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30 22:5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如果你想在两宋时期做大米生意,你应该选择的最著名的水稻产区是 (  )
A.开封 B.苏州、湖州 C.甘肃 D.四川
2.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始农耕时期,半坡人以种植水稻为主
B.秦朝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C.宋朝时期,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隋朝时期,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3. 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  )
①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②生产工具的改进 ③耕作技术的提高 ④优良品种的引入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 宋朝时,一位广东的商人想要考察全国棉花的种植情况,他最北可以到达 (  )
A.黄河流域 B.山东一带
C.江淮和川蜀一带 D.黑龙江流域
5.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下列关于瓷器发展的历史,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唐朝时,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非常出名
B.宋朝时,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样的美感
C.北宋时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D.南宋时,北方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6.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中国商船的踪迹最远可到达(  )
A.朝鲜 B.日本
C.印度 D.非洲东海岸
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中国的(  )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
8. 宋神宗在论及东南市舶之利时说:“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昔钱(指吴越政权)、刘(指南汉政权)窃据浙、广,内足自富,外足抗中国者,亦由笼海商得术也。”材料表明宋朝统治者 (  )
A.重农抑商
B.大力发展造船行业
C.重文轻武
D.重视发展海外贸易
9.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①北宋都城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②新兴商业区草市形成 
③广州、泉州造船业水平世界领先  ④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粮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___的大城市( )
A.渤海地区 B.黄河流域 C.长江沿线 D.东南沿海
11.宋代我国南方农业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从国外引进的哪一农作物有关(  )
A.占城稻 B.玉米 C.小麦 D.甘薯
12.下列语句可以反映出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3. 《棉花帝国》一书中提到:“对于棉花,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将它的恒久存在视为理所应当。”在中国历史上,江淮和川蜀一带对棉花的“熟悉”开始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4.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中说,这些地方富有木棉,所织“匹幅长阔而洁白细密者,名曰慢吉贝;狭幅粗疏而色暗者,名曰粗吉贝”。该史料记载的是(  )
A.制瓷业 B.纺织业 C.造船业 D.商业
15.下图是一件宋代冰裂纹瓷器的图片,这类瓷器主要出自宋代(  )
A.定窑 B.汝窑 C.景德镇 D.哥窑
1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 )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17、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8、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 )
A.海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钱塘江流域
19.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的优良作物品种是( )
A.玉米 B.占城稻C.葡萄 D.马铃薯
20.作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棉纺织业兴起于( )
A.唐朝蜀地 B.宋代江浙地区 C.宋代蜀地 D.宋代的海南岛
21.宋朝的全国总人口突破了一亿,大体是盛唐的两倍。宋朝的粮食亩产量特别是长江流域的亩产量达到了两至三石,也基本是唐代的两倍多。由此可见(  )
A.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
B.唐宋的经济部门仅限于农业
C.唐朝重文轻武致粮食减产
D.宋朝粮食增幅低于人口增长
22. 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  )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23. 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新的成员——棉纺织业。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  )
A.《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
B.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
C.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
D.1966年浙江兰溪县出土的南宋棉毯
24. 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海外贸易兴盛
25.有学者认为,宋朝第一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市舶制度,它是宋元明清各朝唯一没有实行过全面海禁的朝代,也是民间海商得到较大发展的朝代。该学者认为宋朝(  )
A.重视海外贸易 B.手工业发展迅速
C.实行海禁政策 D.指南针用于航海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材料二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材料三 11—13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宋朝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1)从材料一看,北宋时期南北方的人口总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至少两条)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列举两个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技术原因。
(4)从我国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图一 宋代针铺商标 图二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三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图四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1) 小明同学选用以上四幅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 (  )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2) 材料一中图三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北宋前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3) 材料一中图四是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宋代中型远洋商船。参考宋代船舶文献记载与造船传统经验复原,该船长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 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4)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5BCDCD 6-10DADBD 11-15ABDBA 16-20ADADA 21-25DCCBD
26、(1)南方的人口总数大大超过北方。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3)宋朝的海外贸易十分繁荣。广州、泉州。造船业和航海业发达,船上配有指南针。
(4)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障;经济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撑。(言之有理即可)
27、(1)A (2)交子 (3)说明了宋朝的造船业发达(或说明了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
(4)政府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获利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