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重庆市 2023 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
历史试题(预测八)
(开卷 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 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 9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1分,共 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同学在查阅文献时有这样一段描述:“它是上古时代祭祀用的一种金属器
物,为商王祖庚或祖甲祭祀他的母亲戊而作。经测定其含铜 84.77%,锡
11.64%,铅 2.79%,与古文献记载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下列有关“它”
说法正确的是
A.该器物为四羊方尊 B.该器物可由个人独立制作完成
C.出土于河姆渡遗址 D.反映了商后期高超的制作工艺
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此观点认为百家争鸣
A.是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在思想上的反映
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
D.直接促进了秦的统一
3.某位同学在复习“秦汉时期的盛世局面”时对知识点做了如下整理,结构图
中空白处应填入
A.注重以民为本 B.激化民族矛盾 C.不断对外扩张 D.统治者享乐
4.据考古发现,一些北魏墓葬壁画装饰出现了由之前的狩猎、宴饮、打场、采
桑等场景到宣扬儒家“孝悌”或“升仙”等内容的转变。此变化可以证明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A.北魏实现全国统一 B.各民族不断交融
C.南方墓葬文化改变 D.受佛教文化影响
5.右图所示人物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曾观测天文,并进行精细推
算,却被朝中大臣指责为污蔑天道,背弃经典。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精确圆周率
B.编写《缀术》
C.制造指南车
D.创制《大明历》
6.宋太祖在位 17年科举取士 347人,宋太宗在位 22年科举取士 1457人,相
当于整个唐朝取士人数的总和。宋朝提高科举录取人数主要是为了
A.为文官政治提供人才保障 B.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C.打破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 D.给世家大族提供从政机会
7.下列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变迁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图一 唐朝 图二 元朝 图三 明朝
A.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 B.分权制衡贯彻始终
C.行政机构日益繁杂 D.君主专制不断被强化
8.康乾时期,在东南设置台湾府;在东北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中俄边界;在新疆
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在北方,平定蒙古噶尔丹叛乱并设乌里雅苏台将
军;在西藏,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管。这些做法体现了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边疆治理因地制宜
C.国家疆域空前辽阔 D.国家管理形式单一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地图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可以反映出时代特征。下图所示现象揭示的本
质是
A.中国幅员辽阔空前强大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C.封建专制统治日益稳固 D.国家社会性质彻底改变
10.某校同学组织出一期板报,收集了以下图片,板报的主题应是
1970年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99年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7年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成功
2021年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
A.交通技术突飞猛进 B.国防建设不断进步
C.航天事业创新发展 D.天文观测成绩斐然
11.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写道:“1939 年至 1943年国民党战场实际上
没有严重的战争,侵华日军的 64%和伪军的 95%为解放区军民所抗击。”材料
表明
A.抗日战争是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C.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下表为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统计表》(单位:亿美
元),观察表格整体变化趋势,出现表中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对外贸易(进出口)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27.05 102.89 593.56 1262.7
A.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B.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
13.右图是一幅名为《前往手术室》的漫画,画中罗斯福推着代表美国的
“鹰”前往手术室,鹰身上盖着代表新政的“NRA(国家复兴署)”的单子。对
此解释正确的是
A.自由放任政策有利国家发展
B.国家干预促进经济的复苏
C.采用计划经济帮助度过危机
D.罗斯福新政遭遇重大挫折
14.13世纪以来,欧洲最初的工场手工业主人很多都是包买主,他们把原料交
给手工业作坊加工制造,或自己成立作坊,让手工业者到作坊里为他做工。这
说明当时社会生产中
A.封君封臣关系确立 B.自然经济得到发展
C.雇佣关系已经产生 D.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15.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下
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英国议会经过一系列斗争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中
C.1861 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为美苏双方全面冷战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第 16题 5分,第 17题 12分,第 18题 12
分,第 19题 6分,共 35分。
16.(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抗日战火的燃起,彼时的中国兵工企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了保
护兵工企业,保存战斗力,兵工厂纷纷迁往中国的西南腹地-重庆。据统计,到
1940年,全国兵工署直属的 17个兵工厂有 11 个转移到了重庆,兵工企业内迁
重庆之时,带来的技术人员与工人约有 9000人。重庆在抗战时期集中了当时主
要的兵工企业,枪炮、弹药、钢铁、机械等企业汇集在此,与其他企业共同构
成了较为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内迁的兵工企业员工不仅要适应重庆的特殊地
理环境,还要克服艰苦的生活条件。抗日战争期间,重庆的兵工厂因敌军的轰
炸死伤数百人,然而就是在这样危险的情形下,工人们依旧充满干劲,破除重
重阻碍,在实践中创新,试制了诸多新型武器弹药,为前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和保障,可以说抗战时期三分之二的兵工产品都来源于重庆的兵工厂。重庆兵
工企业员工的努力,不但实现了抗战时期重庆兵工厂的大发展,同时也带动了
重庆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后兵工事
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摘编自雷娟等《抗战时期重庆兵工企业的发展》
(1)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的括号内填“√”;
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是上述材料信息
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O”。(3分)
A.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保存战斗力,兵工企业都迁往了重庆。
B.在抗战时期集中于重庆的各类企业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
C.全面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了全国的工业中心。
(2)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兵工企业内迁的历史意义。并根据你的认识,说说在
重庆兵工企业员工身上你领悟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多方位的广泛深入的影
响。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参考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
租庸调制;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天智天皇时期在京
都设立大学,各科设博士、助教进行讲授,学习的内容与唐大体相仿。留学生
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记意基础上,创造了
日文假名字母,吉备真备采用汉字楷体偏旁造成“片假名”,空海采用汉字草
体造成“平假名”,自此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
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并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唐朝与其他国家交往的事例。(1分)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不断地向周围地区扩散,形成第二次现代化浪
潮。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成功实现了经济的转型,迈入了
先进的工业化国家行列。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的一些长期遭受殖民主义侵略
的国家也走上了依附性或非自主性的工业化道路。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
中在相对发展滞后的亚非拉地区或国家,而大机器工业化生产则集中在工业化
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等国。“中心-边缘”的国际经济格局形成。
——摘编自李其荣《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二次现代化浪潮的表现。(4分)
材料三“尚和合”的中华民族尊崇并致力于推进不同文明在开放中交流、在包
容中互生。所谓“和合”就是始终强调“以和为贵”,又充分尊重“和而不
同”;既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在当今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交往越来越密切,弘扬和发展中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促进不同文明之间平等包容、交流互鉴,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杨姝《“和合”思想与文明交流互鉴》
(3)根据材料三,总结“和合”思想的内涵。(2分)并指出在该思想影响下
中国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1分)
18.(12 分)现代文明社会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某中学以“重要历史人物”为
线索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寻圣贤智慧】
材料一
人物 教育主张
孔子 ·教育是施政的基本手段,应形成忠君孝亲、奉公守礼的社会风俗
·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柏拉图 ·良好的教育方能造就出合格的卫国者
·上帝造人时分为含金、银、铁质三类人,教育对象应是金银质的
中上层统治者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异同。(3分)
任务二【触伟人锋芒】
材料二 马克思一生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他在
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努力从人
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虽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但马克思毕生都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在忘我工作,经常每天工作 16个小时,还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
中,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无私资助革命事业,与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
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克思能成就伟大人生的原因。(4分)并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马克思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1分)
任务三【悟领袖光辉】
材料三 在以多名领袖人物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开创了独具特色
的中国道路:
领袖 时代背景 相关言论 结果
人物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
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量
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发动的南 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 ①
昌起义、秋收起义均告失
败,中国革命处于危难关头
在中国改革的最关键时刻,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确定建
人们对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 立社会
② 济争论不休;1992年的 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 主义市
“南方讲话”阐明了社会主 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 场经济
义的本质 是经济手段 体制
20世纪末,世界科技革命
出现新的高潮,科学技术成 提出
为决定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 “科教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江泽民 地位的重要因素;1977年 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 兴国”
“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我 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战略
国面临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 的轨道上来
务,技术和人才极为缺乏
(3)依据材料三表格内容,将①②补充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
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的括号内填“√”;不正确,请填
“╳”。(4分)
A.材料中呈现的中国道路其相同之处在于依据国情、敢于创新。
B.“科教兴国”战略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19.(6 分)2022年 10月 16日至 22日,中共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
开,这是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明天的有力见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事迹简表(部分)
时间 事迹
1921年 中共一大召开
1936年 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45年 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9年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6年 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978年 进行改革开放
2022年 召开中共二十大,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确定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
(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一、1.D 2.B 3.A 4.B 5.D 6.A 7.D 8.B 9.D 10.C 11.B 12.D 13.B 14.C 15.C
二、16.(1)╳ √ O
(2)历史意义:为我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后兵工事业的发展奠
定了较好的基础。(1 分)精神品质:艰苦奋斗、乐观坚强、坚定信念等。(1
分,言之有理即可)
17.(1)影响:促进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变革;促进了日本教育的发展;促进了
日本语言文字上的发展,推动日本文化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事
例:唐朝与新罗交往,在音乐艺术等方面互相影响。(1分)
(2)多个国家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社会生产出现国际分工;形成新的国际经
济格局。(4分,任答两点即可)
(3)内涵:求同存异,谋求共同发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贡献:促进不
同文明之间平等包容、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分)
18.(1)相同点:在教育目的上都是为政治服务。(1分)不同点:在教育对
象上,孔子强调有教无类,柏拉图注重精英教育。(2分)
(2)原因:有远大志向;意志坚强,坚持奋斗;善于吸取前人的理论成果;注
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投身于革命实践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等。(4分,任
答两点,言之成理即可)贡献:创立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文明道路发展做出重
要贡献。(1分,言之有理即可)
(3)√ ╳ ①形成井冈山道路;②邓小平。(2分)
19.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论述:1921 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随即
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进行国民革命等一系列斗争,随后探索出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
利,成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人民进行三大改造,使
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并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1956 年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依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据国情不断调整政策,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使中国越来越富强,国际地位越来
越高,不断迈向伟大复兴。
结论:可以说,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都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核心领导力。(6分,观点 2分,论述合
理 3分,结论 1分)
观点示例: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事例:中共一
大、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共二十大)
②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中流砥柱。(事例: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
决、抗日战争胜利)
③符合时代的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事例:三大改造、改革开放)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重庆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
历史试题(预测八)
(开卷 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同学在查阅文献时有这样一段描述:“它是上古时代祭祀用的一种金属器物,为商王祖庚或祖甲祭祀他的母亲戊而作。经测定其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下列有关“它”说法正确的是
A.该器物为四羊方尊 B.该器物可由个人独立制作完成
C.出土于河姆渡遗址 D.反映了商后期高超的制作工艺
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此观点认为百家争鸣
A.是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在思想上的反映
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
D.直接促进了秦的统一
3.某位同学在复习“秦汉时期的盛世局面”时对知识点做了如下整理,结构图中空白处应填入
A.注重以民为本 B.激化民族矛盾 C.不断对外扩张 D.统治者享乐
4.据考古发现,一些北魏墓葬壁画装饰出现了由之前的狩猎、宴饮、打场、采桑等场景到宣扬儒家“孝悌”或“升仙”等内容的转变。此变化可以证明
A.北魏实现全国统一 B.各民族不断交融
C.南方墓葬文化改变 D.受佛教文化影响
5.右图所示人物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曾观测天文,并进行精细推算,却被朝中大臣指责为污蔑天道,背弃经典。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精确圆周率
B.编写《缀术》
C.制造指南车
D.创制《大明历》
6.宋太祖在位17年科举取士347人,宋太宗在位22年科举取士1457人,相当于整个唐朝取士人数的总和。宋朝提高科举录取人数主要是为了
A.为文官政治提供人才保障 B.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C.打破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 D.给世家大族提供从政机会
7.下列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变迁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图一 唐朝 图二 元朝 图三 明朝
A.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 B.分权制衡贯彻始终
C.行政机构日益繁杂 D.君主专制不断被强化
8.康乾时期,在东南设置台湾府;在东北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中俄边界;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在北方,平定蒙古噶尔丹叛乱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在西藏,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管。这些做法体现了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边疆治理因地制宜
C.国家疆域空前辽阔 D.国家管理形式单一
9.地图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可以反映出时代特征。下图所示现象揭示的本质是
A.中国幅员辽阔空前强大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C.封建专制统治日益稳固 D.国家社会性质彻底改变
10.某校同学组织出一期板报,收集了以下图片,板报的主题应是
1970年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99年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7年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成功
2021年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
A.交通技术突飞猛进 B.国防建设不断进步
C.航天事业创新发展 D.天文观测成绩斐然
11.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写道:“1939年至1943年国民党战场实际上没有严重的战争,侵华日军的64%和伪军的95%为解放区军民所抗击。”材料表明
A.抗日战争是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C.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12.下表为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观察表格整体变化趋势,出现表中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对外贸易(进出口)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27.05 102.89 593.56 1262.7
A.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B.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
13.右图是一幅名为《前往手术室》的漫画,画中罗斯福推着代表美国的“鹰”前往手术室,鹰身上盖着代表新政的“NRA(国家复兴署)”的单子。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自由放任政策有利国家发展
B.国家干预促进经济的复苏
C.采用计划经济帮助度过危机
D.罗斯福新政遭遇重大挫折
14.13世纪以来,欧洲最初的工场手工业主人很多都是包买主,他们把原料交给手工业作坊加工制造,或自己成立作坊,让手工业者到作坊里为他做工。这说明当时社会生产中
A.封君封臣关系确立 B.自然经济得到发展
C.雇佣关系已经产生 D.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15.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英国议会经过一系列斗争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中
C.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为美苏双方全面冷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5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6分,共35分。
16.(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抗日战火的燃起,彼时的中国兵工企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了保护兵工企业,保存战斗力,兵工厂纷纷迁往中国的西南腹地-重庆。据统计,到1940年,全国兵工署直属的17个兵工厂有11个转移到了重庆,兵工企业内迁重庆之时,带来的技术人员与工人约有9000人。重庆在抗战时期集中了当时主要的兵工企业,枪炮、弹药、钢铁、机械等企业汇集在此,与其他企业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内迁的兵工企业员工不仅要适应重庆的特殊地理环境,还要克服艰苦的生活条件。抗日战争期间,重庆的兵工厂因敌军的轰炸死伤数百人,然而就是在这样危险的情形下,工人们依旧充满干劲,破除重重阻碍,在实践中创新,试制了诸多新型武器弹药,为前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可以说抗战时期三分之二的兵工产品都来源于重庆的兵工厂。重庆兵工企业员工的努力,不但实现了抗战时期重庆兵工厂的大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重庆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后兵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摘编自雷娟等《抗战时期重庆兵工企业的发展》
(1)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的括号内填“√”;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O”。(3分)
A.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保存战斗力,兵工企业都迁往了重庆。
B.在抗战时期集中于重庆的各类企业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
C.全面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了全国的工业中心。
(2)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兵工企业内迁的历史意义。并根据你的认识,说说在重庆兵工企业员工身上你领悟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多方位的广泛深入的影响。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参考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天智天皇时期在京都设立大学,各科设博士、助教进行讲授,学习的内容与唐大体相仿。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记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吉备真备采用汉字楷体偏旁造成“片假名”,空海采用汉字草体造成“平假名”,自此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与其他国家交往的事例。(1分)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不断地向周围地区扩散,形成第二次现代化浪潮。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成功实现了经济的转型,迈入了先进的工业化国家行列。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的一些长期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国家也走上了依附性或非自主性的工业化道路。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在相对发展滞后的亚非拉地区或国家,而大机器工业化生产则集中在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等国。“中心-边缘”的国际经济格局形成。
——摘编自李其荣《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二次现代化浪潮的表现。(4分)
材料三“尚和合”的中华民族尊崇并致力于推进不同文明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所谓“和合”就是始终强调“以和为贵”,又充分尊重“和而不同”;既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当今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交往越来越密切,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促进不同文明之间平等包容、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杨姝《“和合”思想与文明交流互鉴》
(3)根据材料三,总结“和合”思想的内涵。(2分)并指出在该思想影响下中国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1分)
18.(12分)现代文明社会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某中学以“重要历史人物”为线索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寻圣贤智慧】
材料一
人物 教育主张
孔子 ·教育是施政的基本手段,应形成忠君孝亲、奉公守礼的社会风俗 ·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柏拉图 ·良好的教育方能造就出合格的卫国者 ·上帝造人时分为含金、银、铁质三类人,教育对象应是金银质的中上层统治者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异同。(3分)
任务二【触伟人锋芒】
材料二 马克思一生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他在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虽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但马克思毕生都在忘我工作,经常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还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中,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无私资助革命事业,与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克思能成就伟大人生的原因。(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1分)
任务三【悟领袖光辉】
材料三 在以多名领袖人物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
领袖 人物 时代背景 相关言论 结果
毛泽东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量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发动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均告失败,中国革命处于危难关头 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 ①
② 在中国改革的最关键时刻,人们对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争论不休;1992年的“南方讲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江泽民 20世纪末,世界科技革命出现新的高潮,科学技术成为决定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我国面临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技术和人才极为缺乏 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3)依据材料三表格内容,将①②补充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的括号内填“√”;不正确,请填“╳”。(4分)
A.材料中呈现的中国道路其相同之处在于依据国情、敢于创新。
B.“科教兴国”战略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19.(6分)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共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这是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明天的有力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事迹简表(部分)
时间 事迹
1921年 中共一大召开
1936年 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45年 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9年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6年 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978年 进行改革开放
2022年 召开中共二十大,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确定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一、1.D 2.B 3.A 4.B 5.D 6.A 7.D 8.B 9.D 10.C 11.B 12.D 13.B 14.C 15.C
二、16.(1)╳ √ O
(2)历史意义:为我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后兵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1分)精神品质:艰苦奋斗、乐观坚强、坚定信念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
17.(1)影响:促进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变革;促进了日本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日本语言文字上的发展,推动日本文化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事例:唐朝与新罗交往,在音乐艺术等方面互相影响。(1分)
(2)多个国家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社会生产出现国际分工;形成新的国际经济格局。(4分,任答两点即可)
(3)内涵:求同存异,谋求共同发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贡献:促进不同文明之间平等包容、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分)
18.(1)相同点:在教育目的上都是为政治服务。(1分)不同点: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强调有教无类,柏拉图注重精英教育。(2分)
(2)原因:有远大志向;意志坚强,坚持奋斗;善于吸取前人的理论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投身于革命实践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等。(4分,任答两点,言之成理即可)贡献:创立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文明道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分,言之有理即可)
(3)√ ╳ ①形成井冈山道路;②邓小平。(2分)
19.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论述: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随即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进行国民革命等一系列斗争,随后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成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人民进行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并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6年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不断调整政策,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使中国越来越富强,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不断迈向伟大复兴。
结论:可以说,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核心领导力。(6分,观点2分,论述合理3分,结论1分)
观点示例: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事例:中共一大、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共二十大)
②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中流砥柱。(事例: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战争胜利)
③符合时代的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事例:三大改造、改革开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