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1、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威尼斯大都动脑筋: 1、通过这些商路,东西方各国有
哪些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2、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
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1、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2、阿拉伯数字动脑筋:1、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发明创
造的?为什么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2、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
么方法表示1-10这十个数字?阿拉
伯数字的发明有何作用?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1、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2、阿拉伯数字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1、马可·波罗来中国的原因
马可·波罗启程东来课本剧:人物有:马可·波罗及其父亲和叔叔,元世祖,旁白 父亲:马可·波罗,你为什么要跟去遥远的中国,这一去
路途遥远,条件恶劣,你才只有17岁,能坚持了吗?
马可·波罗:我已经仰慕中国很久了,中国那里有先进的
科学技术和古老的文化,我去中国就是要了解那里的一切,
还有他的繁华富庶,都深深吸引着我,我一定不怕困难,
请父亲准我。
旁白:(马可·波罗随着叙述的内容表演)马可·波罗一行
从威尼斯出发,先到达地中海然后大沿“丝绸之路”东进,
他们时而乘船,时而骑马,时而骑骆驼,时而步行。历经
三年,终于到达元朝的都城大都。
元世祖:马可·波罗,你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在这
里生活为我们元朝效命吧。
旁白:就这样,聪明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以后得到元世祖
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廷中任职。很快学会了汉语和蒙
古语,曾奉命外出视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留下他的
足迹,在中国生活了17年后,从海路回国。 一段无聊的铁窗生涯
一本改变了世界的旷世奇书。它“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
———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芬奇在欢迎我国参加马可·波罗东游700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时如是说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1、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2、阿拉伯数字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1、马可·波罗来中国的原因
2、《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动脑筋:1、《马可·波罗行纪》可以说给整个欧洲带
来了中国文明之光,对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
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他的《马可·波罗行纪》向西方展示了迷人
的东方文明,介绍了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
富有,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
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
友好往来。 2、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有哪些
重要的历史意义呢? 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
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的联系和友谊;传播了
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和文
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
体。 3、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国际交流的使者,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要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学习和掌握
西方的语言,有一个开放的国际意识。中意友谊源远流长2004年10月马可波罗34代孙帕多莱基亚先生来西湖“祭祖 ”练一练:1.文化交流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篇章。对下图(阿拉伯数字图)文化成就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民族是
A.古代印度人 B.古代埃及人
C.古代阿拉伯人 D.古代波斯人 2.世界文明是在不断冲撞和融合中向前发展的,把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从东方传入西方的是( )
A.古代印度人 B.古代阿拉伯人 C.古代罗马人 D.古代日本人3.《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这种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是
A、印度 B.巴勒斯坦 C罗马 D.麦加 CBD4.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5.两位学生正在争论阿拉伯数字到底是谁创造的,经查证后确定是( )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印度人 D.阿拉伯人 6.现在被世界广泛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发明的( )
A.古阿拉伯人 B.古印度人 C.古罗马人 D.古希腊人 CBB7.世界文明交流史上,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的著作是( )
A.《荷马史诗》 B.《马可·波罗行纪》
C.《俄狄浦斯王》 D.《哈姆雷特》8.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中国元朝生活了17年,游遍大江南北,其游记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这位旅行家是( )
A.哥伦布 B.马可·波罗 C.张骞 D.徐霞客 BB9.阅读下列材料:
乔治·萨顿:"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
请回答:
(1)你是否赞同乔治·萨顿说的?你的根据是什么?
赞同。阿拉伯在东西方交流中吸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2)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
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二、非选择题 10.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来到过中国,你知道他是谁吗?是哪国人?
马可·波罗。意大利人。
(2)他在历史上主要活动有哪些?
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与热那亚人作战;传播了东西方文化。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地提取、整理课文中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方法。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5.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图示归纳法、直观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材中的图文史料、网上下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元朝时,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这个人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他的事情。
【讲授新课】
一、阿拉伯数字
挂《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说明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引导学生弄清陆地和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沿途的自然条件、重要地点。讲述早期人类结绳、刻木记事的故事和古代印度人发明0~9十个数字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字、数字的发明来源于生活,科学技术的发明同样来源于生活。
阿拉伯人把中国古代的发明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阿拉伯人学会0~9的计数方法并对其加以改造,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把“0~9”这十个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的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理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让学生阅读本目课文内容,了解马可·波罗来元朝的前后、经过及其在元朝的生活工作经历,认识马可·波罗不仅把意大利的文化带到了中国,而且还向西方传播了中国和东方的文明与文化,是东西方友好交流的重要使者。回忆中国古代史内容,分析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元代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使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和东方的向往与神秘感;元朝时期,中国对外的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元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的政策,更促进了中外交往的发展)。
讲述马可·波罗一行来中国途中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组织学生讨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响”,之后教师总结:它“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芬奇在欢迎我国参加马可·波罗东游700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时所说),向西方介绍了当时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非洲东部各国的情况;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提问: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伪造成的。对此,你怎么看?组织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组织学生讨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历史意义?你打算如何做国际交流的使者?”之后,教师概括总结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课堂小结】
展示本题知识结构图,通过问答的形式小结。
【练习巩固】
展示课堂练习让学生训练,然后讲解。
【布置作业】
各地区指定配套教辅材料中的相关练习。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选择题
1.文化交流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篇章。对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民族是
A.古代印度人 B.古代埃及人
C.古代阿拉伯人 D.古代波斯人
2.世界文明是在不断冲撞和融合中向前发展的,把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从东方传入西方的是( )
A.古代印度人 B.古代阿拉伯人 C.古代罗马人 D.古代日本人
3.《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这种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是
A、印度 B.巴勒斯坦 C罗马 D.麦加
4.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5.两位学生正在争论阿拉伯数字到底是谁创造的,经查证后确定是( )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印度人 D.阿拉伯人
6.现在被世界广泛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发明的( )
A.古阿拉伯人 B.古印度人 C.古罗马人 D.古希腊人
7.世界文明交流史上,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的著作是( )
A.《荷马史诗》 B.《马可·波罗行纪》C.《俄狄浦斯王》 D.《哈姆雷特》
8.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中国元朝生活了17年,游遍大江南北,其游记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这位旅行家是( )
A.哥伦布 B.马可·波罗 C.张骞 D.徐霞客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乔治·萨顿:"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
请回答:
(1)你是否赞同乔治·萨顿说的?你的根据是什么?
(2)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
三、识图题
10.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来到过中国,你知道他是谁吗?是哪国人?
(2)他在历史上主要活动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CBDCC BBB
二、9.(1)赞同。阿拉伯在东西方交流中吸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2)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10.(1)马可·波罗。意大利人。
(2)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与热那亚人作战;传播了东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