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30 15:50:26

文档简介

表现丰富而深刻的历史事件的作品,因为它意味着更高的投入成本,更长的投资时问,而资金在这种投资
循环中,获得回报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增加,
中国电影正面临著前所未有的危机,当然也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它所瑞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后一模试卷
如何认识正在发生的一切,是不是需要继续首目相信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力量。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中
国电影如何调整机制,适应现实和历史的需要,是需要进一步考感的问题。
语文
(摘编自石天强《从叙$方式看当代中国电影的困境》)
(考试时问:150分钟就卷满分:150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注意事项:
A作为新中国战争主题电影的代表,《冰山上的米客象在叙事方而树立了标杆。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涂自已的准考证号、处名。
B.《冰山上的来客》借鉴了《史记》等史书的叙事手法,未过多地描写战斗本身,
2.考生作芬时,背答囊写在答恋卡上,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隶无效,
在苹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C.《八佰》作为当代战争影片的典型,一大缺点是使用直接叙事手法的地方太多。
3.边择题芬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政动,用撩皮擦干净后,再进涂其他答紫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
D如果电影生产机制纯以市场为主导,那么《冰山上的来客》这样的佳作很难出现,
米的黑色签宇笔书写,芋体工梦,宇迹清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把《八佰》与《冰山上的来客》进行对比,深化了读者对电影叙事的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B.文章从叙率的深广度和叙事的逻锚性两个方面对《冰山上的米客》.作了评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慰共3小恩,9分)
C,文章举阿曼巴依的例子,论证了优秀电影不会对反派刻意进行丑化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D.文章通过对编剧处理情感纠葛作假设,·指出了市场操纵下的电影生产机制的不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回电影出现了一批战争、历史主题的作品,并形成了一种雄浑高亢的审美风格,其
中的代表就是《冰山上的来客多。这部电毖片长100分钟,情节跌宕起伏,牙盾神突鲜明,,风格浑朴自然,
3,根据原义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树立了电影叙年的高度。
A,《左传》是本不对战斗木身进行描述,而对战斗双方的谋划和准备等描述较多。
从叙事的深广度上看,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对战斗本身着题不多,将叙述的重点放在了敌我双方斗
智斗勇、争取民心凝聚民意之上。这种叙述手法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在《左传》《史记》等作品中看到,
B影片像《冰山上的来客》那样多设置细节,能体现正确价值理念,增加叙事的深度。
它不仅增强了战争画而的立体感,更增添了影片的艺术魅力。
C创作表现丰高而深刻的历史事件的电影成本太高,不合乎我国的电影生产机制。
影片十分重视人物塑造的叙事功能,没有刻意丑化敌人。如阿曼巴依,作为最大的反派,他在看到自己大
D,若维铁自目相信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力量,中国电影的危机可能会口趋严至,
势已去时,依然一脸平静地整理衣装。这一反常态的表现突出了反面角色的复杂性格,也深刻地折射出战争
的残酷和曲折,拓宽了电彤的叙事广度。能片还特意刻画了解放军围剿敌人时优待俘虏的细节,并通过细节
体现了更高的普良意志和价值理想,这增加了《冰山上的米客的叙事深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然而,当代部分影视作品的叙事方式趋于扃平化,缺乏叙事的深度与广度。《八佰》作为当代战争影片
的典型,大量使用了直接叙事手法,以单纯的视觉刺微促成大脑的简单接受,而在找觉刺激之外的更为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妇的时间和空间,则被有意地遗忘了。战斗的叙述看似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而在处理手法上是高度抽象
化的,是剥离了历史和现实的,
材料一:1991年,位于赤道附近的菲律宾吕米岛的皮纳图博火山燥发。在热带东风,的作用下,火山灰从
菲神宾一直飘到印度。火山燥发形成了烟柱,它传指十分迅速,仅3周的时间就形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宽广
在叙事逻邦性方面,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情节锚综复杂,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故事主要讲述了
的烟柱带:火山燥发还产生了大量有苦体,其中二氧化疏就超过1500万吨。变此次火山燥发的影响,中东
三个层次的矛质:一是个人的爱情冲笑,二是军民之间的隔闵及其消除,三是敌我才店,三个手盾密切交
及南半球南部地区的气温下降明显,1992年的夏天,两地的气温比往年平均值低2℃,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
织在一起,情节发展始终不离敌我矛盾冲突这条主线。这种叙述的迎辑,直接反映出创作者思维的深度和
第二年夏天。
对现实认识的深度。
为什么会产生火山爆发这一现象呢?这要从地球的内部结构说起。.位于地壳固体岩石下而的区域叫作地
影片中的情惑矛盾在塔吉克族战士阿米尔和真假古兰丹姆之间。若将三人的情感纠葛放在今天为市场
慢,这里的岩石密度比地壳岩石密度大,但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这里的岩石就像一层哔厚的液态物。陆
操纵的电影生产机制中,编刷大抵无法粒及矛店的后两层,只会是呈现单一的牙盾神突。如将三人的矛盾
地地壳平均厚度均为33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为6干米,地幔比地壳厚得多,约为2900干米,地幔一
简单处理成三角恋,更有甚者可能试图以三角恋表达“人的复杂”,这样的情节设计虽然不会对影片的基调
直延伸到地核。位于地樱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的流动的炙热岩石叫作岩浆。岩浆承受若巨大的压力,:一旦地
产生负面影响,但也是没有思想引领意义的。
充岩石出现裂缝,它就向上浦出,这就是火山操发的原因。
当代的电彬生产机喇与20世纪60年代己全然不同,它是一种在市场主导下的电影资源配置方式。市场
上升的岩浆堆积在地面以下很深的地壳空洞里,这里叫作初级岩浆室,越来越多的岩浆进入初级岩浆室
会严格遵选能让资木增值的因素,并让不合格的因素被淘汰,被遗忘。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完成资本增值
后,岩浆室里面的压力不断增加,最后岩浆冲破上面的岩石,沿着阻力最小的通道上升,填充了更接近地表
必然会生产出大景平面化的、丧失了叙述深度的产品。显然,以市场为主导的文化生产机制,无法生产出
语文试题京1页(共8)
语文裙,题第2页(共8页)参考答案
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 文 答 案
1.B【解析】“借鉴了《史记》等史书的叙事手法”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这种手法的历史 渊源在《左传》史记》等作品中可以看到,但《冰山上的来客》未必借鉴了《史记》等史书 的叙事手法。
2.C【解析】曲解文意。文章举阿曼巴依的例子,论证的是《冰山上的来客》没有刻意丑化 反语文派,而不是说所有的优秀电影都不这样做。
3.D【解析】A 项,“基本不对战斗本身进行描述”于文无据。B 项推理不当,“多设置细 节”未必能体现正确的价值理念,增加叙事的深度。C 项,“不合乎我国的电影生产机制” 曲解文意,应该是不合乎现在的市场主导下的电影生产机制。
4.B【解析】B 项,“位于地幔底层的岩浆……地壳下层之间”错误,根据材料一第 2 段“位 于地幔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的流动的炙热岩石叫作岩浆”可知,岩浆本身就位于地幔顶层和 地壳下层之间。
5.D【解析】D 项,“全球各地区的气温下降 10℃左右”错误,材料二第 2 段中说的是“地 球年平均气温将会下降 10℃左右”。
6.①火山爆发形成的烟柱传播快、范围广、持续时间长;②火山爆发时,大量微小颗粒进 入平流层,形成薄雾,因反射遮光降温;③火山位于赤道附近,其爆发后喷入平流层的物质 会运动到另一个半球。 (评分参考:共 6 分,每点 2 分;要点明确,意思答对即可)
7.B【解析】“用写实手法”理解错误。根据第 段中“我设想”三字可知,这是想象,不 是写实。
8.①以“情思”为线索,叙述自己重返卢沟桥而引发的抚今追昔的种种情思,脉络分明, 内容集中。②以“卢沟桥”为载体,将回忆与现实交织,情思丰富。③缘景生情,将景物描 写放到历史长河中,运用有关史实、掌故、古诗等,书写卢沟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由景 及物及事及人,令人产生深远遐想与绵绵情思。 (评分参考:共 6 分,每点 2 分;要点明确, 意思答对即可)
9. (1) 注重词语锤炼之美。如第④段中“拍”“点”两个动词写出男女青年的不同情态。 又如第 段中用“青青”“茫茫”“绵绵”三个叠词分别形容柳色、大野、情思的特点,贴 切生动。 (2) 具有修辞运用之美。文章多用排比、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如第⑧段运用 排比、比拟手法描写卢沟桥石狮子千姿百态、情调优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古代中国劳动 人民勤奋、智慧的由衷赞美之情。 (3) 具有情景交融的诗意之美。如第⑩ 段描写“卢沟 晓月”景观,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如诗如画。 (4) 句式灵活之美。如第⑤段整句与散句 结合,参差错落,典雅灵动。 (评分参考:共 6 分,答出一点给 2 分,任意答出 3 点即可; 每点概括特点 1 分,分析 1 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0.C【解析】 “曲阿”是地名,是刘繇占据的地方,“据曲阿”为动宾结构, 中间不能断 开;“会稽”是地名,是“在”的宾语,“王朗”为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B 两项。
“定”意思是击败、平定,并不是后面“乃许之”的主语,中间应断开;“表”意思是上表、 写奏章,上表的目的是“策为折冲校尉” ,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1.D【解析】 “阁下”在文中并非“作为第二人称替代” 。依据原文“范出,便释褠,着 袴褶,执鞭诣阁下启事”可知,“阁下”在文中语境里是指“孙策所在之处”。
12.A【解析】选项表述有两处错误:一是“多年未能取胜”有误,文中“岁余”指一年多; 二是“孙策为了辅佐他”有误,这只是一个借 口,从前文“丹阳人朱治尝为孙坚校尉,见袁 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江东”可知,孙策听取了朱治的建议,回江东的目的是占据江东。
13. (1) 等到孙策到来,军队奉行命令,不敢进行掳掠,百姓于是大为欢悦,争着用牛肉 和美酒去慰劳孙策的军队。 (评分参考:共 5 分;译出大意 2 分,“及”“竞”“劳”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2) 不是这样的。 (我) 如今舍弃故乡来追随将军的原因,不是为妻子儿女 (打算) , (是) 为了成就世间的政务。 (评分参考:共 5 分;译出大意 2 分,“所以”“妻子” “济”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339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当初,丹阳人朱治曾经在孙坚部下担任过校尉,他看到袁术为政混乱,德 行不好,就劝孙策返回故乡,去占据江东。当时 (孙策的舅父) 吴景攻打樊能、张英等人, 一年多未能取胜。孙策便向袁术请求说:“我家在江东地区对人民有旧恩,我愿意帮助舅父 去进攻横江。攻陷横江后,我便回到家乡去招募兵马,可以集结起三万兵众,用来辅佐将军 平定天下。”袁术知道孙策对自己心怀不满,但由于当时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守在会稽,他 认为孙策不一定能将他们击败,于是同意了孙策的请求,上表推荐孙策为折冲校尉。(孙策) 率领千余名步兵和数十名骑兵出发,一边走一边招兵,到达历阳的时候,已经增加到五六千 人。这时,周瑜的伯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率兵迎接孙策,并援助他军费和粮草。孙策大 喜,说:“我得到你的帮助,一定能成功! ”孙策渡江以后,辗转作战,战无不胜,没有人 能抵挡住他的攻势。百姓听到孙策到来,全都失魂落魄。各地官员弃城出逃,躲到深山之中。 等到孙策到来,军队奉行命令,不敢进行掳掠,百姓于是大为欢悦,争着用牛肉和美酒去慰 劳孙策的军队。孙策为人言谈幽默,性格豁达,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使用人才,因此无 论士大夫还是一般百姓,凡是见过他的人, (都为他尽心尽力,) 乐意为他效死。刘繇与孙 策交战,兵败,逃往丹徒。孙策进入曲阿,慰劳赏赐将士,发布宽大命令,通知各县:“凡 是刘繇、笮融等人的乡亲故友和部下,前来自首归降的,一概不咎既往,愿意去当兵的,一 家只出一人,免除全家的徭役负担,不愿当兵的也不勉强。”不过十天,应募者从四面涌来, 得到二万余名兵士,一千余匹战马,孙策的声威震动江东。丙辰日,袁术上表推荐孙策代理 殄寇将军。孙策的部将吕范对孙策说:“如今将军事业日益兴盛,部下将士越来越多,但军 中纪律还有不完备的地方,我愿意暂时担任都督,帮助将军进行治理。”孙策说:“子衡你 既然是士大夫,加上手下已经统率重兵,在外立下军功,难道应再让你屈居这种小官职,管 理军中的细小事情吗? ”吕范说: “不是这样的。 (我) 如今舍弃故乡来追随将军的原因, 不是为妻子儿女 (打算) , (是) 为了成就世间的政务。譬如共同乘一条船去漂洋过海,一 件事不牢靠,就使大家全都受害。我这样做,也是为我自己考虑,不仅是为将军。”孙策笑 了笑,无法回答。吕范出来后,就脱去单衣,换上便于骑马的军服,手拿鞭子,到孙策办事 的房前报告,自称兼任都督。孙策于是授给他符传,委任他所应主管的各项工作,自此之后, 军中气氛严肃和睦,军纪严明,禁令得到彻底贯彻。
14.D【解析】 “赞颂纯洁坚贞的情操”错误,应是表达对朋友的相思之情。
15.①“恍”有“猛然、突然”的意思。两句诗词中都用这个词,突出表达了抒情主人
公从梦境当中猛然醒来,回到现实之后的失落不甘以及对人生变化的感慨。②这两句诗词均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描写梦境,下启抒发感情。梦境里的美好与现实中的失意,一虚 一实,对比鲜明,表达效果显著。 (评分参考:共 6 分,每点3 分;要点明确,意思答对即 可)
16. (1)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弊在赂秦 (3) ③示 例一: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示例二: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示例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示例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评分参考:共 6 分,每空 1 分;添字、缺字、错字,均不给分)
17.①不解之缘 ②风餐露宿 ③日新月异 (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评分参考:共 3 分,每 空 1 分;填其他成语如果符合文意亦可给分;成语中出现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8.①前者:立足于金矿搜集、挖掘、整理和推广南闸民歌的客观效果这一角度,侧重于高 度评价金矿在民俗文化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产生的影响力。②后者:立足于金矿搜集、挖 掘、整理和推广南闸民歌的主观条件这一角度,侧重于表达对金矿不计名利、一心传承传统 的民间歌谣的肯定与礼赞。 (评分参考:共 4 分,每点 2 分;①关键信息“客观”“成就影 响” ,②关键信息“主观”“不计名利”;意思对即可)
19.①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 ②并不直接产生主观的愉悦感 ③令人产生愉悦感 (评分参考: 共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
20.①大脑里的细胞利用神经递质来与其他细胞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神经递质承担的职责 恰如信使传达消息之类的职责。②文本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神经递质非常 抽象的工作原理,也使行文活泼而富有人情味。 (评分参考:共 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 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39
338
参考答案
21.运动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内啡肽的产生,是因为高运动量会将你身体的肌肉里的糖原耗 尽,这会使你感受到肌肉疼痛。 (评分参考:共 3 分,每改对一处得 1 分)
【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在短时间内能够促进”应改为“能 够在短时间内促进”;二是误用介词“被” ,导致语意不合逻辑,“会被”应改为“会 将”;三是动宾搭配不当,“感触”应改为“感受”。
22.【写作指导】
材料中,黄庭坚的“夺胎换骨”“以故为新”强调“要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之上勇敢创新”;王国 维 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强调“既要深入生活,获得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又要超脱生活,以旁 观者 的身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万物”;林黛玉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 的”强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应服从于内容”。
提示语中,“上述三人关于诗歌创作的言论对我们观察自然宇宙、看待万事万物、感悟社 会 人生也颇具启示意义”暗示考生写作时不能只谈诗歌创作,而应该将视野转向更为广阔 的自然 宇宙、社会人生。“你对其中的哪一条感触最深”提示考生只须选择材料中的一条 观点集中笔 墨写作。“结合材料”当然是明确要求考生审题立意不能脱离材料。“体现你的 感悟与思考”表 明考生应在准确立意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文章的深度与广 度。
【示范立意】
尽管三选一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考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无论选择哪一个,都要 注意 材料中体现出来的“学习(继承)与创新”或“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或“形式(外在) 与内容(内 在)”之间的关系,要特别注意文章的思辨性,不能割裂关系,将文章立意简单 的平面化。具体 立意示范如下:
(1)有学习才有继承,有创新才有发展;持续不断的学习为创新打下基础,创新是对所
学知 识的重新整合和再创造;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继承的目的;继承让中华文明长盛 不衰,创 新使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待事物一味“入乎其内”不免会陷入“死胡同”, 钻进“牛角尖”;而若只是“出乎其外”又免不了缺乏细致观察与深入剖析,难以认清事物本 质; 唯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方能获得客观而又全面的认识;既要深入生活、热爱生活、 认真去 体验生活,又要超脱自我、超越生活、拥有通达的人生智慧……
(3)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存在的方式,生而为人要注重内在的修养,而 不要过分追求外在的皮囊;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做事要尽量摒除华而不实的花 架子,多 在做好事情本身上下功夫; 同一 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同一形式也可以 展现不同的具体 内容; 当形式与内容相宜,会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 会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我们既要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 作用;要善于利用和创造必 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宜的形式……
339
338
参考答案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 分) 二等 (15~11 分) 三等 (10~6 分) 四等 (5~0 分)
基础 等级 内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 心 明 确 内容 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 等级 特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33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