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30 12:3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装在套子里的人 (自读课文) 教案
契诃夫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小说成就;
2.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联系生活实际,扩展小说的主题内涵。
导入
了解作者
安东 · 巴甫洛维奇 ·契诃夫 ,俄国作家, 剧作家。 1879 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1884 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 并开始文学创作。 1880 年至 1884 年, 发表了 300 多篇文 章, 其中包括《变色龙》《外科手术》等。契诃夫是俄国 19 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 家,20 世纪世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 · 亨利并称为“世 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了解背景
188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 当时担任宗教院检查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 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 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 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 俄罗斯人受到世世 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
——契诃夫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一、课文写了别里科夫的哪几件事?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并梳理清楚课文的层次结构。
二、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由此可以看出, 别里科夫是一个怎样 的人?
有形的套子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 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 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 穿羊
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心理的套子
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 闹出什么乱子。
思想的套子
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 其中规定 着禁上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看见柯瓦连科和华连卡骑自行车:
“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 吗?”
三、形象分析:别里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封闭孤僻;因循守旧;胆小多疑
四、小说是怎样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的?
夸张:1.夸张人物性格本身。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 不可能存在的;2.夸张人物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 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别里科夫是众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对人们的压 制,也是专制意识形态对民众的种种压迫的缩影。
讽刺:1.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2.以戏剧化 的情节, 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他生平最怕出乱子, 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 挺好的婚事让 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
五、小说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 对此你如何理解?在你周围, 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如果有, 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套 子”的?
虽然别里科夫死了, 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 还有许多 “套中人”活着, 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 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阻碍社会进步变革 的,是专制政府和僵化陈腐的思想。要想让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
拓展阅读:
“问题就在这儿, ”伊凡 ·伊凡内奇重复道, “我们住在空气污浊、拥挤不堪的城市里, 写 些没用的公文, 玩‘文特’牌戏──难道这不是套子?至于我们在游手好闲的懒汉、图谋私利 的讼棍和愚蠢无聊的女人们中间消磨了我们的一生, 说着并听着各种各样的废话──难道这不 是套子?
“看别人作假, 听别人说谎, ”伊凡 ·伊凡内奇翻了一个身说, “如若你容忍这种虚伪, 别 人就管你叫傻瓜。你只好忍气吞声, 任人侮辱, 不敢公开声称你站在正直自由的人们一边, 你 只好说谎,陪笑,凡此种种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有个温暖的小窝,捞个分文不值的一官半职! 不,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
小结:
契诃夫写“小人物”,本意是要揭示妨碍他们成为真正的人的东西,因为在契诃夫的心目 中, 一个人“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一个诚实的人“不可能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一个人 不能因为自己地位的卑微而贬低自己的尊严,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