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31 16:2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那么这片浅海是( )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森林中一棵大树倒下了,白蚁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整块木头粉碎,因此白蚁被称为“生态卫士”。在这个过程中,白蚁充当了生态系统的哪个组成成分(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流经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是( )
A.该保护区自养生物固定的总能量 B.照射到该保护区中的全部太阳能
C.该保护区所有生物体内的能量 D.该保护区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4、《氾胜之书》中记载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日奇泽,皆得时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务类泽”:通过施肥和灌溉,农作物吸收无机盐和水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早锄”:农田除草能降低农作物与杂草因生存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种间竞争
C.“春冻解,地气始通”:春天温度升高,植物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升高
D.“以此时耕田”:中耕松土利于根系吸收矿质离子,但会抑制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5、甲、乙、丙、丁是处于某条捕食食物链不同营养级上的四种生物,其体内重金属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取食关系最可能是( )
A.丁→乙、丙→甲 B.丙→甲、乙→丁
C.丁→乙→甲→丙 D.甲→乙→丙→丁
6、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的是( )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 D.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B.一条蛇吃了一条蜥蜴,可获得该蜥蜴同化能量的10%~20%
C.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大小都是呈负相关的
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8、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即可定量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定性方法
B.生态足迹是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重要指标
C.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
D.日本每人的生态足迹远远超过日本土地、水源所具备的生产能力,所以日本只能利用别国资源
9、2023年1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一篇研究论文认为,大气臭氧层破坏是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上世纪后叶,全球再次出现臭层危机。经过全世界几十年的共同努力,南北极的臭氧空洞正在逐渐修复,并有望在2060年左右被完全修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层破坏直接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现象加剧
B.臭氧层破坏将使地表生物多样性大大下降
C.人口剧增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上世纪臭氧破坏的重要因素
D.减少氟氯烃、哈龙等物质排放是目前臭氧层保护的重要方法
10、2022年11月,广崇左白头叶猴保护区荣膺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该保护区重点保护国家I级野生动物白头叶猴及其赖以生存的喀斯特石山森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展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活动,可树立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B.利用生物技术对白头叶猴进行保护,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C.在该自然保护区内要严禁各类活动,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D.建立崇左白头叶猴保护区是对白头叶猴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1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西北地区选用耐旱性强的植物建设防护林遵循了协调的原理
B.引入天敌是控制外来物种入侵最有效的措施
C.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没有影响
D.我国实行的“三孩”政策主要通过提高出生率和死亡率来调整年龄结构
12、制作泡菜时加盖,并用水密封的作用是( )
A.防止坛内水分蒸发 B.防止CO2的挥发
C.防止氧气进入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D.防止乳酸挥发
13、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杂菌的污染。下列有关无菌操作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超净台处于紫外灯打开状态时,人必须离开
B.高压蒸汽灭菌时,只要压力达到设定要求,锅内就可达到相应温度
C.实验操作者接种前要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
D.干热灭菌时干热灭菌箱要保持无氧
14、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时,一般先调pH再灭菌
B.培养微生物用到的接种环、培养皿、培养基等都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C.培养乳酸菌时,除了基本的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还需要添加抗生素
D.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的计数时,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数据偏小
15、下列对传统发酵技术中的“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指的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B.微生物利用原料进行发酵的场所不一定发生在细胞内
C.可以进行发酵的微生物都是原核细胞
D.自然界中生成乳酸的过程一定是发酵
16、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过程中,运用的技术包括( )
A.干细胞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
B.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干细胞技术
C.细胞融合技术和细胞核移植技术
D.细胞融合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以根尖、茎尖为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
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C.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人参皂甙,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萝卜甘蓝”,打破了生殖隔离,实现了远缘杂交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
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易地保护
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
20、科学家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点53分调至晚11点55分,警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的可怕水平”,“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
二、读图填空题
21、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如图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________条,鱼类与贝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了,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 )
A.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B.引水稀释
C.使用除草剂 D.控制污水排入
22、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易于贮藏等优点。如图为“白菜甘蓝”的培育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原生质体A和原生质体B形成原生质体C的过程中,常使用的诱导剂是_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性。
(2)由细胞D得到愈伤组织的过程叫作________;由愈伤组织得到根、芽等器官的过程叫作___________。由细胞D得到一个完整的杂种植株,需要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D具有___________性。
(3)经花粉培育的二倍体“白菜甘蓝”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这种植株通常不育,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
(4)上述育种方法与传统杂交育种方法相比较其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23、四川泡菜又叫泡酸菜,味道咸酸,是居家过日子常备的小菜。请回答问题:
(1)泡菜坛密封的原因是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的_____,常见乳酸菌包括_____和乳酸杆菌,新制泡菜菌种主要来自于_____。
(2)泡菜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加热煮沸的目的是_____。
(3)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形成该白膜的主要生物种类是_____。该类生物在泡菜水表面形成白膜的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其中的生物构成了群落,A错误;
B、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B错误;
C、生态系统包括其中的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故这片浅海是一个生态系统,C正确;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白蚁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整块木头粉碎,在这个过程中,白蚁将有机物分解物无机物,充当了分解者的角色。
故选:C。
3、答案:A
解析:输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因此流经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是该保护区自养生物固定的总能量,包括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化学能。
故选:A。
4、答案:D
解析:A、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因此适当施肥和灌溉能提高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生长,A正确; B、杂草和农作物形成竞争关系,通过农田除草的措施,能使农作物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从而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正确; C、春天温度升高,植物细胞内结合水转化成自由水,故植物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C正确; D、中耕松土能提高土壤含氧量,既促进了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有利于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又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错误。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6、答案:D
解析:
7、答案:A
解析: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A正确;B、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一条蛇和一条蜥蜴都是个体,不能代表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条蛇吃了一条蜥蜴,不能确定蛇获得该蜥蜴同化能量的10%~20%,B错误; C、生态系统都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且两种稳定性大小一般呈负相关,但苔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由于环境恶劣,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很低,C错误;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D错误。
故选:A。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定义,生态足迹是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而不是定性方法,因此A项错误;由题干最后一句可知生态足迹是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重要指标,B正确;由生态足迹的定义内涵可知C项和D项说法均正确。故答案选A。
9、答案:A
解析:臭氧层破坏将导致地表紫外辐射增加,使地表生物遭受更强的辐射而病变、死亡乃至灭绝,而温室效应主要是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A错误,B正确;人口剧增和工业发展导致污染物排放增多,客观上加剧了臭氧破坏。减少相关危害气体的排放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C、D正确。
10、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自然保护区内可以进行科学的规划,然后适当地进行开发活动,C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A、西北地区选用耐旱性强的植物,更能够适应当地环境,这样建设防护林遵循了协调的原理,A正确; B、引入天敌有可能造成新的物种入侵,B错误; C、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等影响,对农业生产具有很大影响,C错误; D、我国实行的“三孩”政策主要通过提高出生率来调整年龄结构,不涉及死亡率,D错误。故选:A。
12、答案:C
解析: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故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紫外线对人体有害,所以当紫外灯打开时,人必须离开,A正确;高压蒸汽灭菌时,若锅内冷空气未排净,即使压力达到设定要求,锅内也不会达到相应温度,B错误;实验操作者接种前需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C正确;干热灭菌时干热灭菌箱要保持无氧,以免着火,D正确。
14、答案:A
解析:A、配制培养基时,一般先调pH再灭菌,这样可以避免在调pH时有杂菌污染培养基,A正确;
B、培养微生物用到的接种环、培养皿可以用干热灭菌法灭菌,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B错误;
C、培养乳酸菌时,不能添加抗生素,因为抗生素会杀死乳酸菌,C错误;
D、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故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的计数时,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数据偏小,但用平板划线法不能对微生物计数,D错误。
故选A。
15、答案:B
解析:A、发酵并不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如醋酸发酵,利用的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A错误;
B、微生物利用原料进行发酵的场所不一定发生在细胞内,B正确;
C、可以进行发酵的微生物并不都是原核细胞,如酵母菌可进行精发酵,C错误;
D、自然界中生成乳酸的过程不一定是发酵如人剧烈运动肌肉细胞会产生乳酸,D错误;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是将番茄细胞和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成植株的过程,体细胞杂交过程运用了细胞融合技术,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过程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A
解析:A、根尖、茎尖携带的病毒较少,以根尖、茎尖为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脱病毒的新品种,不一定能抗病,利用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病毒的新品种,A错误; B、单倍体育种过程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两个阶段,其中花药离体培养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正确; C、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人参皂甙,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这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的实例,C正确; 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萝卜甘蓝”的过程,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打破了生殖隔离,实现了远缘杂交,D正确。
故选:A。
18、答案:C
解析: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复杂,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高,A正确;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正确。
19、答案:C
解析: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复杂,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高,A正确;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正确。
20、答案:D
解析: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A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B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C正确;降低CO2排放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D错误。
21、答案:(1)6;捕食、竞争
(2)藻类大量繁殖;厌氧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气体
(3)B、C
22、答案:(1)聚乙二醇(PEG);流动
(2)脱分化;再分化;植物组织培养;全能
(3)19;染色体变异
(4)能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障碍)
23、答案:(1)无氧环境;乳酸链球菌;新鲜蔬菜
(2)除去水中的氧气,杀灭盐水中的杂菌
(3)(产膜)酵母(菌);酵母菌为兼性厌氧,泡菜水表面氧气丰富,泡菜水中有机质丰富,酵母菌大量繁殖
解析:(1)泡菜坛密封的原因是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常见乳酸菌包括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新制泡菜菌种主要来自于新鲜蔬菜。
(2)泡菜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加热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气,杀灭盐水中的杂菌,以免泡菜变质。
(3)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形成该白膜的主要生物种类是(产膜)酵母(菌)。该类生物在泡菜水表面形成白膜的原因是酵母菌为兼性厌氧,泡菜水表面氧气丰富,泡菜水中有机质丰富,酵母菌大量繁殖,大量酵母菌形成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