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物质构成的奥秘(Ⅱ)——原子和离子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物质构成的奥秘(Ⅱ)——原子和离子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30 15:0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子和离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从宏观认识微观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三、教学和学法
教法:问题引导法、情境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 魔术实验,变色蝴蝶 过渡: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不同分子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 观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通过趣味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感知探究-学习新知 过渡: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那么氢气在氧气中点燃过程中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演示实验1:将氢气在酒精灯上引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过渡:从微观角度分析氢分子和氧分子是如何结合成水分子的? 过渡:自然界的大部分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有没有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呢? 实验2:指导阅读46页,氧化汞受热分解实验 1.反应生成的汞和氧气,分别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呢? 2.由上述两个实验可知,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现象,得出结论氢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 分析反应的微观过程: 化学变化过程中,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在反应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思考、交流、表达观点 1.反应生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因此,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乐趣。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微观模型。
3.讨论交流-解疑释惑 过渡:结合分子的特征思考:原子和分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结合分子的特征总结: 相同点: 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原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原子之间都存在间隙。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不同点: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当堂练习-巩固提升 完成课本47页检查站的内容 思考、独立完成,用小组的原子模型拆解、组合,进一步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物质的构成。 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学以致用
5.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交流 原子的概念是?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原子和分子的异同 让学生体会知识脉络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6.课后作业 1.课本59页习题 2.用乒乓球自制分子模型,模拟常见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课后思考完成 设置基础习题对应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拔高型习题选材源于生活,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和继续学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