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重点中学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1. 下列有关细胞中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的表达需要酶和ATP,酶和ATP的产生也需要酶
B. 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都含有ATP合成酶
C. RNA聚合酶基因是否表达常作为判断细胞是否分化的依据之一
D. 酶可以提供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 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 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 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型实现的基础
D.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两条链都可以作为翻译的模板
3. 诺如病毒感染常引起严重呕吐和腹泻,服用口服补液盐能帮助患者补充水分和保持无机盐平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呕吐和腹泻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B. 诺如病毒感染患者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会下降
C. 诺如病毒感染患者的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D. 可用温开水代替补液盐来缓解患者症状
4. 科研人员在一个远离大陆的荒岛上发现了一种昆虫(其种群的性别比例大致为1:1),研究发现其触角长短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短触角雄虫的数量远多于短触角雌虫数量。下列推论最不可能的是( )
A. 基因D、d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一对短触角的雌雄个体杂交,后代可能出现长触角的个体
C. 若短触角为隐性性状,该昆虫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
D. 多对短触角雌、雄个体杂交,不能判断短触角的显隐性
5. 绿水青山有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稻屯洼湿地改造项目是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当地对稻屯洼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退耕还湿,改善水质,根据地形地貌,分段规划,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芦竹带、荷花带等湿地长廊。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地实行的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B. 适当引入本地植物可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 人类对受到严重破坏而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时,主要利用的是群落演替理论
D. 分段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芦竹带、荷花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6. 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如图,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a、b、c、d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可存在于a与b中,但不存在于c与d中
B. 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同源染色体①与②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C. 在减数分裂后期,2条X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D. 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b与d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7. 某同学配制了两种培养基:Ⅰ.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含微量马铃薯提取液,不含琼脂);Ⅱ.羧甲基纤维素钠琼脂培养基(含刚果红)。该同学欲利用上述两种培养基从腐木、腐叶密集处的土壤中采样分离筛选出纤维素高效分解菌。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分解菌能分泌 ______,其中C1酶Cx酶可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分解成 ______,由葡萄糖苷酶再将其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该细菌获得碳源。
(2)将采样的土壤加入到培养基①中培养一段时间,该步骤的目的是 ______。
(3)为筛选并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常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
①该接种方法是 ______,图中培养基应选择 ______(填“Ⅰ”或“Ⅱ”)。
②若通过该方法培养的平板如图2所示,则造成该现象的不当操作是 ______。
③初筛挑选纤维素高效分解菌时,应挑取平板上 ______的菌落作为目的菌。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8. 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______(至少写出两点)。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______的干扰。
(2)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______。若适当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______。
(3)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20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______(填序号:①C5②ATP③[H]④C3),可推测20~25min曲线将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保持水平”)。
9. 2020年3月份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多个国家,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面对疫情,专家提醒:“比起焦虑和恐慌,我们更需要的是尽量放松、保持心情愉悦,同时,疫苗仍然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免疫学上,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______ 。其侵入靶细胞后将有 ______ 增殖分化为 ______ 并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发生凋亡。
(2)当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往往会引起发烧。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可以改变下丘脑中 ______ 的功能,最终使机体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
(3)焦虑或紧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从而更易感染病毒而患病,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 。
(4)冠状病毒爆发的同时北半球正处于流感季节。研究发现,BY型流感病毒衣壳蛋白在一定表达系统中能重新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该颗粒不含病毒核酸,可作为预防BY的疫苗。VLP注入机体后一般不会引发细胞免疫,其原因是 ______ 。
10. 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在迪拜的海水稻项目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平台技术对沙漠盐碱地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比如可以在“地下”对根系直接施水、施肥,实现了智能化水肥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盐碱地群落的 ______ 是区别不同盐碱地群落的重要特征,盐碱地群落中的生物和 ______ 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盐碱地生态系统。
(2)可以通过监测害虫的 ______ 来预测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提供药品杀灭害虫的意义是 ______ 。
(3)若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约为5.0×107J m-2 a-1,其中25%用于呼吸作用,在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约有35%的能量会随枯枝败叶流入 ______ ,为了保证农作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45%的能量能够流入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中,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不能超过 ______ J m-2 a-1。
(4)与传统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有哪些? ______ 。(答出两点)
11. 果蝇是遗传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果蝇的灰体和黑体受等位基因B、b控制,截毛和刚毛受等位基因D、d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为研究体色与刚毛性状的遗传,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子代性别 子代表型及数量(/个)
灰体刚毛 黑体刚毛 灰体截毛 黑体截毛
灰体刚毛雌性×灰体刚毛雄性 雌性 60 20 60 20
雄性 120 40 0 0
(1)刚毛相对截毛为 ______ 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______ 。
(2)自然种群中,灰体刚毛雄果蝇可能有 ______ 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最多可产生 ______ 种配子,原因是 ______ 。
(3)亲本的雄果蝇基因型为 ______ 。请利用所给果蝇设计一组实验并预测结果加以验证。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产物分别为RNA和蛋白质,均为大分子,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和能量,酶和ATP的产生也需要酶,A正确;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产生ATP,而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消耗ATP,B错误;
C、一般活细胞内在不断地进行基因的表达,其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RNA聚合酶表达,不能判断细胞是否分化,C错误;
D、酶的催化作用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D错误。
故选:A。
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化学键。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特殊磷酸键。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本题考查ATP与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还有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正确;
B、基因决定蛋白质,在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存在RNA的剪切和加工,所以基因中核苷酸的序列不同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
C、蛋白质可以体现性状,遗传信息从基因到蛋白质的过程就是表型实现的基础,C正确;
D、编码蛋白质的过程中,基因一条链做为转录的模板,转录出RNA,再以RNA为模板翻译为蛋白质,D错误。
故选:D。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还有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序列。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难度低,要求学生掌握。
3.【答案】A
【解析】解:A、诺如病毒感染常引起严重的呕吐和腹泻,会导致患者体内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使水盐代谢调节失衡,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A正确;
B、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会提高,B错误;
C、机体大量失水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错误;
D、呕吐和腹泻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只饮温开水会补充水分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但无法补充丢失的无机盐,故不能用温开水代替补液盐来缓解患者症状,D错误。
故选:A。
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解:A、由于D、d位于性染色体上,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属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短触角雌雄个体杂交,子代要得到长触角,则短触角应为显性性状。据题,种群性别比例为1:1,若短触角为显性性状,假设基因D位于Z染色体上,则短触角雄虫的基因组成有两种ZDZD、ZDZd,短触角雌虫的基因组成有一种ZDW,可见,短触角雄虫的数量远多于短触角雌虫数量,符合题意,故若雄性个体为ZDZd,雌性个体为ZDW,可以得到长触角ZdW个体,B正确;
C、根据B项的方法可推知,若短触角为隐性,假设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短触角雌性的基因型为ZdW,一个隐性基因即可表现,而短触角雄性的基因型为ZdZd,需同时具备两个隐性基因才能表现,可见短触角雌性的数量远多于雄性的数量,不符题意(短触角雄虫的数量远多于短触角雌虫数量),若短触角为隐性,d基因不能位于Z染色体上,假设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短触角雄虫(XdY)的数量远多于雌虫(XdXd)的数量,符合题意(短触角雄虫的数量远多于短触角雌虫数量),若短触角为隐性性状,该昆虫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C正确;
D、多对短触角雌、雄个体杂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短触角为显性性状;若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则短触角很可能为隐性性状,能判断显隐性,D错误。
故选:D。
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可以利用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表现型杂交,根据后代表现的性状进行确定;还可以利用同一表现型的性状进行杂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杂交性状为显性,若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杂交性状很可能是隐性性状。
本题考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意在考查学生了解XY型和ZW型两种伴性遗传的特点,掌握自由组合定理的实质,判断显性和隐性的方法,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解:A、该地实行的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可以改善生物的生存坏境,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
B、适当引入本地植物可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
C、人类对受到严重破坏而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时,使该地发生次生演替,增加物种数目,主要利用的是群落演替理论,C正确;
D、分段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芦竹带、荷花带,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故选:D。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6.【答案】D
【解析】A、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因而可存在于a与b中,但不存在于c与d中,A正确;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①与②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B正确;
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2条X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C正确;
D、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b与c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但b与d不可能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图中细胞含有三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7.【答案】纤维素酶 纤维二糖 进行选择培养,并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稀释涂布平板法 Ⅱ 稀释度不够 菌落周围的透明圈直径最大
【解析】解:(1)纤维素分解菌因其能分泌纤维素酶,最终将纤维素降解成葡萄糖而加以吸收利用。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C1酶、Cx酶可将秸秤中的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由葡萄糖苷酶再将其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该细菌获得碳源。
(2)将采样的土壤加入到培养基①中培养一段时间,该步骤的目的是进行选择培养,并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3)①图1所示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所以应选择培养基Ⅱ。
②若通过该方法培养的平板如图2所示,则造成该现象的不当操作是稀释度不够。
③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并以透明圈的大小判断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强弱,初筛挑选纤维素高效分解菌时,应挑取平板上菌落周围的透明圈直径最大的菌落作为目的菌。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 纤维二糖
(2)进行选择培养,并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3)稀释涂布平板法Ⅱ稀释度不够 菌落周围的透明圈直径最大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纤维素酶的组成,掌握分离与纯化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方法,识记微生物接种的两种常见的方法,以及识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
8.【答案】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 溶解氧 提供CO2,维持CO2浓度相对稳定 增大后稳定 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 ①②③ 下降
【解析】解:(1)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水浴)、CO2(NaHCO3)浓度,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溶解氧的干扰。
(2)图1中NaHCO3分解可产生CO2,因此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提供CO2.根据分析中二氧化碳影响光合速率的曲线图可知,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即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增大后稳定。
(3)15~20min氧气浓度不再变化的原因是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光照直接影响的是光反应,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而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而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不受影响,因此三碳酸增多,而RuBP减少。综合以上可知,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①②③;20~25min停止光照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速率减慢,而呼吸速率消耗氧气速率不受影响,因此氧气不断减少,曲线将下降。
故答案为:
(1)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 溶解氧
(2)提供CO2,维持CO2浓度相对稳定 增大后稳定
(3)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 ①②③下降
分析图2:图中1-15min氧气浓度增加,细胞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15~20min氧气浓度不变,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曲线图,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9.【答案】抗原 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体温调节中枢 T细胞活性下降,直接使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同时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使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VLP不含病毒核酸,不会形成靶细胞
【解析】(1)侵入机体的新冠病毒引发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即抗毒属于抗原。侵入靶细胞后,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并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
(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能调节体温。
(3)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为B细胞的增殖分化提供细胞因子,在细胞免疫中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如果T细胞活性下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会下降。
(4)据题意,VLP不含病毒核酸,不会寄生在宿主细胞,不会形成靶细胞,不会激发细胞免疫。
故答案为:
(1)抗原 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2)体温调节中枢
(3)T细胞活性下降,直接使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同时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使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4)VLP不含病毒核酸,不会形成靶细胞
1、体液免疫过程: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②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④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⑤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细胞免疫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考查特异性免疫反应,要求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特异性免疫过程。
10.【答案】物种组成 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 年龄组成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分解者 7.5×106 对农作物进行精准施肥,避免肥料的浪费;合理灌溉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等
【解析】解:(1)盐碱地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盐碱地群落的重要特征,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组成,所以盐碱地群落中的生物和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盐碱地生态系统。
(2)监测害虫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而适时消灭害虫,而消灭害虫的意义则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植物的枯枝败叶最终被分解者分解,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不能超过5.0×107×(1-25%)×(1-35%-45%)=7.5×106(J m-2 a-1)。
(4)该农田生态系统可以在“地下”对根系直接施水、施肥,即农作物进行精准施肥,避免肥料的浪费;合理灌溉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等。
故答案为:
(1)物种组成 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
(2)年龄组成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分解者 7.5×106
(4)对农作物进行精准施肥,避免肥料的浪费;合理灌溉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等
1、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组成,其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同化能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结构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1.【答案】显性 X、Y的同源区段 6 4 B、b所在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BbXdYD 将该雄果蝇与黑体截毛雌果蝇交配。子代结果是灰体截毛雌:灰体刚毛雄:黑体截毛雌:黑体刚毛雄=1:1:1:1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刚毛相对截毛为显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
(2)自然种群中,灰体的基因型可能是BB、Bb,刚毛雄蝇基因型可能是XDYD、XDYd、XdYD三种基因型,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后共有6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最多可产生4种配子,如BbXDYd的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中,B、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最后产生了4种配子。
(3)亲本的雄果蝇是BbXdYD,将该果蝇进行测交,即和黑体截毛雌蝇(bbXdXd)交配,子代是灰体截毛雌:灰体刚毛雄:黑体截毛雌:黑体刚毛雄=1:1:1:1。
故答案为:
(1)显性 X、Y的同源区段
(2)6 4 B、b所在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3)BbXdYD 将该雄果蝇与黑体截毛雌果蝇交配。子代结果是灰体截毛雌:灰体刚毛雄:黑体截毛雌:黑体刚毛雄=1:1:1:1
亲代全是刚毛,子代雌蝇中有截毛,刚毛是显性,截毛是隐性。在子代雌蝇中,刚毛:截毛=1:1,而子代雄蝇中全是刚毛,该性状和性别相关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或位于X、Y的同源区段。子代雄蝇全是刚毛,雌蝇中刚毛:截毛=1:1,可知该基因只可能位于X、Y的同源区段。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