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中考冲刺之化学计算专题突破(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通用版中考冲刺之化学计算专题突破(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30 13:5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冲刺之化学计算专题突破
1. (2022 高州市)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8g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为4次加入样品中(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10 5.5
2 10 m
3 10 1.2
4 10 n
(1)上表中m为    ,n为    。
(2)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    次实验后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3)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4)足量盐酸与100t这种石灰石反应,能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过程)
2. (2022 徐州二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孔雀石样品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取用20g孔雀石样品,把160g稀硫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硫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称量等操作,得实验数据如表: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40 40 40 4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5 10 5 3
已知: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1)孔雀石样品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是   。
(2)求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 为了测量铁锈(Fe2O3 xH2O)中铁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①:取20g铁锈,加入足量的14.6%的稀盐酸200g,充分反应。
步骤②:向①反应后的溶液中慢慢滴入16%的NaOH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
(1)步骤①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步骤②中与FeCl3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是   g,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2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
(4)铁锈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4. (2022 肇州县)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g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求:
(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   g。
(2)求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如图2坐标中画出加入盐酸0至150克时,对应的CO2质量的曲线图(要求标出曲线中必要的数据)。
5.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加热2.45g氯酸钾和1.58g高锰酸钾混合物的方法进行了制取氧气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试回答:
(1)b点得到的氧气主要是由分解  (填氯酸钾或高锰酸钾)产生的。b﹣c段产生氧气的速度明显比O﹣b段加快,其原因是   。
(2)求c点对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6. (2022 河北)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小明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分2次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是    g。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7. (2022 潍坊)高速钢是制造冰鞋冰刀的重要材料,其性能与含碳量关系密切。为测试冰刀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冰刀于烧杯中,分3次每次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推算图中m的数值为    。
(2)请写出第2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
(3)计算冰刀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考虑杂质,结果精确到0.01%)。
8. 将一定质量的Mg、Al合金投入100g一定浓度的盐酸中,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l(OH)3沉淀能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Mg(OH)2沉淀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求
(1)Al(OH)3的质量为   克
(2)原合金中Mg和Al的质量比为   (化为最简单整数比);
(3)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9. 某小组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图1所示(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①图1中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写化学式)。
②该小组同学能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同时可得到CaCl2的质量为  g。
③该小组同学把制取气体后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6%的Na2CO3溶液,测得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数据如下:
Na2CO3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淀质量/g 0 1 n 3 4 5 m
则m=   。加入10gNa2C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④请在图2中画出向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时产生的沉淀的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的变化曲线。
中考冲刺之化学计算专题突破(参考答案)
1. (1)3;1.2 (2)三 (3)85% (4)37.4t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第1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8g﹣5.5g=2.5g;第二次加入10g稀盐酸,若稀盐酸能完全反应,固体应减少2.5g,m=5.5﹣2.5=3,大于1.2g,说明第二次加入的稀盐酸完全反应,说明1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2.5g碳酸钙完全反应;而第3次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2g,第3次固体减少的质量为3g﹣1.2g=1.8g,小于2.5g,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不再产生气体,第3次加入的稀盐酸有剩余;则第4次加入10g稀盐酸,剩余固体仍为1.2g,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1)图表数据分析可知,第1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8g﹣5.5g=2.5g;第二次加入10g稀盐酸,若稀盐酸能完全反应,固体应减少2.5g,m=5.5﹣2.5=3,大于1.2g,说明第二次加入的稀盐酸完全反应,说明m的数值是3。
第3次固体减少的质量为3g﹣1.2g=1.8g,小于2.5g,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不再产生气体,第3次加入的稀盐酸有剩余;则第4次加入10g稀盐酸,剩余固体仍为1.2g,则n=1.2。
(2)从所示分析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三次实验后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3)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5%。
(4)设能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0t×85% x
x=37.4t
答:能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37.4t。
故答案为:(1)3;1.2;(2)三;(3)85%;(4)37.4t。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明确10g稀盐酸能与2.5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2. (1)85%;(2)1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前三次实验每加40g稀硫酸,固体质量就减少5g,第4次再加入40g稀硫酸,固体质量只减少了2g(5g﹣3g=2g),故第四次时Cu2(OH)2CO3完全反应,其质量为20g﹣3g=17g;
孔雀石样品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为:=85%
(2)设参加反应孔雀石样品中Cu2(OH)2CO3的质量为5g时消耗硫酸的质量为:
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222 196
5g x
x≈4.4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
故答案为:(1)85%;(2)11%。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3. 故答案为:(1)FeCl3、HCl;(2)150g;21.4g
(3);(4)56%。
由于开始溶液显酸性,且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所以应该是开始的盐酸加入的过量了,所以混合物为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物。由图可知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沉淀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50g,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结合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铁以及铁元素的质量关系,通过关系式法求算出氢氧化铁和铁元素的质量,进而画图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由于开始溶液显酸性,且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所以应该是开始的盐酸加入的过量了,所以混合物为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物。
由图可以看出和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50g,其中含有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50g×16%=24g
设生成的氢氧化铁的质量为x,对应的铁元素的质量为y
根据FeCl3+3NaOH═Fe(OH)3↓+3NaCl可得关系式
Fe~~~3NaOH~~~Fe(OH)3↓
56 120 107
y 24g x
==
x=21.4g y=11.2g
则铁锈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00%=56%
由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前50g是和盐酸反应,所以没有沉淀。之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成正比,等到生成21.4g氢氧化铁时质量不再增加,变成一条水平直线。如图:
故答案为:
(1)FeCl3、HCl;(2)150g;21.4g
(3);(4)56%。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4. (1)9.9(2)90%
(3)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版权所有
解:加入100g稀盐酸后溶液质量和不再改变,说明此时已经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00g﹣115.1g=9.9g
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25.0gx 9.9g

x=90%
如图2坐标中画出盐酸的质量和CO2质量之间的相应的曲线图,起点是0,结束点是(100,9.9),之后水平,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观察图象的起点、终点、转折点、变化趋势,即‘三点一趋势’,通常图象的转折点是物质恰好反应的点,据此结合方程式分析解答。
5. (1)b点得到的氧气主要是由分解 高锰酸钾产生的。b﹣c段产生氧气的速度明显比O﹣b段加快,其原因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2)c点对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12g。
根据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氧气的质量。
解:ob段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同时氯酸钾慢慢反应的阶段,所以氧气产生速度很慢,而bc段,高锰酸钾完全反应,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设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为x,氯酸钾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为y
2KClO32KCl+3O2↑
245 96
2.45g y

y=0.96g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1.58g x

x=0.16g
c点对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0.96g+0.16g=1.12g
答:(1)b点得到的氧气主要是由分解 高锰酸钾产生的。b﹣c段产生氧气的速度明显比O﹣b段加快,其原因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2)c点对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12g。
6. (1)0.4;(2)67.5%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氢气质量分析;
(2)根据氢气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锌的质量,再求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氢气质量=50.0g+40.0g+60.0g﹣149.6g=0.4g。
(2)由图可知,第一次加50.0g硫酸,质量减少0.2g,第二次加硫酸,质量减小0.2g,说明第二次硫酸有剩余,锌完全反应。
设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4g
x=13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故答案为:(1)0.4;(2)67.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7. (1)319.4g (2)H2SO4和FeSO4(3)冰刀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8%。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第一次加入100g稀硫酸后,固体质量减少100g+120.0g﹣219.6g=0.4g,则第二次天平示数应该为219.6g+100g﹣0.4g=319.2g,第三次加入100g稀硫酸后,天平示数应为为319.2g+100g﹣0.4g=418.8g,然而题中第三次太平示数为419.4g,说明第二次钢中的铁就反应完了,且天平的示数为419.4g﹣100g=319.4g,第二次质量只减少了100g+219.6g﹣319.4g=0.2g,说明稀硫酸有剩余,结合生成的氢气质量计算铁的质量,进而计算含碳量。
解:(1)第一次加入100g稀硫酸后,固体质量减少100g+120.0g﹣219.6g=0.4g,则第二次天平示数应该为219.6g+100g﹣0.4g=319.2g,第三次加入100g稀硫酸后,天平示数应为为319.2g+100g﹣0.4g=418.8g,然而题中第三次太平示数为419.4g,说明第二次钢中的铁就反应完了,且天平的示数为419.4g﹣100g=319.4g,故答案为:319.4g;
(2)由分析可知第二次时,稀硫酸有剩余,则溶液中溶质是硫酸和硫酸亚铁,故答案为:H2SO4和FeSO4;
(3)由分析可知总共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20g+100g+100g﹣319.4g=0.6g
设冰刀中含有铁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x 0.6g
x=16.8g
则冰刀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8%
答:冰刀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8%。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题中给出的 数据分析清楚那一次铁反应完了,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8. 故答案为:(1)7.8;(2)8:3;(3)36.5%。
将一定质量的Mg、Al合金投入100g一定浓度的盐酸中,合金全部溶解,生成了氯化镁和氯化铝,向所得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加入氢氧化钠一开始不产生沉淀,说明了盐酸是过量的,待稀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和氯化铝反应生成了应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又能溶于过量的稀盐酸。
(1)根据图象沉淀溶解的质量就是氢氧化铝的质量;
(2)根据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之的质量关系可求出镁、铝的质量及质量比;
(3)根据反应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求出与Al(OH)3反应的NaOH的质量,求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然后再根据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求出HCl的质量,进而求出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
解:(1)根据图象可知,25.2g是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质量之和,当生成25.2g沉淀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不再减少时,剩下的17.4g沉淀的质量就是
氢氧化镁的质量,氢氧化铝的质量为:25.2g﹣17.4g=7.8g;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中镁和铝的质量就是原合金中镁和铝的质量,故原合金中镁的质量为:
17.4g×=7.2g
合金中铝的质量为:
7.8g×=2.7g
故原合金中Mg和Al的质量比为:7.2g:2.7g=8:3
(3)设7.8g氢氧化铝完全反应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Al(OH)3+NaOH=NaAlO2+2H2O
78 40
7.8g x
x=4g
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0%
设10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需要HCl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10g×40% y
y=3.65g
设7.2g镁完全反应需要HCl的质量为m
Mg+2HCl=MgCl2+H2↑
24 73
7.2g m
m=21.9g
设2.7g铝完全反应需要HCl的质量为n
2Al+6HCl=2AlCl3+3H2↑
54 219
2.7g n
n=10.95g
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6.5%
故答案为:(1)7.8;(2)8:3;(3)36.5%。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镁、铝和化合物的性质;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以图象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难度大,分析图象各段发生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9. 故答案为:①HCl、CaCl2。②2.2,5.55。③5;Na2CO3+2HCl═2NaCl+H2O+CO2↑。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
①图1中B点溶液pH小于7,所以应该为酸性,同时还有生成的氯化钙,所以其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HCl、CaCl2。
②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盐酸为50g,所含溶质为50g×7.3%=3.65g
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为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z 3.65g y x
===
x=2.2g y=5.55g z=5g
③该小组同学把制取气体后的废液过滤,此时溶液中HCl的质量为(60g﹣50g)×7.3%=0.73g,氯化钙的质量为5.55g。根据钙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5g即m=5.加入10gNa2CO3溶液时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④根据数据可知,前10g碳酸钠溶液加入没有沉淀,之后每10g碳酸钠溶液对应1g沉淀,到60g碳酸钠溶液加入沉淀完全。得图:
故答案为:①HCl、CaCl2。②2.2,5.55。③5;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