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两小儿辩日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30 18:0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两小儿辩日 背景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孔 子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学习古文有些什么方法?读:读通读顺,读出感情;
解:参看注释(查工具书)理解意思;
背:背诵全文;
默:正确默写。 这篇传说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的作品。列子属于道家学派,孔子属于儒家学派,而两家是对立的学派,常常互相讥讽。列子写这故事,是讥笑孔子的无知。其实两小儿的疑问,也是列子提出的问题,这个疑问,列子也不能解决。
《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背景介绍 原文    两小儿辩日  选自《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wèi)汝(rǔ)多知(zhī)乎?” 孰为汝多知乎辩斗dòuyúcāngtāngrǔ盘盂沧沧探汤 zhīshú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凉凉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故争论、辩论原因、缘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辩论,争论。故:原因,缘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认为太阳刚出来
离正午以日始出去日中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以:认为。去:离。日中:正午。 到就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
而近者大乎?”这是及则此为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凉凉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谁你说孰为汝判断决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及:到。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为:是。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决:判断。孰:谁。汝:你。你判断一下:
1、通“智”,智慧
2、知识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解释《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关于“孰为汝多知乎”中“为、知”字读音问题 一、为:一说“为”读“wéi”,“以为,认为”的意思《辞海·语词分册》:“为(wéi)……以为。《列子·汤问》:‘孰为汝多知乎?’” ;一说“为”读“wèi”,与“谓”字通用,“说”的意思。《中学语文文言文译注》(北京出版社,1984年):“〔孰为〕孰,在这里相当于‘谁’。为,有‘说’的意思,有人认为是‘谓’的通假字。孰为,谁说。” (第一种给人贬低、狂妄、蓄谋已久的意思。第二种可看作是小儿随中而出的天真可爱之语)
二、知:一说“知”,通“智”,智慧 ;一说“知”,知识。(懂得这个事是知识渊博、丰富的意思,与智慧、聪明关系不大) 你的理解是什么? 一.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二.两小儿各抒已见三.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
辩日初出1如车盖
(大—近) 2沧沧凉凉
(凉—远) 日中 如盘盂
(小—远) 如探汤
(热—近) 孔子
不能决 分角色朗读全文你觉得这两个孩子可爱吗?可爱在哪里? 说明道理两小儿:善于观察
说话有理据
孔 子:实事求是 说明道理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
善于观察、说话有理
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
的态度 联系课文,说说句子的意思。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及其日中如探汤。3.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 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 一是根据视觉(形状)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早晨近,中午远)
一是根据皮肤感觉(温度)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早晨远,中午近)
孔子 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问题,孔子回答不出,如果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该如何回答他们? 教师参考书中的解释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误差 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 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 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1、“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 ?(不是)
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2、“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我们的解释是什么? 我们要回答什么的远近?(日去人之远近)
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围绕它公转,同时也在自转。
太阳对于地球(地心)来说,距离不变。
而地面上的某个物体(比如人),除了极点,是在不断运动,在早中晚和深夜与太阳的距离都是不同的(如果在赤道,最近和最远是不是应加上地球的直径呢?)。你的理解呢? 1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
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
知”,要诚实谦虚。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
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启 示 作业 请大家回去查阅资料,然后告诉老师,早上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与人的距离是否一样?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