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31 10:51:44

文档简介

2022-2023下学期三校联考试题参考答案
1-5 C D D B A 6-10 B C D D A
11-15 A C A D B 16-20 A B C B D
21-25 D D B C A
26【答案】(12分;每空2分) 有丝分裂后期 f→g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1/2
27.【答案】(12分;每空2分)(1) 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42 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叶片和果实都比较大
(2)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诱导
(3)① 3 ②AAA:AAa:Aaa:aaa= 1:5:5:1
28.【答案】(14分;每空2分) (1)非等位 不遵循
(2)翻译 表观遗传(2分) (3)tRNA 从右到左 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2分)
29.【答案】(12分;每空2分)(1)母本 父本 Z
(2)由基因决定,同时受环境影响(2分、答出基因1分,环境1分) 正常雌鱼:正常雄鱼:超雄鱼=1:2:1(雌性:雄性=1:3)(2分:表现型及比例各1分) 只有雄性 (2分)“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
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联考
高一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 分钟 总分:100 分)
本试卷分第 I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 I卷(选择题,共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只有甲 甲为显性性状
B. 甲×甲→甲+乙 乙为隐性性状
C. 甲×乙→甲∶乙=1∶1 甲为显性性状
D. 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 纯合子,至少有两种花粉 杂合子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所用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摩
尔根在实验中所发现的新问题是( )
A. F1果蝇全是红色 B. F2果蝇出现性状分离
C. F2果蝇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 3∶1 D. 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3.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合子 Aa 自交后代因基因重组而导致性状分离
B. 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
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可导致非等位基因重组
D. 有性生殖过程中因发生基因重组进而产生了多样化的子代
4. 利用基因型为 Dd 的杂合高茎豌豆进行相关实验,下列比例最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自交后代产生高茎与矮茎两种表现型,比例接近于 3:1
B. 产生 D 和 d 两种配子,比例接近于 1:1
C. 自交后代有 DD、Dd 和 dd 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于 1:2:1
D. 测交后代产生高茎与矮茎两种表型,比例接近于 1:1
5.染色体变异和人的健康、生产关系密切。下列情况中与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关的是( )
A. 人的猫叫综合征 B. 香蕉产生不可育配子
C. 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D. 用小麦花药培育单倍体植株
1
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B. 一般在人群中随机取样来调查红绿色盲病的遗传方式
C. 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有利于优生优育
D. 某病的发病率等于调查中患该病的人数除以被调查的总人数
7.某生物的某基因的编码蛋白质区域插入了一小段碱基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会导致该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B. 一定导致编码的蛋白质多肽链延长
C. 有可能导致表达过程中翻译提前结束
D. 该生物性状一定改变
8.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B.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植株
C. 单倍体植株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 多倍体在植物中常见,在动物中很少见
9.如图表示某雄性果蝇的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不考虑变异)。下列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白眼基因和焦刚毛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
B.果蝇的焦刚毛基因、翅外展基因均存在于细胞核中
C.白眼基因和紫眼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 1 个白眼基因
10. 某植物的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花粉粒圆形(d)为显性,花粉粒非糯
性(E)对花粉粒糯性(e)为显性,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现有品种
甲(BBDDee)、乙(bbDDEE)、丙(BBddEE)和丁(bbddee),利用花粉鉴定法(检测 F1花粉性状)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的亲本组合有( )
A. 乙×丁和甲×丙 B. 甲×丁和甲×丙 C. 丙×丁和甲×丙 D. 乙×丙和甲×丙
11.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现象
B. 两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两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C.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要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
D. 形成 100 个受精卵,至少需要 100 个精原细胞和 100 个卵原细胞
2
12.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证明了基因位于染
色体上
C.沃森和克里克以 DNA 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 X 射线衍射的方法提出了 DNA 半保留复制方式
D.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大肠细菌为研究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区分蛋白质与
DNA,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13. 甲是一条 DNA 模板链的某片段(碱基序列为 5'-GATACC-3'),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
丙(结构简式为 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的碱基序列为 5'-CUAUGG-3' B. 甲、乙共由 8种核苷酸组成
C. 丙可作为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 甲、乙、丙组成成分中均有五碳糖
14.图甲为某核苷酸的化学结构图,图乙为中心法则中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物质可以为图乙过程提供原料 B.图乙中酶为 RNA 聚合酶
C.图乙过程可发生在任何生物体内 D.图乙的原料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15.如图表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 1 和基因 2 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的同一个细胞中
B. 图中①过程需 RNA 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 tRNA 的协助
C. 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D. ①②④过程表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16.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 2 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
于 X 染色体上,其中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宽叶雌株与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
性别及表型是( )
A.子代全是雄株,其中 1/2 为宽叶,1/2 为狭叶
B.子代全是雌株,其中 1/2 为宽叶,1/2 为狭叶
C.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 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1∶1∶1∶1
3
17.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 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研究表明,不
同体色的小鼠 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 A 基因中二核苷酸(CpG)的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
(如图),已知甲基化不影响 DNA 复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碱基甲基化不影响遗传信息在前后代间的传递
B.A 基因中的碱基甲基化引起了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C.F1体色的差异可能与 A 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
D.碱基甲基化可能影响 RNA 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
18.如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中的遗传方式完全一样
B. 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概率为 1/8
C. 乙中若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 丙中的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19.下列不属于萨顿提出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假说的科学依据是( )
A. 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
B. 产生配子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C. 染色体和基因在杂交过程中均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D. 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
20.将某植物(2N=8)分生组织的一个细胞放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当培养到第三次
有丝分裂中期时,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每个细胞中均有 8 条染色体含 15N B.一个细胞中染色单体含 14N 的最多占 1/2
C.所有细胞中含 14N 标记的细胞最少占 1/2 D.所有细胞中含 14N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占 1/64
21.某动物的毛黑色(N)对白色(n)为显性,有尾(R)对无尾(r)为显性。下图为甲、乙
两品系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情况。已知含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取自甲品
系的某雌性个体与取自乙品系的某雄性个体杂交,后代出现一个基因型为 RRr 的子代(丙)。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丙与其父本杂交,后代产生 Rr 的概率是 1/4
B.甲品系的动物相互交配后代有 2 种表现型和 8 种基因型
C.丙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甲个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异常所致
D.甲品系雄性个体与乙品系雌性个体杂交,F1有两种基因型且 F1的雄配子均不致死
4
22.下图是某基因型为 AaBb 的哺乳动物进行减数分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哺乳动物的性别为雄性
B.②过程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C.若染色体 1 上含 A 基因,则 a 基因位于染色体 3 上
D.四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 AB、Ab、aB 和 ab
23.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 32P 标记噬菌体的 DNA,实验过
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组实验说明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的物质只有 DNA
B.完成该组实验需先后用到带 32P 标记和不带 32P 标记的大肠杆菌
C.若在上清液中检测到少量放射性,则可能是②过程搅拌不均匀
D.新噬菌体中只有部分含 32P,说明只有部分噬菌体获得亲代的遗传信息
24.有人曾提出了 DNA 复制的三种假说,如下图所示。现用两组实验对三种假说进行验证。
甲组:用 15N 标记大肠杆菌的 DNA(两条链均被标记)后,将大肠杆菌放在只含 14N 的培养基中繁
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 DNA 进行离心分析;
乙组:将甲组培养的子代大肠杆菌放在只含 14N 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 DNA 进
行离心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析甲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与位置可证明或排除假说 1
B.分析乙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与位置可证明或排除假说 3
C.若甲组和乙组离心管中条带的位置不同,可证明假说 1
D.若甲组和乙组离心管中条带数目不同,可证明假说 2
5
25.碱基家族添了新成员,科学家人工合成了 P、B、Z、S 四种新的碱基,且 Z-P 和 S-B 均通过
三个氢键配对。含有新碱基对的 DNA 仍能保持稳定性,并成功转录,但天然体系中缺乏相应的
DNA 聚合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同等长度的 DNA 序列,含有新碱基对越多的 DNA 分子稳定性越差
B.在现有条件下,含有新碱基对的 DNA 分子无法完成自我复制
C.含有新碱基对的双链环状 DNA 分子中碱基 A 和 T 的数量仍然相等
D.含有新碱基对的 DNA 分子转录时需要 8 种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下图甲、乙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 DNA 数量变化
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细胞图所示的时期为________。
(2)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 B 与突变基因 b 的分离发生在丙图的________阶段。
(3)若图乙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 ABb 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或
_____。(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
(4)丁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之比 y1为________。
(5)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的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有关的细胞图)。
27.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
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 A、B、D 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 7
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①________;已知普通小麦是杂
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②____________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
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③______________(答出 2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答出 1 点即可)
6
(3)将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两个植株杂交,得到 F1,将 F1 再作进一步处理,据图分析并回答:
①丙植物的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_____________.
②丙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miRNA 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调控因子,能识别并结合靶 mRNA 中的碱基序列,诱导
靶 mRNA 降解,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下图表示线虫细胞中 lin-4(一种 miRNA)调控 lin-14
蛋白质编码基因表达的示意图,图中 A和 B表示生理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物质或者结构。回答
下列问题:
(1)图中 lin-4 基因和 lin-14 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关系是_____基因,_____(填“遵循”或“不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图可知,lin-4 基因调控 lin-14 蛋白质编码基因表达的机制是 RISC-miRNA 复合物抑制
基因表达的 过程,这种现象生物学上称之为 。
7
(3)在过程 B中能与①发生碱基配对的结构是_____。④的移动方向是_____,(填“从左到右”
或“从右到左”),从图中可以看出少量的 mRNA 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原因
是 。
29. 罗非鱼(非洲鲫鱼)是我国主要养殖水产品。其肉质鲜美、少刺、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
体所需的 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特别高。在罗非鱼人工养殖中,雄性鱼比
雌性鱼生长快。为增加鱼产量,可以采用控制罗非鱼性别的方法进行罗非鱼的全雄化培养。
(1)莫桑比克罗非鱼为 XY 型性别决定,霍诺鲁姆罗非鱼为 ZW 型性别决定,用这两种罗非鱼进行
杂交,以莫桑比克罗非鱼为_____(父本/母本),霍诺鲁姆罗非鱼为_____(父本/母本),可以
使 F1 性染色体组成为 XZ,性别为雄性,说明_____染色体与 Y染色体表现出相同特点。
(2)利用雌激素处理莫桑比克罗非鱼的雄性仔鱼,可以使其雌性化,得到转化系雌鱼。上述现象
说明了生物的性状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为 YY 的罗非鱼表现为超雄鱼。利用
转化系雌鱼与正常雄鱼杂交,F1 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区分 F1 中的正常
雄鱼与超雄鱼,将 F1 的雄鱼分别与正常雌鱼进行杂交,若 F2 性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则
为超雄鱼。
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