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29 20:4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三语文
2014.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部分,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寒jìn ▲ ②轻yíng ▲ ③推chén ▲ 出新 ④浮想1ián ▲ 翩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桂林,那真是一副绝美的山水画卷。瞧瞧那漓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辚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清辙的水中倒映着各样的山,水中的山与矗立着的山互相映衬,错落有致。这神奇美妙的世界把你包围着,如读一部经典作品,让你产生无尽暇想,实在是太惬意了。
错别字 ▲ ▲ ▲ ▲
正确字 ▲ ▲ ▲ ▲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10分)
①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 ▲ 》)
② ▲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 ,可得永年。 (曹操《龟虽寿》)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 ▲ 。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浮光跃金,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⑧急湍甚箭, ▲ 。吴均《与朱元思书》
4.阅读名著《格列佛游记》,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请简述格列佛成为利立浦特国英雄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说《格列佛游记》好几次提到中国,请简要列举相关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仔细观察漫画《啃老》,说说漫画的含义。(3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6-9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道戍 ( http: / / www.21cnjy.com )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见渔人,乃大惊,问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2分)
A.今亡(逃跑)亦死 等(等待)死,死国可乎
B.今或(有时)闻无罪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C.为天下唱(通“倡”,倡导) 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D.楚人怜(可怜)之 无论(不必说)魏晋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扶苏以数谏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D.吴广以为然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8.下面各句是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说明陈胜充分把握了人心动向,为起义成功奠定基础。
B.乙文中“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了桃源与外界隔绝久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则体现了桃源民众热情好客。
C.甲文中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乙文中桃源人来到桃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
D.甲文是纪传体,记述了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乙文则通过作者虚构的故事,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
9.从【乙】段渔人在桃花源里的经历可看出,桃花源哪些方面是令人向往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冰①之氓②成善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释]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民,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顷,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塞下曲》一诗,完成11-12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1.本诗的前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什么特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简要赏析颈联“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抱”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绿》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3-14题。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①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②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羞她了。我送你一个名主,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13.请结合选文第①处画线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梅雨潭的绿来展现她独特的美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第②处画线句和下面的材料都用“可爱的”、“女儿”(“爱女”)来比拟景物,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分别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5 -16题。
厚道
①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②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
③“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做“厚道”。
④厚道不是方法,虽然可以当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如果美德分为显性和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⑤厚道不是愚钝,尽管很多时候像愚钝。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真正的愚钝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宽容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⑥厚道者能沉得住气。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报,但厚道之为厚道就在于不图回报,随他去。急功近利的人远离厚道。
⑦在人际交往上,厚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基石。它并非一时一事的犀利,是别人经过回味的赞赏。处世本无方法,也总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发光,方法只是工具。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⑧厚道是河水深层的潜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
⑨厚道是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与“道”无关。厚道的人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境,宁可憨,而不巧。
⑩厚,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墙体挡风之厚。厚德而后载物,做人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
15.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论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⑨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老猴赫尼》一文,完成17-21题。
老猴赫尼
沈石溪
①赫尼是耍猴人岩鸣豢养的一只猴子。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岩呜说,赫尼是只极其聪明的猴子,一个新节目,只要教上三五遍就会做了,一般的猴子要三五十遍才教得会。但赫尼野性太重,无时无刻不在思量着逃跑。
②岩鸣像所有的耍猴人一样,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饥饿、鞭笞、戴脚镣等手段,企图磨灭赫尼叛逃的野性,可什么方法都用尽了,效果却微乎其微。没办法,只好把那根细铁链永远地拴在了它的脖子上。
③我到曼广弄寨插队的第四年,岩 ( http: / / www.21cnjy.com )鸣因为长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的,患了严重的关节炎,行走困难,年纪也大了,不能再外出耍猴了。他本想把赫尼卖了,但赫尼也老了,脾气又倔强,动不动就想逃跑,问了几个耍猴人,没人肯要。于是,岩呜就请我帮他把赫尼带到孟巴纳西森林里去放生。
④我牵着赫尼,走了大半天,来到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名叫野猴岭的地方。那儿树林密得就像篱笆墙,钻也钻不通。岩鸣曾告诉过我,二十年前他就是在这里用捕兽天网将赫尼捉住的,那时赫尼才是一只不满一岁的小猴。二十年过去了,小猴赫尼变成了老猴赫尼,没想到,它还认识这块土地。一踏进野猴岭,它就两眼放光,嘴里呜呜呀呀不停地叫唤,显得十分激动。我好不容易解开了那条在它脖子上拴了二十年的细铁链,它嗖地爬上旁边一棵大树,快到树梢时,回过头来冲着我龇牙咧嘴地叫嚣一声——准确地说是冲着我手中那根铁链粗暴地叫嚣一声,连奔带跳地钻进树冠不见了。
⑤我以为,这辈子我再也见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它了。做梦也没想到,第三天早晨,我刚走到寨外那条宽敞的马车路上,突然,一棵槟榔树上跳下一只猴子来,拦住了我的去路。我低头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是赫尼!才分别两天,赫尼看上去像老了两岁,邋遢肮脏,落魄潦倒,活像个猴中乞丐。
⑥这时,马车路上又陆续过来十几个荷锄挑担准备下田劳作的村民,他们都知道赫尼的身世,对赫尼的归来感到很惊讶,于是围成一圈看稀罕。
⑦赫尼突然前爪撑地身体倒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着人圈绕了一周,接着,它爬上挺拔的槟榔树,两条后腿勾住树干,哧溜从树梢快速滑下地来,又从一位看热闹的姑娘手中抢过一只空箩筐,在场子里蹒跚推行。哦,它这是在耍猴戏呢!表演完倒立行走、攀爬高杆和推小车等节目后,赫尼翻着手掌,作出一副乞讨状,不断地向围观的人群磕头作揖。一位大嫂丢给它一只包谷,它狼吞虎咽地啃起来。
⑧不知是谁将老猴赫尼回来的消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诉了岩鸣,老人拄着拐棍提着那条明晃晃的细铁链颤巍巍地从寨子走来,挤开人群,来到赫尼面前,噙着泪花说:“我晓得我的老赫尼是舍不得离开我的,唔,回来就好,赶明儿,我病好了,我们再一起去闯码头。”我十分注意老猴赫尼的反应,它并没有因为看见老主人而产生激动欣喜的表情,它那张皱褶纵横的脸上没有任何变化,眼光呆滞,麻木不仁。
⑨当它的视线移到岩鸣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提着的那根细铁链时,目光才像火焰似的跳了一下。它缓慢地爬到岩呜身边,抓起铁链,用混杂着讨厌与欢欣、恐惧与喜爱的十分复杂的眼光久久地凝视着那根拴了它整整二十年的铁链子。突然,它仰天发出一声灵魂撕裂般的嚎叫,闭起眼,将铁链子缠绕在自己的脖子上。
⑩它一次又一次地逃 ( http: / / www.21cnjy.com )跑,一辈子都在努力解脱锁在它脖子上的铁链,为此,它遭叱骂挨鞭笞受尽折磨,可将它脖子上的铁链摘除了,仅仅三天,它却主动把铁链又缠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7.文章前两段反复强调老猴赫尼的野性,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现特色,并说说从中表现了赫尼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结尾说赫尼的眼光“混杂着讨厌与欢欣、恐惧与喜爱”,请问赫尼为何“讨厌”“恐惧”又为何“欢欣”“喜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说多次提到“铁链”,“铁链”在文章中有什么含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老猴赫尼一辈子都想挣脱铁链,最后却又主动把铁链缠绕在脖子上,这种结局发人深省。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牵着阳光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及所在学校。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