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4.2.4 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课时 19
七 年级 学科:数 学 课型: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执笔: 审核:数学导学案审核组 二次 备课
一、导入明标1、让学生熟悉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能进行较复杂的计算.2、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演示,逐步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意识。二、交流预习1、预习内容:阅读课本p37页内容,完成预习任务:使用计算器计算例9中的算式 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每月平均盈利2万元,7~10月份每月平均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问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如何? (-1.5)×3+2×3+1.7 ×4+ (-2.3) ×2;分析点拨:不同品牌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参见计算器的使用说明。教师巡视调查,了解情况。 2、预习测试 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第1题小组检查、解决问题四、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28页夯实基础第10题 探究点二: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29页课内探究学点探究二延伸探究 小组交流展示,达成共识。个别板书,集体订正,评价 五、分层提高必做题: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3选做题:完成教材第42页例2归纳总结 计算器是一种方便实用的计算工具,用计算器进行比较复杂的数的计算,比笔算要快捷得多。七、达标测试 1、教材39页第9题2、教材47页第3题八、预习导读 预习课本p41页内容,《有理数的乘方》
导学反思课题 1.5.3近似数 课时 23
七 年级 学科:数 学 课型: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执笔: 审核:数学导学案审核组 二次 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明标 1、情境导入 1、我们班级的人数是 ,其中女生的人数是 , 男生的人数是 。
2、量一量这一册数学课本的长度约是 ,宽度约是 。 2、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精确度的要求取近似数,能根据近似数的不同形式确定其精确度和有效数字。 2、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实际应用。 交流预习预习内容: 自学课本P45----46页,完成p46页横线部分。预习测试: 完成预习任务:《能力培养与测试》第35页教材助读,自主学习第1题,第2题。 教师巡视调查,了解进度。组长,副组长检查、批改“自主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1.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0158(精确到0.001) (2)304.35(精确到个位) (3)1.804(精确到0.1) (4)1.804(精确到0.01) 探究点二:1..指出下列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7.20亿 (2)0.0609(3)46.880 (4)769.02元 探究点三:2.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105.146(精确到0.01) (2)3.8967(精确到百分位) (3)46078500(精确到百分位) (4)4.986×10^6(精确到万位)分层提高 基础题 1.近似数100精确到( )位。 2.近似数5.872精确到( )位 提高题 1.指出下列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0.040 (2)529(3)3.4万 (4)2.20×10^4 拓展题 1.一公顷生长茂盛的树林每天大约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吨,每人每小时平均呼出二氧化碳38克,如果要吸收掉一万个人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那么至少需要多少公顷的树林?(一天按24小时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公顷)五、归纳总结 一、确精度的两种形式: 1、精确到哪一位 2、有效数字 二、给一个近似数,正确指出精确到哪一位?有哪几个有效数字。 三、几点注意: 1、两个近似数1.8与1.80表示的精确程度不一样。 2、确定有效数字时应注意:①从左边第一个非0的数字起。 ②从左边第一个非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即最后一位四舍五 入所得的数)止,所有的数字。 3 、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 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 4、在写出近似数的每个有效数字时,用“,”号隔开。达标测试 教科书第47页习题1.5复习巩固第6题作业设置 教科书第46页练习预习导读 预习课本p47--48页内容,完成预习任务
导学反思
PAGE
1课题 有理数复习小结(一) 课时 24
七 年级 学科:数 学 课型:复习课 时间: 年 月 日 执笔: 审核:数学导学案审核组 二次 备课
一 学习目标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能运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及倒数。知识回顾 加法 减法有理数 有理数的运算 交换律 点与数的对应 结合律 分配律数轴 乘法 除法 比较大小 乘方三、题型讲解1.若、为有理数,,则的值为____ ____.2.如图,数轴上A、B两点分别对应实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3.已知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为( )四.互助提高1.下列各对数中,数值互为相反数的是( ).与 .与 .与 .与2.比较大小: ;若0<<1,则、、的大小关系是 。3.已知,且,则的倒数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4.若互为相反数, ;已知,,则____________.5.设是有理数,则的值是( )A.可以是负数 B.不可以是负数 C.必是正数 D.可以是正负数也可以是负数五.总结提升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有理数的概念可以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同时,利用数轴又可以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六.当堂作业1.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3.5和它的相反数,和它的倒数,绝对值等于3的数,最大的负整数和它的平方,并把这些数由小到大用“<”号连接起来。2.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②所示,化简:。3已知,的最小值为,对应的点到的距离为,求这三个数俩俩之积的和.
导学反思
1
0
a
0
●
图②
PAGE
1课题 有理数复习小结(二) 课时 25
七 年级 学科:数 学 课型:复习课 时间: 年 月 日 执笔: 审核:数学导学案审核组 二次 备课
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及运算律,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2)能运用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回顾 加法 减法有理数 有理数的运算 交换律 点与数的对应 结合律 分配律数轴 乘法 除法 比较大小 乘方三、题型讲解例1:计算:① ②例2“”是规定的一种运算法则:。例如:。①计算:; ②若,求的值。四、互助提高1. -7.1的绝对值与+5.7的相反数的和是 。2.计算:① ; ② 。3.如果规定“”的意义是,求的值是 。4. 如果有理数,满足:,则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加数 .绝对值小于2012的所有整数的和是0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0和1 .绝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 6. 若,,,则下列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 )。 .>> .>> .>> . >> 五、总结提升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有理数的运算是全章的重点。在具体运算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运算法则,二是运算律,三是运算顺序。六、当堂作业(1)计算 ① ② ③ (2)若“!”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并且,,,,…,则的值为( )A. B. C. D.
导学反思
PAGE
1课题 1.5.1 有理数的乘方 课时 20
七 年级 学科:数 学 课型: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执笔: 审核:数学导学案审核组 二次 备课
复习回顾 有理数的加减法则、乘除法法则二、导入明标 1、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在理解有理数乘方的基础上进行有理数准确计算.3、在探索有理数的乘方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交流预习1、预习内容:阅读课本p41页内容,完成预习任务: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 ,乘方的结果叫 .教师巡视调查,指导对概念的理解。2、预习测试完成预习任务:《能力培养与测试》第29页教材助读,自主学习第1题、第2题。教师巡视调查,了解进度。 组长、副组长检查、批改“自主学习”内容。四、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师友结对学习解决教材第42页,例1:小组交流展示,达成共识。 探究点二:完成预习任务:《能力培养与测试》第29页学点探究一 乘方的意义。学点探究二 乘方的运算。 个别板书,集体订正,评价 五、分层提高1、必做题:完成预习任务:《能力培养与测试》第29页教材助读,自主学习第3题。2、选做题:完成教材第42页练习第1、2题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启发引导,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重难点强化点拨、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利于进一步理解和记忆。七、达标测试1、教科书第47页习题1.5复习巩固第1,题;2. 做《能力培养与测试》第30页第1、2、3、4、题八、预习导读1、预习课本p42—43页内容,完成预习任务
导学反思课题 1.4.2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课时 18
七 年级 学科:数 学 课型: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执笔: 审核:数学导学案审核组 二次 备课
复习回顾 有理数的加减法则、乘除法法则二、导入明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同时能够进行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通过亲身探索、归纳和验证,体验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三、交流预习1、预习内容:阅读课本p36页内容,完成预习任务: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完成教材第36页,例8:计算下列各题,从中你能发现什么?(1)-8+4÷(-2); (2)-7×(-5)-90÷(-15); (3)(-3)×[ ].分析点拨:在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若没有括号,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若有括号则遵循“先计算小括号括号内的、再计算中括号内的、在计算大括号”的顺序进行计算.注意:15÷(-3)×5=(-5)×5=-25,而不等于15÷(-15)=-1.教师巡视调查,了解进度。 2、预习测试(完成教材第37页例9) 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每月平均盈利2万元,7~10月份每月平均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问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如何? 小组检查、解决问题四、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第1题 探究点二: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27页学点探究二 小组交流展示,达成共识。个别板书,集体订正,评价 运用“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法则,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 五、分层提高必做题: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28页夯实基础第4、5题选做题: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28页夯实基础第8题思考题: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28页夯实基础11题归纳总结 运用乘除运算的法则,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七、达标测试 1、教材38页第8.题2、做《能力培养与测试》第28页第9题八、预习导读 预习课本p36—37页内容,完成预习任务
导学反思课题 1.5.2 科学记数法 课时 22
七 年级 学科:数 学 课型: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执笔: 审核:数学导学案审核组 二次 备课
复习回顾 1、乘方的含义及运算法则二、导入明标 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本节课学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指数n与整数位数间的关系.2、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3、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会对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简单的运算.三、交流预习1、预习内容:阅读课本p44页内容,完成预习任务:一般地,10的n次幂等于10···0(在1的后面有n个0),所以就可以用10的 表示一些大数.像这样,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a×10n(其中a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 n为正整数),使用的是 教师巡视调查,了解进度。2、预习测试完成预习任务:《能力培养与测试》第33页教材助读,自主学习组长、副组长检查、批改“自主学习”四、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师友结对学习解决教材第45页,例5小组交流展示,达成共识。探究点二:独立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33页学点探究一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个别板书,集体订正,评价探究点三: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第1题五、分层提高1、必做题: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教材第45页,练习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启发引导,解决问题。2、选做题:完成预习任务:《能力培养与测试》第33页学点探究二《把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用原数表示》。小组交流展示,达成共识。个别板书,集体订正,评价归纳总结 重难点强化点拨、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利于进一步理解和记忆。七、达标测试1、做《能力培养与测试》第34页第1、2、3、4、题2.教科书习题1.5复习巩固第4,5题;八、预习导读1、预习课本p45页内容,完成预习任务
导学反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