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小池初级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备课精品--课件+教学设计+练习: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龙岩市小池初级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备课精品--课件+教学设计+练习: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8-31 08:49:19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日本九上第二单元亚洲封建社会建立阿拉伯西欧【知识树】欧洲封建社会的建立拜占庭帝国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

概括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认识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国家统一的作用学习目标大化改新日本出现奴隶制国家的时间及统一的过程。
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公元1世纪前后,日本各地形成100多个小国公元3世纪中叶, 大和兴起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公元6世纪下半叶开始,大和国出现统治危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根据材料一说明日本改革的背景?
根据材料二,假设你是当时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归国后你会怎么办?内因统治阶级矛盾下层民众反抗根本因素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催化因素大化改新的原因大和国宫廷政变刺杀贵族权臣苏我入鹿改革派代表—中臣镰足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7世纪中期孝


皇大


新相信自己,试一试!
孝德天皇 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动脑筋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汉倭奴国王金印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想一想2005年全球综合国力 TOP10 强日出之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中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合作探究日本奴隶制时代大化改新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时间:麦加朝觐,拥挤的朝觐者。是什么力量促使成千上万的人涌向这个地方呢?讨论区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伊斯兰教是谁创立的? 他为什么要创立宗教?
2.概括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3.思考伊斯兰教在国家统一中的作用伊斯兰教创立时间:
创立者:
发源地:
经典: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公元7世纪初
穆罕默德
阿拉伯半岛麦加
《古兰经》创立伊斯兰教的背景是什么?伊斯兰教 伊斯兰(Islan),原指“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间独一无二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信仰安拉,服从先知的人。穆罕默德传教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神信仰,把阿拉伯各个部落纷繁不一的多神信仰统一起来。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个名人 牛顿
耶?稣
释迦牟尼
孔?子
爱因斯坦
马克思
亚里士多德
毛?泽?东
成吉思汗
……(剑桥大学历史系)Top1:穆罕默德归纳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610年创立伊斯兰教
最初在麦加传教,受到贵族迫害
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历元年)
630年攻打麦加城,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632年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幼时随伯父经商在希拉山洞修行,得到安拉的感召伊斯兰教信徒传教启示:
逆境也可成材。
在逆境中不要气馁,应该勇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从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过程,你认为穆罕默德的什么精神值得你学习? 想一想 除了创立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在历史上还有什么贡献吗?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扩张旗号有利传播分裂统一扩张多神教(创立伊斯兰教)
一神教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国家的建立7世纪以前,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内部矛盾丛生,外部势力入侵,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原因:统治阶级矛盾
下层民众反抗
大化改新作用:有利于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标志: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日 本
东亚地区阿拉伯国家
西亚地区内因外因 受隋唐先进制度影响伊斯兰教的创立(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兵临麦加城下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教领袖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内容:政治、经济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大化改新是大和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下列历史知识概述准确的是
①苏我氏父子专权,统治出现危机
②中大兄皇子依靠西乡隆盛等人,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③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国国家管理;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④实行中央集权 ⑤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日本历史上“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相同点是
A、发生在民族危亡之际 B、旨在加强央集权
C、致力于学习西方文化 D、促进了对外扩张 AB单项选择 下列有关宗教的材料,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是
A.“众生平等”,“忍耐服从”
B.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人“天堂”
C.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D.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C4.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
B5.穆罕默德的历史功绩在于( )
①创立伊斯兰教
②建立基本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③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④亲自完成《古兰经》的创作
A.①  B. 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C6.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 B.民主政治
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
7.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次改革史称( )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8.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叶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古希腊
C.古代波斯 D.奥斯曼土耳其 ABA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观察上述四副图片,请把它们分成两类,并指出这两类图片内容分别承载了什么文化?
(2)请根据你分类的情况,任选其中一类,说明其建筑之间有什么传承关系?
(3)请再举一例河南境内与图三文化渊源相同的遗存。 图一和图三一类,图二和图四一类。佛教文化:古希腊文化。 图三是图一建筑风格中国化的结果;图二的建筑影响了图四的建筑风格。 洛阳龙门石窟;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巩义石窟等。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材料二 “古代日本国家图”
(1) 从图中可看出,日本有何自然特点?
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2) 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从汉朝开始。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从扬州到日本的九州岛,依次要经过的海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东海 黄海(4) 鉴真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了什么贡献?
他在日本十年,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昭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5)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请用你所学的地理知识为他设计东渡的最佳时间,他最好于每年的________月东渡,为什么?
因为此时顺夏季风和洋流。
(6) 日本派出的谴唐使于__________月到中国来最合适,为什么?
因为此时顺冬季风和洋流。
(7)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学习其他民族好的东西,近代曾学中国、学西方,强盛起来。现在,日本先进的东西也影响中国,你能举几例吗?
如:家用电器;汽车;动画片;穿着打扮等。 6---72----3   阿拉伯国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有些国家虽非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但长期以来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联系,并加入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因此也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目前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有22个:包括埃及、叙利亚、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索马里、吉布堤、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等亚非国家,巴勒斯坦也是其成员。总面积约14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1.5亿。 知识拓展阿拉伯国家?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大和的兴起;大化改新;日本的武士阶层;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分裂。
(2)“日本的大化改新”,通过对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的教与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的教与学,则要增强学生对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3)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曾繁荣一时,但由于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缺乏牢固的基础,因此,200多年之后就瓦解了。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基本线索,增强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从小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
(3)通过写历史假想作文“上书天皇”,加强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历史的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古代史上,中朝、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特别是中国文化对这两个国家的积极影响,学习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激起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应意识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善于吸收外族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强盛发展的重要因素。
(2)通过学习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帝国的建立等史实,使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
(3)将东亚和西亚的两个封建国家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对比的能力。
4.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5.难点: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及影响。阿拉伯帝国建立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图示归纳法、直观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材中的图文史料、网上下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基本概况”知识树。由此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大化改新
日本是地处亚洲东部的岛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那么,古代的日本是个什么样子呢?古代日本是怎样统一的?古代的日本,是随着大和的兴起和扩张而走向统一的。
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
646年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改革,对日本历史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从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大化改新的背景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看,就国内而言是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从国际来看是中国隋唐先进制度的影响。
对于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清楚课文的意思后,将内容归纳为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
孝德天皇效法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进行的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这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其历史意义正如课文所概括的一句话一样,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但在日本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却又形成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阶层,这就是武士阶层。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它位于亚洲西南部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半岛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适于畜牧业,少数有绿洲的地方适于农业,在6至7世纪时,半岛处于氏族公社的解体过程中,阿拉伯不同阶级的人们从不同的愿望出发,都要求尽快实现统一。在这种前提下,一神教的产生,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首先在麦加传教,这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虽然符合阿拉伯半岛绝大多数人的愿望,但遭到有钱有势的麦加贵族的反对,这是为什么呢?麦加贵族由此获利不少,他们害怕穆罕默德的说教损害自己政治、经济利益,就百般迫害伊斯兰教徒。
622年,穆罕默德带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麦地那的许多农民、手工业者接受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因此,622年后来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即回历元年。这是一个重要时间。630年,穆罕默德率大军从麦地那返回,进军麦加,麦加贵族无力抵抗,只好向穆罕默德妥协,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宗教领袖,穆罕默德也做了让步,把克尔伯神庙改为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朝圣之地,克尔伯神庙内的黑色陨石成为伊斯兰教的圣物。伊斯兰教还规定,穆斯林做礼拜时,要面向麦加克尔伯神庙的方向。
此后,穆罕默德的势力日益壮大,不久,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思考: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什么作用?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人最终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而且继续向外扩张,使阿拉伯最终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
【课堂小结】
展示本题知识结构图,通过问答的形式小结。
【练习巩固】
展示课堂练习让学生训练,然后讲解。
【布置作业】
各地区指定配套教辅材料中的相关练习。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选择题
1.大化改新是大和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下列历史知识概述准确的是
①苏我氏父子专权,统治出现危机
②中大兄皇子依靠西乡隆盛等人,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③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国国家管理;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④实行中央集权 ⑤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日本历史上“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相同点是
A、发生在民族危亡之际B、旨在加强央集权C、致力于学习西方文化D、促进了对外扩张
3.下列有关宗教的材料,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是
A.“众生平等”,“忍耐服从” B.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人“天堂”
C.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D.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4.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5.穆罕默德的历史功绩在于( )
①创立伊斯兰教
②建立基本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③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④亲自完成《古兰经》的创作
A.①  B. 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6.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B.民主政治 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
7.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次改革史称( )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8.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叶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古希腊 C.古代波斯 D.奥斯曼土耳其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观察上述四副图片,请把它们分成两类,并指出这两类图片内容分别承载了什么文化?
(2)请根据你分类的情况,任选其中一类,说明其建筑之间有什么传承关系?
(3)请再举一例河南境内与图三文化渊源相同的遗存。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材料二 “古代日本国家图”
(1) 从图中可看出,日本有何自然特点?
(2) 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3) 从扬州到日本的九州岛,依次要经过的海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鉴真——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唐玄宗时,他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屡遭挫折,出生入死,甚至双目失明,但他仍继续努力。当鉴真与弟子们到达日本时,日本天皇以隆重的礼节相迎。他们带去大量书籍文物和许多药方,鉴真用鼻嗅的方法,帮日本人辨别了许多药物,日本药商界奉他为始祖。
(4) 鉴真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了什么贡献?
(5)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请用你所学的地理知识为他设计东渡的最佳时间,他最好于每年的________月东渡,为什么?
(6) 日本派出的谴唐使于__________月到中国来最合适,为什么?
(7)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学习其他民族好的东西,近代曾学中国、学西方,强盛起来。现在,日本先进的东西也影响中国,你能举几例吗?
参考答案:
一、ABCBC ABA
二、9.图一和图三一类,图二和图四一类。佛教文化:古希腊文化。
(2)图三是图一建筑风格中国化的结果;图二的建筑影响了图四的建筑风格。(答出其中任何一类即可。)[
(3)洛阳龙门石窟;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巩义石窟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但必须是有价值的佛教遗存。)
10.6.(1) 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2) 从汉朝开始。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3) 黄海 东海
(4) 他在日本十年,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昭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5) 6---7;因为此时顺夏季风和洋流。
(6) 2----3;因为此时顺冬季风和洋流。
(7) 如:家用电器;汽车;动画片;穿着打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