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30 16:15:28

文档简介

绝密 启用前
华大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
祝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
此外,文学作品中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和故事三维空间,也可形成视觉层面的“图像之锤”,使受众产生深刻的体悟和持久的印象。通过弱化或消隐故事发展的时间线而将多种意象并置组合,从而形成类似“视觉锤”的空间画面感。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中,故事的时间序列被消隐甚至切断,作者视线移动所形成的空间场景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生动的图景。随着“镜头”的缓慢移动,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破窗、半枯的槐树、老紫藤、方桌、败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被逐个呈现在受众眼前,故事的线性发展被中断,此刻会馆的沉寂与破败强化了“我”当下际遇的无望和艰难。故事场景的再现性描写及建构的空间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语词叙事达到空间立体化效果。
(摘编自李小君、龙迪勇《从图像到文学:中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
材料二:
我们一直强调图像对文学的冲击和遮蔽,却忽略文学自身的特性。今天,我们要有勇气去挖掘并强调文学功能的异质性,即它在图像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也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有功能。
首先,与二十世纪文学注重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不同, 当下文学的功能越来越细致、切实, 个体经验的书写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扬成为作品的主题。图像传播的发达使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无障碍化,人人可以借助自媒体分享经历和观点,文学已成为公共领域的个人实践。文学的功能更多地指向敞开自我而非给出意义。比如,属于网络类型小说之一的职场小说,凭着实用好看、贴近草根、展示成功而成为大众的新宠。
其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媒介是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质和优势,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图像凭着多维立体的成像方式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抛向观众,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人们面对图像时需要认知、筛选和领悟。越是多元就越要强调核心,而这一过程是借助语言完成的。图像时代信息的发达,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迅捷、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轰炸得眩晕,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而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罗中立的《父亲》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语言/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功能。
(摘编自刘巍《图像时代的文学功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小说注重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当代小说通过模仿图像叙事、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获得新的发展。
B.鲁迅在《示众》中刻画的看客群体,既是围观杀人场景的主体,同时作为被审视的客体,成为鲁迅解读、批判的对象。
C.图像传播的发达对文学产生较大影响,当下的文学作品尤为重视个人经验的展示,而不愿意进行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
D.图像时代,自媒体的流行让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变得很容易,而职场小说的火热说明文学的新功能得到公众的认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图像与文学的不同,都承认图像对文学造成了冲击,也都赞成或倾向于赞成图像与文学间存在合作关系。
B.我们常用“眼花缭乱”表达对复杂图像的观感,这表明图像虽然直观、形象,但也容易让人迷失在庞杂、多元的图像信息之中。
C.马致远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与鲁迅的小说《伤逝》对会馆的描写有相似之处。
D.罗中立的画作标题《父亲》具有点睛之妙,如果改为《农民》,人们对画作的解读将大不相同,这说明语言使图像产生了多义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十大传世绘画名作之一《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依照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而创作出来的绝世精品。
B.某同学在公众号中谈到,观赏仇英的名画《兰亭修禊图》时,想起学过的课文《兰亭集序》,更觉画作情韵悠长。
C.魏晋至隋唐时期,诗与画是分离的,题画诗也并非题在画内,虽然画作本身已经不知所踪,但诗歌依然流传至今。
D.英国学者豪厄尔斯认为在“视觉世界”里,公众离开了图像几乎寸步难行,“按图索骥”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4.比喻论证利用两个事物的相似点来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请分析劳拉·里斯“图像之锤”这一比喻所包含的相似点及论证的事理。(4分)
5.有同学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看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但并不喜欢读原著,因为图像比语言文字更有意思。请你根据材料劝说他多读原著,列出要点即可。(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 茅盾
他们第一次感觉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跟他们在一起,是在天方破晓、山坡的小松林里勉强能够辨清人们面目的时候。朝霞掩蔽了周围的景物,人们只晓得自己是在一座小小的森林中,而这森林是在山的半腰。
昨夜他们仓皇奔上这小山,只知道是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现在,他们在晓风中打着寒噤,睁大了眼发愣,突然发觉在他们周围,远远近近,有比他们多一倍的武装人员,不用说,昨夜是在森严警戒中糊里糊涂地睡了一觉。
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一位年轻人,肩头挂一枝长枪,胸前吊着一颗手榴弹,手提着一支左轮,走近他们来了。他操着生硬的国语,告诉他们:已经派人下去察看情形了。
“敌人在什么地方 ”他们之中的G君问。
年轻人好像不曾听懂这句话,但也许听懂了,他侧着头想了想,好像一个在异国的旅客临时翻检他的“普通会话手册”,要找一句他一时忘记了的“外国话”;终于他找到了,长睫毛一闪,忽然比较流利地答道:“等等就知道了。”
与其说是这句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然而人心总是无厌的,眼前既然有这么一位“语言相通”的人,怎么肯随便放过 问题便像榴霰弹似的纷纷掷到他头上。
年轻人不忙不慌地静听着,闪动着他的长睫毛。末了,他这才回答,还是那一句:“等等就知道了。”这一句话,现在可没有刚才那样的效力了。因为提出的问题太多又太复杂,这一句回答不能概括。人们内心的不安,又开始滋长。
幸而,这所谓“等等”,不久就告终。敌人果然离这小小村落远些了,他们可以下山去,到屋里一歇了。
因为整夜不曾好生睡觉,他们首先被引进一间房去“休息”一会儿,这房本来也有人住,但此时却空着。
吃早饭的时候,招待他们的东道主告诉他们:今晚还得走夜路,白天可以畅快地睡个好觉。
他们再回那间房去,刚到门口,可就愣住了。
因为是从光线较强的地方来的,他们一时之间也看不清楚,但觉得房里闹哄哄挤满了人,嘈杂的说笑,他们全不懂。然而随即也就悟到,这是这间房的老主人们回来了,是放哨或是“摸敌人”回来了。
渐渐地看明白,闹哄哄的七八人原来是在解下那些挂在身上的劳什子:子弹带、面巾、马口铁杯子、手榴弹等等。看着那几位新客,他们带笑带说,好像是表示抱歉,然后一个一个又出去了,步枪却随身带起。
房里又寂静了,他们几位新客呆了半晌,觉得十二分的过意不去。他们都走到那伟大的板铺前,正打算各就“岗位”,这才看见房里原来还有一个人,他坐在那窗洞下,低着头,在读一本书。
看见他是那么专心致志,他们都不敢作声。
一会儿,他却抬起头来了,呀,原来就是早晨在山上见过的那位年轻人。
只记得他是多少懂得点国语的,他们之中的C君就和他招呼,觉得分外亲切,并对于占住了房间的事,表示歉意。
年轻人闪动着长睫毛,笑了一笑。可是他并不开口,凝眸望了他们一眼,收拾起书笔,站起身来打算走。
“不要紧,你就留在这里,不妨碍我们的,况且我们也不想睡。”C君很诚恳地留他。
他可有点惘然了,似乎有多少意思要倾吐,然而一时找不到字句。这当儿C君看见他手里那本很厚的书就是他们一个朋友所写的《论民族民主革命》,一本高级的理论书,不禁大感兴趣,就问他道:“你们在研究这本书么 ”
他的长睫毛一敛,轻声答道:“深得很,看不懂。”忽然他那颇为白皙的脸红了一下,羞怯怯地又加一句:“没有人教。”
“学习小组上用什么书 不是这一本么 ”
“不是。”年轻人的长睫毛一动,垂眼看着手里那本书,又叹气似的说,“好深呵,好多地方不懂。”
这叹息声中,正燃烧着火焰一样的知识欲;这叹息声中,反而响着理论学习的意志的坚决,而不是灰心失望。他们都深深感动了。C君于是问道:
“你是哪里人 ”
“新加坡。”
“什么学校 ”
“我是做工的。”年轻人回答,长睫毛又闪动一下。
从他不完全的答语中,他们知道了他生长在新加坡,念过一年多的小学,后来就做机器工人,抗战以后回祖国投效,到这里也一年多了。
“你怎么到了这里的 ”有人冒昧地问。
年轻人又有点惘然了。他笑了笑,低垂着长睫毛,又回到原来的话题,叹息着说:“知识不够,时间也不够呀。”
于是把那本厚书塞进衣袋,他说:“我还有事,等等,时间到了,会来叫你们。”便转身走了。
房里又沉静了。他们都躺在松板上,然而没睡意,那年轻人的身世,性格——虽然从这短促的会晤中只窥见了极少的一部分,依然给了他们无限兴奋。
态度沉着,一对聪明而又好作深思的眼睛,说话带点羞涩的表情:这样一个年轻人,这样一个投身于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年轻人,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见到青年之前,“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在青年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时,“他们”的不安“又开始滋长”,这表明青年的到来并没起到什么作用。
B.在写战士们解下挂在身上的物件时,用了“闹哄哄的”“劳什子”等词语,写他们带来的嘈杂与混乱,暗示“几位新客”对此有些不满。
C.在C君打招呼和表达歉意时,青年只是笑一笑,并不说话,收拾起书笔打算离开,表明他不想打扰“他们”休息,也表现出他有些羞涩的特点。
D.“他们”与那位青年虽然只有短暂的交流,但通过了解到的部分信息,可以推想青年的性格和身世,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无限兴奋”。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一句先写“他们”感觉到有这么一位青年跟“他们”在一起,然后才交代时间和环境,这样起笔虽稍显突兀,但具有聚焦的效果。
B.本文写那位青年的国语不好,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像异国旅客似的,临时翻检自己的“普通会话手册”,这为后文揭示他的身份做了铺垫。
C.“问题便像榴霰弹似的纷纷掷到他头上”一句,以榴霰弹比喻“他们”提出的问题,突出问题杂多而散乱,这一比喻也契合战时环境。
D.本文以时间为主要叙述线索,形象地描摹了那位青年的言行,详细地记述了他的心理活动,语言也十分生动,是一篇叙事记人的美文。
8.本文中那位青年前后给了“他们”哪些不同印象 请概括分析。(6分)
9.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那位青年的形象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6
材料一: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节选自《论语·八佾篇》)
材料二: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若儒墨之议与齐荆之服矣。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为帝。帝也者,天下之适也;王也者,天下之往也。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 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於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遂见之,不可止。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反见翟黄,踞於堂而与之言。翟黄不说,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女欲官则相位,欲禄则上卿。既受吾实,又责吾礼,无乃难乎!”故贤主之畜人也,不肯受实者其礼之。礼士莫高乎节欲,欲节则令行矣。文侯可谓好礼士矣。好礼士,故南胜荆於连堤,东胜齐於长城,虏齐侯,献诸天子,天子赏文侯以上闻。
(节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项是(3分)
A.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B.世侈举租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C.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面内行修/王犹少
D.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墨,指儒家和墨家,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理念不同,战国时并为显学。
B.“天下之所适也”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两句中的“适”字含义不同。
C.“三至”指多次前往,“三”在古文里常虚指多数,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踞,文中指伸开剧坐,是无礼之举,《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中的"跽"与此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道之士傲视君主,君主亦傲视有道之士,这将使君臣不相得,作者对后者有批评之意。
B.路公旦朝见住在穷巷陋室中人,礼贤下士。辅佐周成王在文王和武王的基础上实现大治。
C.面对翟黄的不悦,文侯认为其已获得官位故可无礼待之,依孔子的观点,文侯做法不当。
D.材料二以尧、周公、齐祖公、魏文侯为例,阐明了“礼贤”之因,也提出了贤才的标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
(2)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
“礼贤下士”素来为执政者之美德。请结合文段,概括执政者礼贤下士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包谏议佶①见寄之什
刘长卿
佐郡②愧顽疏,殊方亲里闾。家贫寒未度,身老岁将除。
过雪山僧至,依阳野客舒。药陈随远宦,梅发对幽居。
落日栖鸮鸟,行人遗鲤鱼。高文不可和,空愧学相如。
【注】①包佶: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②佐郡:司马为郡守之佐。此时刘长卿被贬为睦州司马。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任睦州司马的刘长卿认为自己顽固固执、志大才疏,但是与当地的百姓相处甚欢。
B. 根据诗歌的三、四句,可知诗人创作这首诗歌之时已为年终岁尾,身无长物难度寒冬。
C. 虽然所居的地方冷幽偏僻,人迹罕至,但亦时有山僧的到来,亦有梅花的开放相伴。
D. 整首诗歌语言朴实,不过分雕琢,以浅淡的笔触描写了诗人自己贬居睦州时的生活。
16. 古代诗人常采用酬赠诗这一诗歌形式来表达自己与亲朋之间的交往与情谊,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酬赠”之意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今昔虚实对比,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客居京华,白日闲极无聊消磨时光的生活状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在电视上和网络里,我不止一次听到草海这个柔软的名字。我在网上见到过许多草海的美图。那辽阔的海面上,泛黄的水草在初冬的冷风中,低头摇晃。成群的黑颈鹤三三两两地翱翔在碧空之下,在荒草丛中横卧的渔人的旧木舟,不远处的水畔花间,一位年轻的女子正忙着拍照那多梦的青春。黑颈鹤灰白的羽翼油光发亮,它们修长的双腿,正从海面浮出,溅起的浪花从它们趾间滑落。
说不清自己是怎样喜悦的心情,当真真切切地走进自己①_________的草海,当轻而易举到只需推开窗就能见到梦想已久的草海风光,以及那风光中的黑颈鹤和辽阔无垠的海时,只觉得那种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优越感②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我梦想了许多年的草海。它属长江水系,为横江之源,它汇聚了流自周边的海子河、东山河、白马河、大中河等溪涧河流。你可以从江家湾码头远眺,也可以在西海码头近观,在月光的抚摸之下,微波细浪会直朝眼前奔来。水畔,寂静的羊关山、店子山、门前山等山脉和海子屯、温家屯、夏家屯、攀家营、土家屯等闲散的村落,默默地守候着这一片温厚的海。山下,屯营里的乡友们正披着月光盘点着一日的收成,那肥硕的鱼虾还在网兜里③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便是小城威宁的市民们次日的盘中美肴。丰水之际,鱼虾成群,渔民们远销他地,让万民共享草海美味。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碘酒和碘伏是现在人们处理伤口时最常用的消毒液。碘酒和碘伏里面都带有“碘”字,许多人可能会认为, ① ?其实不然。虽然都是碘化物,但它们有着不同的溶剂,因此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碘酒,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作碘酊,它是碘与碘化钾溶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它利用了碘具有的强氧化性,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碘酒虽然有很好的消毒作用, ② ,它的腐蚀性和刺激性过大,不能用于黏膜和伤口的消毒。
为了 ③ ,人们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了碘伏,也就是碘和表面活性剂的络合物,也叫络碘或络合碘。它是碘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水溶液中形成的聚合物,由于不含酒精,碘伏涂抹在皮肤上刺激性要小很多,可以用于皮肤、黏膜和体腔等部位的消毒。家中常备一小瓶碘伏,用来消毒伤口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很疼了。碘伏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处理烫伤、烧伤、冻伤、刀伤,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甲沟炎等真菌感染。
20. 下列句子中的“另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另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世界上的事,都是因人而异的。对你来说难于上青天的事,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可能就会易如反掌。
B. 后逐渐发展,风筝则有了另外的作用,人们放飞风筝不只是为了娱乐,更是寄托美好向往。
C. 有声读书能记住的内容相对较少,另外,汉字同音字多,听书时如果产生误解,那意思就大不同了。
D. 由于他刚才对有些问题阐述得不够详明,我另外又补充了几点意见,希望不会引起大家的疑惑。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1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题。
22.“一字评语”是以一个字来评价人物的形象特征,用语虽短小、却常常能给出恰当准确的评价。《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各自形象鲜明、请仿照下表示例,从"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中任选两位,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阐述其"一字评语"的理由。
人物 一字评语 理由
薛宝钗 冷 因为薛宝钗恪守礼教,处事理性冷静,所以用“冷”字评价。
贾宝玉 情
林黛玉 痴
王熙凤 精
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狂人日记》中,鲁迅借狂人之口发出了怒吼:“从来如此,便对么?”
材料二:
意大利杰出的绘画大师莫迪里阿尼创作的肖像画里,许多成年人的肖像只有一只眼睛露出来。别人问他是何用意,他说:“因为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另一只眼睛审视自己。”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
选择题部分(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20
答案选项 C D B C D C C D A B
分值 3 3 3 3 3 3 3 3 3 3
1 C.“而不愿意进行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错误,无中生有。结合“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轰炸得眩晕,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可知。
2 D.“这说明语言使图像产生了多义性”错误曲解文意。结合“罗中立的《父亲》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可知。
3 B结合“我们一直强调图像对文学的冲击和遮蔽,却忽略文学自身的特性。今天,我们要有勇气去挖掘并强调文学功能的异质性,即它在图像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也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有功能”可知,材料二强调的是文学的作用,本项符合AD强调图像的作用,C将文学和图像分开了。故选B
4.(4分)①相似点:锤子具有冲击力,而图像具有视觉冲击力;锤子能使钉子深入木板,而图像能使广告语深入脑海。②事理:图像在唤起知性、强化记忆方面具有强势作用。[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4分)①文学借鉴图像的叙事策略,同样能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②文学在揭示心理、洞察本质方面优势明显,在阅读原著之后再观看电视剧,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美妙的体验。[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6分)
①第一印象是全副武装的青年战士,国语不好,无法回答“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态度却从容不迫;②再次见面时感到亲切,青年专心致志地学习,让“他们”深受感动;③得知青年是归国支援抗战的华侨工人,态度沉着,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们的面影。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借助战时环境的烘托和一面之识的印象,大体勾勒了人物的轮廓;②通过沉着的态度、闪动的长睫毛、羞涩的表情等细节,描摹青年最主要的外貌和性格特征;③围绕关于阅读理论著作的对话,表现青年坚定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 (3分)C
【试题分析】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此句意为:世人大多指责桓公的私生活,他的私生活虽然不检点,(但有如此好士之心)称霸还是可以的。如果真的按上述原则去做,而且私生活还好,就是称王恐怕还不止呢!
11.(3分)C
【试题分析】 "三而竭"中"三"表序数,即"第三"的意思。
12.(3分)D
【试题分析】文段并未提出贤才的标准是什么。
13(8分)
(1)(4分)贤明的君主则不是这样,士虽然傲视自己,而自己却越发用礼对待他们,(这样的话)士人怎么能不归附他呢?
【评分参考:4分。译出大意给1分;“骄”“礼”“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4分)看轻爵位俸禄的士人,显然轻视君主,看轻王霸之业的君主,也轻视士人。
【评分参考:4分。译出大意给1分;“傲”“固”“士傲爵禄者”(句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 (3分)
①贤才品行高尚,聪明智慧,值得尊重。
②礼贤下士可招致人才,成就大业。
③贤才多不慕名利,执政者只需以礼相待方可招揽。
【评分参考:3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15. A 16. ①交代了自己被贬之生活现状:虽然环境较清贫,但是有山僧时至,有梅花相伴;②表现了自己的心情:虽然被贬谪难免有牢骚,虽然年纪老大新年又至,虽然体弱婴疾,但幸有山僧时至,梅花相伴,心情尚好;③收到了包佶的诗作,高度赞美了包佶的诗作水平,谦称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不如包佶。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认为自己顽固固执、志大才疏”表述错误,对首句中的“顽疏”的理解有误,“顽疏”不是“顽固固执、志大才疏”的意思,而是“愚钝懒散”之意。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家贫寒未度,身老岁将除。过雪山僧至,依阳野客舒。药陈随远宦,梅发对幽居”几句的意思是:家中贫困而寒冬尚未度过,身体衰老,这一年又将过去。白雪落后,山中的僧人时常到访,背倚斜阳,村野之人闲适散漫。白芷谈遍地,跟随我到这远方为官之处,梅花盛开,正对着我幽僻的居所。由此可见,虽然诗人生活环境较清贫,但是有山僧时至,有梅花相伴。此处交代了自己被贬之生活现状。
此六句也体现了诗人虽然被贬谪难免有牢骚,虽然年纪老大新年又至,虽然体弱婴疾,如诗中写道“家贫寒未度,身老岁将除”,但幸有山僧时至,梅花相伴,心情尚好。此处表现了自己的身居此地的心情。
“高文不可和,空愧学相如”两句的意思是:您写的诗文高妙难和,让我这个学司马相如的人顿生惭愧。此处写诗人收到了包佶的诗作,高度赞美了包佶的诗作水平,谦称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不如包佶。
(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①心驰神往 ②油然而生 ③活蹦乱跳(每空1分,其他答案符合语境即可)
19.成群的黑颈鹤翱翔在碧空之下,(1分)渔人的旧木舟横卧在荒草丛中,(2分)不远处的水畔花间,一位年轻的女子正忙着拍摄那多梦的青春。(1分)
20. B 21. ①它们是不是同一种药物呢 ②但缺陷也比较明显 ③克服碘酒的缺点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处的“另外”与 B项中的“另外”均为指示代词,指所说范围之外的事物。
A.“另外”为指示代词,指所说范围之外的人;
C.“另外”为连词,表示此外;
D.“另外”为副词,表示在所说的范围之外。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此处是一个设问句,结合后面两句对碘酒和碘伏两者区别比较明显的说明,可以推断此处提问的是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种药物”,故该处可填“它们是不是同一种药物呢”之类的语句。
②处,由前面“虽然有很好的消毒作用”的提示及后面陈述碘酒的缺点的内容可推知,此处应填写表达转折之意的句子,故可填“但缺陷也比较明显”之类的语句。
③处,前面有目的介词“为了”,后面应填写作其宾语的短语,再结合后面对碘伏可以用于皮肤、黏膜等部位的消毒这一功用的介绍及上段最后谈到的碘酒“不能用于黏膜和伤口的消毒”,可推知该处应是说为了克服碘酒的缺点才发明的碘伏,故可填“克服碘酒的缺点”之类的语句。
22.(4分)【示例】
【评分参考:①每填对一空2分,两空4分。②句式要求:符合因果关系。(1分)③阐述理由。(1分)言之成理即可)。多答按前两句给分。】
23 .(60分)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带有思辨色彩的新材料作文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体悟人生,考查学生的质疑与反思能力。
材料提供了两则名言: 第一则名言出自鲁迅的《狂人日记》,意思是传统或习惯性做法并不一定对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或习惯性做法,要敢于质疑勇于除旧迎新:第二则名言强调的是我们要认清自己,需要更多的审视自身存在的缺点,追问成绩背后的不足之处,即要有反思精神。“质疑”是提出别人的问题,“反思”是思考自身的问题。考生可以谈“质疑”与“反思”的关系,两者并重:也可以侧重一点,兼及另一点:也可以抓
住一个关键词来深入挖掘,显现出思维的深度
参考立意:
1.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2.携质疑与反思前行
3.勇于质疑权威,推动科学进步
4.可以质疑,但习惯性质疑不可取
5.勇敢批判自我,在反思中成长
参考作文
在反思中成长
意大利杰出的绘画大师莫迪里阿尼创作的肖像画里,许多成年人的肖像只有一只眼睛露出来。别人问他是何用意,他说:“因为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另一只眼睛审视自己。”这实际上强调的是我们要认清自己,需要更多的审视自身存在的缺点,追问成绩背后的不足之处,即要有反思精神。
人生变化多端,它如同无边无际的大海,时而巨浪拍岸,时而风平浪静。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有人失去奋进的勇气,有人却百折不挠,在曲折的人生中获取坚强,所以我认为别惧怕挫折,我们要学会反思。
就像奥斯特洛斯所说的“人的生命似洪水崩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书中人物柯察金,从贫苦少年逐渐形成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程,年少的他做过店员,任人欺负,偷过德国人的手枪,多少次挣扎在死亡线上。仍坚持革命。最后再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仍坚持创作。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就应该反思: 学习中的苦算什么 保尔带着满身伤痕,忍受着折磨却终未倒下,我们往往在小小的瞌睡虫面下趴下了,却一翻不可收拾,相较而言,我们何等惭愧啊!往往有人再困难面前倒下。即使在一百次跌倒,也要从一百零一次时站起来。
一个人在科学探究中,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并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反思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就要像爱迪生那样,再发明电灯过程中,做了无数次实验,总共用了6000多种材料,这是多么吓人的数字。6000多种材料.只能说明在6000多种材料进行实验时,爱迪生失败过很多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最终才确定用钨丝来做灯丝,提高了电灯的寿命,研究好了电灯,这些事实难道不能说是挫折诗人生最好的老师吗 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只要勇敢面对,认真反思,挫折总会变成前进的动力。
反思是人们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踏上生活征程的时刻,我们只有不断的磨练自己,才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是挫折,使他们平静的理想之湖激荡起壮美的浪花:是反思,使他们和缓的心灵之曲奏鸣出雄壮的旋律!不是吗 反思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生活需要反思!反思是坚韧之石,擦出希望之火:是希望之火,点燃理想之灯:是理想之灯,照亮前进之路。
(一)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二)作文等级评分标准(60分)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 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