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甄别媒体信息
必修下第四单元专题教学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认识多媒介
善用多媒介
辨识媒介信息
专题导入
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
现在是新闻最多的时代,也是新闻最差的时代。我们比以往更多地获得新闻,同时也更容易困惑;我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相”,但追究真相更难。
专题目标
1.了解辨识媒介信息的基本知识、方法。
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辨识媒介信息的真假良莠。
3.提升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专题探究
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自有哪些特征?
任务一
探究新媒体传播信息的特征
不同点 类型 传播 媒介 信息传播方向与时间 信息量 信息呈现形式 信息内容
传统 媒体 电视、广播 报纸、杂志 ……
新媒体
交互性
即时性
海量
共享
多媒体
超文本
个性化
社群化
网络
单向性
延时性
选择
推送
单一技术
单类呈现
官方、正规、行业化
专题探究
体验新媒体传播信息的特点
任务二
1.就下面的微博内容材料,跟帖评论。
【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到第一顿饭后想分手了】据爆料:近日,一位小康家庭的上海女网友,跟江西男友回农村,交通不方便一路颠簸,但见到第一顿饭她后悔了,决定和男友分手并立即回上海 …#随男友回村过年后分手# 这事儿,你怎么看?
专题探究
受众兴趣点 跟 帖 观 点
女子的态度
感情问题
城市与农村 发达与落后
2.学生交流展示跟帖,分析归纳受众兴趣点。
当断就断,接受不了就分手,很正常。不能被道德绑架……
城市心态太重了,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高高在上,自以为了不起……
经不起考验的爱情,早分早省事……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
门当户对还是有道理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生活习惯。
无非就是太穷惹的祸,发达的城市和贫穷的农村,有文化的和不识字的,两家人肯定相处不来。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
将来的故事,就是男的和女的生活在一起,不回农村了,婆婆去上海看孙子,然后就各种嫌弃,可以再来个新闻了。
专题探究
点评语言示例 语言特点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姑娘没啥,眼一闭,一睁,饭就下去了;眼一闭,一睁,饭又吐出来了
姑娘太果断了,是条汉子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3.根据学生交流展示跟帖,分析新媒体表达特点。
网络流行语,反讽手法,表达了对母亲观点的认同
小品中的流行语,夸张,讽刺饭菜的质量
调侃口气表达赞许
引用古语俗语,表达观点
专题探究
内容上
语言上
讨论的重点基本都在对当事人的评价上,会顺着关注点去引申事件的意义。对叙述要素的关注不全面。人们的讨论普遍热烈但不专业,感性多于理性。
表达随意,高度个性化。
专题探究
学会理性分析媒体信息
任务三
基本要素 细目 信息 评价
报道来源的可靠性 报道来源
报道内容的完整性 时间
地点
人物
原因
经过
背景因素
报道者证据的真实性 报道者提供的证据
证据的检验或核实情况
根据表格中的指标项对上面的新闻信息进行分析评价。
专题探究
基本要素 细目 信息 评价
报道来源的可靠性 报道来源 某网站论坛,板块,转载@华西都市报 官方微博 原出处不大可靠,纸媒官方微博,应可信
报道内容的完整性 时间 不太确定 论坛有发表时间
地点 江西某农村 含混,没有实地调查
人物 某女,上海人,28岁;男友及家人未出场 第一人称表达
原因 第一顿饭太糟糕,说明太穷了 表面原因和根本原因都有
经过,结果 恋爱——去男友家过年——饭菜太差了——分手回家;无结果 结果是通过标题才知道的
背景因素 男方情况 争论焦点
报道者证据的真实性 报道者提供的证据 饭菜照片 可信度证明
证据的检验或核实情况 爆料性质,且直接采纳转发,没有进一步调查采访说明 有争议,被质疑
专题探究
新闻真实性的四大要素
消息来源的可靠性
新闻事件的完整性
相关证据的确凿性
报道的倾向性
不漫无目的
不人云亦云
不藏头露尾
不道听途说
专题探究
关注传播媒体传播信息的立场
任务四
核心概念:后真相
出处:牛津词典2016年度词汇
词义: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的种种状况。
这里的“后”指的是一种“超越”,也就是“所述的某个概念不再相关的”,实际指真相已居于次要地位,重要的是“情感与个人信仰”,常见的说法就是“立场”的表达。
在判断新闻真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什么呢?
专题探究
分析下面这则新闻报道中的媒体立场。
近日,网帖《霸气媳妇回农村:光干活不让上桌掀翻了自己做的一桌子菜》被热议。丈夫是农村出来的,自己第一次回丈夫老家过年,为了给婆家留个好印象,去之前一个月开始研究做菜,手艺练得很好信心满满。
到了婆家之后,家里有不少客人,婆婆却没有主动做饭的意思,于是,媳妇下厨,做了一桌子的饭菜,期间婆婆连个下手都不打,让媳妇有点不爽。等媳妇把十几个菜端上桌,大家已经开吃了,没人等做饭的媳妇,甚至没人喊一声。媳妇忙完看到桌上还有个位置,于是一屁股坐上去,正准备尝尝自己的手艺,并准备接受大家的表扬时,公公不屑地瞥了一眼,轻轻说了句:“哪有女人上桌子吃饭的,还不出去?”媳妇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看着公公,公公又说“你怎么还不去厨房吃!”于是,媳妇整个人就不好了。“在婆家不等我吃饭就算了,还不许上桌子吃饭,并且还让我去厨房吃,我是第一次来好不?”媳妇想着拿着碗筷在那没说话,瞅了老公一眼。此时,婆婆也赶媳妇出去,丈夫也跟着附和了句:“出去吃饭吧。”
此时,媳妇心里的火无法抑制,“我不是人吗?为啥要我出去吃饭?不让我在这吃饭不是?行,这饭是我做的,不吃谁也别吃,大家一块去厨房吃去吧。”
哐啷,媳妇一把就把桌子给掀了。
专题探究
网友:桌子掀得好
姑且不论网贴所述内容是否属实,记者发现,网友几乎罕见的“一边倒”支持媳妇的做法。网友@青衣拂袖认为:“不能说一个地方的风俗有问题,只能说这个女人的老公有问题,你老婆为了你家付出的够可以了,你为什么不能说一句,你们吃,我陪我老婆去厨房吃,还自己也赶媳妇,你会做人吗,老人也是作,要面子折腾媳妇,这个媳妇我认为做得很到位了,没有耍脾气。”
对于城市和农村的风俗差异,有网友说:“就有这么些农村人,又想娶城里媳妇有面子,最好还不要彩礼,有车有房的,又要求城里媳妇当牛作马伺候他们一家,跟我婆婆一个性格,怎么能不闹一下。”
专家:越讨论越乱
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和城市的差异一直都存在,而且要改变也非易事。唐钧认为,婚配差异其实是很私人的事情。“过分的讨论农村和城市的婚配差异,并且进行批判我认为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比如帖子中掀翻公婆家桌子的儿媳妇,很多事情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如果拿出来被众多网友讨论,对当事人来说会越来越乱。
唐钧认为,夫妻双方要多包容体贴,城市的女孩子嫁给农村的男孩已经突破了很多东西,需要双方一起努力,去慢慢填平城乡差异的鸿沟。
专题探究
角度 分 析
褒贬对象
叙述风格
叙述角度
文章性质
情感诉求
媒体立场
网帖传播立场分析:
专题探究
角度 分 析
褒贬对象 女子受到更多同情、认同
叙述风格 语气强烈、夸张,煽情语言更多
叙述角度 女子角度
文章性质 网帖,大量转载,蔓延到纸媒
情感诉求 城乡差别,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文化差异
媒体立场 谈到了网友和专家的观点
不轻易相信
不轻易传播
不轻易下结论
情感倾泻式文章
带有故事性
情感强烈
反映社会热点能轻易挑起社会效应。
专题探究
针对新闻事件,构建个人观点
任务五
阅读有关《中科院高知孕妇死亡事件》新闻事件报道及引发的争议,还原事件真相并作出判断,形成观点。
专题探究
针对新闻事件,构建个人观点
任务五
从网络搜集《中科院高知孕妇死亡事件》新闻事件引发的争议,还原事件真相并作出判断,形成观点。
1月11日,一名高知孕妇在北医三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因为先后三分官方声明的出现,事件迅速在网上发酵。先是死者单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函,请求医院给出一份真实、完整的调查结论;紧接着,北医三院回应事件经过,并指出死者家属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声明力挺院方。
专题探究
针对新闻事件,构建个人观点
任务五
从网络搜集《中科院高知孕妇死亡事件》新闻事件引发的争议,还原事件真相并作出判断,形成观点。
由于网络爆料不断,“中科院理化所杨女士死亡”事件持续发酵,今日有了新进展。北京晨报21日援引警方通报:2016年1月13日7时许,海淀警方接报警称在北医三院发生医患纠纷。杨某2015年12月28日在北医三院妇产科住院,2016年1月11日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在此过程中曾滞留病房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后医患双方已同意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专题探究
针对新闻事件,构建个人观点
任务五
事件初始
事件受到广泛关注并引发讨论
2015.12.28
34岁的杨女士在妊娠26周多时进入北医三院产科住院
2016.1.11
杨女士在北医三院经抢救无效死亡,腹中胎儿也未能保住
2016.1.13
患者家属与医生起争执并被指医闹
2016.1.14
朋友圈疯传杨女士所在单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的函
2016.1.15
网传家属在医院进行了五十多人参与的医闹,并要求赔偿1400万元
2016.1.16
北医三院、中科院理化所、中国医师协会相继发布声明
2016.1.17
自称是死者丈夫张先生的微博用户发帖,回应网上传闻
梳理
专题探究
针对新闻事件,构建个人观点
任务五
新闻事件的关键点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的函
新闻事件的讨论价值点
1.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
2.公权力的滥用
分析
专题探究
针对新闻事件,构建个人观点
任务五
我的观点:
构建
专题小结
甄别媒体信息
把握新媒体传播特点
学会理性分析媒体信息
关注媒体的立场
学会整理信息,构建个人观点
专题拓展
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甄别分析。
本报讯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昨天傍晚6点半左右,本市西北上空出现不明飞行物,从出现到消失,持续了两分多钟,本报也收到了许多目击者发来的照片。某市民用所带的Jason品牌最新型号手机拍摄了一组照片(见本报),色彩自然,画面清晰,为“不明飞行物”的研究提供了素材。
专题巩固
选取最近的一则网络热门新闻报道进行真假优劣甄别分析,提交分析成果表格。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