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9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31 08: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武汉市江夏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泥土、制笔用的芦苇在古代西亚的沼泽地区随处可见,因此泥板在很长时期内是两河流域最重要的书写材料;纸莎草是尼罗河三角洲遍地可见的植物,压制成页非常简单。这说明
A. 文字产生受制于书写材料的类型 B. 书写材料的选择与自然环境相关
C. 尼罗河流域先民最早发明造纸术 D.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影响范围广
2.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下列农作物的原产地在美洲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3.如下图所示为出土于阿富汗东部哈达城的佛像,该佛像创作于公元2至3世纪,无论是五官还是头发造型都与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极为相似。这件作品的雕刻手法也是非常典型的希腊风格,但胸前装饰的璎珞却出自佛教。由此可见
A. 希腊神话得到实物印证 B. 文化交流丰富艺术内涵
C. 西亚佛像雕刻手法多元 D. 印度佛教缺乏本土特色
4.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
A. 封建生产关系已经实质解体 B. 资本主义势力崛起
C. 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D. 宗教改革成效显著
5.12世纪初,法国毛纺织中心琅城的市民通过花费巨资赎买、武装暴动等方式,从国王路易六世手中得到特许状,获得了一定的城市自主管理权。该材料可用于佐证西欧的
A. 城市自治 B. 文艺复兴 C. 殖民扩张 D. 启蒙运动
6.1403年至1404年,有学者撰文写道:“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卓越的建筑!这些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在佛罗伦萨的建筑城墙之内,有着和外部同样辉煌的装饰。”对作者的意图,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
A. 称颂佛罗伦萨城市的壮观和美丽 B. 费美居民住宅装饰的完美和辉煌
C. 讴歌人的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 宣扬佛罗伦萨招引学者条件的优厚
7.如图节选自一位航海家的日记。该材料(
彼等非常顺从,……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以为,一旦发韧,……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成为西班牙臣民。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A. 强调了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变化 B. 反映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 表明了西班牙成为全球性大帝国 D. 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8. 下图是有关英国咖啡馆的绘画。这幅1674年的木刻画来自保罗·格林伍德的一张“让人清醒并有益健康的咖啡饮品的优点”的广告单页。这表明
A 全球物种交流不断加深
B. 东西方商贸往来扩大
C. 咖啡受到英国女性追捧
D. 社会贫富差距在拉大
9. 下列表格将郑和下西洋和欧洲大航海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此解读更为全面的是
船队性质 经费来源 航海目的 船队成员 扮演角色
中国 皇朝特遣船队 国库支付 宣扬国威 官吏、士兵、水 手、工匠 外交使者
欧洲 私人航海探险队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 资为主,王室赞助 探险、寻找新 土地、黄金 冒险家、投机商 水手、工匠 殖民者、通商 者、海盗
A.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远大于同时期欧洲 B. 欧洲的地理知识比当时的中国要更为丰富
C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国奉行和平外交原则 D. 追求经济利益使欧洲航海活动更具持久性
10.1522年以前,德语尚未统一,有南德、北德等多种类型。随着马丁路德翻译的德语版《圣经》的传播,统一的德语得以形成,越来越多的德意志人开始用这种德语写作。这反映出宗教改革
A. 实现了德国政治上的统一 B. 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C. 使人们获得了信仰自主权 D.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11.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思想家们|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罗马教会权威、专制土义的锐利武器,进而把牛顿基于近代物理学基础上的“科学理性”推及为一般的人类理性。伏尔泰等人对牛顿学说的推崇旨在
A. 摆脱罗马教会的思想束缚 B.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C. 推动近代科学知识的普及 D. 以理性精神推动社会变革
12. 启蒙思想家洛克提出:“全世界起初都是美洲式的自然状态,有自身劳动介人的自然产物才能成为财产。上帝将自然世界赋予人类共有,供勤劳、理性之人使用。闲置土地经过改良、开发、交易成为财产,但美洲土著低下的利用率导致巨大的浪费,没有产生财产权的前提。”这一论述客观上
A. 推动启蒙思想在美洲的传播 B. 揭示财产权利的合理性来源
C. 适应资本主义国家扩张需求 D. 促进美洲人民对土地的开发
13.巴黎公社的许多重要决议和措施,常常是群众首倡的。比如,1871年4月16日公社根据选民的建议颁布了将逃亡业主遗弃的工厂移交给工人生产协会的重要法令,4月30日公社根据第19区选民的倡议通过了建立社会治安委员会的决议。这说明巴黎公社
A. 巩固了工农联盟 B. 坚持民主集中制
C. 消灭了阶级剥削 D. 践行了人民民主
14.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政令,"而今礼服采用洋服",规定除祭服外废除所有和服礼服。1873年,明治天皇蓄西式发型、身穿军服的照片,被送到全国各府县的官厅悬挂,令百姓礼拜。这表明当时日本
A. 官方极力推动文明开化 B. 和洋并重成为服饰变革特色
C. 社会生活趋向删繁就简 D. 上层社会盛行奢侈享乐之风
15. 1932年年初,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会议通过《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规定:1933——1937年,轻工业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农业由-2.6%提高到14.9%,重工业则由40.1%降低到14.5%。这说明当时苏联
A. 理性思考经济发展速度 B. 摒弃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C. 有意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 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16.1967年,东盟在成立之初尽量淡化其政治和军事色彩,突出成员国经济、社会和国内安全领域的合作,但在七八十年代以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逐渐成为东盟国家合作的新领域。这反映了
A.东盟性质发生改变 B.冷战中心转移到亚洲
C.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开始起冲突。数万年来人类一直生活在互相隔绝的状态中。经过几千年时间他们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甚至在形体特征上也产生了差别。这一过程一直扩展到全球,因而至公元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开始遍及全世界。当西方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进行其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也就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被迫移居到新的大陆,各个种族也因之而不再互相隔绝。欧洲人由于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居于领先地位而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6世纪,葡萄牙垄断了到东方的跨洋运输:17世纪,荷兰取代葡牙掌握了东方贸易,将贸易范围扩大到印度、锡兰、波斯、阿拉伯以至南非。而且,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商品种类增多,印度的纺织品等逐渐取代香料,尤其是胡椒成为欧洲人喜爱的商品。18世纪,欧洲重要的变化是许多奢侈品成为普通商品,过去欧洲与东方的贸易,由于运输困难、风险较大,所以价格部贵,是只有少数贵族和富人才能享用得起的奢修品贸。新航路开后,随着进口量的增长,价格下跌,砂糖、咖啡、茶叶以及各种香料成为大众商品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公元1500年前后“全球统一”进程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元1500年前后“全球统一”进程带来的有利影响。(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收入总量及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就我们所知,“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在1820年;“社会主义”,在1832年;“保守主义”,在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是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到19世纪50年代,在说英语的世界中才出现“资本主义”这个词(法语中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则早得多)。一般人听到“马克思主义”这个词还要更晚一些,虽然马克思的学说产生于并且也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这一动乱的时期。
——摘编自【美】R.R.帕尔默《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国民收入总量及结构的主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欧洲意识形态领域呈现的特征,并概括这一特征出现的原因。(6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南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变换失败了,成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圆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相及其意义》
材料二:1929年被断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面或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静播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光发展童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根据材科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8分)
20.(12分)非洲殖民地化与苏伊士运河
材料一: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殖民历程示意图
15世纪末—17世纪上半叶 欧洲列强瓜分前(1876年) 欧洲列强瓜分后(1914年)
材料二
苏伊士运河大事记
为缩短欧亚贸易航程并与英国争夺印度和东南亚的贸易利益,1859年,法国极力支持并开始与埃及合力开凿苏伊士运河。12万埃及劳工为此丧生,埃及政府也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被迫出售运河部分股票,主要被英国购得,1869年运河通行。
1882年,英国驱逐法军后建立军事基地,完全占领埃及并最终取得运河控制权,埃及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同年,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英斗争,但抵抗失败。
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等国缔结公约,要求保障运河通航的自由通航,英国虽对该公约不满,但不敢挑起众怒,遂于1904年加入公约。
1922年,面对埃及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形式上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运河特权。
1955年,因埃及与苏联的军事合作,英、美截留埃及阿斯旺大坝建设贷款。埃及遂宣布运河收归国有,从而引发苏伊士运河危机。
1956年,英国对埃及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在美、苏联合施压下,英国被迫停火,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
1975 年,苏伊士运河因中东战争关闭8年后重新通航。之后,在众多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援助下得以扩建。
2015年,苏伊士运河实现了南北双向航道同时通航。
(1)依据材料一的地图,结合时代背景,简述非洲殖民地化的历程。(4分)
(2)依据材料二,围绕“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8分)
参考答案
1-16:ACBCA CDADB DCDAC D
17. (1)特点:欧洲人居主导;殖民扩张是手段。
(2)影响:扩大了世界贸易范围,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发展;有利于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长距离迁移;促成了欧洲在未来世界的主导地位。
18.(1)变化:国民总收入增长了近8倍;第二、三产业较大幅度增长;农业、林业、渔业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制造业、煤矿业和建筑行业成为主导产业;贸易和运输业、来自政府、专业机构、国内服务行业以及海外的收入增长明显。(任意答出2点,得4分)
原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海外殖民地和市场广阔;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4分)
(2)特征:思想领域思潮竞起、百家争鸣。(2分)原因:新旧势力矛盾尖锐,社会运动频繁发生;工业革命的开展;启蒙运动的影响;工人运动的发展;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任意答出2点,得4分)
19. 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2分)
措施: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营企业发展;适度引入外国资本;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4分)
(2)特点:高速度、重视国防、优先发展重工业、指令性计划经济、公有制经济(任答2点,给4分)。
影响:短期内实现工业化;为卫国战争奠定基础;提高国际地位;高度集权;国民经济比例失调。(4分)
20.(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始了早期殖民活动,在非洲沿海岸线建立殖民少许区域,掠夺贩卖黑人。(1分)
工业革命提高了殖民者的生产力水平。欧洲人在沿非洲海岸线殖民的基础上,开始深入非洲内陆探险,了解非洲地理、人文社会状况,为进一步殖民非洲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1分)
19世纪后期,列强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殖民非洲的进程,他们既争夺又妥协,确定“有效占领”原则。(1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个别国家外,非洲被瓜分殆尽。(1分)
(2)答案示例:
观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是埃及殖民地化和争取民族独立进程的缩影。(2分)
阐释:19世纪中期,为同英国争夺印度等地的贸易,法国联合埃及开凿了苏伊士运河。但很快英国就通过购买运河股份、武力驱逐法国等手段,实际控制了运河并使埃及沦为殖民地。(2分)
一战推动埃及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华夫脱党领导埃及人民进行抗英斗争,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是苏伊士运河仍然在英国控制之下。(2分)
二战后,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埃及中下级军官发动起义,建立共和国。1955年,埃及宣布收回运河区主权引发苏伊士运河战争,在美苏干涉下,英国被迫退出,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并逐步扩建,苏伊士运河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分)
苏伊士运河的开凿与英国控制运河是埃及殖民地化的象征,运河主权的收回则是埃及完全主权独立的标志。
其他观点,如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反映着大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苏伊士运河的变迁史反映出大英帝国的兴衰历程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