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历史中考模拟试卷(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陕西历史中考模拟试卷(七)(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31 15:24: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陕西省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模拟卷(七)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汉字书法的美也确乎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体结构之上,即在它们的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文物是读懂历史最好的教科书。下列文物见证了唐朝中外文明交流的是
A.五铢钱 B.开元通宝 C.日本的和同开珎 D.契丹货币
3.清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措施是
A.设立军机处 B.完善三省六部制 C.实行推恩令 D.创建行省制度
4.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下列战争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5.课堂上,同学们分组讨论编写了如下剧本,该剧本展现的历史事件是
第三幕 旁白:毛泽东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以来的军事路线等作了总结发言,紧接着是激烈的讨论 张闻天:我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 朱德:我也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意见 旁白:同志们,多年后我们的党,我们党事业的接班人,绝不会忘记这次关于党生死攸关的会议
A.八七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6.抗日战争爆发后,钳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严重威胁着敌人后方的是
A.八路军、新四军 B.国民党军队
C.苏联红军 D.美英联军
7.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作用是
①都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②都推动了国家经济建设
③都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④都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图片开展项目化学习,可知其学习主题是
武汉长江大桥 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新藏公路
A.“一五”计划 B.经济体制改革 C.三大改造 D.对外开放
9.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现象和发展面貌的是
A.翻身感谢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 B.早盼晚盼合作化,大干快干大跃进
C.平安富裕小康日,欢乐和谐中国年 D.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10.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推动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是
A.查士丁尼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伯里克利
11.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下列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美国人首先制造出蒸汽机作动力的船 ②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蒸汽机车图纸
③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④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东欧剧变后,苏联失去了主要的贸易伙伴,工业品和消费品的进口源消失,商品出口的主要国外市场随之消失,这给苏联当时的经济改革以极其沉痛的打击,成为苏联解体的助推器。这说明
A.东欧剧变加速了苏联解体 B.苏联解体源于经济政治改革
C.苏联解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经济改革加速了苏联解体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孔子像 图B 李白像 图C 亚里士多德
(1)图A人物的核心思想是“ ”,(1分)他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
主张 。(1分)图B人物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
浓厚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 ”的美誉。(1分)图C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 等新的学科。(1分)
材料二
明清时期,城镇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出现了一批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来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小说在承袭模拟唐宋元传奇、话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世俗化后的传统文化精华,形成了众多名著。这些小说不仅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同时也打破了文学形式上正统诗文的垄断,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推向极致,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最后的辉煌。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清小说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2分)并列举一位明清小说的作者及其代表作。(2分)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出自己的建议。(2分)
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图B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带来了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变化:美国、日本对欧洲的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战,美日对国际事态的发展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国际体系不再仅限于欧洲,一个在地理空间上囊括全球、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现代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国际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刘建飞《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短命的国际体系》
(1)观察图A、图B,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依据材料一,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
图C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一方面,残酷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欧洲人对民族国家和战争的反思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直接催生了欧洲联合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另一方面,欧洲人在战争结束后陆续在军事、外交、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尝试开展合作,把欧洲联合运动推向了高潮,并且以建立煤钢共同体为开端,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漫漫征程。
——摘编自姜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联合运动的兴起》
①图C所示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哪一会议的商议结果?(2分)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联合的影响。(2分)
材料三
图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了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再加上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和发生的各种动荡所造成的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停止在冷战过程中已经出现的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与冷战的结束几乎同步出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无国界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
——摘编自徐蓝《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②指出图D两大组织成立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1分)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际格局发生的变化。(1分)并分析其产生变化的原因。(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1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世界格局的不断演变中,中国应当如何致力于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2分)
15.(15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者,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无上光荣的追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以“入党条件”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创建伊始 党纲引领】
材料一
图A 古田会议会址
时间 入党条件
1921年 中共一大 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但在加入前,必须与力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
1923年 中共三大 本党党员无国籍性别之分,凡承认本党纲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
1935年 瓦窑堡会议 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
——摘编自胡蝶《中国共产党入党资格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启示》
(1)指出图A会议确定的建党建军原则。(2分)依据材料一,从表格中任选一个会议时间段,分析其入党条件所体现的时代背景。(2分)
【民族危难 自主发展】
材料二
图B 中共七大会场
七大通过的党章是党第一部完全独立自主制定的党章,七大党章总结以往党章中的经验教训,去粗取精,增写了总纲部分,其内容使党章第一次具备了完整的理论架构。在入党条件规定上,有关共产国际的内容都被去除,开始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另外,随着革命力量的不断扩大,在入党年龄问题上,七大规定所有人必须年满18岁才有资格被接收为党员。
——摘编自陈文起《党章视域下入党条件的历史变迁研究》
(2)指出图B会议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2分)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共七大党章规定的入党条件产生变化的原因。(2分)
【与时俱进 顺应发展】
材料三
图C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2002年中共十六大通过的党章,顺应历史形势,对入党条件作了重大修改,将原党章第一章“党员”第一条中的“其他革命分子”,修改成为“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这一修改反映了党的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同时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新形势的需要。生动地体现了我们党敢于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树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的勇气。
——摘编自闫树军《入党条件:信仰恒定的时空烙印》
(3)指出图C会议确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2分)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修改入党条件的特点。(2分)
材料四
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落实党内民主制度,保障党员权利,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四,简述新时代对党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1分)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入党条件不断变化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C【解析】考查点: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唐朝中外文明交流”分析备选项可知,五铢钱是汉朝的货币,A项排除;开元通宝是唐朝的货币,未体现中外文明交流,B项排除;日本的和同开珎是仿唐朝的铜钱铸造的,反映了唐朝与日本的交往,C项符合题意;契丹货币体现了契丹族与汉族交往密切,D项排除。
3. A
4.D【解析】考查点:甲午中日战争。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通过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的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于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后,日本从辽东半岛登陆,占领旅顺,并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接着又进攻山东威海卫,使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故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甲午中日战争,D项符合题意。
5.C【解析】考查点:遵义会议。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毛泽东”“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关于党生死攸关的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剧本展现的是遵义会议。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
6. A
7.B【解析】考查点: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题肢①②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均未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③错误,故A、C、D三项排除。
8. A
9. C
10. D
11.C 【解析】考查点:两次工业革命。解题思路: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分析各题肢,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用蒸汽作动力,发明了蒸汽轮船,①正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斯蒂芬森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绘制蒸汽机车图纸,时间不符,②错误;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③正确;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④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
12.A【解析】考查点:苏联解体。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东欧剧变后,苏联失去了主要的贸易伙伴……成为苏联解体的助推器”可知,东欧剧变严重影响苏联的经济发展,而且加速了苏联的解体,A项符合题意。
二、材料解析题
13.(1)仁;(1分)以德治国;(1分)诗仙;(1分)逻辑学。(1分)
(2)原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贴近百姓日常生活,通俗易懂,易于被民众接受;承袭了唐宋文学的发展基础。(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作者: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或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答出任意一个作者及作品即可得2分)
(3)建议: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新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推动文化实业的多样性发展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4.(1)变化:德国疆域范围变小;奥匈帝国瓦解,出现了一批新兴民族国家;俄国演变为苏联。(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影响:欧洲中心地位受到冲击,美日等国影响力扩大;国际体系的范围扩大,从欧洲体系变为全球性的世界体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2)①会议:雅尔塔会议。(2分)影响:欧洲的联合加强了欧洲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②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美苏两极格局)。(1分)变化: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原因: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美苏力量的削弱;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3)主要因素:世界大战的胜负;国家间关系变化;大国力量对比变化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做法: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实行多边外交,提高自身国际地位与话语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15.(1)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2分)
时代背景:
1921年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923年中共三大: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1935年瓦窑堡会议: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任选一个时间段作答即可得2分)
(2)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分)原因:总结了以往党章中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已经能独立处理问题;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分)特点:顺应时代发展;思想观念与党的任务目标紧密相关;敢于突破束缚,实事求是。(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4)诉求:扩大党员的来源基础;增强对党员教育与管理;充分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提高党员个人素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方针和政策,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自我革新精神;中国共产党能够坚持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 年陕西省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模拟卷(七)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2道试题,每题 2分,计 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汉字书法的美也确乎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体结构之
上,即在它们的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文物是读懂历史最好的教科书。下列文物见证了唐朝中外文明交流的是
A.五铢钱 B.开元通宝 C.日本的和同开珎 D.契丹货币
3.清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
措施是
A.设立军机处 B.完善三省六部制 C.实行推恩令 D.创建行省制度
4.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
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下列战争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5.课堂上,同学们分组讨论编写了如下剧本,该剧本展现的历史事件是
第三幕
旁白:毛泽东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以来的军事路线等作了总结发言,紧接
着是激烈的讨论
张闻天:我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
朱德:我也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意见
旁白:同志们,多年后我们的党,我们党事业的接班人,绝不会忘记这次关于
党生死攸关的会议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A.八七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6.抗日战争爆发后,钳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严重威胁着敌人后方的是
A.八路军、新四军 B.国民党军队
C.苏联红军 D.美英联军
7.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作用是
①都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②都推动了国家经济建设
③都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④都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图片开展项目化学习,可知其学习主题是
新藏公路
武汉长江大桥 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A.“一五”计划 B.经济体制改革 C.三大改造 D.对外开放
9.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现象和发展面貌的是
A.翻身感谢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 B.早盼晚盼合作化,大干快干大跃进
C.平安富裕小康日,欢乐和谐中国年 D.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10.公元前 5世纪中后期,推动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是
A.查士丁尼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伯里克利
11.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
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下列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美国人首先制造出蒸汽机作动力的船 ②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蒸汽机车图纸
③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④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东欧剧变后,苏联失去了主要的贸易伙伴,工业品和消费品的进口源消失,
商品出口的主要国外市场随之消失,这给苏联当时的经济改革以极其沉痛的打击,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成为苏联解体的助推器。这说明
A.东欧剧变加速了苏联解体 B.苏联解体源于经济政治改革
C.苏联解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经济改革加速了苏联解体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36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 3道试题,计 36分)
13.(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A 孔子像 图 B 李白像 图 C 亚里士多德
(1)图 A人物的核心思想是“ ”,(1分)他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
主张 。(1 分)图 B人物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
浓厚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 ”的美誉。(1分)图 C亚里士多德是
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 等新的学科。(1分)
材料二
明清时期,城镇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出现了一批使用通俗生
动的日常语言来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小说在承袭模拟唐宋元传奇、话本
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世俗化后的传统文化精华,形成了众多名著。这些
小说不仅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同时也打破了文学形式上正统
诗文的垄断,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推向极
致,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最后的辉煌。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清小说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2分)并列举一位明清
小说的作者及其代表作。(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
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推进文化自信自
强提出自己的建议。(2分)
14.(11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图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带来了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变化:美国、日
本对欧洲的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战,美日对国际事态的发展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国
际体系不再仅限于欧洲,一个在地理空间上囊括全球、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为基础、现代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国际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刘建飞《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短命的国际体系》
(1)观察图 A、图 B,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依据材料一,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
分)
材料二
图 C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一方面,残酷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欧洲人对民族国家和战争的反思达
到了空前的程度,直接催生了欧洲联合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另一方面,欧洲人在
战争结束后陆续在军事、外交、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尝试开展合作,把欧洲联合运
动推向了高潮,并且以建立煤钢共同体为开端,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漫漫征程。
——摘编自姜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联合运动的兴起》
①图 C所示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哪一会议的商议结果?(2分)依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联合的影响。(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三
图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了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再加上
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和发生的各种动荡所造成的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美苏
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停止在冷
战过程中已经出现的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与冷战的结束几乎同步出现的是经
济全球化的浪潮,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无国界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形
成。
——摘编自徐蓝《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②指出图 D两大组织成立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1分)依据材料三,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际格局发生的变化。(1分)并分析其产
生变化的原因。(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1分)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在世界格局的不断演变中,中国应当如何致力于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2
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15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者,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无上
光荣的追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以“入党条件”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
你参与。
【创建伊始 党纲引领】
材料一
图 A 古田会议会址
时间 入党条件
1921年 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
中共一大 人介绍,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但在加入前,必须
与力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
1923年 本党党员无国籍性别之分,凡承认本党纲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
中共三大 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
1935年 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
瓦窑堡会议 如何,都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
——摘编自胡蝶《中国共产党入党资格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启示》
(1)指出图 A会议确定的建党建军原则。(2 分)依据材料一,从表格中任选一
个会议时间段,分析其入党条件所体现的时代背景。(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民族危难 自主发展】
材料二
图 B 中共七大会场
七大通过的党章是党第一部完全独立自主制定的党章,七大党章总结以往党
章中的经验教训,去粗取精,增写了总纲部分,其内容使党章第一次具备了完整
的理论架构。在入党条件规定上,有关共产国际的内容都被去除,开始走独立自
主的发展道路。另外,随着革命力量的不断扩大,在入党年龄问题上,七大规定
所有人必须年满 18岁才有资格被接收为党员。
——摘编自陈文起《党章视域下入党条件的历史变迁研究》
(2)指出图 B 会议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2 分)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中共七大党章规定的入党条件产生变化的原因。(2分)
【与时俱进 顺应发展】
材料三
图 C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02 年中共十六大通过的党章,顺应历史形势,对入党条件作了重大修改,
将原党章第一章“党员”第一条中的“其他革命分子”,修改成为“其他社会阶
层的先进分子”。这一修改反映了党的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同时
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新形势的需要。生动地体现了我们党敢于冲破旧观念的束缚,
树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的勇气。
——摘编自闫树军《入党条件:信仰恒定的时空烙印》
(3)指出图 C会议确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2分)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
共产党修改入党条件的特点。(2分)
材料四
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
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落实党内民主制度,保障党员权利,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
范作用。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四,简述新时代对党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1分)综合上述材
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入党条件不断变化的认识。(2 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C【解析】考查点: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唐朝中
外文明交流”分析备选项可知,五铢钱是汉朝的货币,A项排除;开元通宝是唐
朝的货币,未体现中外文明交流,B项排除;日本的和同开珎是仿唐朝的铜钱铸
造的,反映了唐朝与日本的交往,C项符合题意;契丹货币体现了契丹族与汉族
交往密切,D项排除。
3. A
4.D【解析】考查点:甲午中日战争。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
通过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的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
想,于 1894 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后,日本从辽东半岛登陆,占领旅
顺,并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接着又进攻山东威海卫,使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
全军覆没,故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甲午中日战争,D项符合题意。
5.C【解析】考查点:遵义会议。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毛泽东”“第五次
反“围剿'失利”“关于党生死攸关的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剧本展现的是遵义
会议。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5 年遵义会议
召开,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
正确军事主张,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
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
6. A
7.B【解析】考查点: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
灭了地主阶级;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
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
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
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
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题肢①②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均未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③
错误,故 A、C、D三项排除。
8. A
9. C
10. D
11.C 【解析】考查点:两次工业革命。解题思路: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
实分析各题肢,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用蒸汽作动力,发明了蒸汽轮船,①正
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斯蒂芬森是在第一次工
业革命时绘制蒸汽机车图纸,时间不符,②错误;19世纪 80年代,德国人本茨
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③正确;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
飞成功,④正确,故 C项符合题意。
12.A【解析】考查点:苏联解体。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东欧剧变后,苏
联失去了主要的贸易伙伴……成为苏联解体的助推器”可知,东欧剧变严重影响
苏联的经济发展,而且加速了苏联的解体,A项符合题意。
二、材料解析题
13.(1)仁;(1分)以德治国;(1分)诗仙;(1分)逻辑学。(1分)
(2)原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贴
近百姓日常生活,通俗易懂,易于被民众接受;承袭了唐宋文学的发展基础。(答
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2 分)作者: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或施耐庵-《水浒
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答出任意一个作者及作品即可
得 2分)
(3)建议: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新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
导向;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推动文化实业的多样性发展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得 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4.(1)变化:德国疆域范围变小;奥匈帝国瓦解,出现了一批新兴民族国家;
俄国演变为苏联。(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2 分)影响:欧洲中心地位受到冲击,
美日等国影响力扩大;国际体系的范围扩大,从欧洲体系变为全球性的世界体系。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①会议:雅尔塔会议。(2分)影响:欧洲的联合加强了欧洲成员国的经济
合作,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2分)
②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美苏两极格局)。(1分)变化: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
向发展。(1分)原因: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第三世界力量
的增长;美苏力量的削弱;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2分)
(3)主要因素:世界大战的胜负;国家间关系变化;大国力量对比变化等。(答
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1分)做法: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
国际事务,实行多边外交,提高自身国际地位与话语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
化进程,提高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2分)
15.(1)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2分)
时代背景:
1921 年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
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923年中共三大: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1935 年瓦窑堡会议: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任选一个时间段作答即可得 2分)
(2)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
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分)原因:总结了
以往党章中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已经能独立处理问题;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
大;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2分)
(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
分)特点:顺应时代发展;思想观念与党的任务目标紧密相关;敢于突破束缚,
实事求是。(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2分)
(4)诉求:扩大党员的来源基础;增强对党员教育与管理;充分保障党员的各
项权利;提高党员个人素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1 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始
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方针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和政策,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自我革新精神;中国共产党能够坚持自我革命,加强
党的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2 分;符合题
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