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10天知识体系整合:专题04:世界近代史 课件-2023年中考历史临考冲刺终极攻略

文档属性

名称 考前10天知识体系整合:专题04:世界近代史 课件-2023年中考历史临考冲刺终极攻略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30 16:3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考前10天知识体系整合
专题04:世界近代史
中考考前10天冲刺
使用指导:考前十天也是提升分数的黄金期。“快中考了,要怎么安排学习内容啊?”本专辑打破原来考前10天回扣课标复习方法,对知识点从新的角度整合,复习方便快捷,迅速掌握基本知识,提升专题能力,助力中考!
目录/Contents
一、世界文明古国的成就
二、世界古代文明交流
三、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变化
一、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二、世界古代文明交流
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四、英国崛起的因素
五、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扩展
六、19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七、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
世界古代史综述
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展现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多元面貌。其间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有一些民族、国家未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连续发展过程。
总体发展特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两大阶段:上古时期、中古时期
两大文明: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海洋文明(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
两种文明交流方式:暴力冲突(战争)、和平交流
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四大帝国:压力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
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趋势
(1)政治上:①东西方文明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②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封建制度以封君封臣制为主体并占据统治地位。
(2)经济上:①西欧庄园从9世纪开始兴起,是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在13世纪达到顶峰,直到14、15世纪瓦解;②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工商业的聚集地,以手工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其中分化出来的富裕阶层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3)文化上:①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诞生了世界古代文明,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②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③文明传播呈现出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并存的现象。
一、世界文明古国的成就
文明类型 文明古国 代表成就
大河文明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古印度(印度河流域) 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古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青铜器
海洋文明 古希腊(爱琴海地区) 奴隶制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荷马史诗》,哲学
古罗马(地中海地区) 《十二铜表法》、万神庙、公历
认识:世界文明古国中以大河为中心形成了农耕文明;欧洲文明以海洋为中心,工商业经济繁荣、奴隶主民主政治兴盛。不同的地理环境浩就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性,同时也催生了丰富多样的文明成果。 二、世界古代文明交流
方式 史实 影响
和平交往 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阿拉伯人传播东西方文化、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等 和平交往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暴力冲突 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暴力冲突在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认识: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都是古代文明传播和发展的方式共同促进了古代世界文明的进步;文明因交流而更加精彩,在现代国际交往中应坚持和平交往,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三、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变化
领域 变化
政治 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君封臣制度兴起并普遍存在
经济 (1)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庄园逐渐流行,构成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2)城市逐步发展并取得自治权,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文化 (1)基督教兴起并广泛传播,逐渐控制了中世纪西欧的精神世界(2)大学兴起,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认识:中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气象,为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世界近代史综述
世界近代史的起讫时间大约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重点展现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历程。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化过渡的表现:
(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封建君主要加强王权,反对教权,天主教会受到挑战。
(3)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冲击天主教会的统治。
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趋势
(1)政治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英美法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2)经济上: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打击了封建神权,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人物 领域 代表作 评价
但丁 文学 《神曲》 文艺复兴的先驱,文学三杰之一
达芬奇 美术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
莎士比亚 文学 《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英国文学巨匠
巴尔扎克 文学 《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托尔斯泰 文学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抨击沙皇专制,但又否定暴力革命,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贝多芬 音乐 《英雄交响曲》 反映重大社会题材
梵高 美术 《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 表达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认识:世界历史上的文化名人的作品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现象,为全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世界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事件 时间 思想 影响 思想实践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 人文主义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启蒙运动 17-1世纪 自由、平等、民主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
马克思主义 19-2世纪 科学社会主义 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认识:都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在思想意识领域的产物 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法国大革命(1789-1794-1815)
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统治者 斯图亚特王朝 英国 波旁王朝
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发展北美的资本主义。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导火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波士顿倾茶事件 三级会议召开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新贵族 资产阶级、种植园主 资产阶级
主要领导者 克伦威尔 华盛顿 罗伯斯庇尔、拿破仑
方式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解放战争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主要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1787宪法》 《人权宣言》《民法典》
开始标志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结束标志 1688年光荣革命 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 1794年罗伯斯庇尔被处死
特点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过程曲折、反复、时间长。 民族独立和资产阶级革命同时进行,以弱胜强。 规模最大、最深刻、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结果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赢得了独立,建立了联邦共和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推翻了专制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制 联邦共和制(总统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相同点 ①革命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资产阶级为掌握政权、发展资本主义而革命。②领导阶级:三国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为主。③革命动力: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到了推动作用。④革命文献:都通过了要求自由、民主、平等的革命文献。⑤结果:三国资产阶级都取得了胜利,掌握了政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四、英国崛起的因素
文化 近代以来,先后受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政治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
经济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启示:体制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条件;英国崛起抓住了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大国崛起与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是分不开的;政治制度为大国崛起提供了重要政治保障;思想解放是大国崛起的先导;大国崛起都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支撑;思想和制度先进、科技创新是成为大国的重要条件。 五、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扩展
阶段 时间 事件 文献 影响
酝酿 13世纪 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催生了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面向市场、分工合作)
14世纪中叶 文艺复兴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500年前后 新航路开辟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确立 1640-168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75-1783 美国独立战争 《独立宣言》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的爆发
1789-1794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 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巩固扩大(扩展) 1861-1865 美国内战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1861 俄国农奴制改革 废除农奴制法令 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868 日本明治维新 《五条誓文》 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成熟 19世纪后半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外扩张增强,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调整发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美国罗斯福新政 《全国工业复兴法》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增强了政府的主观调控能力;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1)进步性:政治——使人类社会由专制到民主,所创造的政治文明改变了世界的政治面貌: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积累了空前的社会物质财富;开辟了世界市场文化——创造了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价值现念等。(2)局限性:造成了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环境污染,对外侵略扩张给其他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解决,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六、19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发展历程 事件 影响
由空想到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由理论到实践 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由理想到现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一国到多国 二战后初期,东欧多个国家、新中国、古巴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曲折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
创新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在中国的发展 ①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城市暴动行不通,转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③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④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七、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经济 生产力变化 促使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产值大幅增加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生产方式逐步智能化,人逐渐从生产环节中脱离了出来
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垄断组织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社会结构 劳动力结构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从事农业的人数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多 城乡结构 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入,城市人口和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占比不断减少 经济结构 工业比重增长,农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大于重工业 重工业发展迅速;农业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占比重仍持续增长 农业、重工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快速增长
阶级结构 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产生 垄断资产阶级产生,工人阶级不断壮大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交通 动力 蒸汽动力 电力、内燃机 核能、太阳能
工具 蒸汽机车、轮船 汽车、飞机、电车 高铁、喷气式飞机
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妇女地位 妇女逐渐解放,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利,地位逐渐提高 教育 推动了教育体系的完善及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 问题 城市人口集中,居住环境恶化:工业化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和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导致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总量庞大
2023年中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