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答案】选射之礼/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每处1分。断句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
【解析】“寡人厌之矣”句子结构完整,其中的“之”代指前文的“选射之礼”,故“寡人”前需断开;“吾欲得天下勇
士”句子结构完整,故“吾”前和“士”后都需断开。这句话的意思是:选射的礼节,我已厌烦了!我想得到天下
的勇力之士,与他们共谋国事。
11.【答案】D
【解析】两个“俎”都是“案板”的意思。
12.【答案】B
【解析】“拒绝祭祀河伯,导致船走到河中就旋转起来”强加因果。
13.【答案】(1)齐宣王愤怒地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要离开父母而去侍奉国君呢?”(“忿然”“然则”“去”各
1分,句意1分)
(2)鸟快要死的时候,一定会发出哀伤的鸣叫;君子快要死的时候,一定会有和善的言辞。(“必”“顺”“辞”各
1分,句意1分)》
14.【答案】①礼可以让人们保持修养,约束人们不做超越本分的事。②礼是统治者驾驭百姓的工具,可以帮助君主
治国。(每点1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齐景公举行射礼,晏子按照礼仪的规定侍奉他。景公说:“选射的礼节,我已厌烦了!我想得到天下的勇力之
士,与他们共谋国事。”晏子回答说:“君王如果不讲礼,就等同于平民;平民如果不讲礼,就等同于禽兽。臣子勇力
多就能弑杀他的国君,儿子力量大就能杀害他的长辈,但他们不敢这样做,是因为有礼的约束。礼,是用来驾驭百
姓的,(就像)辔头是用来驾驭马的。没有礼而能够治理好国家的,我没听说过。”景公说:“好。”于是端正对射礼的
态度,更换坐席,将晏子奉为上宾,整日向他请教礼仪问题。
齐宣王问田过:“国君与父亲哪一个重要?”田过回答说:“(国君)大概不如父亲重要。”齐宣王愤怒地说:“既然
这样,那么为什么要离开父母而去侍奉国君呢?”田过回答说:“没有国君的土地,便不能使我的父母安居;没有国君
的俸禄,便不能奉养我的父母;没有国君的爵位,便不能使我的父母尊荣显贵。从国君这里接受爵位,又献给父母。
凡是侍奉国君的,都是借此为父母的。”齐宣王对此郁郁不乐,但却无言以对。
韩褐子要渡过黄河,船夫告诉他:“人们从这里渡河,没有不祭祀的;你不祭祀吗?”韩褐子说:“我不能侍奉河
伯。”船夫摇桨,船到河中旋转起来,船夫说:“你不听我的话。现在船到河中间就旋转起来,很是危险,你整理行装
下水游泳吧!”韩褐子说:“我不会因为有人厌恶我就改变我的志向,不会因为我快要死亡就改变我的主张。”话未
说完,船就安稳前行了。
孔子说:“没有形体动作的礼节,是内心的恭敬;没有穿戴丧服的服丧,是内心的悲伤;没有声音的快乐,是内心
的欢畅;不说话就有信用,不行动就有威仪,不施与就有仁爱,这是出于心志。钟鼓的声音,发怒时敲击它,就高亢
威武;忧伤时敲击它,就低沉悲哀;高兴时敲击它,就轻快和悦。心志改变了,声音也会改变。如果心志真诚,就能
通达金石之声,何况人呢?”
曾子病了,孟仪前去探望他。曾子说:“鸟快要死的时候,一定会发出哀伤的鸣叫;君子快要死的时候,一定会
有和善的言辞。君子所应重视的为人之道有三条:君子习礼而确立志向,贪欲之心就不会萌生;君子时刻想到用礼
修身,怠慢、懒惰、侮慢、轻视的事就不会发生;君子习礼以讲求仁义,就会远离念恨、争夺、残暴、作乱的言锌。至于
祭祀和礼仪的细节,自有主管的官吏负责,君子即使做不到也可以。”
语文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