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学评价
说 教 材
说课内容:
教学程序
学法指导
教法运用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 说教材
教 学 背 景
1
2
3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第一部分 说教材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一节,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七年级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内容。《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单元可分为三个小的专题,第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二,人的生命活动的维持;第三,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形成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认识。而本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第六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的学习任务,将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又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主要包括视觉探究和听觉探究两部分内容。由于本节内容较多,需要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眼球的结构与视觉形成,近视眼及预防;第二课时:听觉的形成及其他感官介绍。下面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学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和人的生命活动的维持两个专题,从本节开始,将进入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部分的学习。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背景
1
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关注眼的卫生保健
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认同用眼卫生的重要性,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第一部分 说教材
2
教学目标
第一部分 说教材
本节课的重点是视觉形成的过程。
视觉形成的过程
近视的成因
重 点
难 点
3
教学重难点
直观教学法
讨论法
直观教学法是教师给学生呈现直观的学具,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学具的观察,对所学内容形成直观的认识。本节课采用直观教学法的理由是,本节课涉及的眼球的结构比较抽象,单纯依靠阅读文字难以理解,而图片又失之于平面化。用实例直观教学法为学生呈现模型、视频等直观性材料,不仅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由于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法的基本特征是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发表议论、阐述观点。运用讨论法的关键是,所讨论问题的难度要恰倒好处。讨论的基础是倾听,讨论的依据是寻找证据。本节课采用讨论法的理由是,视觉的形成过程内容比较抽象,是超出学生旧的知识和经验之外的新知识, 因此,学生独立构建知识体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充分的讨论来归纳概括、解决问题,同时,讨论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交流表达能力。
教法
第二部分 教法运用
发现
问题
思考
问题
解决
问题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学法
第三部分 学法指导
4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2
3
5
第二环节: 探究新知
第三环节:系统总结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1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可创设一个“猜猜看”的情景:教师在箱子中放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用布蒙好。请三位同学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箱子里是什么东西。第一位同学用手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听,第三位同学用眼睛看。这个活动可能会有如下结果: 同学1:是一个假的苹果
同学2:是一个闹钟
同学3: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用视觉认识事物更为准确。事实上,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都来自视觉。那么,视觉是怎么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主要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新课。
探究任 务 一
认识眼球的结构
探究任 务 二
归纳视觉的形成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三大任务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2
完成任务的过程,采用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出现问题适时指导的方针。
第二环节:新授知识
任 务 三
近视及其预防
对照教材的插图和课桌上的模型,阅读教材,了解眼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个人自主学习的要求:(1)阅读教材“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部分。(2)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检查。(3)用时15分钟。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
教师对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协调自主学习的时间
播放“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视频,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
A
C
B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探究任 务 一:认识眼球的结构
任 务 二
归纳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师进一步讲解:视网膜上对光线细敏感的细胞还要把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所以说,视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现在可以试着回答“视觉是怎样形成的?”的问题了。下面请同学们借助于教材来回答这个问题。
1.学生个人写出视觉形成的大致过程
2.小组合作学习订正答案,讨论疑难问题。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答案,其他同学倾听、质疑、讨论通过交流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外界物体成像的部位是在视网膜上
外界的光线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和教师的进一步讲解,使学生能概述出人体通过眼睛从外界获得信息的过程。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重点
任务三:近视及其预防
1、教师讲解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预防近视眼的
“三要”、“四不看”。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三环节:系统总结
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示知识梳理,
比较直观的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形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四环节:自我检测
三个梯度
1、自我检测
2、学以致用
3、能力提升
知识再现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五个环节:收获与反思
板书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球的结构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透光) (折射) (成像) (形成视觉)
三、近视及其预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部分 教学评价
1、贯穿始终
2、评价方式多样化
3、反馈教学目标达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