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31 09:3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A. 强调自由,主张“因信称义” B. 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C. 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2.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追逐奢侈的消费风潮从贵族特权阶层逐步传递至城市富裕的商人阶层,乃至普通手工业者。尤其是对奢华服饰的痴迷和时尚潮流的追逐简直成了一场不折不扣的全民狂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意大利的统一 ②人文主义的影响 ③新教伦理的教化功能 ④城市自治的推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
A. 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B. 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 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 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4.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①弘扬人文主义 ②追求政治民主 ③否定君主制度 ④促进思想解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近代,西方体育思想兴起。例如,马丁路德认为人的身体是上帝给予的,应保持身体的健康。卢梭提出“健康和体力日益增进 是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途径。”这表明()
A. 机器大工业推动大众体育思想的形成 B.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助推了思想解放
C. 近代体育竞技精神是宗教改革的产物 D. 体育健康理念是西方人文思想的核心
6. 从11世纪起,欧洲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世俗学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 有利于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B. 推动文艺复兴和开辟新航路
C. 成为神学和宗教改革的发祥地 D. 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条件
7. 近代,西方体育思想兴起。例如,马丁路德认为人的身体是上帝给予的,应保持身体的健康。卢梭提出“健康和体力日益增进……是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途径。”这表明
A. 机器大工业推动大众体育思想的形成 B.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助推了思想解放
C. 近代体育竞技精神是宗教改革的产物 D. 体育健康理念是西方人文思想的核心
8. 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马丁 路德“信仰即可得救”;康德“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
A. 贯穿西方历史发展始终 B. 每个时期的侧重点不同 C. 一直坚持反对神的束缚 D. 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9. 雅克·巴尔赞在《从黎明到衰落》中写道:“(在欧洲)16世纪有关《圣经》理论的文章以及彼此攻讦的文章不再完全用拉丁文来写作,专供僧侣阅读了,而是开始使用比较流行的方言,通过新生的大众传媒手段向民众宣传推广各种思想。”这种行为
A. 有利于培育国家意识 B. 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C. 摧毁了教会思想专制 D. 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10.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的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人们幸福观的变化与诸多因素有关,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 启蒙家“理想"蓝图已实现 B. 人文精神的弘扬解放了思想
C. 西方享乐思想流行较普遍 D. 人们追求精神和物质的享受
11.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该观点反映了牛顿力学()
A.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地心说” B. 推动了理性认识的发展
C. 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D. 摧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
12. 16世纪,路德派在德国新建立了马尔堡大学、耶拿大学、柯尼斯堡大学等,加尔文派在瑞士创建了日内瓦学院等,这些大学以国内学生和本民族语言为主。这一现象主要缘于当时欧洲
A. 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 D. 封建王权的强化
13. 文艺复兴时期,大学图书馆、贵族图书馆、私人图书馆、教会图书馆等新型图书馆悄然诞生。图书的生产从抄写转为印刷,功能由重收藏转变为重利用;古代经典和世俗作品增多,藏书丰富并允许公众借阅。这()
A. 体现出欧洲实现了教育普及 B. 打破了教会的专制统治
C. 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 提高了普通民众的地位
14. 英国皇家学会,全称“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成立于1660年,其主要任务是:给政府提供关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科研经费和人事任免等事项的咨询服务;出资举办讲座以及颁发奖金、奖章;等等。这表明,英国()
A. 大众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高涨 B. 科技进步离不开国家的干预
C. 国家资助科学研究的力度加大 D. 国家力量助推近代自然科学
15. 15世纪以来,欧洲服饰造型基于人体解剖学制衣的理念,逐渐摆脱了哥特的直线型风格,男性服饰凸显肌肉发达、肩膀宽大,女性服饰呈现细腰、圆臀等特点。这反映了()
A. 经济发展,女性地位提高 B. 文化繁荣,宗教信仰动摇
C. 思想开放,近代科学发展 D. 王权强化,民族国家兴起
二、材料解析题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徒,与中世纪那些墨守成规、慑服于教会权威、不敢作世俗斗争的宗教徒已大不相同。他们不再任宗教束缚其自由思想。如:薄伽丘着意攻击教会的丑行;瓦拉无情地揭露教会的谎言。文艺复兴总的说来是还没有否定宗教。
——摘编自尹红《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反抗罗马教会的宗教改革还有更为深层的社会根源——教会森严的等级制度长期以来发展了一种政治世俗主义,削弱了其精神凝聚力,卷入了外交和军事纷争;教会信仰的极度虔诚和神灵与经常非宗教的、世俗的,以及唯利是图的教士阶层形成了鲜明对照;王室力量的兴起、民族主义和德意志的地方叛乱此起彼伏,与教皇和哈布斯堡神圣罗马帝国的普世野心针锋相对。
——理查德·塔纳斯《西方思想史》
材料三
以自然神论者自居的伏尔泰对基督教的组织体系、教义信条和神职人员进行无情的批判,到了年轻一代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那里,对教会体制和神学教义的批判进一步发展为对基督教信仰本身的批判,从而把伏尔泰等老一辈启蒙思想家的自然神论推向了公开的无神论。在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眼里,基督教乃至一切宗教都被看作是愚昧加欺骗的产物,是理性遭受蒙蔽的结果,狄德罗认为自然是一个自己发生、自己生长的独立体系,并不需要上帝来充当初始原因。
——摘编自赵林《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
(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对待宗教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度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反对罗马教会的社会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改革的核心主张。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启蒙运动对宗教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思想文化角度简析此变化的影响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近代科学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从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5次大的变迁,即: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美国(1920-现在),转移周期大约为80年,科学史界称为“汤浅现象”。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所学知识,就“汤浅现象”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科学文化的舶来是明清之际时代性的重大变化,来华传教士与中国士人进行了广泛的思想交流。中国士大夫热切研习探求舶来的各种学理,他们意识到传统科技停滞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第(仅仅)能言其法(技巧),不能言其义(逻辑)”,更新知识必须“缘数寻理”,才能“具存实义”发现规律。伴随着西学的传入与明清更替,天文、地理、人治之学等实学为士人所看重,产生了一批脱离空谈“心性”的新型士人与政治家,诞生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一大批科技成就。
——据陈橹《论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对西方科技的态度与历史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时代许多作家和思想家都具有科学教育背景。他们通过演讲和著书立说将科学理论介绍给公众,最著名的莫过于《大百科全书》……这一时期大学里的教授开始接受牛顿的理论,有的教授向学生展示科学原理,并向公众演示自己的发明。科学会和研究院大量建立,其中许多机构有出版图书和期刊的特许权。1738年伏尔泰出版了《牛顿的哲学原理基础》以向公众介绍牛顿的力学原理。这一时期,还有更多的向外行人讲解科学原理和知识的图书出版。
——据李大光《科学传播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中国相比近代西欧科技传播途径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生活,提出一条与上述材料中不同的科技传播新途径,并简要说明其优点。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文学作品在15世纪到17世纪的创作中,中国人物形象是正面的。1599年,理查德发表了《航海全书》,对中国的税收、政府机构、农业经济等进行了介绍,还对科举制度进行全面阐述研究。1657年,威廉·坦普尔创作《论英雄的美德》,重点介绍了孔子及其思想,将孔子的哲人形象在西方进行宣传,使孔子在西方成为大众人物。17世纪后,中国的茶叶和丝绸、瓷器等传入英国,英国兴起了中国风,英国的普通建筑也采用中国园林建筑的样式进行构建。到了18世纪,依然有格尔斯密的《世界公民》表述了对中国文明的赞扬,称赞中国有非常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
——摘编自王爽《近代英美文学作品的中国形象变迁》
材料二
1795年,斯当东出版了《英使谒见乾隆记》。他以马嘎尔尼使团在华经历为“根据”,向欧洲展示了一个“几百年或上千年都没有进步”的“泥足巨人”的形象。中国“商人欺骗,农民偷盗,官吏敲诈勒索他人钱财”,“他们禁闭妇女、残杀婴儿、残酷、胆怯、肮脏,对技术与科学一窍不通”。
1873年,沙俄政客巴枯宁首次提到“黄祸论”,他相信反基督势力必将从亚洲出现,宣称中国是“来自东方的巨大危险”。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开始在公开场合提出“黄祸”说法,认为“一旦千百万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在“黄祸”声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排华浪潮。
——整理自马建标《冷观近代西方“黄祸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欧洲“中国热”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在西方的形象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而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故B正确;
AC是宗教改革,排除;
D是启蒙运动,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2.【答案】B
【解析】略
3.【答案】A
【解析】伏尔泰、卢梭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宗教和封建专制,提倡民主、自由、平等。故A项符合题意;
B项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内容;
C项是卢梭的主张,不是启蒙运动共同的主张;
D项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是14-17世纪文艺复兴的主张。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根据材料“伏尔泰和18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和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知识积累:
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认为启蒙运动是以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黑暗时期).这个时代的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派、政治改革派皆是启蒙先锋,但他们只是松散、非正式、完全无组织的联合。而当时的启蒙知识的中心是巴黎,法语则是共享语言。
4.【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都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结果.三场运动都抨击了封建制度,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体现了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故①④正确;
追求政治民主的是启蒙运动,故②错误;
但三者都没有否定宗教的作用,故③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相同点,三场运动都抨击了封建制度,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体现了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启蒙思想家倡导理性,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人文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
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体育思想领域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马丁·路德认为人的身体是上帝给予的,应保持身体的健康。卢梭提出“健康和体力日益增进……是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途径”,这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助推了思想解放,B项正确。马丁·路德时期尚未发生工业革命,排除A项;卢梭是启蒙运动的代表,排除C项;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世俗学校培养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人才,有利于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A项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反映世俗学校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故B项错误;
宗教改革的发祥地是德意志教会内部,而非中世纪欧洲的世俗学校,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世俗学校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世俗学校产生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中世纪初期,欧洲教育为教会所垄断.为了培养僧职人员,教会在地方兴办僧院学校,在教区设立主教学校.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後,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从11世纪起,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城市学校的普遍兴起,促进了城市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引起人们对古典艺术、古典哲学和研究罗马法的兴趣.这种新型学校不依靠教会,而是靠学生交纳学费维持学校的经费开支.校长和教师统由行会和市政当局共同聘任.这种新型学校在中世纪得到普遍的发展和扩大.
7.【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体育思想领域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马丁·路德认为人的身体是上帝给予的,应保持身体的健康。卢梭提出“健康和体力日益增进……是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途径。”,B项正确。马丁·路德时期尚未发生工业革命,排除A项;卢梭是启蒙运动的代表,排除C项;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崇尚自由,追求真理与个性。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生活,强调人的解放。宗教改革提倡简约生活,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主张人的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故题干再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每个时期的侧重点不同。故B正确。
A.题干所述只是西方历史的一部分,排除A。
C.马丁 路德并不反对神,排除C项。
D.普罗泰格拉时期尚未出现资产阶级,排除D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期间,《圣经》语言开始使用本民族语言,不再使用拉丁文,这有利于培育民族和国家意识,A正确;奠定文艺复兴基础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发展,排除B;摧毁了教会思想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基督教会的影响程度,排除D。故选A。
10.【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人们幸福观的变化与诸多因素有关”,结合所学可知,从14、15世纪起,欧洲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这些运动继承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加上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的精神追求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A。CD.两项是幸福观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D。
11.【答案】B
【解析】略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题干无法体现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故不选A。
B.题干内容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之间无必然联系,故不选B。
C.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民族语言的发展,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题干中“欧洲新建了许多大学”恰恰反映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故C正确。
D.封建王权的强化与题干内容无关,故不选D。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文艺复兴时期新型图书馆出现,图书馆功能变化,实用性、开放性增强,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实现了教育普及”表述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打破教会专制统治是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排除B项;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影响的是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有限,排除D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体现了国家对自然科学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大众的态度,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国家资助科学研究情况的对比,无法得出“力度加大”这一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欧洲服饰造型基于人体解剖学制衣的理念,逐渐摆脱了哥特的直线型风格”可知,反映了近代科学的发展;依据材料“15世纪以来”、“男性服饰凸显肌肉发达、肩膀宽大,女性服饰呈现细腰、圆臀等特点”并结合所学可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欧洲服饰突破了传统束缚,呈现出人体的曲线美,这体现了思想开放,C项正确;
虽然女性服饰摆脱传统束缚,呈现细腰、圆臀等特点,但并不能说明女性地位提高,排除A项;
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并不否定宗教信仰,因此“宗教信仰动摇”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
材料与王权强化,民族国家兴起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16.【答案】(1)态度:揭露并批判教会的腐败与黑暗;不否定宗教。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打破教会的束缚,但力量比较弱小;思想上:欧洲历史上宗教传统的影响;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2)社会根源:教会森严的等级制度;教士阶层堕落;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核心主张:信仰即可得救(或因信称义)。
(3)变化:由抨击教会的腐败黑暗到否定整个教会和宗教本身。影响:进一步宣扬了理性主义精神,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推动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他们不再任宗教束缚其自由思想。如:薄伽丘着意攻击教会的丑行;瓦拉无情地揭露教会的谎言。文艺复兴总的说来是还没有否定宗教”等信息可知揭露并批判教会的腐败与黑暗;不否定宗教。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科技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态度形成的原因。
(2)第一小问,由材料二“教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经常非宗教的、世俗的,以及唯利是图的教士阶层”“民族主义和德意志的地方叛乱此起彼伏”等信息可知宗教改革反对罗马教会的社会根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改革的核心主张是信仰即可得救(或因信称义)。
(3)第一小问,由材料三“对教会体制和神学教义的批判进一步发展为对基督教信仰本身的批判”“基督教乃至一切宗教都被看作是愚昧加欺骗的产物,是理性遭受蒙蔽的结果”等信息可知 由抨击教会的腐败黑暗到否定整个教会和宗教本身。第二小问,结合启蒙运动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
17.【答案】示例一:
观点:科技发展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
阐述:14世纪以来,意大利出现了一大批善于创新的科学巨匠,如伽利略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意大利经济发展。
17世纪以来,英国人牛顿发现了三大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者大多是英国人。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整个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入繁荣时期,成为“世界工厂”。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科技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国家力量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举德国、法国、美国的例子均可)
示例二:
观点:社会环境影响科技中心的转移。
阐述:14世纪以来,意大利商品经济兴盛,资本主义萌芽,城市经济繁荣。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代表,如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及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出现了一大批善于创新的科学巨匠,如伽利略、布鲁诺等。
随着文艺复兴的扩展,以及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相继开展,德意志科技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德国工业迅速崛起,为科学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德国的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综上所述,有利的社会环境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加速了科技中心的转移。(举英国、法国、美国均可)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近代科学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从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5次大的变迁,从意大利到英国到法国到德国到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中心的转移主要和本国科技发展以及本国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思想文化环境等有关,还与国际环境有关,故可以从这些影响因素里面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内容去拟定论题,进行阐述,记住,内容阐述一定要紧扣论题,结合相关史实,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最后记得简单小结。
18.【答案】(1)启迪士人反思传统科技的不足;有利于明清时期科技的发展(有利于一批总结性科技巨著的出现 );促使了经世致用思想和实学的复兴(产生一批新型士人与政治家);推动了早期启蒙思潮的兴起。
(2)不同:公共演讲(或演示);学校教育;建立科研机构;出版科技期刊。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府对科技重视程度较高;西欧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人文主义的影响 );科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近代教育体系的构建。
(3)【示例1】
新途径:走进科技博物馆。优点:形式活泼,寓教于乐;面向社会,受众面广,具有开放性;增强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示例2】
新途径:网络授课。优点:形式活泼,寓教于乐;面向社会;受众面广,具有开放性;增强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成本较低。
【解析】(1)本题考查明清之际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要求结合所学分析解读材料和回答问题。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中国士大夫热切研习探求舶来的各种学理,他们意识到传统科技停滞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第(仅仅)能言其法(技巧),不能言其义(逻辑)’”可知,启迪士人反思传统科技的不足;根据材料“伴随着西学的传入与明清更替,天文、地理、人治之学等实学为士人所看重,产生了一批脱离空谈‘心性’的新型士人与政治家,诞生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一大批科技成就”可知,有利于明清时期科技的发展,一批总结性科技巨著的出现,促使了经世致用思想和实学的复兴,产生一批新型士人与政治家,推动了早期启蒙思潮的兴起。
(2)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中国相比近代西欧科技传播途径有何不同,要求结合所学分析解读材料和回答问题。不同:根据材料“通过演讲和著书立说将科学理论介绍给公众,最著名的莫过于《大百科全书》”可知,公共演讲或演示;根据材料“这一时期大学里的教授开始接受牛顿的理论,有的教授向学生展示科学原理,并向公众演示自己的发明”可知,学校教育;根据材料“科学会和研究院大量建立,其中许多机构有出版图书和期刊的特许权”可知,建立科研机构,出版科技期刊。
原因:根据材料“18世纪,启蒙时代许多作家和思想家都具有科学教育背景。他们通过演讲和著书立说将科学理论介绍给公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科技传播与中国相比,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府对科技重视程度较高,西欧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人文主义的影响;根据材料“1738年伏尔泰出版了《牛顿的哲学原理基础》以向公众介绍牛顿的力学原理。这一时期,还有更多的向外行人讲解科学原理和知识的图书出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以及近代教育体系的构建。
(3)本题考查科技传播新途径,要求结合所学分析解读材料和回答问题。联系现实生活,结合时代特征,可以从新的信息传播途径进行选择,如科技博物馆、网络授课等方式;优点:科技博物馆,形式活泼,寓教于乐,面向社会,受众面广,具有开放性,增强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网络授课,形式活泼,寓教于乐,面向社会,受众面广,具有开放性,增强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成本较低等。
19.【答案】(1)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传教士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制度介绍给西方,中国的文化和物质对西方有强大吸引力;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思想家借助中国文化制度批判封建制度和思想。
(2)变化:中国由西方学习倾慕的对象变成了落后、愚昧的代表,是对西方文明的威胁。原因:西方经过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专制强化,闭关自守使得社会经济发展停滞,落后于西方;西方种族主义思想流行;为西方对华的殖民侵略扩张提供依据。
【解析】(1)本题考查16—18世纪欧洲“中国热”,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背景:根据材料一“1599年,理查德发表了《航海全书》”“1657年,威廉·坦普尔创作《论英雄的美德》”“格尔斯密的《世界公民》”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根据材料一“17世纪后,中国的茶叶和丝绸、瓷器等传入英国,英国兴起了中国风,英国的普通建筑也采用中国园林建筑的样式进行构建。”可知,传教士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制度介绍给西方,中国的文化和物质对西方有强大吸引力;结合所学从欧洲思想家借助中国文化制度批判封建制度和思想等角度分析。
(2)本题考查中国在西方的形象变化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变化:根据材料一“对中国的税收、政府机构、农业经济等进行了介绍,还对科举制度进行全面阐述研究。”“将孔子的哲人形象在西方进行宣传,使孔子在西方成为大众人物”“英国的普通建筑也采用中国园林建筑的样式进行构建”“称赞中国有非常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根据材料二“‘泥足巨人’”“黄祸论”可知变化是中国由西方学习倾慕的对象变成了落后、愚昧的代表,是对西方文明的威胁。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西方经过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专制强化,闭关自守使得社会经济发展停滞,落后于西方;西方种族主义思想流行;为西方对华的殖民侵略扩张提供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