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经熟悉的而今却家破人亡的故乡,绝望地望着东方.....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很少有唐诗宋词中那些使人过目不忘的句子,只是用极其朴实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八旬老人凄凉、无助的形象。16行的诗句虽然容量大,但却写得从容舒缓,绝无局促之感。65年的从军生涯;65年的苦苦思乡之情;多少人生的苦难;多少社会的黑暗;乃至更多人的同样遭遇,都尽在其中了.....
二、说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写法.
3、领会诗歌抒发的情感,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利用合理的想象深入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经过三年学习,已经能在诵读基础上基本读懂诗歌内容,也能一定程度上理解作者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但结合不同类型的诗歌特点,领会诗歌意蕴,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乐府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本课将运用汉乐府民歌反应现实、关心民生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
五、说教法学法
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志。
标注法:让学生标注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当代当兵入伍的图片进行导入。那你们知道古代的入伍当兵是什么样的吗?(用当代当兵自主选择,脸上洋溢的笑容,引出古代的征兵制度。)导入本节课,板书题目:十五从军征。
过渡:十五岁的小小年纪就随着军队出征,后来又有怎样的故事?一起来走进课文。
(二)、解诗题。
十五从军征,什么意思?有明确作者吗?那选自哪里?《乐府诗集》。什么是乐府诗呢?PPT链接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诗歌内容。 2. 赏析重点诗句。 3. 体会诗歌情感。
过渡:接下来,我们分三个环节展开本节课,只要大家认真听,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没有信心?
(三)、读诗文
1.师:请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诗内停顿;争取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给大家3分钟时间,自由诵读。
2.播放范读,学生认真听。纠正自己的误音。
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抽生读。学生互评。
4.出示PPT。男女生合作读一读,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
(四)、入诗境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主人公是 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认真读诗文,画出诗句并作批注。(3分钟)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生:一个老兵回家的故事。
2.主人公是谁?生:一个饱经沧桑的老翁。(一翁)
3.他听到了什么?生:“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一言)
4.他亲眼看到了什么?生: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一景)
5.他做了什么?生: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羮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一行)
6.他的心情如何?(一泪)
家,就成了冢。冢是什么呀?(坟墓)这个坟墓埋葬了老兵的亲人,埋葬了老兵的希望。他的心里只剩下……(悲痛、孤独、)
(五)、悟诗情
再读古诗,细细体会老兵归乡情感先后的变化。(3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五从军征》,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这是一位征战了多年、渴望归家的老人,生:一翁思归家; 师:与乡里人的谈话让他心生不安,生:一言知亲讯; 师:过去温馨的家园如今却变得荒凉破败,生:一景满悲情; 师:他做好了饭和汤却无人分享,生:一行余悲痛; 师:泪水打湿了他破旧的衣衫,生:一泪心茫然 赏析诗句: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动作、神态描写。
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老兵 “出门东向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六)、畅所欲言
老兵的遭遇仅仅是他一个人吗 一个家庭吗?是什么造成了老百姓们悲惨的生活呢?
万恶的兵役 残酷的战争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是谁写的诗,我们现在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写这首诗的人,对老兵怀着深深地同情。就好像历经千百年,战争依然存在一样,这种对人的理解与关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与之相伴,生生不息。
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八)、课外拓展(妙笔生花)
出示当代其他各国战争的场景,让学生触目惊心,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七、说板书设战争
十五从军征
一翁 思归家 咬文嚼字
一言 知亲讯
一景 满悲情
一行余悲痛
八、说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运用了三个策略:第一:引导自主学习,读通古诗。让学生把字词读准,把诗读顺,初步知道诗歌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诗意。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能初步理解诗句所描写的意思。第三:细细品读诗句,深入诗境。这是教学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歌内涵,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