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一部分 5.1 课时25 岩石圈物质循环(课件49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一部分 5.1 课时25 岩石圈物质循环(课件49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30 12:57:36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岩石圈物质循环
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1讲 课时25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基本概念] 矿物、岩石、岩浆岩(侵入型、喷出型)、沉积岩、层理构造、变质岩、岩石圈物质循环
[基本原理]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矿物
(1)概念: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2)特点: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3)存在形式:绝大多数矿物以固态形式存在。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按照成因,岩石可分成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应用
2.岩石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①岩浆岩
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喷出岩:喷出地表
侵入岩:侵入岩石圈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实、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②沉积岩
具有层状纹理,称为层理构造。在没有发生地层倒转的情况下,下面岩层的年龄比上面岩层要古老。
沉积岩中常含有化石。
沉积岩特征
沉积岩的常见岩石
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矿物成分、性质等发生改变。
③变质岩
石灰岩
岩浆
石灰岩
岩浆
大理岩
变质
接触带
变质岩
高温
高压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岩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1.岩石转化
这三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软流层;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进一步形成其他岩石
岩石圈的物质就这样处于不断的
循环转化之中
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2.岩石圈物质循环
冷却 凝固
岩浆或熔岩冷却凝固后,就形成了岩浆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风化和侵蚀的产物被搬运并沉积下来
沉积物被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
压实
固结
变质作用
高温高压
当沉积岩深埋于地壳中时,热量和压力(应力)使它发生变质
熔化
岩石在地表以下的深处熔化,形成岩浆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熔化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熔岩
喷出岩
沉积岩
变质岩
沉积物
侵入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
1.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右图为例)
辨别示意图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岩浆:三进一出
岩浆岩:一进三出
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一定是指向沉积岩。
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2. 判断箭头含义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岩浆侵入、喷出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指向岩浆的箭头——熔化,是内力作用。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江苏地理)如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真题研析
命题方向
明确
(江苏地理)如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双选)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命题方向
明确
关键信息点拨
?地球系统包括地球的四大圈层,即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
?据图可知,①指向沉积岩且在此过程中有离子参与到水圈中,应为化学_______作用;②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 作用;③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风化、侵蚀、 、堆积等作用。④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圈的过程。
沉积
固结成岩
搬运
命题方向
明确
答案 1.______ 2.______
AD
AC
?据图可知,生物圈(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大气圈中的CO2,合成有机物,通过生物循环,有机物(动植物残体)通过分解作用进入土壤;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 ,排放大量的CO2所致。
矿物燃料
命题方向
明确
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①指向沉积岩且在此过程中有离子参与到水圈中,应为化学沉积作用;②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③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④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圈的过程。
命题方向
明确
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所致,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小;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系。
命题方向
明确
1
2
3
4
考向1 通过“岩石的特征”考查“人地协调观”
莫赫悬崖位于爱尔兰岛西部边缘。悬崖面向浩瀚无际的大西洋,以奇险闻名,悬崖最高处距离海平面200多米,横跨大西洋214米,沿西海岸覆盖达8千米。同时,莫赫悬崖也是爱尔兰最重要的海鸟
考向预测
5
栖息地,每年都有约30 000只海鸟在这里繁殖后代。图1为“莫赫悬崖景观图”,图2为“莫赫悬崖位置图”。据此完成1~3题。
命题方向
明确
1.下列关于莫赫悬崖岩石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流纹状花纹
B.岩石表面有气孔
C.岩石内可能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D.可以作为良好的建筑和装饰材料

读图可知,莫赫悬崖附近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后由于地壳运动上升出露地表,岩石内可能含有海洋生物化石,C正确。
1
2
3
4
5
命题方向
明确
1
2
3
4
5
2.莫赫悬崖规模远大于其他沿海悬崖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潮汐活动强烈,受侵蚀严重
B.受西风带影响,岛屿西海岸受侵蚀作用强
C.位于板块交界处,海啸和风暴潮活动频繁
D.海水盐度高于其他海域,海水腐蚀性强

命题方向
明确
1
2
3
4
5
莫赫悬崖位于爱尔兰岛西海岸,面向大西洋,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北大西洋海域受西风带影响强烈,表层海水大规模向东运动,对爱尔兰岛西海岸的侵蚀作用强,成为莫赫悬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B正确;
沿岸为悬崖,潮汐活动对其影响小;板块交界处在大西洋内部,离该地较远;该区域降水多,温度较低,海水盐度较小。故选B。
命题方向
明确
1
2
3
4
5
3.海鸟在崖壁筑巢的主要原因是
A.筑巢材料充足
B.食物充足
C.天然避风
D.环境安全

命题方向
明确
1
2
3
4
5
海鸟筑巢地选择在崖壁主要是因为陡立峭壁有利于海鸟躲避天敌,环境安全,D正确;
崖壁上食物、筑巢材料无优势;莫赫悬崖位于爱尔兰岛西海岸,面向大西洋,常年受西风带控制,风力较大。
命题方向
明确
1
2
3
4
考向2 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考查“综合思维”
(2023·天津部分区联考)图1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不同的岩石。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不同岩石类型。读图,完成4~5题。
5
命题方向
明确
1
2
3
4
4.图1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5

读图1分析,①②③三个岩层为水平层状,最可能为沉积岩,根据埋藏深浅可判断其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
④侵入并切穿了①②③岩层,可知④为侵入岩,并且形成时间晚于①。故选C。
命题方向
明确
1
2
3
4
5
5.图2中与图1所示⑤岩石类型成因相同的岩石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命题方向
明确
1
2
3
4
5
结合上题分析,④为侵入岩,⑤分布在④与周边沉积岩接触的部位,可知⑤应为变质岩;根据图2可知,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丙为喷出岩,丁为侵入岩,因此⑤岩石类型成因与图2中乙岩石类型成因相同。故选B。
命题方向
明确
(2023·安徽滁州模拟)冰壶运动又称冰上溜石,是一种双方运动员依次投掷冰壶到固定区域,击出对方冰壶的运动。冰壶石在冰面上移动,因此底部石材要求不透水,以减少水渗进冰壶石后在冰面上移动时频繁的冻融对运动器材的损耗。目前,制作冰壶的优质石材产地主要位于苏格兰艾尔萨克雷格岛。如图为“冰壶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制作冰壶的岩石可能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砂岩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制作冰壶的岩石要求质地坚硬,不易磨损。花岗岩符合其要求,B正确;
玄武岩是喷出岩,表面有气孔,A错误;
石灰岩和砂岩是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石灰岩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砂岩质地比较疏松,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2023·安徽滁州模拟)冰壶运动又称冰上溜石,是一种双方运动员依次投掷冰壶到固定区域,击出对方冰壶的运动。冰壶石在冰面上移动,因此底部石材要求不透水,以减少水渗进冰壶石后在冰面上移动时频繁的冻融对运动器材的损耗。目前,制作冰壶的优质石材产地主要位于苏格兰艾尔萨克雷格岛。如图为“冰壶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2.冰壶主体与冰壶底面一般由两种不同岩石材料磨制,
制作冰壶底面的岩石一般质地
A.更粗糙 B.更绵软
C.更致密 D.更疏松

1
2
3
4
5
6
7
8
9
冰壶石在冰面上移动,因此底部岩石要求质地致密且不透水,以减少水渗进岩石后在冰面上移动时频繁的冻融对运动器材的损耗,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2023·安徽滁州模拟)冰壶运动又称冰上溜石,是一种双方运动员依次投掷冰壶到固定区域,击出对方冰壶的运动。冰壶石在冰面上移动,因此底部石材要求不透水,以减少水渗进冰壶石后在冰面上移动时频繁的冻融对运动器材的损耗。目前,制作冰壶的优质石材产地主要位于苏格兰艾尔萨克雷格岛。如图为“冰壶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3.按成因分类艾尔萨克雷格岛属于
A.大陆岛 B.冲积岛
C.珊瑚岛 D.火山岛

1
2
3
4
5
6
7
由于制作冰壶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与岩浆活动有关,可推测艾尔萨克雷格岛属于火山岛,故选D。
8
9
1
2
3
4
5
6
7
8
9
2019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安徽九华山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九华山主体为花岗岩山岳型地貌,其南缘为石灰岩地貌。图1为“九华山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九华山主体的岩石类型
对应图2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
2
3
4
5
6
7
8
9
由图2可知,丙为沉积岩,甲为沉积物,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戊为变质岩,九华山主体的岩石类型为花岗岩,而花岗岩为侵入岩,故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2019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安徽九华山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九华山主体为花岗岩山岳型地貌,其南缘为石灰岩地貌。图1为“九华山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5.九华山地质公园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
作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喷出—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1
2
3
4
5
6
7
8
9
由于花岗岩为侵入岩,且九华山南缘为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因此其形成过程为先受外力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石灰岩,再有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经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将花岗岩上的石灰岩侵蚀掉使花岗岩裸露,故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依据材料,该神奇活石属于胶结砂岩,砂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D正确。
在罗马尼亚中南部有一种叫Trovants(胶结砂岩)的神奇活石(见下图)。它们的尺寸大小不一,小的只有6~8毫米,大的有10米,喝雨水就能生长,还能自己动。根据图文材料完成6~8题。
6.该石头属于
A.变质岩 B.喷出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1
2
3
4
5
6
7
8
9
依据材料,该岩石喝雨水就能生长,推出促使该石头“生长”的必备自然条件是雨水,故选C。
在罗马尼亚中南部有一种叫Trovants(胶结砂岩)的神奇活石(见下图)。它们的尺寸大小不一,小的只有6~8毫米,大的有10米,喝雨水就能生长,还能自己动。根据图文材料完成6~8题。
7.促使该石头“生长”的必备自然条件是
A.地形 B.气温
C.雨水 D.河流

1
2
3
4
5
6
7
8
9
在罗马尼亚中南部有一种叫Trovants(胶结砂岩)的神奇活石(见下图)。它们的尺寸大小不一,小的只有6~8毫米,大的有10米,喝雨水就能生长,还能自己动。根据图文材料完成6~8题。
8.有关该岩石“生长”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该岩石一直受到外力作用
B.该岩石一直受到内力作用
C.先受外力作用后受内力作用
D.先受内力作用后受外力作用

依据材料,该岩石遇雨水后就会膨胀、变大、移动,雨水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9.(2023·山东潍坊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阿斯哈图石林所属的内蒙古克什克腾世界公园,在北大山上海拔约1 700米的山脊区域。阿斯哈图石林属于花岗岩石林,是世界上罕见的地貌景观。为进一步了解该地貌景观,某地理研究小组深入该地进行调查,并发现了冰川留下的痕迹。图1示意北大山位置,图2为阿斯哈图石林景观图。
1
2
3
4
5
6
7
8
9
(1)根据图1中的地理事物描述北大山的相对位置。(3分)
答案 大兴安岭山脉的南(东南)缘;内蒙古高原的东侧;浑善达克沙地的东(东北)端。
1
2
3
4
5
6
7
8
9
(2)远望阿斯哈图石林,研究小组误认为是沉积岩,但到达后细看才知道,该岩石为花岗岩,请说出影响他们认知过程的主要因素。(4分)
答案 岩石的颜色和形状;岩石结构和构造;岩石矿物成分;岩石的硬度等。
1
2
3
4
5
6
7
8
9
(3)请你帮助研学小组描述阿斯哈图石林的形成过程。(6分)
答案 岩浆侵入,形成坚硬的花岗岩;地壳上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冰川对花岗岩地貌强烈侵蚀,冰川消退以后,冰蚀地貌出现在北大山
的山脊上,形成了花岗岩石林的雏形;再经长期的风化、风蚀、冻裂及重力作用而形成。第1讲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基本概念] 矿物、岩石、岩浆岩(侵入型、喷出型)、沉积岩、层理构造、变质岩、岩石圈物质循环;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板块、生长边界、消亡边界、裂谷、海岭(大洋中脊)、海岸山脉、岛弧、海沟;地质构造、构造地貌(背斜谷、向斜山、断块山等)、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火山。 [基本原理]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
[体系架构]
课时25 岩石圈物质循环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1.矿物
(1)概念: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2)特点: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3)存在形式:绝大多数矿物以固态形式存在。
2.岩石
(1)概念:在自然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
(2)分类:按照成因,岩石可分成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特点及应用见下表:
分类 形成过程 突出特点 常见岩石 用途实例
岩浆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有流纹或气孔构造 玄武岩、安山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侵入岩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粗 花岗岩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坏,破坏产物(包括碎屑物质和溶解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后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已经生成的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或者陨石冲击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等发生改变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岩石 具有片理构造或表面具有条带状 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是钢铁工业的原料
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1.岩石转化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岩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岩石圈物质循环
(1)概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称为岩石圈物质循环。
(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3)物质循环过程
在图中方框中填写岩石类型,箭头处填写对应的地质作用。
答案 A侵入岩,B变质岩,C喷出岩,D沉积岩
①熔融;②喷出作用、岩浆上升;③崩解、分解、溶解作用;④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⑤埋藏及成岩作用;⑥变质作用
(4)影响:大地的沧桑巨变;岩石圈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
(2)判断箭头含义
箭头指向 含义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 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指向沉积岩的箭头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指向变质岩的箭头 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指向岩浆的箭头 熔融作用,是内力作用
(江苏地理)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双选)(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关键信息点拨]
?地球系统包括地球的四大圈层,即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 ?据图可知,①指向沉积岩且在此过程中有离子参与到水圈中,应为化学沉积作用;②由 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③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④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圈的过程。 ?据图可知,生物圈(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大气圈中的CO2,合成有机物,通过生物循环, 有机物(动植物残体)通过分解作用进入土壤;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所致。
答案 1.AD 2.AC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①指向沉积岩且在此过程中有离子参与到水圈中,应为化学沉积作用;②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③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④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圈的过程。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所致,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小;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系。
考向1 通过“岩石的特征”考查“人地协调观”
莫赫悬崖位于爱尔兰岛西部边缘。悬崖面向浩瀚无际的大西洋,以奇险闻名,悬崖最高处距离海平面200多米,横跨大西洋214米,沿西海岸覆盖达8千米。同时,莫赫悬崖也是爱尔兰最重要的海鸟栖息地,每年都有约30 000只海鸟在这里繁殖后代。图1为“莫赫悬崖景观图”,图2为“莫赫悬崖位置图”。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莫赫悬崖岩石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流纹状花纹
B.岩石表面有气孔
C.岩石内可能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D.可以作为良好的建筑和装饰材料
2.莫赫悬崖规模远大于其他沿海悬崖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潮汐活动强烈,受侵蚀严重
B.受西风带影响,岛屿西海岸受侵蚀作用强
C.位于板块交界处,海啸和风暴潮活动频繁
D.海水盐度高于其他海域,海水腐蚀性强
3.海鸟在崖壁筑巢的主要原因是(  )
A.筑巢材料充足 B.食物充足
C.天然避风 D.环境安全
答案 1.C 2.B 3.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莫赫悬崖附近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后由于地壳运动上升出露地表,岩石内可能含有海洋生物化石,C正确。第2题,莫赫悬崖位于爱尔兰岛西海岸,面向大西洋,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北大西洋海域受西风带影响强烈,表层海水大规模向东运动,对爱尔兰岛西海岸的侵蚀作用强,成为莫赫悬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B正确;沿岸为悬崖,潮汐活动对其影响小;板块交界处在大西洋内部,离该地较远;该区域降水多,温度较低,海水盐度较小。故选B。第3题,海鸟筑巢地选择在崖壁主要是因为陡立峭壁有利于海鸟躲避天敌,环境安全,D正确;崖壁上食物、筑巢材料无优势;莫赫悬崖位于爱尔兰岛西海岸,面向大西洋,常年受西风带控制,风力较大。
考向2 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考查“综合思维”
(2023·天津部分区联考)图1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不同的岩石。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不同岩石类型。读图,完成4~5题。
4.图1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5.图2中与图1所示⑤岩石类型成因相同的岩石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4.C 5.B
解析 第4题,读图1分析,①②③三个岩层为水平层状,最可能为沉积岩,根据埋藏深浅可判断其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侵入并切穿了①②③岩层,可知④为侵入岩,并且形成时间晚于①。故选C。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④为侵入岩,⑤分布在④与周边沉积岩接触的部位,可知⑤应为变质岩;根据图2可知,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丙为喷出岩,丁为侵入岩,因此⑤岩石类型成因与图2中乙岩石类型成因相同。故选B。
课时精练
(2023·安徽滁州模拟)冰壶运动又称冰上溜石,是一种双方运动员依次投掷冰壶到固定区域,击出对方冰壶的运动。冰壶石在冰面上移动,因此底部石材要求不透水,以减少水渗进冰壶石后在冰面上移动时频繁的冻融对运动器材的损耗。目前,制作冰壶的优质石材产地主要位于苏格兰艾尔萨克雷格岛。如图为“冰壶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制作冰壶的岩石可能是(  )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砂岩
2.冰壶主体与冰壶底面一般由两种不同岩石材料磨制,制作冰壶底面的岩石一般质地(  )
A.更粗糙 B.更绵软 C.更致密 D.更疏松
3.按成因分类艾尔萨克雷格岛属于(  )
A.大陆岛 B.冲积岛 C.珊瑚岛 D.火山岛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制作冰壶的岩石要求质地坚硬,不易磨损。花岗岩符合其要求,B正确;玄武岩是喷出岩,表面有气孔,A错误;石灰岩和砂岩是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石灰岩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砂岩质地比较疏松,C、D错误。第2题,冰壶石在冰面上移动,因此底部岩石要求质地致密且不透水,以减少水渗进岩石后在冰面上移动时频繁的冻融对运动器材的损耗,故选C。第3题,由于制作冰壶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与岩浆活动有关,可推测艾尔萨克雷格岛属于火山岛,故选D。
2019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安徽九华山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九华山主体为花岗岩山岳型地貌,其南缘为石灰岩地貌。图1为“九华山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九华山主体的岩石类型对应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5.九华山地质公园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喷出—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答案 4.B 5.A
解析 第4题,由图2可知,丙为沉积岩,甲为沉积物,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戊为变质岩,九华山主体的岩石类型为花岗岩,而花岗岩为侵入岩,故B正确。第5题,由于花岗岩为侵入岩,且九华山南缘为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因此其形成过程为先受外力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石灰岩,再有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经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将花岗岩上的石灰岩侵蚀掉使花岗岩裸露,故A正确。
在罗马尼亚中南部有一种叫Trovants(胶结砂岩)的神奇活石(见下图)。它们的尺寸大小不一,小的只有6~8毫米,大的有10米,喝雨水就能生长,还能自己动。根据图文材料完成6~8题。
6.该石头属于(  )
A.变质岩 B.喷出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7.促使该石头“生长”的必备自然条件是(  )
A.地形 B.气温
C.雨水 D.河流
8.有关该岩石“生长”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岩石一直受到外力作用
B.该岩石一直受到内力作用
C.先受外力作用后受内力作用
D.先受内力作用后受外力作用
答案 6.D 7.C 8.A
解析 第6题,依据材料,该神奇活石属于胶结砂岩,砂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D正确。第7题,依据材料,该岩石喝雨水就能生长,推出促使该石头“生长”的必备自然条件是雨水,故选C。第8题,依据材料,该岩石遇雨水后就会膨胀、变大、移动,雨水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故选A。
9.(2023·山东潍坊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阿斯哈图石林所属的内蒙古克什克腾世界公园,在北大山上海拔约1 700米的山脊区域。阿斯哈图石林属于花岗岩石林,是世界上罕见的地貌景观。为进一步了解该地貌景观,某地理研究小组深入该地进行调查,并发现了冰川留下的痕迹。图1示意北大山位置,图2为阿斯哈图石林景观图。
(1)根据图1中的地理事物描述北大山的相对位置。(3分)
(2)远望阿斯哈图石林,研究小组误认为是沉积岩,但到达后细看才知道,该岩石为花岗岩,请说出影响他们认知过程的主要因素。(4分)
(3)请你帮助研学小组描述阿斯哈图石林的形成过程。(6分)
答案 (1)大兴安岭山脉的南(东南)缘;内蒙古高原的东侧;浑善达克沙地的东(东北)端。
(2)岩石的颜色和形状;岩石结构和构造;岩石矿物成分;岩石的硬度等。
(3)岩浆侵入,形成坚硬的花岗岩;地壳上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冰川对花岗岩地貌强烈侵蚀,冰川消退以后,冰蚀地貌出现在北大山的山脊上,形成了花岗岩石林的雏形;再经长期的风化、风蚀、冻裂及重力作用而形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