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30 19:4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情空间”2023年高二5月份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从创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确实是存在虚构的,也是需要虚构的。从理论上讲,它为什
么需要虚构,这种虚枸在非虚构写作中有何重要理论意义,这是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首先,它是张扬非虚构写作“真实性”的根本霄要。“真实”或“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最
根本、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区别于虚构写作最鲜明的特征。从理论上讲,它是不允许虚构
的,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作家会通过虚构细节、场景对话甚或心理
活动等,在真实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读者获得一种在场的真实感、生命感乃至情感
的代入感。也就是说,在真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与虚构,其意义首先在于证实作家叙事的
可信性和可靠性并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信任,进而产生更加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其次,它是彩显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内在需要。如果说“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的第
一属性,毋庸置疑,“文学性”则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二属性,也可以说是它与生俱来的审美品
性。非虚构写作在美国兴起时之所以被命名为“非虚构小说”,就是国为它借用小说(文学)
的手法来讲真实的故事,把真实故事写得犹如小说一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从而具有叙事美感和艺术性;而且,这种“小说化”或“戏剧化”叙事策略也成了非虚枸写作文
学性的重要体现,成为非虚构写作审美品格的自觉追求,国而也成为非虚构写作区别于新
闻报道和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报告等非虚构文本的重要特征。
再次,它是凸显非虚构写作“思想性”的价值需要。非虚构写作不仅仅是简单呈现生活
众生相,也不单单是通过艺术手段讲好真实故事,还要呈现一种整体性现实,以逼近人生
和社会真相,抵达更高意义上的真实一生活本质的真实。可见,非虚构写作是一种有深
度、有见解、有思想的写作。非虚构作品,只有借助虚构与想象,“才有可能超越生活表
面触及世界的深层肌理”,才能把作品的深度带向极致,“去证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眼见
的未必为实,印便你见到的是现实,也可能只是表层的、单面的现实。所以,那些力图在非
虚枸写作方面有所作为的作家,永远也不会停留于“眼见为实”的浅层次层面。只有那些对
社会展开深度观察、形成有见地的立场观,点的非虚构作品,方可进入生活本质的深层次,
也才能走得更远、传得更久。从以上分析来看,这里的虚枸显然已经不是形式层面的技术
性“虚构”了,而是超越了形式虚构的具有形而上的哲学层面的意义了,体现的是一种思想
认识和价值观念,关乎作家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和价值表达,是凸显非虚构写作思想性的
重要伦理手段。
(摘编自宫富《论非虚构写作中的虚构问题》)
材料二:
自非虚构写作兴起以来,关于想象问题一直存在着两种声音。一种意见认为,既然非
虚构写作的关键词是“年实”,那么无论是事件、人物乃至场景和细节,都应百分之百地真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