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陶罐和铁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陶罐和铁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30 20:4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标分析
1.课程目标与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目标中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
2.教学建议:
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中指出突出以文载道、以文化人,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阅读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组织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还有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本课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埋在土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管却已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三)学情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寓言故事,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读寓言故事,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出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抓住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不同的内心活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感悟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陶、罐”等10个字,会写“骄、傲”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整体感知《陶罐和铁罐》的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
1. 认识“陶、罐”等10个字,会写“骄、傲”等12个字。
[设计说明]
针对课标中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初步梳理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2.整体感知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设计说明]
针对本单元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以及课后习题第一题,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大意,从而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 观看图片:认识下面两位新朋友
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教师出示诗题并板书:《陶罐和铁罐》,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既能使学直观感受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吸引学生兴趣,又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理解课文内容做了充足的准备。)
二、初读感知,识字写字
1.教师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陶罐和铁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生字词,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3.合作交流,采用全班齐读、指名读、男女比赛读以及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认读词语。
(1)指导读准易错词语“奚落”“懦弱”。
(2)理解“奚落”“懦弱”“流逝”的意思,并指导朗读。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骄:马字要窄,乔字首是短平撇,大字要宽扁,下边左撇要直一些。
傲:三部分要窄,中间一竖下边不出头、与万字的撇是两笔,攵不要写成夂。
谦:兼字上边不是艹头,左框要扁、中间一横右边出头,中间两竖紧凑,右边捺稍长。
虚:上边不要写成广字、横要带钩,中间七字要小,业字宽扁、下横最长。
懦:雨字下框变为冖、左右各两点要匀称,而字上横稍短、下框要扁宽。
弱:左右要匀称,弓字三个折竖下边都稍向左拉,下边的折要长、末端带钩。
代:右边的横要短、起笔向上拉,斜钩起笔要高、要长,右上角有一点。
价:介上边的人字要扁、撇和捺相接位置靠上,左边的撇要直,右竖稍长。
评价标准 星级评价
书写认真正确
结构匀称美观
关键笔画舒展
三、再读课文,默读句段
1.默读课文:画出喜欢的句子和段落,遇到读不通、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自由读文。
3. 交流、检查长句子的朗读。
四、三读课文,了解大意
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
( )的铁罐开始瞧不起( )的陶罐,结果多年后,陶罐成了( ),铁罐却( )。
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
2.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1)练写生字。(2)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奚落、懦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好人物对话,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不同,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与“阅读链接”比较学习,试着说出几个角色的相似之处。
【评价任务】
1. 结合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陶罐和铁罐的样子,体会人物内心活动。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说明]
针对课后习题第二题,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设计说明]
针对课标中阅读中国古今寓言,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内容回顾
回顾检查词语。
光洁 朴素 美观 谦虚 奚落 傲慢 轻蔑 恼怒
二、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品读陶罐、铁罐第一次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这里表现出铁罐对陶罐的挑衅,写出了它的傲慢无礼,称呼陶罐为“陶罐子”,说明铁罐对它的极为蔑视。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从陶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它的谦虚、有礼貌。
(1)教师引导关注“敢、傲慢”等词语,读好铁罐的话;关注“兄弟、谦虚”等词语,读好陶罐的话。
“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从“骄傲”“常常奚落”可以看出铁罐的傲慢,为下文写铁罐对陶罐的恶劣态度埋下伏笔。
(2)结合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陶罐和铁罐的样子,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之处,分角色朗读。
教师总结:聚焦人物语言,关注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人物就能活起来。
2.学生品读后面的对话。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就是铁罐奚落陶罐的话。从这句和“更加轻蔑的神气”写出了铁罐的尖酸刻薄、蛮不讲理。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陶罐的争辩表现了什么?
陶罐受到铁罐的奚落之后据理力争。面对铁罐的无理取闹,陶罐向铁罐讲明道理,表现出陶罐谦虚而不自卑、友善而不张扬的性格特点。“说到”二字笔锋一转,说明在使用方面陶罐不见得比铁 罐差。省略号表示话语被打断,没有说完。
“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相提并论”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或评说,课文中指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它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
铁罐为什么会恼怒呢?
因为陶罐的话句句在理,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恼怒”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铁罐的理屈词穷。通过描写铁罐生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它的蛮不讲理的形象。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一个反问句加一个感叹句,看似强烈的语气却是和平的劝告,写出了陶罐并不想和铁罐吵架,表现了它的谦和与宽容。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铁罐无理取闹,陶罐克制住自己没有跟它吵下去,进一步体现了陶罐的宽宏大量。
圈画出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体会陶罐和铁罐个字的内心想法。
加上动作等,表演、朗读对话。
4.知晓结局,领会寓意。
(1)默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想一想: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人们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连铁罐的影子也找不到呢?
(2)陶罐的话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陶罐宽广的胸怀。铁罐曾经经常嘲笑、奚落它,可是陶罐出土后,却首先想到让人们挖出铁罐。
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面对陶罐的步步谦让反而更加咄咄逼人,蛮横无理。
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并不与它计较,处处谦让。许多年后被人挖掘出后依然想着让人们挖出铁罐,把铁罐当兄弟。
(3)大胆想象: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它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呢?引导学生从客观角度发现陶罐和铁罐的长处和短处,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评价标准 星级评价
通过勾画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能够说出陶罐和铁罐性格的不同。
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中,能说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三、迁移运用,举一反三
1.自主阅读《可爱的生灵》中的《两株金银花》《爱自夸的牛》,勾画出表现人物性格的词语或句子。
2.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文章题目 人物 特点 明白的道理
《两株金银花》 一株金银花
另一株金银花
《爱自夸的牛》 耕牛
3.选择精彩的句段,展示诵读。
(设计意图: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自主阅读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个性的阅读体验。因此,迁移学习方法,以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四、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课下继续阅读《可爱的生灵》中的其他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聚焦人物语言
关注神态动作
品味人物性格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分析铁罐和陶罐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陶罐的语言。
不足之处:本课提供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图是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场景,展现了两个角色的不同特点,第二幅图画的是多年后的场景,陶罐完好如初,铁罐却无影无踪。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插图把故事叙述出来。同时,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等,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