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群文阅读复习 16 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群文阅读复习 16 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1 09:3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四部分 1+X群文阅读精练
八年级上册
16* 与朱元思书
吴均
目录
01
全文精析精练
02
考点演练
03
群文比较阅读
全文精析精练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随文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同样的颜色
跟、随
向东或向西
表示约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上总领全篇,内容上赞美山水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染清澈透明的环境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人物轻松闲适的心情。
内容精解(理解填空)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 )箭,猛浪若奔( )。
随文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浅青色
超过
飞奔的马
作者先从颜色、深度正面写江水的清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写江水的清澈,这两句都着眼于静态;“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水的湍急,着眼于动态。
动静结合,突出富春江水之“异”。
内容精解(理解填空)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
随文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

高,这里作动词用,
指向高处伸展
远,这里作动词用,指向
远处伸展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冲击,撞击
形容水声清越
嘤嘤( )成韵。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鸟鸣声
同“啭”,鸟
鸣,这里指蝉鸣
至、到达
指平息名利之

筹划、治理
同“返”,返回
树木的枝干
互相掩映
作者先化静为动,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山高耸勃发之美;再以动衬静,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写出春天山中幽静生机的景象。
文中的山水“独绝”在哪里?(教材母题)
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内容精解(理解填空)
作者对富春江奇特秀丽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追逐利禄之徒的蔑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主旨
思维导图
1. 旅途中人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意境。
2. 《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演练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3. 《与朱元思书》中作者面对奇山异水,不由得发出了一番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文言词汇选择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任意东西/目似暝,意暇甚
B. 奇山异水/不宜异同
C. 蝉则千转不穷/欲穷其林
D. 窥谷忘反/然后能自反也
C
1. C【解析】A. 心意/神情;B. 奇异/不同;C. 穷尽;D. 同“返”,返回/反思。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从流飘荡/隶而从者
B.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杂然相许
C. 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
D. 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
A
2. A【解析】A. 跟、随;B. 表约数/赞同;C. 凭、依/背;D. 平息/叹息。
1.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马。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蝉长久不断地叫,猿持续不停地啼叫。
5.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些想像鸢鸟那样飞到天上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
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7.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偶尔还能见到阳光。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与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群文比较阅读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原文
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④尘念,此际暂生。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美景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
参考译文
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而且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坐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下,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上谷中传来猿猴的哀号和禽鸟的鸣叫。平生的老朋友,距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此时突然产生。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修竹千余竿 ______________
(2)不能殚记 ________________
(3)此三泰也 ________________
(4)随意乱书 ________________
修长。
尽。
安适。
书写。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流 水 周 于 舍 下 飞 泉 落 于 檐 间 红 榴 白 莲 罗 生 池 砌。
平生的老朋友,距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此时突然产生。
/
/
/
4. 《与朱元思书》和本文都写到了猿鸣,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它们各自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写“猿鸣”,表现了富春江的勃勃生机。本文中“猿鸣”是环境描写,情景交融,深情诚挚地表达了诗人对挚友微之的怀念。
5. 《与朱元思书》和《与元微之书》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试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之徒的蔑视和对美好自然的喜爱赞美,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与元微之书》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之情,同时包含着作者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以及一丝孤寂惆怅之感。
(二)阅读《与朱元思书》与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原文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②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③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释】①辋(wǎng)水:车轮状的湖水。 ②轻鲦(tiáo):即白,鱼名。 ③黄檗(bò):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游览。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车轮状的湖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参考译文
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
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用这样的闲事邀请你吗?但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足下方温经 ______________
(2)多思曩昔 ________________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在。
从前。
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
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深 巷 寒 犬 吠 声 如 豹 村 墟 夜 舂 复 与 疏 钟 相 间。
4. 《与朱元思书》和本文描写景物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字最能概括景物的妙处;本文中“_______”字最能表现作者的感受。
/
/
/


5. 《与朱元思书》和本文在写景中都寄托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与朱元思书》结尾处的议论意在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本文结尾处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鄙弃功名利禄,向往宁静闲适的生活 (或: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和避世退隐)
想象春光的优美动人,期盼友人
春天能够前来同游故山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