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文学阅读与写作
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
必修下第六单元教学课件
《祝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凄惨死去,林冲最终被逼走上了梁山,二者悲惨的命运是由什么造成的呢?
专题导入
专题目标
1.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2.了解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
3.学会用小说家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人生。
任务一
梳理情节,体悟人物命运
专题探究
1.试着为祥林嫂做一份年谱,内容包括年龄、事件。
2.梳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
3.根据1、2任务,画出祥林嫂和林冲的命运曲线图。
专题探究
祥林嫂年谱 年龄 事件
二十六七岁以前 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没有了丈夫。
二十六七岁 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祝福时很忙。
二十七八岁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再一次燃起生活信心。
二十八九岁 阿毛两岁,贺老六死。
二十九到三十岁 阿毛三岁,艰难求生。
三十一岁 四岁的阿毛被狼叼走,回到鲁镇做工,饱受人们非议、歧视。
三十一二岁 为土地庙捐门槛,却依然被人们歧视、压迫。
三十二三岁 头发花白、记忆力减退、整个人麻木混沌。
三十三四岁 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落为乞丐。
三十七八岁 在新年即将来临前凄苦地死去。
年龄
幸福指数
26
27
28
30
40
祥林嫂命运曲线图
专题探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情节 明线 暗线
沧州遇故 酒店约人
故人提醒 共商阴谋
接管草料场 掉包草料场
市井买酒 点火栽赃
夜宿古庙 得意忘形
隔门听计 罪有应得
怒杀仇人
林冲命运曲线图
容忍指数
时间
忍辱求安
不思反抗
疾恶如仇
得过且过
随遇而安
委曲求全
英勇果敢
愤而反抗
任务二
分析人物命运发生变化的原因
专题探究
1.祥林嫂和林冲随着命运的变化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专题探究
四幅肖像 肖像描写 给人的印象
初到鲁镇时的祥林嫂
离开鲁镇后的祥林嫂
再到鲁镇时的祥林嫂
最后一次见到祥林嫂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干净、朴实、基本健康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生活殷实
母亲也胖,儿子也胖。
疲惫、悲伤、无神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苍老、消瘦、极不健康、无神呆滞、穷苦不堪
祥林嫂
祥林嫂四幅肖像图,展现了她四个时期的不同精神状态。
梳理祥林嫂的外貌变化,并体会她的变化。
专题探究
找眼睛 析特点
安分
分析祥林嫂的眼睛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精神有些麻木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麻木
一丝希望
初到鲁镇——顺着眼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
捐门槛——分外有神
不让祝福 ——失神、窈陷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新林嫂的眼睛中,可以深刻体会到封建礼教对她的深刻迫害。
祥林嫂
专题探究
各时间段 表 现 性格特点
初到沧州时
得知陆虞侯尾随而至后
山神庙隔门听计后
林冲出身于一个武官世家,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他不同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尚属安定,这造成他性格中有着妥协、忍让的一面。所以,当太尉高俅的干儿子调戏他的妻子,他“恰待下拳打时”,认出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后来中了陆谦的毒计,带刀误入高太尉府,被诬行刺,刺配沧州,他也逆来顺受;即使两个押解公人在野猪林要结束他的性命,在千钧一发之际被鲁智深救起,都没有激起他的反抗意识。
狠——忍无可忍则无须再忍
“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怒火中烧、心存侥幸
怒杀差拨、富安、陆谦。
忍——委曲求全、顺从妥协
起初,林冲一忍再忍,委曲求全,直到走投无路,忍无可忍,终于迸发出激烈的反抗,最后走上了梁山起义的道路。
忍
狠
逼
林冲
梳理林冲到沧州后的的表现,分析他的变化。
专题探究
贺老六死
阿毛被狼叼走
祥林嫂
①标出影响祥林嫂、林冲命运的突发事件,并探讨这些事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年龄
幸福指数
26
27
28
30
40
林冲
陆虞侯尾随而至
隔门听计
容忍指数
时间
忍辱求安
不思反抗
疾恶如仇
得过且过
随遇而安
委曲求全
英勇果敢
愤而反抗
突发事件既能打乱人物生活状态,暴露各种人物隐藏的心理情绪,便能构成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激烈集中的矛盾冲突,也更能深刻揭示“常规”状态下被掩盖的社会生活真相和本质。
分析造成祥林嫂和林冲悲剧的原因。
专题探究
②马克思说,人从本质上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祝福》中围绕祥林嫂和林冲写了哪些次要人物?他们与祥林嫂、林冲有何关联?作者写这些次要人物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对主要人物命运的变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专题探究
《祝福》 次要人物 人格特点 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鲁四老爷
四婶
鲁镇的民众
柳妈
我
封建礼教的代言人,顽固、虚伪、自私、冷酷基层旧知识分子的样本。
正是他认为一嫁再嫁的祥林嫂败坏了风俗,即使捐了门槛,也不能参与祭祀,致使祥林嫂精神崩溃,最终沦为乞丐。
看客心理:猎奇、冷漠、麻木、愚昧、残忍、“满足地去了”“纷纷评论”。
即使她同情祥林嫂,但内心还是认为祥林嫂是“不祥”之人,两次阻止祥林嫂参与祭祀,对祥林嫂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打击。
看客: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
她带给了祥林嫂最深的恐惧——魂灵说,祥林嫂从她这里受到最强的精神刺激:生而不能作为一个平等的奴隶,死而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鬼(被阎王一分为二)。
善良、有同情心、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
人性深处不自觉的冷漠,以咀嚼别人的痛苦为自己的快乐。
对祥林嫂充满同情,但又无能为力。
“我”是一个觉醒了的有良知的新青年,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我”有清醒的认识,但“我”无力去改变,更不用说去挽救濒死的更为弱小的祥林嫂了。
周围人冷漠残酷的对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外部原因。深藏在外部原因背后的,还是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人们灵魂的毒害。鲁迅写祥林嫂的不幸遭遇, 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世相的深刻洞察与批判。
专题探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次要人物 与林冲的关系 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李小二
陆虞侯
富安
林冲曾搭救李小二。
与李小二相遇,一方面,从侧面表现林冲向来豪爽狭义、正直善良的性格;另一方面,为李小二夫妻在酒店内阁子背后探知高俅构陷林冲的阴谋提供了必然的行动根据。
陆谦一方面是矛盾的连接点,即勾连起高俅与林冲双方,由此引导故事走向并凝聚主题;另一方面又与林冲先友后敌,双重人物关系促成了林冲性格的充分展露,故而功能意义又非一般次要人物可比。
高俅的得力干将、林冲昔日好友。
通过“李小二”这一小人物的“纽结”作用,把林冲的遭遇与高太尉的构陷阴谋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林冲由逆来顺受到警觉醒悟的性格转机准备了必然的情节基础。陆虞侯和富安这一伙爪牙,使林冲的遭遇曲折艰难、危机深重。造成林冲命运的深层原因就是社会官吏系统的腐败。
高俅府内的帮闲。
处处逼迫林冲,将林冲逼到绝路。
专题探究
③林冲和祥林嫂对自己的遭遇和命运有怎样的反抗?最后的结局说明什么?
人物 反抗表现 结局
林 冲
起先逆来顺受,心存幻想,通过老老实实服刑, 想挣扎着回去与妻子团聚,性格中更多地表现出“忍”的一面。但当他明白了高俅、陆谦从未放弃追杀他,必置他于死地而后快时,终于忍无可忍,毅然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林冲与祥林嫂的悲剧命运,都是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但他们所受的迫害又有所不同。林冲遭受上层阶级横暴的压迫谋害,祥林嫂则遭遇着封建礼教与思想精神的迫害,后者更为难以反抗。
祥 林 嫂 逃
撞 捐 问 “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死后,她不堪忍受婆婆的虐待,逃到鲁镇做工,表现出冲破家族束缚、追求正常生活的意志。
听柳妈讲了“阴间法则”后,她辛苦劳作,用积攒下来的钱捐了门槛,表现出生时赎罪,死后不受惩罚的朴素愿望。
她临终前向“我”发问,表现出对灵魂有无的困惑,也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封建社会鬼神信仰的怀疑与反抗。
被卖到深山成婚,撞向香案,既是保持“贞节”,也是对强迫婚姻的反抗,维护了人格的尊严。
落草为寇,走上反抗压迫的道路
为未来失去希望,死去
任务三
体会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及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专题探究
《祝福》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都有对于雪的描写,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专题探究
《祝福》中有关“雪”的描写 课文内容 分析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漫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祝福的社会环境与飞雪的自然环境结合,为祥林嫂悲惨的结局和人间的冷酷渲染了气氛。
我在蒙眬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祥林嫂已百无聊赖地死去。这时着色,表面写雪的有声,实写世人的冷漠,还表现了“我”的无奈和愤懑。
“微雪点点的下来了”“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过去的短暂美好与现实的冷酷形成对比,并暗示柳妈的言语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
雪花的团团飞舞,铺天盖地,愈显世界的冷,含蓄地表达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无法抗拒。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和环境氛围。
专题探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关“风雪”的描写 直接写风雪
侧面写风雪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林冲在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①衬托人物性格。“朔风”“彤云”“大雪”强烈地烘托了主人公悲愤的思想感情,预示了主人公思想情感和性格经过痛苦的磨砺之后的重大转变和升华。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揭示社会环境。作者把林冲安排在雪夜上梁山,借雪景意象的冷色调描写暗示当时腐朽的社会背景及那个时代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官逼民反”的主题得以充分展现。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互相映照,有机地融合,自然环境会更加彰显社会环境,使文章主题得以充分展现。
专题探究
人物 悲剧命运的原因 主题
林冲
祥林嫂
①祥林嫂死于封建夫权、族权、神权、政权四大权利的扼杀;
②祥林嫂死于封建礼教思想的深刻毒害;
③祥林嫂死于愚昧冷漠,自己被吃,又帮助封建制度吃人的“帮凶”;④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是造成祥林嫂死亡的根本原因;
⑤大众的愚昧对祥林嫂的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⑥以“我”为代表的新青年的软弱无力是加速祥林嫂死亡的直接原因。
寄寓了鲁迅先生揭露封建社会罪恶,反对封建礼教思想、重视妇女解放问题、改良中国社会,改造国民性,努力寻求救国救民良方的深刻用心。
生活优越,逆来顺受的林冲,竟然被一步一步逼上梁山,由此不难看出当时的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现实。
①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②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这就是“官逼民反”。
专题小结
小说的环境描写 分类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含义 包括场景描写和自然景物。 包括人物活动、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社会风貌等描写
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 ③暗示……社会环境(主题)。 ④推动情节往……发展。 ⑤风景自身的美学意义。 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揭示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表现人物性格,交代人物身份地位,促进人物思想性格发生转变。
③暗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拓展延伸
关于林冲的结局,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有三种:
1.《水浒》的结局,林冲跟随梁山泊一同接受招安,在凯旋途中得了风瘫,半年后病故;
2.《荡寇志》的结局,梁山泊被官军剿灭,他在守护头关时被王进(曾和林冲同为教头)大骂,回营后羞愤交加,郁郁而终;
3.央视电视剧《水浒传》的结局,得知宋江放走了被生擒的高俅后,他悔恨交加,被活活气死。
比较这三种结局,你认为哪一种更切合林冲的命运?谈谈你的见解。
.
1.用《乡土中国》中礼俗社会的相关内容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
2.观看电影《祝福》(1956年版)、电视剧《风雪山神庙》(1998年央视版),与原著作比较,评析它们的差异点。
专题巩固
.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