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8-30 20:4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马关条约》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签订zxxk回顾历史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吗?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屈辱外交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 周恩来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 Zx.xk一、建国初外交政策问题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一种怎样的形势?材料三: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问题二:根据材料三,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怎样外交政策? z/x/xk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 一任外交部长是谁?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我们形势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取得了哪些伟大的外交成就? 根据材料和教材回答: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宣布承认并建交的国家是哪个?两国后来签定了是什么条约?总共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几个?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正


出1、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
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日内瓦会议三、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哪年?地点?这次会议的特点和中心议题是什么?这次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什么方针?1955年,印尼万隆;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中心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
“求同存异”的方针。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探究历史“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周恩来亚非万隆会议1955“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和平、独立、发展经济攻击中国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万隆精神”。2005年4月24日,参加亚非峰会的各国领导人从雅加达来到万隆,
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纪念活动。
这是胡锦涛与来自亚洲、非洲和其他地区的国家领导人在万隆会
议旧址―独立大厦集体合影。 (Bandung Conference) “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周恩来去世时,连联合国也破例为他将半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探究历史1955年出席
万隆会议1954年访问
缅甸1954年访问
印度
1954年4月参加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成就:本课小结:1、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1954年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4、1955年出席亚非国际会议
(万隆会议)
中印边界问题
1914年,英国殖民者片面从中国西藏划出印度(英国殖民地)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段边界,即麦克马洪线,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此后,这一地区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知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