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 小小CBA 八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体育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篮球 小小CBA 八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体育五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5-31 09:29:09

文档简介

年级 五 人数 日期 执教
班级 组班形式 自然班 周次 课次
内容 主题 1、小小CBA:半场三对三8——8 2、挑战自我的创编练习1-(1 重点 动作连贯
难点 衔接紧密
学习 目标 1、学生熟练掌握2、3个滚翻组合动作,发展灵敏、协调素质的滚翻能力 2、通过对小篮球投篮的考查,发展上下肢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学习品德 4、尝试小组内同伴的互评,形成“我能行、一定行”的自信心
课序 时间 教学 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一 1’ 课堂常规 一/1、教与学: (1)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 (2)教师检查人数,服装 (3)宣布上课内容及要求 一/2、要求:快、静、齐 四列横队
二 4’ 热身小游戏: 斗鸡 1 1×2’30 小 二/1、教与学: (1)教师提示讲解,并进行安全教育 (2)学生分小组比一比,练一练,适时进行交换练习 (3)师生讲评与表扬 二/2、要求:反应快、思想集中 散点
三 16’ 滚翻组合:挑战自我的创编练习 (1)各种滚翻练习 (2)2、3个滚翻组合 (3)小组PK赛 1 4-6 4-6 1×1’30 4-6×5” 4-6×5” 中 三/1、教与学: (1)复习以往学过的各种滚翻动作。如:前滚翻成坐蹲撑;前滚翻分腿起、后滚翻等动作 (2)教师简单的做2、3个滚翻组合动作,然后让学生对教师做过的组合动作进行改编练习 (3)四人一组进行集体改编练习,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帮助 (4)小组PK赛,师生共同点评 (5 )挑战教师:我能行 三/2、要求:动作连贯、衔接紧密
四 11’ 小小CBA:半场三对三 1 1 1 2’ 1’30 1’ 四/1、教与学: (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 (2)教师进行考前动员 (3)组织学生按人数分组进行比赛 (4)集中交流、小结、点评 (5)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学练安全 散点
五 2’ 放松活动:意念放松 1 1’30” 小 五/1、教与学: (1)教师启发学生意念放松 (2)师生共同进行放松练习 五/2、要求:轻松愉快 散点
六 1’ 下课小结 六/1、教与学: (1)集体回忆,小结所学本领表扬 (2)师生呼别,宣布课的结束 (3)回收器材 六/2、要求:认真听讲 散点
场地 器材 垫子 篮球 安全保障 1、准备活动要充分,衣裤的袋中没有硬物 2、器械的后方放置一定宽度和高度的海绵垫 3、合理安排学生学练队形、练习路线及方向 4、加强学生学练安全意识,观察四周,以免发生碰撞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内容主题 中等
40%左右 38%左右
课后 小结年级 五年级 人数 日期 执教
班级 组班形式 自然班 周次 课次
内容 主题 1、小小CBA: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胸前投篮8-(2) 2、综合活动:传接球比快 2-(1) 重点 八字相对 三点一线
难点 积极展示
学习 目标 1.90%学生学会八字相对传接球的动作,养成快速传接球的意识 2.80%学生学会三点一线的投篮的方法,提高投篮命中率 3.养成自我展示大胆勇气
课序 时间 教学 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一 1’ 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 3.检查课堂常规 四列横队
二 5’ 热身操:搏击操 4×8 4’ 小 1.教师讲解热身游戏的方法 2.学生体验游戏快乐 3.师生共同感受游戏快乐 散点
三 14’ 小小CBA: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胸前投篮 1 10 10 1 1×15” 10×15” 10×15” 1×30” 中下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教师与学生两人一组示范“双手胸前传球”动作,引出“八字相对”等动作要领 3.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择难度“传球得分” 4.组织学生进行“双手胸前投篮”的练习,学习“三点一线”的动作要领 5.小组比赛“计时投篮”,引导学生合理的自评 6.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学练安全 7.个人展示、点评、表扬 散点
四 12’ 综合活动:传接球比快 5 2’ 中 1.提出“传接球比快”游戏的要求 目的:加强传、接球的能力,提高学生团队配合能力 方法:把游戏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互相交错站成一个圆圈。每队选一个人站在圆中央,圆中人各持一球,背对背站立。游戏开始,圆中人按同一个方向依次传给本队的每一个人,每人接球后都立即把球传给本队的圆中人,连续进行。 规则:两队互相追赶,超越对方的队为胜。 建议:规定传球方式,双手胸前传球 圆形
五 2’ 放松活动:结伴放松 5 5×10” 小 1.教师引导学生放松 2.师生同练 3.表扬,小结 散点
六 1’ 下课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 2.学生认真听讲 3.师生呼别 4.回收器材 散点
场地 器材 篮球、标志桶、胶带 安全保障 1.选择平整的场地,场内没有杂物(课前检查场地) 2.合理安排学生练习队形及练习路线和方向 3.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是上下肢及腕、肩、踝关节 4.加强学生学练安全意识,注意四周,以免发生碰撞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内容主题 中等
46% 43%
课后 小结年级 五年级 人数 日期 执教
班级 组班形式 自然班 周次 课次
内容 主题 1、小小CBA:突破过人传接球配合、 联合防守8-(6) 2、综合活动:21分过关 2-(2) 重点 快速突分 划块防守
难点 敢于挑战 团结合作
学习 目标 1.70%学生学会突破过人传接球配合的方法,发展配合意识和过人的能力 2.养成勇于挑战的勇气 3.具有友好合作的团队意识
课序 教学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一 课堂常规: 1 1.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 3.检查课堂常规 要求:快、静、齐 四列横队
二 热身 1.伸展体操 2.原地十字运球 5 小 1.教师示范体操,学生跟练 2.教师提出,1向前 2向后,3向左,4向右,学生一人一球体验十字运球 散点
三 小小CBA:突破过人传接球配合、 联合防守 6 中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教师和学生共同示范“突破过人传接球配合”动作,引出“快速突分”的动作要领 3.组织学生分组模仿练习,感悟“快速突分”要领 4.集中交流,示范“联合防守”的动作,总结归纳,引出“划块防守”的动作要领 5.学生分组模仿练习,巩固“划块防守”的动作要领 6.学生进行“传球过10”的比赛 7.鼓舞学生勇于挑战困难,鼓励多练习快评价
四 综合活动:21分过关 1 1 3’ 3’ 中 1.提出“传接球比快”游戏的要求 2.分6组进行比赛,两两相比 目的:提高投篮技术,增强投篮的准确率以及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 方法:游戏者6人一组,通过猜拳确定投篮顺序。游戏开始,第一轮投篮由1号队员在限制区外任何一点投篮,然后其他队员都必须在一号队员选择的投篮点上投篮。第二轮投篮有二号队员在限制区外任何一点投篮,然后其他队员都必须在二号队员选择的投篮点上投篮,以此类推。在罚球线上投中得一分,三分线外投中得三分,其他位置投篮得两分。先达到21分者为胜。 散点 四小组
五 放松、小结、下课 1 1’ 小 1.教师引导学生放松 2.师生同练 3.表扬,小结 4.师生呼别 5.回收器材 散点
安全 保障 1、课前检查场地 2、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3、加强课中教育,预防伤害事故 场地器材 篮球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内容主题 中等
36%左右 32%左右
课后 小结年级 五年级 人数 日期 执教
班级 组班形式 自然班 周次 课次
内容 主题 1、篮球规则 2-(1) 2、小小CBA:半场三对三8-(7) 重点 多跑空挡 盯人防守
难点 团结合作 注意安全
学习 目标 1.80%学会学会半场三对三的规则方法,能自行组织比赛 2.逐步具有拼搏胜利的精神
课序 时间 教学 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一 1’ 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 3.检查课堂常规 四列横队
二 4’ 热身游戏:跳房子 10 10×15” 小 1.教师讲解热身游戏的方法 2.学生体验游戏快乐 3.师生共同感受游戏快乐 散点
三 12’ 篮球规则 1、篮球场地介绍 2、违例和犯规介绍 3、裁判手势介绍 2 2×50” 中 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及视频 2、教师进行裁判手势演示说明 3、组织学生模仿学习并进行考查 4、集中交流、小结、点评 5、教师巡视指导 散点
四 15’ 小小CBA:半场三对三 1 1 2 3 1×2’ 1×30” 2×2’ 3×3’ 中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回顾 2.教师讲解“半场三对三”比赛规则,学生认真听讲,组织学生分组比赛 3.胜利小组示范,引出“多跑空挡”的要领 4.引导学生继续比赛,轮换对抗,强调多练习快评价 5.教师示范,引导观察,学习“盯人防守”的知识 6.轮换比赛,教师参与,强调多练习快评价 7.鼓舞学生勇于挑战困难,鼓励顽强拼搏 八小组 四块篮球场
五 2’ 放松活动:音伴放松 6 6×20” 小 1.教师引导学生放松 2.师生同练 3.表扬,小结 散点
六 1’ 下课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 2.学生认真听讲 3.师生呼别 4.回收器材 散点
场地 器材 篮球 安全保障 1.选择平整的场地,场内没有杂物(课前检查场地) 2.合理安排学生练习队形及练习路线和方向 3.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是上下肢及腕、肩、踝关节 4.加强学生学练安全意识,注意四周,以免发生碰撞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内容主题 中等
41% 40%
42% 41%
课后 小结年级 五年级 人数 日期 执教
班级 组班形式 自然班 周次 课次
内容 主题 1、小小CBA:行进间接球上篮8-(4) 2、荷氏篮球赛 1-(1) 重点 快速传接 二跳三落
难点 接球时机
学习 目标 1.70%的学生学会行进间接球上篮的动作,发展传接球、运球、上篮能力 2.逐步具有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 3.感知篮球乐趣,与伙伴分享快乐
课序 时间 教学 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一 1’ 课堂常规 1 1.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 3.检查课堂常规 四列横队
二 4’ 热身 1.伸展体操 2.原地十字运球 10 5 小 1.教师示范体操,学生跟练 2.教师提出,1向前 2向后,3向左,4向右,学生一人一球体验十字运球 散点
三 15’ 小小CBA:行进间接球上篮 1.三角传球练习 2.跑动中接球上篮 3.传球后跑动中接球上篮 10 10 10 16 中下 1.教师提出.三角传球练习得要求,师生示范,引出“快速传接”的要领 2.学生男女分组,分别在半场篮球场进行练习。 3.教师提出.跑动中接球上篮得要求,并示范 4.学生体验,教师指导 5.教师提出传球跑动中接球上篮得要求,并示范 6.集中交流,集体展示,表扬 7.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强调学练安全
四 12’ 荷氏篮球赛 10 中 1.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及方法学生分组进行两两比赛 A学生分为4人1队,比赛场地为半场篮球场,在罚球圈中选一名学生作为活动篮筐。 B两队猜拳决定发球权,比赛开始,进攻队同队队员之间只能相互传球、投篮、不能运球。防守队员只能依靠截取空中球或者抢断对方失误球,不能抢对方手中得球,或通过身体接触获得球。投篮得分或者对方抢断球后攻守转换。 C规定时间内进球多得队获胜
五 2’ 放松活动 1 2 小 1.教师引导学生放松 2.师生同练 3.表扬,小结 散点
六 1’ 下课小结: 1 1.师生共同回顾 2.师生呼别 3.回收器材 散点
场地 器材 篮球 安全保障 1.选择平整的场地,场内没有杂物(课前检查场地) 2.合理安排学生练习队形及练习路线和方向 3.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是上下肢及腕、肩、踝关节 4.加强学生学练安全意识,注意四周,以免发生碰撞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内容主题 中等
43% 42%
课后 小结年级 五年级 人数 日期 执教
班级 组班形式 自然班 周次 课次
内容 主题 1.小小CBA:运球急停双手胸前投篮8—(3) 2.综合活动:21分过关 2-(1) 重点 快速运球 三点一线
难点 快速互评
学习 目标 1.70%的学生学会三点一线、快速运球运球急停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提高灵敏、协调等素质 2.养成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3.逐步具有友好合作、勇于挑战的精神
课序 时间 教学 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一 1’ 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 3.检查课堂常规 要求:快、静、齐 四列横队
二 3’ 热身游戏: “跨大步” 6 2’30” 小 1.教师讲解热身游戏的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跨大步游戏 3.教师及时点评游戏 要求:愉快、遵守规则 散点
三 16’ 小小CBA:运球急停双手胸前投篮 8 12 8 8×8” 12×8” 8×8” 中 / 大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运球和投篮的动作要领 2.教师运球急停双手胸前投篮动作 3.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择难度“投篮得分” 4.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急停双手胸前投篮”的练习,巩固学习“三点一线”的动作要领 5.小组比赛“计时投篮”,引导学生合理的自我评价 6.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学练安全 7.个人展示、点评、表扬 散点 四小组
四 13’ 综合活动:21分过关 1 1 3’ 3’ 中 1.提出“传接球比快”游戏的要求 2.分6组进行比赛,两两相比 目的:提高投篮技术,增强投篮的准确率以及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 方法:游戏者6人一组,通过猜拳确定投篮顺序。游戏开始,第一轮投篮由1号队员在限制区外任何一点投篮,然后其他队员都必须在一号队员选择的投篮点上投篮。第二轮投篮有二号队员在限制区外任何一点投篮,然后其他队员都必须在二号队员选择的投篮点上投篮,以此类推。在罚球线上投中得一分,三分线外投中得三分,其他位置投篮得两分。先达到21分者为胜。 散点 四小组
五 1’ 放松游戏:“猜猜乐” 6 30” 小 1.教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放松练习 2.师生共同练习 要求:轻松愉快 散点
六 1’ 下课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 2.师生再见 3.回收器材 要求:认真听讲 散点
安全 保障 1.场地平整,没有尖锐的物体,如小石子、钉子等(课前检查场地) 2.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注意踝关节) 3.注意安全、避免碰撞 场地 器材 篮球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内容主题 中等
47.1.% 46.6.%
课后 小结年级 五年级 人数 日期 执教
班级 组班形式 自然班 周次 课次
内容 主题 1、小小CBA:传球跑动接球配合、 盯人防8-(5) 2、综合活动:传接球比快 2-(2) 重点 快传快跑 贴身跟跑
难点 团结合作 多练快评
学习 目标 1.70%的学生学会快传快跑战术配合的方法,发展配合意识和防守意识 2.具有团结合作习惯 3.逐步养成多练快评的学习习惯
课序 时间 教学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一 2’ 课堂常规: 1 1.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 3.检查课堂常规 要求:快、静、齐 四列横队
二 3’ 热身 1.伸展体操 2.原地十字运球 10 5 小 1.教师示范体操,学生跟练 2.教师提出,1向前 2向后,3向左,4向右,学生一人一球体验十字运球 散点
三 16’ 小小CBA:传球跑动接球配合、 盯人防守 16 小 中 中 小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教师和学生共同示范“传球跑动接球配合”动作,引出“一传二跑、快传快跑”的动作要领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感悟要领 4.教师示范“盯人防守”,引出“贴身跟跑”的动作要领 5.学生分组模仿练习,巩固“贴身跟跑”的动作要领 6.学生进行“传球过10”的比赛 7.表扬团结合作的小组,提倡学生多练习快评价
四 12’ 综合活动:传接球比快 5 10 中 1.提出“传接球比快”游戏的要求 目的:加强传、接球的能力,提高学生团队配合能力 方法:把游戏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互相交错站成一个圆圈。每队选一个人站在圆中央,圆中人各持一球,背对背站立。游戏开始,圆中人按同一个方向依次传给本队的每一个人,每人接球后都立即把球传给本队的圆中人,连续进行。 规则:两队互相追赶,超越对方的队为胜。 建议:规定传球方式,双手胸前传球 圆形
五 2’ 放松、小结、下课 1 3 小 1.教师引导学生放松 2.师生同练 3.表扬,小结 4.师生共同回顾 5.师生呼别 6.回收器材 散点
安全 保障 1、课前检查场地 2、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3、加强课中教育,预防伤害事故 场地器材 实心球*10个;小篮球*15副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内容主题 中等
34%左右 30%左右
课后 小结年级 五年级 人数 日期 执教
班级 组班形式 自然班 周次 课次
内容 主题 1.小小CBA:绕标志物运球 8—(1) 2.综合活动:圆圈对抗赛 1—(1) 重点 手不空球
难点 动作协调
学习 目标 1.90%的学生学会绕多个标志物的运球动作,发展身体协调性 2.具有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 3.感受篮球乐趣,养成对体育的热爱
课序 时间 教学 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一 1’ 课堂常规 1’ 1.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 要求:快、静、齐 四列横队
二 3’ 热身游戏:找朋友 1 3’ 中 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慢跑+听令找朋友游戏 2.师生共同进行游戏 3.小结、表扬 要求:热身积极 一路纵队 散点
三 16’ 小小CBA:绕标志物运球 1、运球折返(5米) 2、树林绕桩(10米) 3、游戏:“绕桩接力赛” (10米) 4、游戏:“绕桩接力赛” (15米) 3 6 3 1 30” 1’ 2’30” 2’30” 大 1.教师组织学生回顾运球并讲解相关知识 2.教师营造“树林里的篮球课”的教学情境,提出运球绕过树桩的练习要求并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引出“手不空球” 的动作要领。 3.分组分区域进行树林绕桩(10米),教师巡视指导 4.提出“绕桩接力赛”游戏的规则,小组两两结伴依次进行比赛(10米) 5.集中讲解,纠正动作,强调互练互评 6.两组合并,交换伙伴,进行“绕桩接力赛” 游戏(15米),教师巡视指导并不断强调分区域依次比赛的安全提示 7.集体小结,表扬并小结运球绕桩的动作要领 要求:降低重心,眼睛向前注视、臂部和肩部自然放松 ↑ 5米 ↓ 10米 15米
四 13’ 综合活动:圆圈对抗赛 1、小组体验 2、小组比赛 (1分钟) 3、决赛 2 3 1 30” 1’30” 1’30” 中 提出“圆圈对抗赛”游戏的要求 分组比赛,积分多的两队最后进行决赛 目的:加强学生控制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对抗能力。 方法:将游戏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进行运球对抗赛。游戏者两两在圆圈内边运球边互相靠与捅球,凡球或身体出圈者告负。 规则:胜者得一分,两队累计分高者为胜,不得用脚踢球。 散点
五 1’ 放松 1 30” 小 1.教师提出放松要求2.集体听指令进行放松练习 要求:放松、愉悦 散点
六 1’ 下课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 2.师生再见 3.回收器材 要求:认真回顾 散点
安全 保障 1.场地平整,没有尖锐的物体,如小石子、钉子等(课前检查场地) 2.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注意踝关节) 3.注意安全、避免碰撞、有自我保护意识 场地 器材 篮球、标志桶、计分板、胶带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内容主题 中等
45.7% 44.8%
课后 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