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主要围绕治国理政,军事战争展开,既有先秦的叙事散文,也有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既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仁人志士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本词是辛弃疾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所作。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朗读诗歌,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大意。
3.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吟唱体会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体会情景交融和借古讽今两种抒情手法。
四、说学情
在以往诗词教学中,学生们已经了解宋词的特点,并且已经学习了几首辛弃疾的词。学生们能够初步辨别词中的写景、叙事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近年中考,词的考察已由原来简单的默写填空, 增加对诗词理解甚至赏析能力的考察。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诗歌时,结合课标,要深入文本教学,加深学生的词的内容理解以及主旨的把握,写作特点的分析,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主要采用讲读法、讨论法,辅以一些激励策略,启发鼓励学生。
讲读法:就是我负责降低篇幅带来的难度,学生配合学习,可能讲得稍微多一点。讨论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一方面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对话,另一方面布置任务相互监督完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优生掌握,帮差生熟读课文。)
2、学法: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建立帮带小组,实行小组讨论等方法。学习习惯好的小组稍稍指导一下就可以了,学习习惯不好的小组则要更多的监督管理。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高度概括了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的精神财富。今天将与同学们学习一首宋词经典佳作——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释题:“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二)识人知境,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但屡屡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2.关于南宋: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都城在临安(今杭州),版图主要在东南方,是与西夏、金朝和大理并存的政权。南宋经济虽发达,但军事实力软弱,面对金国、西夏的侵扰,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奉行投降路线,无意收复中原。
(三)品词析情 【读】 朗读
1.借助注解把词读通,读顺,划出节奏。2.指导朗读。
过渡:朗读时很多同学,都能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但是总觉得缺少了些味道。其实,就是没把这首词的韵味读出来。接下来,以词中的三个问答句为切入口与同学们探究这首词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再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品】 品三问
1.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思考: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 (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 ”作者是镇江知府,镇江作为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2.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
(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抒发了作者无奈,伤感,抑郁的情感
3.第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思考:三问为何由孙仲谋而发?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因此可以说,下片前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反。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又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未无失智天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安,毫天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悟】 1.“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词中为什么 只引用前半句? 《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ー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儒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
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类的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又意在言外。
2. 说说作者想籍此词表达怎样的情感?
归纳:这首词借古喻今,反衬讽刺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怯懦苟安。暗含了词人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秀】
1.朗诵比赛。要求:这是一首“壮词”,词人一方面追慕古代英雄的豪壮之气,诵读时要感受其壮怀激烈的气概;另外一方面慨叹感伤现实,诵读时要体味词中蕴含的悲愤慷慨之气。要读出词韵味。
2.粤方言朗诵。我用方言为“嘉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做推广。(老师范读,同学们跟读,有方言的基础,同学们很快就学会诵读,并觉得粤语诵读的韵味更悠长,读得兴致高涨。)
3.小结
同学们,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词,经典从不会因为时光的老去而褪色,反而在时代传承中愈加闪亮,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我们与辛弃疾相隔久远,依然能感受到他那炽热的爱国热情,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同学们,传承经典,共扬文化,我们一起来。
3. 课堂最后,欣赏廖昌永的歌曲《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辛弃疾的作品,体味作者情感。
2. 背诵本词。
3. 阅读:刘鹗公著的《说南宋》。
七、说板书设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知人论世 怀古伤(讽)今
慷慨悲壮 运用典故
八、说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对于理解辛弃疾讽刺当朝统治者的深刻主旨存在困难,应当进一步分析文本,并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到这一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