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
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4分。
1.生命科学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往往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才能完成。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得出S型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孟德尔用F1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接近1:1,这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过程
C.摩尔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的科学家
D.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等提供的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
2.下列关于性别决定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雌雄异体的生物才有性别分化
B.X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
C.性别决定的方式主要有XY型和ZW型两种
D.W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不会出现在雄性动物中
3.“假说一演绎法”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孟德尔运用此方法探索出的遗传基本规律。下列对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的杂交和自交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
B.“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属于假说内容
C.“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分离比是3:1”属于实验结论
D.“F1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推出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数量比为1:1”属于演绎过程
4.某雌雄同株植物甲(Aa)自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2:3:1。对甲进行测交时发现甲作母本时的子代数量明显多于甲作父本时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说明A.a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B.含A基因的个体部分死亡
C.甲产生的基因型为a的花粉一半死亡
D.甲作父本进行测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
5.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在杂交水稻领域不断创新,使我国成为世界杂交水稻生产强国,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他的研究团队利用杂合抗病水稻(Rr)为亲本,若连续自交三代,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的概率;若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子三代中纯合抗病水稻概率分别是( )
A.1/4,7/9 B.1/4,7/10 C.1/8,7/10 D.1/8,7/9
6.“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描写的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保健品等方面的杨梅。杨梅是由XY型决定的雌雄异株的植物,杨梅的红花对黄花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核的轻重、果实的可食率高低各由一对基因控制。纯合红花轻果核高可食率雌株与黄花重果核低可食率雄株杂交,F1相互杂交,F2的重果核高可食率:重果核低可食率:轻果核高可食率:轻果核低可食率=9:3:3:1。下列关于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正确的是( )
A.三对性状的基因一定在三对染色体上 B.F2中的轻果核植株可能全为雄性植株
C.F2中的低可食率植株一定有雌雄植株 D.F2中的低可食率植株可能全部开黄花
7.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I~IV)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②代表染色体 B.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D.I~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8.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T)/(G+C)越大,热稳定性越强
B.某环状DNA分子含有2000个碱基,则该分子同时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每条单链上的胞嘧啶占25%~50%
D.某DNA分子上有胸腺嘧啶312个,占总碱基比例为26%,则该DNA分子上有鸟嘌呤288个
9.某兴趣小组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如图表示该转化实验中的三组实验,其中高温和酶处理的时间适宜。下列相关推测或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甲组和乙组的S型菌的蛋白质都失去发挥作用的可能性
B.甲组和乙组的培养基上都会出现光滑型菌落和粗糙型菌落
C.丙组的培养基上只有R型菌落,可间接证明S型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D.该实验能证明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主要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
10.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下列有关实验选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利于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
B.果蝇繁殖能力强,子代数目多,易于做数学统计分析
C.山柳菊有时进行无性生殖,有时进行有性生殖,不适合做遗传学实验的材料
D.T2噬菌体是DNA病毒,结构简单,易于观察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11.在基因型为AaXBXb、AaXBY的果蝇产生正常配子的过程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含有2条X染色体
B.卵巢中某卵原细胞可产生aXB、A、AXbXb三个极体
C.雄果蝇的XB与XB、Y与Y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直接产生AXB、aY两种精子
12.某同学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操作①可模拟产生一个配子 B.操作②模拟的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操作③模拟的是基因重组过程 D.图中雌、雄卡片数量有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
二、不定向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少选、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共16分。
13.真核生物的DNA分子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在复制时会出现多个复制泡,每个复制泡的两端有2个复制叉,复制叉的移动方向如图所示。已知复制时DNA聚合酶只能沿模板链的3′→5′方向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复制叉的移动只与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有关
B.DNA的两条链在复制起始位点解旋后都可以作为复制模板
C.子链的延伸方向与复制叉的推进方向一致
D.DNA多起点同时复制可以大大提高DNA复制效率
1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在《秋夕》中描写的流萤,即萤火虫(性别决定为XY型)的体色有红色、黄色和棕色3种,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X染色体上的基因F/f控制。已知含有基因F的个体体色均为红色,含基因E但不含基因F的个体体色均为黄色,其余情况体色均为棕色。现有一只红色个体与一只黄色个体交配,子代中1/16为棕色雄性个体。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萤火虫体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黄色萤火虫的基因型有4种,红色萤火虫的基因型有8种
C.亲本雄性个体产生基因型为eXf的配子的概率为1/4
D.亲本雌性表现型为黄色,基因型为EeXfXf
15.研究发现,小鼠的生长发育与常染色体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B)有关,该基因发生突变后(b),小鼠发育迟缓表现为个体矮小。某小组选用纯合正常鼠与纯合矮小鼠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纯合正常雌鼠与纯合矮小雄鼠杂交,F1全表现为个体矮小。
实验二:纯合矮小雌鼠与纯合正常雄鼠杂交,F1全表现为正常。
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有人提出假说:B基因在精子中处于非甲基化,而在卵细胞中处于甲基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NA甲基化抑制了B基因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
B.若假说正确,则基因型为Bb雌鼠产生一种配子
C.可通过F1中个体矮小雄鼠与纯合矮小雌鼠杂交来验证假说
D.若假说正确,实验一、二的F1相互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完全一致
16.研究发现,人类的ABO血型决定系统中存在一种被称为顺AB型(cisAB)的现象。cisAB发生的原因是决定血型的基因IA和其等位基因IB发生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如果一条染色体上存在这两种基因,则不论另一条染色体基因如何,该个体血型都是AB型。现有一血型为O型(i)男性和cisAB女性婚配,生了一个血型为O型的男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isAB形成的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该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血型为AB型的概率是1/2
C.该cisAB女性形成的变异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D.该对夫妇所生孩子血型可能是A型、B型、AB型或O型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2分)某科研机构发现了一种新型病毒,并对该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了研究。请思考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据研究人员介绍,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比HIV的遗传物质更稳定。据此可初步推测,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2)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对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种类进行研究,分析其五碳糖或碱基种类均可作出判断,如果___________,则为DNA;如果___________,则为RNA。
(3)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其遗传物质种类,将宿主细胞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再用该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培养基中的各种核苷酸是否都需要标记?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4)若该新型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在其DNA分子中A有P个,占全部碱基数的20%,则该DNA分子中的G有___________个。
18.(12分)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min分裂一次,产生子代,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实验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从结果C、D看,DNA复制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理论上结果E中含14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3)若对结果C中的DNA分子先用解旋酶处理,然后再离心,结果为F,请在图中表示出。
(4)如果结果C、D、E都与结果G相同,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半保留复制。
(5)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___________等条件。洋葱根尖细胞能发生DNA复制的场所有___________。DNA复制的意义是___________。
19.(12分)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野生型家鸡的表型为正常脚、有尾。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胫软骨发育异常的矮型家鸡,称为矮脚鸡,矮脚与正常脚由等位基因R/r控制(显隐性未知);一些家鸡存在无尾现象,无尾与有尾由等位基因D/d控制(显隐性未知);羽毛性状的芦花羽和全色羽由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且芦花羽为显性。研究人员将仅矮脚的雄鸡与仅无尾的雌鸡进行多对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矮脚无尾雄鸡:仅矮脚雌鸡:仅无尾雄鸡:野生型雌鸡=1:1:1:1。矮脚雄鸡与矮脚雌鸡杂交,子代雌、雄个体中,矮脚鸡:正常鸡=2:1。不考虑变异和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杂交实验,可以确定___________(填“矮脚”或“正常”)和___________(填“有尾”或“无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决定的。亲本中仅矮脚雄鸡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
(2)矮脚鸡相互杂交,子代雌、雄个体中矮脚鸡:正常鸡均为2:1,产生该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若将纯合的芦花羽正常脚有尾雄鸡与全色羽矮脚无尾雌鸡杂交,理论上,F1的表型及比例为矮脚无尾芦花雄鸡:矮脚有尾芦花雌鸡∶仅无尾芦花雄鸡∶仅有尾芦花雌鸡=___________。F1中矮脚无尾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若F1随机交配,F2中矮脚鸡:正常鸡的比例为___________,F2中无尾全色羽雌鸡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4)致死基因的存在会影响家鸡养殖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也可能有利于家鸡品种选育。若某种显性纯合致死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将一方含有致死基因的亲本相互杂交,子代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根据致死效应从中筛选出雌性雏鸡,养殖后用于产蛋。
20.(10分)下图I、Ⅱ图是一个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Ⅲ是同一个体内有关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关系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Ⅱ表示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
(2)图Ⅱ细胞中有关数量关系可用图Ⅲ中的___________表示。若图Ⅲ为该生物依次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则对应的甲、乙、丙、丁4个细胞中,除___________细胞外,其余细胞都可仅含1条Y染色体。
(3)假设该生物一个精原细胞中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15N进行全部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后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可能为___________。
(4)假设该生物是子二代,那么它的雄性亲本通过子一代雌性个体传递到该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___________。
21.(14分)“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樱花为雌雄同株植物,其花色由基因A、a,B、b共同决定,其中B决定深粉色,b决定浅粉色。基因A对a为完全显性且基因a会抑制基因B、b的表达。研究者选取深粉色植株和白色植株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深粉色,F1自交,F2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白花比例为9:3:4。回答下列问题:
(1)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
(2)F2浅粉色和白花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
(3)现有各种花色的纯合品系植株,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某白花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
①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浅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③若___________,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赣州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
生物
参考答案
1.A
【解析】A、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体内转化实验,得出S型肺炎链球菌存在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是转化因子是DNA,A错误;
B、孟德尔用F1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接近1:1,这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过程,从而证明了分离定律的正确性,B正确;
C、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了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及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D正确。
故选A。
2.B
【解析】A、只有雌雄异体的生物才有性别分化,A正确;
B、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与性别决定有关,如红绿色盲基因,B错误;
C、性别决定的方式主要有XY型和ZW型两种,C正确;
D、ZW表示雌性,ZZ表示雄性,故W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不会出现在雄性动物中,D正确。故选B。
3.C
【解析】A、孟德尔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A正确;
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正确;
C、“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分离比是3:1”属于实验现象,不是实验结论,C错误;
D、“F1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推出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数量比为1:1”属于演绎过程,对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D正确。故选C。
4.C
【解析】A、雌雄同株的植物无性染色体,A错误;
B、根据Aa自交后代中aa占1/6可知,含aa的部分个体死亡,B错误;
C、若不考虑致死,Aa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A:a=1:1=2:2,根据Aa自交后代中aa占1/6=1/2×1/3可知,Aa产生的花粉中含a的占1/3,故推测含a的花粉有一半死亡,C正确;
D、由上分析可知,甲产生的花粉为A:a=2:1,甲作为父本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2:1,D错误。
故选C。
5.C
【解析】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由此可见,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且无限接近于1;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无限接近于;杂合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所以杂合体连续自交三代,子三代中杂合体所占比例为,纯合子占;F1中RR:Rr:rr=1:2:1,除去不抗病个体,可自交个体RR:Rr=1:2,F2中RR:Rr:rr=6:4:2。除去不抗病个体,可自交个体RR:Rr=3:2。F3中RR:Rr:rr=14:4:2,其中纯合抗病水稻RR占14/20=7/10。C正确。故选C。
6.D
【解析】A、由于F2中没有统计花色的性状表现,因而不能确定三对性状的基因一定在三对染色体上,A错误;
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重果核高可食率为显性性状,若相关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和AAbb,若控制果核轻重的基因位于Ⅹ染色体上,则F2中不会出现重果核:轻果核的比例为3:1,因而也不可能全为雄性植株的情况,B错误;
C、根据B项分析,若果实的可食率高低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F1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BXb和XBY,显然则F2中的低可食率植株可能只有雄株,C错误;
D、若果实的可食率高低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用R/r表示),则F1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RBXrb和XRBY,则F2中的低可食率植株的基因型为XrbY,因而可能全部开黄花,D正确。
故选D。
7.B
【解析】A、图中②有为0的时刻,且只有存在就与DNA数目相同,为染色体数目的
二倍,因此代表染色单体,A错误;
B、Ⅱ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B正确;
C、Ⅲ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因此可以代表次级精母细胞,C错误;
D、③代表的是DNA,I~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2:1,D错误。
故选B。
8.D
【解析】A、DNA中G+C越多越稳定,因为G-C之间有三个氢键,所以比值越小越稳定,A错误;
B、环状DNA分子首尾相连,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
C、如果DNA内胞嘧啶占25%,胞嘧啶分布在两条DNA单链上,因此每一条单链上胞嘧啶占0~50%,C错误;
D、由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双链DNA中A+C=T+G=50%,因此如果DNA分子有胸腺嘧啶312个,占总碱基比为26%,则鸟嘌呤G占总数的24%,数量是312÷26%×24%=288.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A、高温可以使蛋白质失去活性,蛋白酶可以使蛋白质发生水解,因此甲组和乙组的S型菌的蛋白质都失去发挥作用的可能性,A正确;
B、甲组和乙组的S型菌的DNA均可发挥作用,因此两组培养基上都会出现光滑型菌落和粗糙型菌落,B正确;
C、丙组的S型菌的DNA被破坏,致使S型菌落未能出现,由此可间接证明S型菌的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
D、该实验能证明R型菌转化成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而不是主要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D错误。
故选D。
10.A【解析】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减数分裂实验,A错误;
B、果蝇繁殖能力强,子代数目多,易于做数学统计分析,这是果蝇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点之一,B正确;
C、山柳菊有时进行无性生殖,有时进行有性生殖,同时也没有易于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因而不适合做遗传学实验的材料,C正确;
D、T2噬菌体是DNA病毒,结构简单,性状少,便于做遗传学分析,因而易于观察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变化,D正确。
故选A。
11.D
【解析】A、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含有2条X染色体,A正确;
B、卵巢中某卵原细胞可产生aXB、A、AXbXb三个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第一极体中Ⅹ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B正确;
C、雄果蝇的XB与XB、Y与Y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
D、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直接产生AXB、aY两种精细胞,再经过变形才能形成精子,D错误。
故选D。
12.B
【解析】A、操作①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即分离定律,能产生两种配子,A错误;
B、操作②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
C、操作③模拟的是受精作用过程,该过程伴随着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由于雌雄配子数目不等,因此雌信封与雄信封卡片数可以不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B。
13.BD
【解析】A、图中复制叉的移动除了与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有关,还与子链的延伸有关,A错误;
B、DNA的两条链解旋后都可以作为复制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B正确;
C、复制时DNA聚合酶只能沿模板链的3′→5′方向移动,而图中复制叉的推进方向是双向的,因此子链的延伸方向与复制叉的推进方向不一定相同,C错误;
D、由图可知,DNA的复制为多起点复制,这加快了DNA的复制速度,D正确。
故选BD。
14.BD
【解析】A、萤火虫体色受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所以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黄色萤火虫的基因型(E_XfXf或E_XfY)有4种,红色萤火虫的基因型(E_XF_或eeXF_)有6+3=9种,B错误;
C、亲本雄性个体(EeXfY)产生基因型为eXf的配子的概率为,C正确;
D、亲本雌性表现型为红色,基因型为EeXFXf,D错误。
故选BD。
15.B
【解析】A、DNA甲基化通过影响转录过程进而影响基因表达,实验一中F1基因型为Bb,但表现为个体矮小,推测DNA甲基化抑制了B基因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A正确;
B、若假说正确,则基因型为Bb的雌鼠可产生两种卵细胞,由于B基因在卵细胞中处于甲基化,因此B基因在卵细胞中不表达,B错误;
C、F1中个体矮小雄鼠与纯合矮小雌鼠杂交,如果子代个体正常:个体矮小=1:1,即F1中个体矮小雄鼠产生了B和b精子,则能验证假说(B基因在精子中处于非甲基化),C正确;
D、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1基因型均为Bb,若假说正确,均产生基因型为B(不表达)和b的卵细胞,基因型为B和b的精子,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既有个体正常也有个体矮小,且比例为1:1,D正确。
故选B。
16.BC
【解析】A、cisAB发生的原因是决定血型的基因IA和其等位基因IB发生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其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倒位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基因重组,A错误;
B、一血型为O型(i)男性和cisAB女性婚配,生了一个血型为O型的男孩,则cisAB女性的基因型为IABi,则该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血型为AB型的概率是1/2,B正确;
C、该cisAB女性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倒位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基因重组,故形成的变异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
D、该对夫妇的基因型为ii和IABi,所生孩子的基因型为ii和IABi,所生孩子血型可能是AB型或O型,D错误。
故选BC。
17.(除标明外,每空2分,共12分)
(1)DNA(1分)DNA一般是双链,而RNA一般是单链,DNA的结构比RNA更稳定,不易发生变异
(2)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或含有碱基T 五碳糖是核糖或含有碱基U
(3)不需要(1分) 如果对各种核苷酸都进行标记,则该病毒的核酸无论是DNA还是RNA,在病毒中均能检测到放射性
(4)1.5P
【解析】(1)HIV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一般为单链,结构不稳定;DNA一般是双链,结构比RNA稳定,不易发生变异,所以可初步推测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2)组成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胸腺嘧啶);组成RNA的五碳糖为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尿嘧啶)。所以,如果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或含有碱基T,则为DNA;如果五碳糖是核糖或含有碱基U,则为RNA。
(3)如果将各种核苷酸都进行标记,则检测到的病毒核酸无论是DNA还是RNA,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应该只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或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4)根据题意,DNA分子中的全部碱基数为5P,A为P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为P个,则C+G=3P,则C=G=1.5P
18.(除标明外,每空2分,共12分)
(1)对照(1分) (2)半保留复制(1分) 100%(1分)
(3)如图
(4)不是(1分)
(5)酶、能量 细胞核、线粒体 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解析】(1)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表示用14N和15N培养液培养细菌并提取DNA离心的结果,其作用是与后面的实验结果形成对照。
(2)从结果C、D看,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经过60min后,DNA复制了3次,共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是15N/14N-DNA,其余6个DNA分子为14N/14N-DNA,所以结果E中所有DNA分子都含有14N
(3)结果C中的2个DNA分子均为15N/14N-DNA,解旋后形成的单链为2条重链(15N)和2条轻链(14N)。
(4)结果G表明原来被15N标记的DNA的两条链没有分开,因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半保留复制。(5)洋葱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其细胞内能进行DNA复制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复制过程需要模板DNA、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酶和能量等条件。DNA中储存了遗传信息,DNA复制的意义是: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9.(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矮脚 无尾 RrZdZd
(2)基因R/r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基因R纯合致死(2分)
(3)1:1:1:1 RrZBdZbD 2:3(2分) 1/4(2分)
(4)不能
【解析】(1)矮脚雄鸡与矮脚雌鸡杂交,子代雌、雄个体中,矮脚鸡:正常鸡=2:1可知矮脚是显性,且R/r在常染色体上。仅矮脚的雄鸡与仅无尾的雌鸡进行多对杂1:1:1:1,子代雄性全无尾、雌性全有尾,可知无尾是显性、有尾是隐性,且D/d位于Z染色体上。仅矮脚的雄鸡基因型是RrZdZd。
(2)矮脚鸡相互杂交,子代雌、雄个体中矮脚鸡:正常鸡均为2:1,可知矮脚是显性,且R/r在常染色体上,子代矮脚鸡(Rr):正常鸡(rr)=2:1,产生该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基因R纯合致死。
(3)将纯合的芦花羽正常脚有尾雄鸡(rrZBdZBd)与全色羽矮脚无尾雌鸡(RrZbDW)杂交,第一对基因的子代是Rr:rr=1:1,第2、3对基因的子代是ZBddZbD:ZBdW=1:1,组合后是RrZBdZbD:RrZBdW:rrZBdZbD:rrZBdW=1:1:1:1。F1中矮脚无尾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RrZBdZbD。若F1随机交配,其产生的配子是1/4R、3/4r,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F2:1/16RR(致死)、6/16Rr、9/16rr,F2中矮脚鸡:正常鸡的比例为2:3。若F1随机交配,得到F2:1/4ZBdZBd、1/4ZBdW、1/4ZbDZBd、1/4ZbDW,F2中无尾全色羽雌鸡(ZbDW)所占的比例为1/4。
(4)若某种显性纯合致死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将一方含有致死基因的亲本(ZAZ、ZaW)相互杂交,子代(ZAZa、ZAW(致死)、ZaZa、ZaW),隐性性状既有雄鸡又有雌鸡,不能根据致死效应从中筛选出雌性雏鸡养殖后用于产蛋。
20.(每空2分,共10分)
(1)次级精母细胞
(2)乙 丙
(3)50%或100%
(4)0、1、2
【解析】(1)据分析可知,图Ⅱ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由于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所以表示的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2)据分析可知,图Ⅱ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用图Ⅲ中的乙表示。若图Ⅲ为该生物依次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据分析可知,图Ⅲ中甲细胞可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含有1条Y染色体;乙组细胞可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含有1条X或1条Y染色体;丙组细胞可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2条X或2条Y染色体;丁组细胞可代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含有1条X或1条Y染色体,因此图Ⅲ对应的4个细胞中,除丙细胞外,其余细胞都可能含有1条Y染色体。
(3)假设该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中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15N进行全部标记,正常情况下,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这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15N标记。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有两种可能:①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含带标记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另一个不含;②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各含有带标记的一条非同源染色体。第①种情况的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2个含15N,2个不含,第②种情况的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4个含15N,所以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可能为50%或100%。
(4)图I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8条染色体,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假设该生物是子二代,由受精作用可知,该个体的4条染色体中,2条来自母方(子一代雌性个体),2条来自父方(子一代雄性个体)。而子一代雌性个体的这2条染色体,有可能有0、1、2条来自其雄性亲本。
21.(每空2分,共14分)
(1)AABB和aabb
(2)5
(3)用纯合的浅粉色植株(AAbb)与该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aabb ②若后代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且比例为1:1
③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深粉色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深粉色植株为A_B_,浅粉色植株为A_bb。子一代自交得到F2性状分离比为9:3:4,是9:3:3:1的变形,因此F1为AaBb。因此亲本中深粉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白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则子二代中浅粉花植株(A_bb)与白花植株(aa_ _),基因型有2+3=5种,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白色的基因型为aa_ _,可能为aabb、aaBB、aaBb,现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其基因型,应该用纯合的浅粉色植株(AAbb)与该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深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②若后代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且比例为1:1,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③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浅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