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群文阅读复习-28 大道之行也 《礼记》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群文阅读复习-28 大道之行也 《礼记》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31 21:2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四部分 1+X群文阅读精练
八年级下册
28 大道之行也 《礼记》
目录
01
全文精析精练
02
考点演练
03
群文比较阅读
全文精析精练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 )能( ),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 ),不独子( )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 )、
随文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指品德高尚
同“举”
指才干出众
培养
以……为亲
父母
以……为子
子女
同“鳏”,老而无妻
老而无夫
孤( )、独( )、废疾( )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 ),故外户( )而不闭( )。是谓大同。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的人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作乱害人
兴起
从外面把门带上
用门闩插上
本文描述的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
①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内容精解(理解填空)
归纳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教材母题)
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内容有:选贤举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主旨
思维导图
第一层(……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是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第二层(……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1.《大道之行也》一文中告诉我们要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养儿女的心意也用在其他人身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演练
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2.在大同社会里,现实社会中的“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等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盗窃乱贼
外户而不闭
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独子其子/子未学礼乎
B.盗窃乱贼而不作/吾视其辙乱
C.故外户而不闭/月色入户
D.是谓大同/秦王谓唐唯曰
C
1.C【解析】A.以……为子/对人的尊称;B.作乱/凌乱;C.门;D.叫作,称为/对……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B.选贤与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盗窃乱贼而不作/其中往来种作
C
2.C【解析】A.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说;B.指才干出众/能够;C.因此;D.兴起/劳作。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谋图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一)阅读《大道之行也》与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群文比较阅读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原文
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先王厌恶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进行区分,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
参考译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制礼义以分之/男有分
B.以养人之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C.两者相持而长/幼有所长
D.是礼之所以起也/是谓大同
D
1.D【解析】A.区分/职分,职守;B.调养/供养;C.增长/成长;D.这。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求 而 无 度 量 分 界 则 不 能 不 争 争 则 乱
乱 则 穷。
4.根据本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避免天下混乱;确定人们的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5.根据本文的阐述,说说“礼”为什么会产生,本文的“礼”对于《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或:是为了平衡物质和欲望两者之间的关系)。“礼”指的是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大同”是一种“天下为公”的理想的社会形态;“礼”是实现大同社会的一种具体手段。
(二)阅读《大道之行也》与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
原文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打,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
参考译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必兴天下之利 ________________
(2)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 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
攻打。
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君 臣 不 惠 忠 父 子 不 慈 孝 兄 弟 不 和 调
此 则 天 下 之 害 也。
4.结合《大道之行也》和本文,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