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玩具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5各数,知道1~5这5个数的顺序。
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能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1~10各数的基础上,通过对1~5各数的学习,经历“数出实物的数量——用图表示数量的多少——用数字表示数量的多少”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结合实物图,教材呈现了一个从多角度表达实物数量的例子,让学生学习用不同方式(摆小棒、画图、手势)来表示数,经历从具体情境中逐步抽象出数的过程,丰富对数的理解。在安排写数的活动中,配有具体的实物和与实物数量相同的图形,把抽象的数与具体的实物和形象的图形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符号与图形的联系,理解数的意义。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操作、画图中学习用数来表示生活中物体数量的方法,培养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读、会写1~5各数,知道1~5这5个数的顺序。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示5以内物体的个数。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任务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1.圈一圈,你能把与数字相同得部分圈出来吗? 2.哪个圈里得物品数量和其他圈是物品不一样,请打上“√”。3.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学生:喜欢。师:猜猜这是什么玩具?课件出示:学生独自猜一猜:是风筝。师:老师小的时候,最喜欢放风筝了。我们的好伙伴——明明也喜欢玩玩具,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玩具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以谈话、猜谜语的形式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引发了学生的亲切感,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的距离。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东西兴趣,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用1~5各数表示各种玩具的数量 任务二:数一数,说一说课件出示:师:明明的玩具可真多呀!你能把这些玩具分一分、摆一摆吗?想一想哪些玩具能放到一起,谁有好主意?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可以按种类分一分。 师: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并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学生独自数一数,然后集体反馈:图上有1个;1,2,有2架;1,2,3,有3个;1,2,3,4,有4辆;1,2,3,4,5,有5把。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他们尝试分一分,发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及观察能力。 老师通过了解学生反馈的情况,观察同学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用不同的方法表示2~5的物体个数 任务三:想一想,做一做师:通过数一数,我们知道的数量是2架,我们可以用2根小棒来表示2架。小朋友们,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摆一摆。学生独自摆一摆,然后反馈:摆2个圆片。摆2个三角形。……师:除了用小棒表示物体的个数,还可以用圆片、三角形……各种学具来表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2架?学生自由说说:可以画2个。还可以用2根。……师:真不错,找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表示的数量——2。那么大家想不想找到方法来表示的数量?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反馈:摆4根。画4个。用4根。4辆,可以用数字4表示。……师:大家的方法可真多呀!那挑战来了,你能用上面的方法来表示、、的数量?选一个你喜欢的玩具来摆一摆、画一画来表示它的数量吧!学生独自完成,然后展示反馈。师:除了用图形或学具表示物体的个数,我们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个数。1个可以用数字1表示,2架可以用数字2表示,3个可以用数字3表示,4辆可以用数字4表示,5把可以用数字5表示。看来,数量是1~5的物体可以用1~5各数来表示。 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示物体的个数,进而抽象出数字,深化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培养数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直观操作——图形符号——数字符号”的转变,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体会数的意义。 老师通过检查学生反馈的结果,观察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1~5各数的写法 任务四:描一描,写一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5这几个数字,那么大家想不想写出这几个数字呢?学生:想。师:写字,首先要有良好的坐姿。课件出示:写字时,姿势要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学生跟着老师的指导做好正确的坐姿。师:怎样才能把这些数字写得又对又漂亮呢?我们首先看看1~5这几个数字的样子,然后再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写的。注意观察老师是从哪儿起的笔,又在哪儿停下来的。师在田字格上展示1的书写:写“1”的时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书写。从左边的右上角起笔,往左下角写直,收笔,注意要写直,不要写得弯弯曲曲的。写的时候要倾斜,不能写成一竖,写出来的“1”要像一根斜放的小棒。师:伸出你的手指,跟着老师的手指,你们在空中写一遍。 学生书空写一写。师:翻开书课本第7页,先把田字格中第一排数字“1”中虚线的数字描一描,然后在第一排空白的田字格里写一写。注意写字的姿势要端正。课件出示: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数字“1”。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生书写数字2~5:写“2”的时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书写。从左向右写半圆后倾斜向下,然后向右拉平。写出的“2”就。注意小鸭子的头不能太大,小鸭子的身体要写平。写“3”的时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书写。从左半格的上边中间起笔,写半个稍小的圆到左半格的中线,再往在下写半个稍大的圆,到左半格的下边中间停下来。写出的“3”像一个耳朵,注意上半圆小下半圆大,两个半圆都要写的圆滑一些。写“4”的时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书写。“4”由两笔组成,第二笔的起笔处比第一笔的起笔处稍低,写出的“4”要像一面小旗。写“5”的时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书写。“5”也由两笔组成,第一笔起笔略倾斜,从横中线开始下下半圆,下半圆要写得圆滑些,写出的“5”像一个秤钩。 通过交流,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数字的特点,要求学生写数时知道从哪里起笔,怎么拐弯,如何收笔,把握每个数字笔顺的方向和在田字格中的布局。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写出规范的数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老师通过台下巡视学生情况,观察同学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迁移运用 任务五:课堂练习基础题:1.数一数,写一写。 2.画一画,写一写。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语言,有效应用。 分层挑选学生的作答,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效果,收集本节课学生知识吸收的反馈信息。
提高题:3.看数画出缺少的珠子。
拓展题:4.猜一猜,我是谁?(1)3和5是我的邻居。(2)我在3的前面,1的后面。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1.数一数,连一连。 2.看图数一数,写一写。选做题:1.照样子画一画,写一写。 2.看数涂色。 【综合实践类作业】 制作1~5的数字卡片,并配上相同数量的图片。
板书设计 玩 具 ——1~5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玩 具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5各数。
2.学习用操作、画图的方法,表示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5这5个数的顺序。
3.培养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新知导入
1.圈一圈,你能把与数字相同得部分圈出来吗?
3
7
5
新知导入
2.哪个圈里得物品数量和其他圈是物品不一样,请打上“√”。
新知导入
猜
一
猜
借得天边东风力,
鸟雀飞到半天空,
用根丝线来相连,
只怕下雨不怕风。
(打一玩具)
新知讲解
把这些玩具分一分、摆一摆,想一想哪些玩具能放到一起,谁有好主意?
可以按种类分一分。
新知讲解
1个
2架
3个
4辆
5把
新知讲解
我们可以用2根小棒来表示2架 。
思考:
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摆一摆。
新知讲解
可以画2个 。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思考:
你能用上面的方法来表示 、 、 的数量?选一个你喜欢的玩具来摆一摆、画一画来表示它的数量吧!
新知讲解
1
2
3
4
5
数量是1~5的物体可以用1~5各数来表示。
新知讲解
写字,首先要有良好的坐姿。
写字时,姿势要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新知讲解
学习任务:
首先看看1~5这几个数字的样子,然后再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写的。注意观察老师是从哪儿起的笔,又在哪儿停下来的。
新知讲解
像一根斜放的小棒
写一写:
翻开书课本第7页,先把田字格中第一排数字“1”中虚线的数字描一描,然后在第一排空白的田字格里写一写。注意写字的姿势要端正。
新知讲解
像一只可爱的小鸭子
像一个耳朵
新知讲解
像一面小旗
像一个秤钩
课堂练习
基础题:
1.数一数,写一写。
课堂练习
基础题:
2.画一画,写一写。
( ) ( ) ( ) ( )
5
3
1
4
课堂练习
提高题:
3.看数画出缺少的珠子。
4
5
3
2
课堂练习
拓展题:
4.猜一猜,我是谁?
(1)3和5是我的邻居。 (2)我在3的前面,1的后面。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会书写1~5这几个数字了。
我还知道数量是1~5的物体可以用1~5各数来表示。
板书设计
玩 具
——1~5的认识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数一数,连一连。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2.看图数一数,写一写。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1.照样子画一画,写一写。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2.看数涂色。
2 5 4
作业布置
制作1~5的数字卡片,并配上相同数量的图片。
【综合实践类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活中的数》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生活中的数》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的认识”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经历简单的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10以内数的意义、10以内数的书写、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关于数的意义和读写,教材首先结合情境从整体上初步认识和感知1~10各数,然后分1~5的认识、0的认识、6~10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学习相关数字正确的书写。对于数的大小比较,教材也是先通过具体实物的一一对应,比较不同物体数量的多少,然后再引出=、>、<等符号,引导学生学会用抽象的数字、符号表示具体数量的大小关系,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的一一对应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将在后续有关数的认识等内容的学习中不断应用、不断加深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将为学生后续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学生认知情况
由于本单元的对象是初入学校的儿童,虽然他们在学前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中数的概念,但这些概念均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相当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直观地数数的阶段。而进入课堂学习后,学习需要将直观地认识数,逐步过渡到对抽象数的认识,这两者之间的过渡时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2.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能正确数出10以内的数。
2.能用0~10各数表示物体的数量或事物的顺序,并能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二)教学重难点
1.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认真倾听,清楚表达的习惯。-c-n-j-y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本单元的学习需要利用儿童成长过程中积累的逐一数数的经验。通过学习,学生将学会用 1,2,3 等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渐渐地体会到自然数是“逐一递增”的。这样的数数经历不仅在本单元,而且在第一学段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不断重复、不断积累,因为它对学生理解自然数及其意义.理解数的运算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的一一对应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将在后续有关数的认识等内容的学习中不断应用、不断加深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将为后续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1-cnjy-com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对于数的认识的学习,一般有三个层次: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比较。在本单元中,分别对应于10以内数的意义、10以内数的读写、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关于数的意义和读写,教科书首先结合情境从整体上初步认识和感知1~10各数;然后分1~5的认识、0的认识、6~10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学习相关数字正确的书写。对于数的大小比较,教科书也是先通过具体实物的一一对应,比较不同物体数量的多少;然后再引进“=”“<”“>”"等符号,引导学生学会用抽象的数字、符号表示具体数量的大小关系。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om
(一)结合有趣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
数的抽象过程既包含数的意义的抽象过程(表示事物的个数或顺序),也包括数的符号化。前者是对数数的过程进行抽象,体会数的意义;后者要经历“实物表示——图形表示——符号表示”的抽象过程。
自然数是在数数的过程中形成的,从具体的数量到抽象的数,不仅符合自然数的产生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数字符号比较抽象,学生需要将这些数字符号与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建立联系。因此,教科书创设了学生熟悉并喜欢的“快乐的家园”“玩具”“快乐的午餐”“动物乐园”等多个生活情境,把数的认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个抽象的数,都在多个具体情境下经历了“数出实物的数量——用图表示数量的多少——用数字表示数量的多少”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二)分层次设计,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对于数的意义和读写,教科书采取了分层次的设计。首先结合儿童熟悉的情境从整体上对1~10各数进行初步认识和感知,初步体会可以用 1,2,3 等数字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体现抽象的数字与生活经验的自然联系;然后通过1~5 的认识、0 的认识、6~10 的认识三个部分,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经历“数出实物的数量——用图表示数量的多少——用数字表示数量的多少”的过程,并且开始学习数的书写。在认识各个数字的基础上,教科书进一步设计了“在计数器上拨珠子”“青蛙跳荷叶”的活动,在“直观模型”的支撑下,体会可以用 1,2,3 等自然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渐渐感受自然数是“逐一递增”的。
(三)通过数数、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
引导学生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数清楚物体数量的多少,或者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是本单元最基本的数学实践活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一一对应构成了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理解数量关系的“算理基础”。同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数或比较,也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渐渐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于一一对应方法的体会与练习,教科书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逐步积累相关的学习体验和活动经验。比如,在数数活动中,虽然初入学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在生活中数数的经验,但仍有大部分学生停留在“唱数”的阶段,不能做到“物”与“数”的一一对应。因此,本单元安排了大量的手口一致的数数活动。又如,在数的大小比较中,教科书通过“快乐的午餐”和“动物乐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对开放的情境,通过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认识“多”与“少”。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生活中的数 可爱的校园 2
快乐的家园 1
玩具 1
小猫钓鱼 1
文具 2
快乐的午餐 1
动物乐园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准备课《可爱的校园》 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在数数活动中,能数出1~10这10个数,初步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任务一:学会数数 →任务二:说一说 →任务三: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任务四:说一说,找一找 → 1.通过观察、数数、初步了解10以内的数。2.能说出图片中有哪些人物和物品。3.会按一定的顺序开展数数活动,能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方法进行观察。4.在自己的教室中或走出教室,到真实的校园里寻找“数”与“形”,进一步丰富对“数”与“形”的认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1.1《快乐的家园》 目标: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任务一:说一说,认一认 →任务二:数一数,认一认 →任务三:找一找,说一说 →任务四:说一说 →任务五:数一数,认一认 → 1.认识“1”,知道“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由一群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数字“1”既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2.能认识并数出数字“2”“3”“4”“5”。3.老师给出一个数,能快速寻找到生活中对应的数量的物体。4.知道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5.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经历从实际数量中抽象出数的经过,能认识6~10各数。
1.2《玩具》 目标: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5各数,知道1~5这5个数的顺序。 任务一:数一数,说一说 →任务二:想一想,做一做 →任务三:描一描,写一写 → 1.能数出并说出图片中玩具的数量。2.能用不同方式来表示数,理解实物、图形与数字符号之间的关系。3.能规范书写1-5。
1.2《小猫钓鱼》 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会正确书写0。 任务一:说一说,填一填→任务二:描一描,写一写 →任务三:说一说,哪里有“0”? → 1.认识“0”,知道0也是一个自然数,了解0的意义。2.能规范书写0。3.知道0除了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与“基准”。
1.3《文具》 目标:在数一数,连一连的活动中,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6~10各数。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数量在6~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6~10的顺序。 任务一:数一数,连一连 →任务二:想一想,做一做 →任务三:描一描,写一写 →任务四:找一找,说一说 →任务五:跳一跳,数一数 →任务六:拨一拨,说一说 → 1.能正确数出物品数量,并与对应数字相连。2.能用不同方式来表示数,理解实物、图形与数字符号之间的关系。3.能规范书写6-10。4.体会数的意义,加深对10的理解。5.体会10以内数的顺序和位值。6.在数数和拨数的过程中,知道自然数是“注意递增”的。
1.6《快乐的午餐》 目标:通过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意义。 任务一:盘子够吗? →任务二:勺子够吗?水杯呢? →任务三: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 1.学会用一一对应得方法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知道“同样多”的含义。2.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比较活动,发现数量不一样多,体会多与少的含义。3.在数一数、比一比的基础上,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得出比较结果,能比较出最多、最少。
1.6《动物乐园》 目标:理解“=”“<”“>”的含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等实际问题。 任务一:比一比,认一认 →任务二:看一看,写一写 →任务三:说一说,填一填 → 1.认识“=”“<”“>”三种符号。2.能正确书写“=”“<”“>”。3.能将情境图中的相关数量进行比较,并用数和符号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