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新课标】
内容要点:通过了解清朝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认知提示: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解读: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就是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体现。康乾盛世取得的辉煌成就,大都与君主高度集权有关,但君权的极端强化,也预示着君主专制体制即将走到历史尽头。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贫富分化十分严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加之西方殖民者不断侵扰,中国出现了近代前夜的危机。
【教材分析】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该单元的主题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本课主要学习四个子目的内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和闭关锁国政策。君主专制的强化具体举措,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到达顶峰,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使得社会陷入僵化与恐怖之中,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结果:内部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对外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为便于教学,我将本课整合为:01、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02、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03、闭关锁国政策以及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的反思与感悟“以史为鉴”。
【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康熙、乾隆知道的比较多,而对雍正的了解相对少一点,大部分学生没听说过军机处,所以要交代好事件背景。他们对文字狱的案例很感兴趣,教师可适当举例说明。另,学生在学习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已经接触过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斗争,所以在交代文字狱的背景和解释某些文字狱的案件的时候能够进行知识的衔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和影响。
2.了解清朝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基本史实及其造成的恶劣影响。
3.掌握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核心素养】
1.了解清朝中枢机构的沿革,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了解清朝中后期,随时间推移,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时空观念)
2.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的思辨能力。(史料实证)
3.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对社会发展的危害;知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历史解释)
4.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
5.通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辩论分析,帮助学生学会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的成果,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材料:
马戛尔尼(英国人)的结论:“ (中国)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
——《饥饿的盛世: 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马戛尔尼的结论有依据吗?
如果有,为什么中国会在过去一百多年没有改善与前进?
【板书课题】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设计意图:通过英国外交家的一段话,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引出清朝的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主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一)设立军机处
1、设立情况
自主学习1:阅读书本101页,找出清朝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相关信息。
时期 清初(皇太极) 康熙 雍正 乾隆
机构名称
人员组成
职责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使学生了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不是一蹴而就的,指导学生联想到平时学习也是如此,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才能达到最终目标。)
2、职能:军机处有什么职能?
出示材料:
材料一: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清·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
诸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shàn;zhuàn),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檐曝杂记》
概括为八个字: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3、特点:阅读材料,归纳军机处的特点?
材料1:军机处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三四十人。
出示《军机处内景图》,提问:看到这幅图第一感觉是什么?
特点:(1)简。
材料2:军机处每天处理奏折多至五六十件,年末时可达上百件,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军机大臣须每天值班,等候皇帝随时召见。当天必须处理完毕每天由下面送达的奏章,以保证军机处处理政务的极高效率。
出示《清朝故宫地图》,标示出军机处与养心殿的位置,出示文字:皇帝有旨,随时承办,且规定必须当日事当日毕。
特点:(2)快(速)
材料3: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等。即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
军机处规定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
特点:(3)密
4.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檐曝杂记》
提示:
(1) 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
(2) 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5.教师提问: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利与弊。
学生回答:
利: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 巩固清朝统治。
弊 : 军机处造成了君主独断专行 , 使国家的兴衰成败取决于君主个人的品质优劣和能力高下。同时权力的过度集中 , 容易导致权贵争权夺利 , 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大兴文字狱
1.根据材料归纳“文字狱”的含义。
案例 结局
雍正时期庶吉士徐骏作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 斩首
雍正时期内阁学士查嗣庭在江南主持科举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 入狱自杀,戮尸枭示,满门抄斩。
乾隆时期湖南学政胡中藻作诗:“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 腰斩株族,祸及师友。
清翰林官林骏所写诗句本意为:大自然清爽的风又不识书上的字,为什么要翻看本人的书。
清朝当权者认为是诗人在嘲讽:满清统治阶级不懂得治理国家,为什么要在祖国大好河山上面胡乱施行。林骏因此被判斩立决。
“维民所止”,出自《大学》一书,是宋国君王祭祀殷高宗武丁时所唱的乐歌,歌颂武丁中兴的功业。“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维通“为”,止即“住所” 。意思是“都邑周边千里远,都是商民居住地”。然而清廷却提出“维”和“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
“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
——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
定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称“ 文字狱 ”。
2.结合下列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 (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
材料1:“清代文字狱,主要集中在前期,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君王,绵延一百三十余年。无论就时间之长,案件之多,还是规模之大,株连之广,花样之翻新,手段之残忍来看,在中国的封建时代,都是没有前例的。”
——周宗奇《文字狱纪实》序言
材料2:
提示:
(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 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 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教师接着提问:结合教材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
提示: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三)文化专制政策
除了文字狱从思想方面控制知识分子,清朝统治者还颁布文化专制政策。
阅读材料,归纳清朝文化专制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材料1:顺治九年(1652年)九月,他亲率诸王大臣等到太学隆重释奠孔子,亲行两跪六叩礼。福临还命内院诸臣翻译五经。他主持编修《资政要览》、《劝善要言》、《顺治大训》、《范行恒言》、《人臣儆心录》等,均亲自撰写序言。
材料2: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撰写,3800多人抄写,耗时13年编成的丛书。是对中国所有文字记载以来所存文献的最大集结于总汇。共有3.6万册,曰8亿字。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材料3: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
材料4:(乾隆)在长达19年的禁书过程中,共禁毁书籍3100多种、151000多部,销毁书板80000块以上。”
1.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乾隆时期纂修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丛书,借编书之名行查书之实,破坏古书。
2.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3.一切的措施实质: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看似盛世实际危机已出现,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知识拓展】 : 回顾所学知识 , 秦、汉、明、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 , 在思想文化上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标导学二、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根据教材和材料概括:清朝有哪些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表现)
出示材料: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清朝流传的民谣
出示和珅图片与文字材料:乾隆帝时期的大贪官和珅,贪污的现金资产折合人民币约268亿!坐拥21.5亿的豪宅!
得出结论: ①政治:官场腐败
出示文字:嘉庆皇帝南巡杭州,目睹了旗兵表演骑马射箭的尴尬场面:“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
出示图片《养鸟的旗人》
得出结论: ②军事:军备废弛
出示文字:康熙、雍正两朝精心管制,存银高达7000万两;到了嘉庆十九年,存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六分之一。
得出结论: ③经济:财政危机
出示图片《清代卖身契》《清代农民卖儿卖女图》
得出结论: ④民众生活:困苦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提示: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3.教师接着提问:清朝社会矛盾加剧有何影响?
提示: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目标导学三、闭关锁国政策:
1.教师讲述:什么是闭关锁国?
提示:闭关锁国就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2.阅读材料,说说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等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材料二:“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 ”
——嘉庆帝的敕谕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提示:
主观原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客观原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
3.学习与探究:阅读教材,归纳清朝政府是怎样一步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
提示:
海禁: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沿海居民不得擅自出海贸易。
设关: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1684年),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的限制出口的商品种类和数量。
闭关:1757年(乾隆时),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
4.教师接着提问: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它有何影响?
提示:
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积极: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交往的事例、政策,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提示:
启示:开放则发展,闭关则落伍。
做法:要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交流,加强友好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使学生明白,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保持自己的好成绩。)
以史为鉴
学习完这课大家有什么感受?(可以从君主专制加强和闭关锁国政策等为出发点考虑)
闭关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
专制导致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必须实行民主的制度。
三、课堂总结
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起到巩固清朝专制统治的作用,但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除此之外,清代中期以来的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国力虚弱,社会危机重重。“闭关锁国”这种背离世界发展潮流的对外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趋势,同时也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进程。
(设计意图:小结,升华本课主题,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与家国情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基于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有机械分离,但在教学过程中,值得肯定的是五个方面都涉及,可操作性强;就教学过程而言,导入部分需要与本课的联系性更强,并且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新课讲授部分,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史料研读能力有限,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史料信息提取能力,教法需进一步的改进,学法指导方面需要提升;辩论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但遗憾的是参与度不高,教师课堂活动要能够调动、引导、把控。
此外,近几年,屏幕上充斥着清宫戏,将里面的皇帝个个塑造得光鲜照人,如圣人完人。学完本课后,可以让同学们认识到真正的封建帝王,他们不光有鲜亮的一面,而且还有黑暗的一面,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以抵制电视节目对历史的误读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课堂检测
1. (2022年安徽)成立于雍正年间,由几位满汉亲信大臣组成,被西方人意译为“大顾问班子”的机构是
A. 议政王大臣会议 B. 南书房 C. 军机处 D. 总理衙门
2.(2022年四川眉山)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中学习有独特价值,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A.君主专制 B.经济发展 C.思想控制 D.边疆管理
3.(2022年湖北江汉、潜江)“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等类似的诗句,被当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这表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思想领域实行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4.(2022年甘肃天水) 18世纪时,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人工业化时代,而古老的中国却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这主要是因为清朝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实行“闭关锁国”
大兴“文字狱” D. 实行文化专制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成立于雍正年间,由几位满汉亲信大臣组成”、“大顾问班子”及所学知识可得,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高峰,C项正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南书房,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设于康熙十六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总理衙门一般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清政府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宋朝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清朝设立军机处,A项正确;题目考查的是政治举措,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宋、明、清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D
【解析】“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等类似的诗句,被当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这表明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在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故意挑剔文字的过错,罗织罪名,制造冤狱,从而压制汉人的反抗意识,D项正确;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思想领域实行的措施,焚烧书籍,坑杀儒生,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考试文体采用八股文,考试命题范围局限于四书五经,不允许考生有独到见解,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时的清朝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中外之间的交往,即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该政策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的对外政策,其他三项均是对内政策,排除ACD项。故选B项。
试卷第12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