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第一部分 广东中考名著阅读考点解析
目录
01
02
备考策略
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中明确提出:
课标解读
1.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中明确要求:
1.阅读革命文学作品,如《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体会、评析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2.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艾青诗选》《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根据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业质量”第四学段(7~9年级)中明确规定:
3.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拓展名著阅读。借助多种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说明推荐理由;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
续表
学业质量描述 训练导向
能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向他人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 1.从内容和主题整体把握作品。
2.从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赏析作品。
续表
学业质量描述 训练导向
能概括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和典型事件,并归纳总结出一些文化现象。 1.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2.概述经典情节。
3.分析人物形象。
统编教材推荐的必读名著
册数 名著 篇目 文体 作者 考查 情况 统编教材节
选情节
七年级 (上) 《朝花 夕拾》 散文 鲁迅 2016年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上)
《朝花夕拾》精彩选篇(五猖会)(七上)
《阿长与〈山海经〉》(七下)
《藤野先生》(八上)
册数 名著篇目 文体 作者 考查 情况 统编教材节
选情节
七年级 (上) 《西游记》 古典 小说 吴承恩 2010、2014、 2019年考 《西游记》精彩选篇(孙行者一调芭蕉扇)(七上)
七年级 (下) 《骆驼 祥子》 现代 小说 老舍 2007年考 《骆驼祥子》精彩选篇(介绍各派车
夫与祥子)(七下)
《海底两万里》 科幻 小说 儒勒·凡尔纳 (未考) 《海底两万里》精
彩选篇(海底散步)(七下)
续表
册数 名著篇目 文体 作者 考查 情况 统编教材节
选情节
八年级 (上) 《红星照耀中国》 报告 文学 埃德加·斯诺 2020、2022年考
《昆虫记》 科普 作品 法布尔 (未考) 《蝉》(八上)
八年级 (下) 《傅雷家书》 书信 傅雷、 朱梅馥、 傅聪 (未考)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外国小说 奥斯特洛夫斯基 2022年考
续表
册数 名著篇目 文体 作者 考查 情况 统编教材节
选情节
九年级 (上) 《艾青诗选》 诗歌 艾青 (未考) 《我爱这土地》(九上)
《水浒传》 古典 小说 施耐庵 2008、2012、 2018年考 《智取生辰纲》(九上)
续表
册数 名著篇目 文体 作者 考查 情况 统编教材节
选情节
九年级 (下) 《儒林外史》 讽刺 小说 吴敬梓 2021年考 《范进中举》(九上)
《简·爱》 外国 小说 夏洛蒂·勃朗特 (未考)
续表
2022年中考是“双减”政策实施后首个中考。语文试题紧扣课标,依标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
题目设置上,最大的不同在于把往年考查名著阅读的附加题删去,将名著阅读融入“积累运用”版块,情境性、综合性更强,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解决问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考点透视
名著(综合考查):选用教材推荐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采取新的考查方式——综合考查。这种考查方式一是降低名著阅读的考查难度,二是加大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
真题回放(一)(2022年广东省中考——《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任务三: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名著内容和人物相符。(2分)
班刊栏目:青春榜样
人物 特点 名著内容
“红小鬼” 坚韧不拔,一心向党 ①________
保尔 刚强不屈,奋斗不止 ②________
A. 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他日夜盼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回到战斗的队伍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B. 他以稍微带点激动的语调回答说:“……我是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的,现在如此,而且,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
C. 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有许多人是出征山西期间加入红军的。
2.任务四:请从青春榜样(“红小鬼”和保尔)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在班刊栏目“致敬榜样”中写下你的感悟。(4分)
致敬的榜样是 。
我向您致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 点 探 源 关 注 教 材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形象分析、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试题解析 2022年中考名著考查6分,分2题。
考点分析1(基本内容):第1题是考查名著的基本内容。
【备考策略】从题目命制的情况来看,强调学生对名著基本内容的了解和理解。
考点分析2(人物形象+阅读感悟):第2题考查的是学生能否结合作品中的人物传达自己的阅读感悟。
【备考策略】在对作品人物形象把握的基础上强化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并且能有条理地表达。
参考答案 1.①C ②A
2.示例一:“红小鬼” 您小小年纪投身革命,踏上漫漫长征路,历尽艰辛。您激励我们要有使命和担当,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
示例二:保尔 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仍以文学创作为武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您教会我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不能碌碌无为,也不能虚度年华,要为理想奋斗、拼搏!
真题回放(二)(2021年广东省中考——《儒林外史》片段阅读)
说着,汤相公走了进来,作揖坐下。说了一会闲话,便说道:“表叔那房子,我因这半年没有钱用,是我拆卖了。”虞博士道:“怪不得你。今年没有生意,家里也要吃用,没奈何卖了,又老远的路来告诉我做嗄?”汤相公道:“我拆了房子,就没处住,所以来同表叔商量,借些银子去当几间屋住。”虞博士又点头道:“是了,你卖了就没处住。我这
里恰好还有三四十两银子,明日与你拿去典几间屋住也好。”汤相公就不言语了。
杜少卿吃完了酒,告别了去。那两人还坐着,虞博士进来陪他。伊昭问道:“老师与杜少卿是甚么的相与?”虞博士道:“他是我们世交,是个极有才情的。”伊昭道:“门生也不好说,南京人都知道他本来是个有钱的人,而今弄穷了,在南京躲着,专好扯谎骗钱。他最没有品行!”虞博士道:“他有甚么没品行?”伊昭道:“他时常同乃眷上酒馆吃酒,所以人都笑他。”虞博士道:“这正是他风流文雅处,
俗人怎么得知。”储信道:“这也罢了。倒是老师下次有甚么有钱的诗文,不要寻他做。他是个不应考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好也有限,恐怕坏了老师的名。我们这监里有多少考的起来的朋友,老师托他们做,又不要钱,又好。”虞博士正色道:“这倒不然。他的才名,是人人知道的,做出来的诗文,人无有不服。每常人在我这里托他做诗,我还沾他的光。就如今日这银子是一百两,我还留下二十两给我表侄。”两人不言语了,辞别出去。
1. 下列有关虞博士的四件事,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答应给汤相公银子去典屋住 ②主祭泰伯祠
③补南京国子监博士 ④救助落水的庄农人家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2. 吴敬梓 320 周年诞辰之际,某校文学社刊物开设“《儒林外史》‘真儒’ 风采”栏目,请结合原著,完成下表。(4 分)
“真儒”推荐表
说明:推荐的人物不得重复。
推荐人物 推荐理由
1 虞博士 他中进士后如实上报年龄,为遭污蔑的杜少卿辩解,可见他是光明磊落、仗义执言的真儒。
2
3.讽刺是《儒林外史》突出的艺术特色,请以伊昭或原著中另一个人物为例,简要分析作品如何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达到讽刺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 点 探 源 关 注 教 材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第1、2题考点分布在教材第65页】 “某些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会塑造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例如《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征君等。这些正面人物的嘉言懿行,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更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第3题考点分布在教材第65页】“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试题解析 2021年中考名著考查10分,分3题。考查的是九年级下册推荐的必读名著《儒林外史》。
考点分析1(基本内容):第1题是考查名著的基本内容,考点分布在概述选段外的相关情节。
【备考策略】从题目命制的情况来看,第一题考查名著相关片段的联系,要求考生熟悉名著的经典情节,特别要关注情节的前后勾连。
考点分析2(人物形象):第2题要求考生熟悉作品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并能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归纳分类。
试题解析 【备考策略】考生应以“真儒”为突破口把握解题方向。
考点分析3(艺术特色):第3题的考点是结合选文或原著情节,简析作品的讽刺手法。
【备考策略】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能体会作品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本题考生可结合教材课文《范进中举》(《儒林外史》的节选)中“范进”作答,由课内到课外,体现的是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的考查方向。
参考答案 1.D
2.示例一:庄绍光 在他应征被召到朝廷时,朝中权臣拉帮结派,他断然拒绝了朝臣笼络,决不与小人为伍,可见他是不贪图名利、不屈节于权贵的真儒。
示例二:杜少卿 在皇上征辟时装病拒绝出仕,坚决拒绝了汪盐商请他作陪王知县,可见他是藐视功名、不屑富贵的真儒。
示例三:王冕 刻苦自学,卖画为生,京官危素想约见王冕,翟买办请不动,时知县亲自来拜,王冕离乡躲避,朝廷征聘他做官,他却归隐会稽山,可见他是不事权贵、淡泊名利的真儒。
参考答案 3.示例:周进六十多岁了,连个秀才也不是,在到省城参观贡院时,一头撞去号板,醒来后又哭又滚,口吐鲜血直到众人借钱才不哭。作品通过周进从撞号板,哭了又哭到不哭的一连串动作,反映出周进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把一个对科举抱有幻想而又备受压抑、走投无路而又欲罢不能的老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让读者在对周进滑稽的举动感到好笑之余,又为其感到悲哀,在人物悲喜的矛盾中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真题回放(三)(2020年广东省中考——《红星照耀中国》不同片段比较阅读)
(A)邓发?邓发……哦,是的,邓发就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而且还有,我的天,还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啊!
邓发泄露了他的身份,快乐得跳起舞来。他被这有趣的局面所鼓舞,就无法压制他的兴奋;他,这著名的“共匪”,现在是生活在敌人的营幕之中,拿他的鼻子碰着到处密布的侦探呢。
(B)不过我急于把它找回来的直觉,是绝对正确的。因为第二天蒋委员长突然到西安来了,这天的早晨街上完全断绝了交通。通到城里去的所有道路,都排列着宪兵和军队,沿路的农民都被从家里赶了出去,有几家看不上眼的小屋也完全被拆毁。那时候我们的汽车要通过那条路到渭水,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条路接近高度警戒着的飞机场。
委员长的到临与仍旧新鲜地留在我的脑子里的场面——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等在红色中国的街道上闲庭信步,形成了一种不易忘掉的对照。委员长并没有被悬赏通缉,这生动地表明谁怕百姓,谁相信百姓。但是即使在西安为了保护委员长的生命而布置的一切戒备,仍被证明并不充分,因为在保卫他的这一军队内部,也已有他的很多敌人。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1. 选文A中的邓发见“我”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选文B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2分)
2. 原著具有鲜明的态度,请从选文A、选文B中各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原著,概括作者阐明的主要见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探源 关注教材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第1题考点分布在教材第66页】“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
【第2题考点分布在教材第68页】“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这当中必然会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第3题考点分布在教材第68页】“要善于体会和辨别作者对于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试题解析 2020年中考名著考查10分,分3题,一道填空题,两道简答题。考查的是八年级上册推荐的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
考点分析1(情节概述):第1题是考查名著的基本内容,考点分布在概述选段外的相关情节。
【备考策略】从题目命制的情况来看,第1题考查名著相关片段的联系,要求考生熟悉名著的经典情节,特别要关注情节的前后勾连。
考点分析2(主题探究):第2题要求考生结合选文分析,注意这一重要提示——“从选文A、选文B中各举一例”,题干的暗示降低了本题的难度。
试题解析 【备考策略】考生应以“鲜明的态度”为突破口,把握解题思路,结合阅读积累、作品的写作背景等明确作者褒贬的态度,注意要结合选文中的具体语句作答。
考点分析3(感情评价):第3题的考点是联系原著,概括作者的见解。
【备考策略】这要求考生平时阅读作品时深入理解、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并学会系统提炼和概括,难度相对较大。此类题目还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应读细、读懂并学会思考和 分析。
参考答案 1. 护送“我”进入苏区 装有日记本、笔记本、胶卷、共产党杂志、报纸和文件等物品的提包
2. 选文A:得知眼前人就是被悬赏通缉的要犯邓发时,作者禁不住流露出对邓发的钦佩、对国民党侦探的嘲讽;选文B:将共产党领袖和蒋介石对待民众的不同态度做对比,表现国民党不得民心,而共产党深得民心,也表明了作者对共产党的拥护和肯定。
参考答案 3. ①共产党及红色军民不是“赤匪”,而是为国家和民族命运浴血奋战的优秀中华儿女;②红色苏区政府组织严密、政策合理、群众基础牢固,生命力越来越旺盛;③国民党反动派已经激起老百姓的仇恨和反抗,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深受民众欢迎,中国的未来属于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④长征成功地实现了战略大转移;⑤“西安事变”不是“政变”,而是“兵谏”,它的和平解决,促成国共停止内战。
真题回放(四)(2019年广东省中考——《西游记》片段阅读)
①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八戒仔细看时,原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
②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
问:“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是那里来的?拿上来!”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峰,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行者道:“你是那里来的夷人?”八戒低着头道:“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
在这随班点扎。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甚么夷人!”行者笑道:“抬起头来我看。”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行者忍不住笑道:“猪八戒。”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正是!正是!我是猪八戒!”他又思量道:“认得就好说话了。”
③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有甚贬书,拿来我看。”八戒道:“不曾冲撞他。他也没甚么贬书,也不曾赶我。”行者道:“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八戒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节选自《西游记》)
1. 选文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______________;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______________。(2分)
2. 《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 2019年中考名著考查10分,分3题,一道填空题,两道简答题。选取的是《西游记》中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考点分析1(情节概述):第1题是考查名著的基本内容,考点分布在概述选段外的相关情节。
【备考策略】从题目命制的情况来看,第1题考查名著相关片段的联系,要求考生熟悉名著的经典情节,特别要关注情节的前后勾连。
考点分析2(艺术特色):第2题要求考生结合选文分析《西游记》语言风格诙谐幽默的特点,注意这一重要提示——“从选文中举出一例”,题干的暗示降低了本题的难度。
试题解析 【备考策略】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能仔细阅读选文,结合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作答,注意要结合选文中的具体语句,否则就容易犯架空分析的惯病。
考点分析3(综合考查):第3题的考点是结合原著情节,分析孙悟空或猪八戒的形象特点。答题时,考生既要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又要结合题干中的“动物性、神性和人性”分析创作手法的特点,综合考查了故事情节+人物特点+艺术手法,难度相对较大。
【备考策略】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在阅读名著时应结合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综合性的阅读思考和分析,体会作品突出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1. 花果山 黄袍怪
2. 示例一:如“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中,“溜”和“挤”等动作滑稽可笑,把八戒不敢见悟空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示例二:如“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中的“好道认得嘴”,通过俏皮的语言,突出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表现出其憨厚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参考答案 3. 孙悟空:①动物性——长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脸,具有猴子机敏、乖巧、好动的习性;②神的本领(神性)——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奇本领;③人的特点(人性)——心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
猪八戒:①动物性——猪八戒嘴脸和猪相似,有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②神的本领(神性)——天蓬元帅出身,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③人的特点(人性)——爱耍小聪明,爱在师父面前进孙悟空的谗言、动不动就喊“退缩”等。
真题回放(五)(2018年广东省中考——《水浒传》片段阅读)
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却答应道:“晁盖这厮,奸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何涛道:“相烦押司便行此事。”宋江道:“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只是一件,这
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便好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 这件公事,非是小可,不当轻泄于人。”何涛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宋江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务,倦怠了少歇。观察略待一时,少刻坐厅时,小吏来请。”何涛道:“望押司千万作成。”宋江道:“理之当然,休这等说话。小吏略到寒舍,分拨了些家务便到,观察少坐一坐。”何涛道:“押司尊便,小弟只在此专等。”
宋江起身,出得阁儿,分付茶博士道:“那官人要再用茶,一发我还茶钱。”离了茶坊,飞也似跑到下处。先分付伴当去叫直司在茶坊门前伺候:“若知县坐衙时,便可去茶坊里安抚那公人道:‘押司稳便’,叫他略待一待。”却自槽上鞁了马,牵出后门外去;拿了鞭子,慌忙的跳上马,慢慢地离了县治。出得东门,打上两鞭,那马拨喇喇的望东溪村撺将去,没半个时辰,早到晁盖庄上。
(节选自《水浒传》)
1. 结合原著,选文中晁盖犯的“迷天大罪”是指_______ _______。(2分)
2. 宋江为救晁盖,具体是怎样做的?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水浒传》108将聚义梁山的原因有多种,请结合原著,写出其中的四种及对应的一个人物。(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 2018年中考名著考查10分,分3题,一道填空题,两道简答题。选取的是《水浒传》中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考点分析1(情节概述):第1题是考查名著的基本内容,考点分布在概述选段外的相关情节。考题明显的特点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与教材中的《智取生辰纲》一文联系起来。
【备考策略】从题目命制的情况来看,第1题考查名著相关片段的联系,要求考生熟悉名著的内容,重视教材中名著导读相关的提示或教材中名著选文相关的内容。
试题解析 考点分析2(情节概述):第2题要求考生结合选文分析,注意这一重要提示——“结合选文”,题干的暗示降低了本题的难度。
【备考策略】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能仔细阅读选文,根据选文归纳出答案,考查的是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考点分析3(体验看法):第3题的考点是结合原著情节,分析人物上梁山的原因,考查范围非常广泛,还要结合人物进行分析和思考,综合考查了故事情节+阅读体验+人物特点,难度相对较大。
试题解析 【备考策略】考生应选择相对熟悉的人物,以人物为基点来辐射、组织答案。考生首先应抓住人物,再进行情节扩展,分析情节的内涵,这不仅要求考生阅读,更要求考生在阅读中思考分析。
参考答案 1. 在黄泥冈劫走梁中书送给蔡京的生辰纲
2. 用谎言骗取何涛的信任,表明协力办差的决心;以知县未“坐厅”为由,拖延何涛与知县相见;以分拨家务为由,脱身去给晁盖报信;安排直司见机行事稳住何涛,拖延时间。
参 考 答 案 3. 示例:①因吃了官司或逃避官司而被逼上梁山的,如林冲(宋江、武松、晁盖、鲁智深、杨志、柴进、雷横、石秀等)。
②原来就分散在各山头做寨主强人,自愿加入的,如王矮虎等。
③本就在江湖上做偷盗打劫勾当,主动投奔的,如孙二娘等。
④因与梁山泊或其他山头好汉结交而随之上山的,如李逵等。
⑤被梁山英雄用计骗来的或硬拉上山的,如秦明等。
⑥被梁山英雄打败后拉去入伙的,如扈三娘等。
备考策略
阅读关注点1:情节概述
关注点 阅读时要求简单概述文段的情节或主要内容。
答 题 思 路 解答此类题,同学们必须熟记每部名著中的关键故事情节(关系人物命运、生死攸关的情节),并会简述关键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时一定要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复习。可以采用归纳法,把名著中同一人物的主要事迹及与之相关的主要情节概括出来,归纳在一起。同学们在熟读并融会贯通之后,就能轻松自如地应对此类考题了。
阅读关注点2:人物形象
关 注 点 1.结合人物描写,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对人物进行评价。
2.结合故事情节,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对人物进行评价。
答 题 思 路 第1类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选段中具体的人物描写或情节描写,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回答这一类问题,首先要对名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次要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认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性格 特点。
答 题 思 路 【答题模式】性格特点+体现相关性格特点的选段内容。
【答题注意事项】要求结合选段的具体语句或内容来分析的问题,在答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去组织答案,注意要结合选段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否则解答是不完整的。第2类题,要求结合选段外的其他情节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回答此类题,首先要熟悉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已经掌握此人物相关的情节,这是答题的基础;其次,要把不同的性格和相关联的情节结合起来,组织答案。
【答题模式】性格特点(要注意全面、多角度)+选段外体现性格特点的相关情节内容。
阅读关注点3:艺术特色(语言特色)
关 注 点 此题型要求赏析语言特色或写作手法等。
1.赏析语言特色的题,要求对名著选段中的语言进行鉴赏;要求分析某个词语的表达效果;要求赏析某个句子的语言美。
2.赏析写作手法的题,要求指出选段或某部分内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指出其作用。
答 题 思 路 第1类题,要求赏析语言特色,首先,要找出或选定符合要求的语句、语段;其次,选取品析语言角度(可以选择从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从品味动词、形容词,从赏析描写语句等方面入手赏析语言表达效果),对语言进行赏析。
【答题模式】语言特色+例句(概括语言或引用语言)+点评(特点、作用、感受等)。
第2类题,要求赏析写作手法。首先,要判断选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然后,再根据选段内容,分析此写法的作用。2016年考查的就是此类题。
答 题 思 路 【答题模式】判断写作手法+结合选段或原著内容分析其作用。
【解题示例】(2016广东)欲扬先抑(判断写作手法)。作用:①为下文写两人冰释前嫌埋下伏笔;②为刻画范爱农的形象和突出他的悲剧命运起了重要的作用(结合选段或原著内容分析其作用)。
阅读关注点4:主题探究
关 注 点 这类题要求联系原著,结合选文内容内容,探求作品的主题思想(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等);或根据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段情节,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看法等。
答 题 思 路 解答体验看法类题目时,要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围绕作品主题,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明地回答。
【答题模式】①借助情节和内容的分析理解,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及目的,从而概括出主题思想。②联系写作背景、作家的思想观点及创作意图挖掘出主题。③通过分析人物的形象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把握主题。
阅读关注点5:感悟评价
关 注 点 这类题要求考生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整部作品的写作背景、思想倾向、写作意图等,特别是2022年的中考名著阅读考查题目更清晰地体现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更切实地落实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读名著的要求。
答题 思路 “整本书阅读”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因此把握整体特别重要,考生可利用本书的思维导图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其次要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等深层阅读的信息量,化繁为简,如《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包括领袖风采、红军将领、红军战士等;二是事——重大历史事件,如“西安事变”、红军长征的经过、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等。这本书虽然内容繁多,但线索清晰,考生阅读积累时抓住“人、事”两条线索,最终落实到一个基础点——作品多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以此为基点辐射答题,就能扣紧作者的主题思想。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