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必修二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9)必修二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30 21:3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1962 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 L.Carson,
1907—1964)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使得环境保护问题摆到了各国政府的桌面上,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 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签署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开启了环境保护事业。
1.《寂静的春天》向社会公众深刻地揭露人类滥用杀虫剂而导致灾难的具体事件,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在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春天里出现“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可怕景象。
1.春天本来是鲜花盛开、百鸟齐鸣的美好季节,而《寂静的春天》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呢?
2.议一议,《寂静的春天》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2.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
1.环境问题的概念
敬畏、崇拜
主宰自然
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
产生
产生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过度排放
过度索取
人口过快增长导致环境问题加剧
3.环境问题的分类
按性质分类
环 境 污 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生 态 破 坏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资 源 短 缺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活动
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示范的形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并说明理由。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工业环境问题
农业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
区域环境问题
局部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
光污染
噪声污染
第三产业环境问题
按环境要素划分
按生产类型划分
按地理空间划分
(二) 主要的环境问题
含义: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以致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原因:人们为了谋取眼前的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
表现形式: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能源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等。
1.资源短缺
资源短缺
二.主要环境问题
千疮百孔的矿区
矿区溃坝造成的生态灾害
想一想,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不合理灌溉、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
不合理的工矿活动、城乡建设用地占用等。
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
活 动1
阅读下列资料,讨论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
答案: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
1、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而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
2、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减少,人均资源拥有量不断减少。
3、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承载量。 环境对污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当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时会出现严重环境问题。
类别 国土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资源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资源基本特征
总量居世界位次 3 3 4 6 6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1/3 3/5 1/3 1/4 1/5
人均量居世界位次 80 67 88 121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地大物博÷众多人口=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我国的资源总量与人均资源占有量
自然资源大国
人均资源量不足
(二) 主要的环境问题
含义: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长时期地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原因: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态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相当一部分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许多动物和植物也灭绝了。
表现形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
2.生态破坏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构成的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的数量是衡量生物多们性丰富程度的基本标志
生态破坏
经济利益
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栖息地遭破坏
加剧生态失衡: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态恶化
斑驴
大象鸟
袋狼
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明显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使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生态破坏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的“世界灭绝动物墓地”
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
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
答案:
1、影响未来的食物来源和工农业生产资源;
2、间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3、水质遭到破坏;
4影响药物来源等。
… …
… …
问题:
3. 议一议,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对人类会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
Formation of pollution 污染的形成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海洋污染
活动:图中所示的环境污染可能有哪些?
(二) 主要的环境问题
含义:指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表现形式: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3.环境污染
概念:
指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的污染物导致大气质量下降
1
大气污染
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
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
活动
阅读教材P116,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身边实例,说一说PM2.5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
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
人为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以及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燃气或汽车燃油排放的烟尘。
危害: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大。
活动
2.在图5-8中找出PM2.5平均值较高的地区,讨论其主要成因。
北非:1、气候干旱高温,沙漠广布,导致地下化石燃料自燃、地下排气和多沙尘天气 2、地处欧亚地震带,多火山爆发; 3、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多下沉气流,污染物难以扩散。
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1、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工业发达,排放粉尘多; 3、经济发达,汽车拥有量大,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活动
3.针对PM2.5的来源和危害,讨论后制订一份防治PM2.5的有效措施。
(1)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
(2)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3)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4)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
(5)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6)提高植被覆盖率等。
概念: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导致水体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
2
水污染
污染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水资源短缺: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一些?
2.应对水资源短缺,可采取措施?
自然原因:降水少或降水的季节变化大;蒸发量大;下渗严重;地表径流少。
人为原因: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规模大,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
措施:
(1)开源: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2)节流:
农业:推广种植耐旱作物;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净化污水,水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生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节约用水;抬高水价;
其他:流域内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配;制定水法。
概念: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
3
土壤污染
污染源:工矿业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
答案:
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
… …
… …
问题:土壤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和自我净化的能力,为什么还会被污染?
过程: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和倾倒,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污水灌溉,导致有害物质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加上大气中的污染物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进而造成了土壤污染。
危害:当土壤中含有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植物、水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 …
… …
问题:描述土壤污染的主要过程,说一说土壤污染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4
放射性
污染
危害:放射性损伤危害大时会使人出现腹泻、呕吐等肠胃损伤,甚至发生中枢神经损伤直至死亡。
污染源:原子能工业排放的废物、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医疗放射性、科研放射性
概念:人类活动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导致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的现象。
5
海洋污染
特点: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面广、难以控制等特点
活动
(1)你认为,威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石油及其制品进入海洋,会对海洋环境、生物、水产品造成严重的破坏。想一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海洋石油污染?
(1) 过度捕捞、海洋污染。
(2)降低废水中的含油浓度;
禁止船舶非法向海中排油;
防止油船、海上输油管道和石油平台的溢油事故;消除或减轻已发生的油污染的后果;
加强海洋油污染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视监测;
利用物理方法和机械装置清除海面和海岸油污染。
案例:20世纪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工业生产和生活取暖燃煤排放的废气,最严重的一次5天内死亡约4000人。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汽车排放的尾气,导致约400人死亡。
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排放的废气,患者500多人,死亡36人。
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污染源为工业排放的含镉废水,确诊患者258人,死亡200多人。
比利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排放的废气,造成数千人中毒,约60人死亡;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工业的废气,小镇43%的居民患病,约20人死亡;
日本熊本县水俣病事件
污染源为工业的含汞废水,导致2200多人患病,1000多人死亡
日本米糠油事件
因食用米糠油受污染,导致1000多人受害,死亡15人;
1930年
1943年
1948年
1952年
1953-1961年
1955年
1968年
1931-1975年
危害:①威胁生态平衡; ②危害人类健康; ③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 市
乡 村
城市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广大的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
环境问题差异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进行说明。
发达国家环境问题主要以臭氧层破坏、全球性气候变化、海洋污染、酸雨等环境污染问题为主,并将环境问题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援助等方式转移给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主要以森林退化、荒漠化等生态破坏问题为主。
活动p111
(2)议一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发达国家因强大的“经济活动”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等。
活动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
澳大利亚
土壤退化
南极极地地区
冰川急速融化
非洲
过度放牧
南亚
环境污染
北美洲
过度捕捞
北海与地中海
河道改造与污染
墨西哥湾
石油泄漏
南美洲
雨林破坏
欧洲东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
拓展:酸雨
原因、危害、措施
原因:工业、交通和家庭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使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开发清洁能源;洁净煤技术;降低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展国际合作。
拓展:全球变暖
原因、危害、措施
原因:燃烧化石燃料,排放CO2等温室气体;砍伐森林。
危害: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地区;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气候异常,进而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措施:推广洁浄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植树造林。
拓展:臭氧空洞
原因、危害、措施
原因: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增加皮肤癌的概率、增加白内障患者、 削弱免疫力;
农产品减少及其品质下降、减渔少业产量。
措施:提高制冷技术,减少氟氯烃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