如今不像过去,现在的种植户很多都使用了催熟素对蔬菜举行催熟,使蔬菜比原生态的呈现出更靓丽的色泽,但对身体的伤害却非常的大。
通过此次的菜场之行,我心中默默自语,生活处处是课堂啊!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内容丰富多彩,能够学习和感受生活的乐趣,更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为我们未来的人生铺设更平坦的道路。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题目要求以《生活处处是课堂》为题,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时需注意。回顾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想想你在生活中学到过什么?有什么收获?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要注意选择典型的事例表达中心,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开门见山,可初步让大家了解或猜测到你写的课堂是关于哪一方面的。
中间:通过生活中的哪些事,让你学到了哪些课堂上不曾有的知识,在叙事时,要注意叙事“六要素”,做到要素齐全,叙事完整,注意重点部分要详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通过这次生活经历,学得了哪些知识,明白了哪些道理?总结全文,再次点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