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第二次学情调研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拿起就能读的“数字阅读”,可以
覆盖更多的用户群,让阅读变得更便捷、更高效。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数字阅读正在为全民阅读
带来新的增量与新的体验,实现各类新型文化业态的深度对接融合聚变。在某平台上,《论语》成
为2021年最受欢迎的读物,全年站内阅读人次接近3000万,超过80%是30岁以下的年轻读者。
读者们在评论区讨论经典,答疑解惑,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的国民思想在数字空间里碰撞出
新的火花。《迷宫·如意琳琅图籍》、新华字典 APP、“史学双璧”多媒体出版工程、番茄小说 AI朗
读……数字阅读体验馆里的各类新型阅读产品,为观众提供了专业化、场景化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有了数字技术的加持,传统的文化业态壁垒正在逐步被打破,全方位传播、全场景阅读、全产业链构
建的数字阅读新趋势正在形成。
(摘编自《让数字阅读更好赋能书香社会》)
材料二:
科技赋能,不只是阅读方式迭代更新,数字阅读的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下载有声阅读 APP,
不仅可以听小说,还可以听新闻等,重要的是解放了双眼,还能达到阅读的效果。”安徽省蚌埠市的
王女士说,她平时工作忙,所以选择有声阅读,在做饭、做家务的时间听书学知识、了解新闻。
“在音频和短视频平台成为阅读推广重要阵地的今天,唯有以变应变,才能跟上时代节奏、满
足读者需求。”江苏省扬州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工作人员杨静路说。
互联网时代,数字内容的创新表达和呈现方式令人眼前一亮。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
事情节;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惟妙惟肖,阅读变成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全民阅
读大会上,数字阅读体验馆设置了数字阅读成果、IP精品等展区,集合了VR阅读、5G高清视频、5G
高清听书、AI智能导读等创新阅读服务,为用户提供丰富有趣的沉浸式阅读新体验。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阅读也
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重要阅读方式。数字出版形态包括电子书、有声书、视频传播、多媒体课件、虚拟
现实3D内容等多元化呈现方式,也包括个性化内容推荐、用户参与内容创造等新型知识生产与传
播方式。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正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近几年,中国的数字阅读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用户规模逐步扩大,用户黏性持续攀升,整体行业
市场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炎龙表示:“数字阅读将开启一个全
新的阅读时代。对个人而言,书籍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来源。书籍内容能与多样态的技术形式
进行融合叠加,从而带给人们多感官、多时空、多体验的阅读氛围。新的阅读模式也将影响未来社
会的文化形态、社交模式等。”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 1页(共8页)
书
(摘编自《科技赋能,阅读越来越有趣》)
材料三:
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这届年轻人读书有多狠”被推上了热搜。
除了“更爱读书”的主观原因,这里面也有客观条件使然,比如疫情使得人们居家独处时间变
长。此外,数字阅读、听书等新型阅读方式的兴起,也让读书变得更加便捷、自由。但这同时向人们
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到底该怎样定义“阅读”?用手机刷网文或者看漫画,算不算阅读?通过音
视频节目“速读”一本名著,算不算把书给“读”了呢?
对过去的读书人来说,“书籍是随身携带的精神圣殿”。而在今天,阅读被许多人寄予了在信
息洪流中摆脱焦虑、于风云变幻中栖息身心的厚望,但不能忽视的是,当技术发展给阅读带来便利
之余,也存在着与阅读原本承载的价值背道而驰的隐患。
当人们使用阅读软件,平台往往会利用大数据为用户进行画像,不断根据其兴趣爱好精准推
荐,有可能读了几十部小说,看的还是同一类故事;当越来越多的工具试图“帮助”人们提高阅读效
率时,殊不知这些精神“速食”也让原作的营养白白流失。用半个小时说完《红楼梦》故事梗概,如
何传达出那些藏在桃花流水间的百转千回,那些锁在朱门深院中的雅趣、荒唐与空寂?看专家学者
谈论历史或者经济,但少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又怎能将头脑打磨得更加敏锐?在通勤路上听完一本
《人类简史》,要是当作背景音乐而不入心,那么所谓的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恐怕只能沦为自欺欺
人的笑话。
需要指明的是,阅读纸质书籍并不一定就优越于数字阅读,无论选择哪种阅读方式,其目的都
是为了“开卷有益”。在“全民阅读热潮”面前,有必要保持充分的冷静和自省,警惕新型阅读形式
大于实质。若忘记了阅读的初心,被新技术的“福音”所束缚甚至奴役,最终只能是沉湎于“无效阅
读”所带来的虚幻满足感之中却一无所获。
(摘编自《莫让新型阅读变“无效阅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数字阅读比传统的纸质阅读更便捷、高效,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拿起就能读,
其覆盖的用户群更多。
B.在科技发展的助力下,数字阅读的方式在不断地迭代更新,人们不仅可以看电子书、听小说,
还可以体验VR阅读等。
C.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数字阅读体验馆通过多种创新阅读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沉
浸式阅读新体验。
D.数字出版已成为当下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融合发展,早已成为我
国出版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广大读者通过在评论区讨论2021年最受欢迎的读物《论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的
国民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
B.传统的文化业态壁垒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正逐步被打破,形成了全方位传播、全场景阅读、全
产业链构建的数字阅读新趋势。
C.科技使数字阅读的场景更加多元化,音频和短视频平台已成为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唯有以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 2页(共8页)
变应变,才能跟上时代、满足读者需求。
D.书籍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来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阅读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焦虑、栖息
身心,而疫情使居家的人们更爱读书。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一分析了数字阅读带来新的增量、新的体验与实现各类新型文化业态的深度对接融合聚
变之间的关系。
B.材料二最后一段通过引用,指出了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增长和用户规模扩大对未来社会文
化形态的影响。
C.材料三第二段通过提出问题,引起人们对“用手机刷网文和通过音视频节目‘速读’名著是否
算阅读”等问题的关注。
D.材料一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客观具体;材料二以对个人阅读体验的介绍引出话题;材料三指出
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区别。
4.请结合材料二阐述数字阅读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4分)
5.数字阅读存在哪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请结合材料三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文本一:
话说,宝玉因说:“咱们也该行个令才好。”袭人道:“斯文些的才好,别大呼小叫,惹人听见。二
则我们不识字,可不要那些文的。”麝月笑道:“拿骰子咱们抢红罢。”宝玉道:“没趣,不好。咱们占
花名儿好。”
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
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
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
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
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
贺了一杯。
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湘
云忙一手夺了,掷与宝钗。宝钗又掷了一个十六点,数到探春,探春笑道:“我还不知得个什么呢。”
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掷在地下,红了脸,笑道:“这东西不好,不该行这令。这原是外头
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了起来,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
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
一杯。”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
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
说着,大家来敬。探春那里肯饮,却被史湘云,香菱,李纨等三四个人强死强活灌了下去。探春
只命蠲了这个,再行别的,众人断不肯依。湘云拿着他的手强掷了个十九点出来,便该李氏掣。
李氏摇了一摇,掣出一根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
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宇,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注云:“自饮一杯,下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 3页(共8页)
家掷骰。”李纨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说着,便吃酒,将
骰过与黛玉。黛玉一掷,是个十八点,便该湘云掣。
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
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便知他趣
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都笑了。湘云笑指那自行船与黛玉看,又说:“快坐上那船家去罢,别多话
了。”众人都笑了。因看注云:“既云‘香梦沉酣’,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饮一杯。“湘
云拍手笑道:“阿弥陀佛,真真好签!”
恰好黛玉是上家,宝玉是下家。二人斟了两杯只得要饮。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
官,芳官即便端起来,一仰脖喝了。黛玉只管和人说话,将酒全折在漱孟内了。
湘云便抓起骰子来一掷个九点,数去该麝月。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
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茶糜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
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
数。
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
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
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有删节)
文本二:
首先,《红楼梦》把女人当作与男人对应的一个性别群体来看待了,《红楼梦》中的女人,尤其年
轻女人,不再是男人生命中的某种工具,不再是让男人受挫受难的祸水,也不再是失意男人镜花水
月般的自我补偿。其次,《红楼梦》作者认为,女人,尤其是年轻女人,是较诸男人精彩一点的人,是
展现着较多的人性美、人情美的人,不着意打造三从四德的楷模。第三,尤为可贵的是,红楼女性世
界是一个鲜活女人的世界,原汁原味的女人世界。鲜活的女性世界,首先是美的。红楼女性的形貌
美、才智美、性情美以及不同年龄特有的风神美,都在绽放异彩。鲜活的女性世界,必定是不完善
的。“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这些陋处,在形貌、才智、性情诸方面,都被自然、本真、原汁原味地
透露出来。鲜活的女人,又往往有着某种模糊性,红楼女子更多有模糊朦胧色彩。鲜活的女人,还
各有各的不幸。
(摘编自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众姐妹会在深夜聚在怡红院行花令的原因是,正值宝玉生日,且宝玉的丫鬟们盛情邀约。
B.湘云会以自行船打趣林黛玉,是因为林黛玉曾病中说梦话,说要坐自行船回苏州。
C.众人道宝钗原也配牡丹花,是因为牡丹端庄典雅,而薛宝钗正似牡丹,是个大方端庄、追求富
贵大家闺秀。
D.节选内容描写的是众姐妹深夜聚会行花令的欢乐场面,文中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
描写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 4页(共8页)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人设宴,对座次安排十分讲究。宴会的座位中“东”是尊位,《红楼梦》中每次正式宴会的座
次跟《鸿门宴》中宴会座次样,都是严格遵守坐东朝西为尊的规则。
B.文中宝玉提到“行个令”,指的是行酒令,它是民间风俗之一,是酒席上的种助兴游戏。游戏形
式比较单一,只有划拳。
C.《乡土中国》“男女有别”文指出,中国乡土社会是浮士德式的,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心理上的
契洽”。宝钗对宝玉的感情也是一种相敬如宾的平淡感情,故而成为封建家长眼中的“金玉良
缘”。
D.梅花,是古诗文常见的意象,其内涵丰富。在《红楼梦》中有梅花之喻的,除了李纨,还有自居
“槛外人”的妙玉,妙玉的红梅是她看似超脱尘世却又无法超脱的欲望表达。
8.请简述文本一中提到的白日间湘云醉卧事件,并概括该事件所体现的人物性格特征。(4分)
9.学校文学社开展主题为“品评红楼女子”的读书分享会,请结合文本二,以文本一中的红楼女子
为例,具体谈谈你对《红楼梦》女性观的认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文段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
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
獉獉
仁,貌恭而不心服。
(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文段二)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
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
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
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
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文段三)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
獉獉
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
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
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
“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
獉
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
??????????????????????????
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 5页(共8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
失/堪惊/
B.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
堪惊/
C.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
失堪惊/
D.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
堪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胡越,泛指古代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史记》中有“意合则胡越为昆弟”的说法。
B.《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
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C.贞观,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庙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
D.“虽黾勉听受”的“虽”,意为“虽然”,为连词,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虽欲强聒”的“虽”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选文(一)中,作者概括了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的历史教训,得出了“怨不在大,可畏
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结论。
B.选文(二)中,唐太宗对房玄龄认为“创业难”的观点加以否定,而赞同魏征“守成难”的观点。
C.选文(三)中,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恩泽声威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D.选文(三)中,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受到了太宗的充分肯定,认为魏
征让他看到了自己的过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4分)
(2)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4分)
14.简要概括选文(三)中魏征分析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小题。
水调歌头·咸阳怀古
白朴①
鞭石下沧海②,海内渐成空。君王日夜为乐,高枕望夷宫。方叹东门逐兔,又慨中原失鹿,草昧
起英雄。不待素灵哭,已识斩蛇翁③。
笑重瞳④,徒叱咤,凛生风。阿房三月焦土,有罪与秦同。秦固亡人六国,楚复绝秦三世,万世
果谁终。我欲问天道,政在不言中。
【注解】①白朴,元代著名散曲家。②鞭石句:《三齐略记》记载秦始皇渡海看日出,欲造石桥,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 6页(共8页)
神人为驱石下海,石行稍慢,神人鞭之,流血色赤。③不待二句:《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起兵前,曾
于夜间见一白蛇当道,挥剑斩之。次日见一妇人于其处哭,言白帝子为赤帝子所杀。④重瞳:指项
羽,传言其眼中有双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词的上阙,“东门逐兔”指李斯被斩前对其子说,欲父子牵黄犬于故乡上蔡东门追狡兔,已无
法实现。作者用一“叹”字,感叹秦末政局动荡。
B.“草昧起英雄”,即“英雄起草昧”的倒装,指秦末刘邦等农民起义军从民间兴起,逐鹿中原。
“不待”“已识”,极言起义的形势发展迅速。
C.秦亡六国,楚复亡秦。悠悠万世,谁才是最终赢家?历史兴亡的规律到底是什么?作者不知
道答案,仰问苍天,苍天无言,也说不出答案。
D.朱彝尊评价白朴的词作“源于苏辛,而绝无叫嚣之气。”本词善于用典,笔力豪放,议论纵横,
场面壮大,又形象生动,典型地反映了上述特征。
16.作者对秦王和项羽的评价有何异同?请结合全词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 ▲ , ▲ ”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抱怨早有
预料。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斥责秦的统治者对百姓亳无限度地搜刮,自己却挥霍无度的句子是
“ ▲ , ▲ 。”
(3)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
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发端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间奔腾咆哮了两
千余里,至云南丽江境内时,遇横断山脉阻挡,陡然往东北急转。这个陡转的大弯呈“V”字状,因其
壮美奇特,人们赋予它“长江第一湾”的名号。“V”字的底部,有一镇名曰石鼓。石鼓因镇上的一
面鼓状汉白玉雕刻的石碑而得名,此石碑据传可追溯诸葛亮南征年代。石鼓偏安一隅,当地纳西民
族风情保存完好。8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行军至此处,在28名船工的帮助下,跨越了
金沙江天堑,继续伟大的长征之路。
46岁的张学文是土生土长的石鼓纳西族人,健谈、清瘦。在红军后代和党史专家的帮助下,张
学文对红军在云南的这段经历 ① 。他目前是镇上最受欢迎的导游。他曾一天讲了20多场,
② 却不知疲倦。至今,他已为122万人次讲解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在云南的光辉历程。
在张学文的印象中,旅游业让石鼓早已发生了 ③ 的变化。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结合材料第一段,概括石鼓镇发展旅游业的4点优势,要求每点不超过8个字,且语法结构大致
相同。(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 7页(共8页)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拒糖于千里之外”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健康共识。大家普遍认为糖是肥胖的祸源,因此将无糖
食品当成减肥食品。无糖食品,是指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的甜味食品,但①
▲ ,如糖醇或低聚糖等甜味剂品种。
无糖食品就代表食品零能量吗?无糖食品强调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添加糖,但是食物本身所
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均可为机体提供能量,因此无糖食品并不等于无能量食
品。对于有减肥需求的消费者而言,除了要关注食品的含糖量,② ▲ 。
商家为弥补无糖食品甜味不足的缺陷,在食品生产中加入食用代糖这一甜味剂以提高食品的
甜味。根据来源的不同,代糖可以分为天然来源的甜味剂以及人工合成甜味剂。它们的共同特点
是有糖的甜味,③ ▲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防肥胖等食品中。实际上,代糖的使用与体
重控制之间尚没有科学定论。单纯选择食用无糖食品并非减肥良策,消费者还得在能量平衡方面
做出更多的努力。
21.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乡土中国》不足八万字,是本典型的“大家小书”,值得我们好好阅读。
B.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做足一个大家闺秀,通常很少表现自己的性情。
C.李教练赛后点评本场比赛道:“今天大家防守做得比较努力,有一股拼劲。”
D.两旁的道路上,随处可见“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她”一类的标语。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1月3日,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
系教授赵东元,教授李伟等完成的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赵东元团队是一支擅长
“异想天开”,并把奇妙想法十年如一日付诸实践的青年团队。赵东元自称“造孔之人”,但凡看
到什么材料,他都想把它打成孔。有一次,他带儿子去乐高世界玩,看到各种大型组装构件,他
便突发奇想,在微观世界能不能也用各种功能基元搭建形成孔洞?
之后赵东元迅速组建了科研团队,开始“异想天开”的实验。团队苦战5年,赵东元几乎每
周工作80小时以上,经常连续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有时吃饭也不忘讨论学术,指导学生实
验。他寄语年轻人:要像蚂蚁一样干活,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
他的团队也被人盛赞: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有脚踏实地的造梦能力。
请结合材料,以“异想天开与脚踏实地”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 8页(共8页)2022-2023学年度高一语文评分标准
1.D 2.C 3.C
4.①数字阅读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更便捷、更高效。
②书籍内容能与多样态的技术形式进行融合叠加,带给人们多感官、多时空、多体验的阅读氛围,为用户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沉浸式阅读新体验。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5.①当人们使用阅读软件时,平台往往推荐过多同质化的内容,造成阅读种类单一。
②数字阅读帮助人们提高阅读效率时,可能无法形成深入阅读,让原作的营养白白流失,让读者减少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头脑不能变得更加敏锐。
③新型阅读的形式大于实质,可能产生“无效阅读”。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答案】6. B 7. D
8. ①贾宝玉等过生日,与众人在一起行令喝酒,宴席上史湘云吃醉了酒,图凉快,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香梦沉酣,芍药花落满身。②从“湘云醉卧”中可看出湘云不拘小节,开朗豪爽。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9. ①《红楼梦》把女人当作与男人对应的一个性别群体来看待了,如林黛玉她聪慧有个性,她不依附男人,有自己的想法。
②《红楼梦》中的女人身上具有人性的美,如薛宝钗宽厚待人,进退有度,孝顺母亲。
③《红楼梦》中的女人是不完美的,如林黛玉聪慧但多愁善感,爱使小性子。
④《红楼梦》中的女人各有各的不幸,如探春远嫁,宝钗守寡,林黛玉英年早逝。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对三点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B 11.C 12.B
13.(1)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内心却不服气。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董”,督责;“振”,通“震”,威吓,每译对一处得1分。
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草昧”,(国家)开始创立; “臣之”,使他们称臣。每译对一处得1分。
14.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
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 C
16. 示例1:同:①两人都是前朝的终结者:秦灭六国,项羽亡秦;②都很暴虐:秦王追求享乐,暴掠百姓不惜民力,最终亡国,项羽西屠咸阳,火烧阿房,罪过与秦等同。(1点1分,答对2点得3分)异:①秦始皇日夜为乐,荒淫奢侈;高枕望夷宫,荒废国事。②项羽虽然是个叱咤天下的英雄人物,但有勇无谋。(1点1分,答对2点得3分)
17.默写
(1)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该句不得分。
18. 示例:①了如指掌 ②口干舌燥 ③翻天覆地 (每点1分)
评分建议:每写对一个得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19. 示例:①壮美的自然大观(奇景);②悠久的历史传说;③独特的风土人情(纳西风情);④峥嵘的红色历史
评分建议:每写对一句得1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0. 石鼓因镇上的一面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的石碑而得名,此石碑据传可追溯至诸葛亮南征年代。
评分建议:一点2分
21. D
22. ①加入了食用代糖(或“含有糖的替代物”)②更要关注食品的能量值 ③却没有糖的能量
评分建议:每写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3. 审题:
1.作文题解读
我们首先理解两个概念:异想天开,指的应该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或者指与当时现实差距很大、难以实现的想法。例如:创新发明、奇思异想等。而脚踏实地,指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由材料内容可见,“异想天开”是“脚踏实地”的方向和动力,“脚踏实地”是实现“异想天开”的途径和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写作应围绕二者关系展开思辨。
2.参考立意:
“异想”付诸实践;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异想天开”;
踏实研究,异想突破;
源于脚踏实地,敢于异想天开……
类别分值 审题立意 语言表达 主要特征
一等卷 48~60分 一等上 54分以上 审题精准,立意深刻或新颖。 语言有特色,言近旨远,言简意丰。 充分理解材料含意和写作要求,文章有灵气,角度选择精当,结构精巧独特。侧重议论的,能紧扣主题形成独到的观点,有层次展开,议论精准、灵动、深刻,情理相融;侧重叙述的感情真挚,能选择个性化的素材,生活气息浓郁,构思独特,语言鲜活,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一等下48~53 审题准确,立意清晰,有见识。 语言通畅、连贯、得体,言能尽意。 能理解材料含意和写作要求,文章有亮点,层次分明。侧重议论的,观点正确,角度恰当,说理透彻,有逻辑性;侧重叙述的,能选择个性化的素材,有较强的生活气息,有形象和意境。
二等卷36~47分 二等上42~47分 审题比较准确,立意比较清楚。 语言通顺,言能达意。 能理解材料含意和写作要求,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侧重议论的,观点明确,用例正确,说理清晰;侧重叙述的,有生活气息,主旨明确,叙事完整。
二等下36~41分 审题基本清楚,立意基本清楚。 语言大致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 基本能理解材料含意和写作要求。侧重议论的,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侧重叙述的,有一定的生活气息,主旨大致明白,结构基本完整。
三等卷24~35分 三等上30~35分 审题不够完整,立意不清晰。 语言不够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 未能完全理解材料含意和写作要求。侧重议论的,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 侧重叙述的,基本符合生活真实,主旨大致明白,结构基本完整。
三等下24~29分 貌合神离。 语言拙劣,多有语病、标点随意。 对材料含意和写作要求理解不当,貌似相关实则无关,写作水平较差。
四等卷 0~23分 自说自话。 语言粗俗、混乱,基本功差。 全然不顾材料和写作要求,写作水平差。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