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5月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B项,错误有两处:一,由原文第八段“如果地球表面长期处于极其低温状态,导致整个地球表面被冰雪所
覆盖,我们就会将这些时期称为冰室期或大冰期”可知,“地球表面因此长期处于极其低温的状态”因果颠倒:
二,由原文第八段“比如在前寒武纪大冰期,地球就遭受过一次严重的冰冻,这段时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可能一
度跌到了零下50摄氏度左右,史称‘雪球地球”可知,“雪球地球”不是指所有的冰室期或大冰期的地球,而
是特指在前寒武纪大冰期的地球。)】
2.A(A项,“科学家因此提出了‘地球或许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临界点’的观点”以偏概全,原因除了全球各地
出现的极端天气,还有环境变化,如“格陵兰冰川加速融化、亚马孙雨林频现干旱、澳大利亚附近的珊瑚礁大
面积死亡、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开始消融、大西洋环流自1950年开始变缓”。)
3.B(A项,由原文第六段“然而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冰室气候大背景下快速升高,两极冰川消融加剧,海平面
上升,海洋缺氧程度加重,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降低”可知,选项因果颠倒。C项,“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是大
不相同的”结误,原文第十七段的表述是“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大不相同的”,且“必须借助地层学等
综合研究予以科学论证”于文无据。D项,“当时的碳排放速率与当前的碳排放速率基本相当”错误,原文第
十九段的表述是“9万亿吨碳在30万年内排向大气,听起来数量惊人,但比起近200年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
气体排放,还远远不及”。)
4.①3亿年前巨量碳排放发生时的地球环境与当前的地球环境十分类似,地球都处于冰室气侯,大气中二氧化
碳和氧气的浓度也相当。②根据当前环境变化的观察数据很准预测未来的长期趋势,而通过对3亿年前晚
生古代大冰期已发生过的碳排放与全球变暖事件所造成的影响的研究,有益于人类更加深入地理解当前在
冰室气候下地球系统内部的关联与反馈机制,更准确地预测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发展趋
势。(每点2分,的情给分)
5.①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②相关主管部门应大力宣传与监督,使环保减排的理念
深人人心,形成人人注重环保的社会氛围。③国家应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制定和落实环保规划。
④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遵守相关的国际公约,落实节能减排的国际义务,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每点1分,酌
情给分)
6,B(A项,“又奠定了全文轻松偷悦的基调”错误,结合全文来看,小说结尾部分并不是轻松偷悦的。C项,“小
说主要从语言、情态、心理等方面对杨金进行了描写”错误,小说没有对杨金进行心理描写。D项,“作者塑造
这一人物是为了展现当代青年的风貌”无中生有。)
7.C(C项,“通过对管爷退休前情况的补叙”错误,对管爷退休前情况的介绍不是补叙,而是插叙。)
8.①热爱生活,情趣高雅。管爷退休后,在院子里种满了绣球花,可见他热爱生活,充满雅趣。②为人和善,不
爱名利。管爷家的花园免费对外开放,谁想看花都可以推门进去:管爷退休前被新闻媒体报道,他却说湘山
公园的绣球花长得好是大家的功劳。③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管爷种植绣球花不只是爱好,也为那些想借花
表达爱意的人提供方便,而且分文不收;不让老伴说杨金是剩男,表现了他善解人意的一面。④技术高超,疼
爱女儿。管爷种植花木的技术高超,尤其是侍弄绣球花:管爷借种植绣球花为女儿祈愿,希望女儿收获爱情。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9.①使小说结构完整。徐严前来道谢,是对前文杨金求花情节的补充。②丰富了人物形象。补充了杨金三十
多次求花,管爷都不收分文等情节,更能凸显管爷慷慨大度、和善的形象。③丰富小说的内容。管爷由徐严
对杨金为人处世的批评,想到了自己仍然单身的女儿,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
酌情给分)
【高二5月联考·语文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3478B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5月联考
语文试题
2023.5
考生注意:
h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圜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如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h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那么,气候变迁是否真的会带来毁
灭性后果?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非常多,但预测结果相差也很大。
2022年,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刊发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南
数
都
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雏斯分校等合作的一项成果,他们认为:约3亿年前的晚古生代大冰期
期间,曾发生一次短暂的巨量碳排放事件,引起了海洋缺氧及海洋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
地球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碳排放导致的升温,而3亿年前的这次事件之所以吸引科学家的目
光,是因为当时的地球环境与当前非常类似。这一成果也是世界上首个以冰期为背景研究全球
:朝
变暖的成果。
北美高温、欧洲暴雨、亚洲洪灾…很多人可能还记得2021年,全球各地出现许多极端
天气。
而在大多数人视线之外的地方,环境变化同样让人担忧:格陵兰冰川加速融化、亚马孙雨林
频现干旱、澳大利亚附近的珊瑚礁大面积死亡、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开始消融、大西洋环流自
1950年开始变缓。
“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当前,我们生活的地球或许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临界点。”专家表示,
当今地球正处于从3400万年前开始的新生代冰室气候。然而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冰室气候
大背景下快速升高,两极冰川消融加剧,海平面上升,海洋缺氧程度加重,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
降低。
全球变暖原本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根据科学家研究结果,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上,
气温是呈现周期性变化,而且绝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比较高,此时地球表面没有大陆冰川或者
【高二5月联考语文卷第1页(共8页)】
3478B
冰盖的覆盖,我们将这些时期称为温室期。
如果地球表面长期处于极其低温状态,导致整个地球表面被冰雪所覆盖,我们就会将这些
时期称为冰室期或大冰期。比如在前寒武纪大冰期,地球就遭受过一次严重的冰冻,这段时间
地球的平均温度可能一度跌到了零下50摄氏度左右,史称“雪球地球”。
但不是所有大冰期都像“雪球地球”那样冷。大冰期还分为冰期和间冰期,它们是交替出现
的。目前地球正处于间冰期当中,温度要相对高一些。不过,现在地球上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冰
川和冰盖,主要集中在格陵兰和南北极区域,这也是冰期最显著的特征。
那么,当前的全球变暖,究竞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根据当前环境变化的观察数据很难预测未来的长期趋势,我们需要通过对地球历史上冰
室气候的研究寻找答案。”专家说。
在3.6亿年至2.8亿年间的晚古生代,地球也出现过一次大冰期。当时,地球大气中的二
氧化碳和氧气浓度也与现代相当,因此这一时期可以与现今人类生存的冰室气候环境很好地进
行类比。专家认为,研究晚古生代大冰期已经发生过的碳排放与全球变暖事件所造成的影响,
将有益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当前在冰室气候下地球系统内部的关联与反馈机制,从而更加准
确地预测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发展趋势。
3亿年前的石炭纪,地球大陆与现在并不一样,大片陆地集中在低纬度地区,我国的华南板
块则是大洋中的一个孤岛。因此,华南板块有大量的海相沉积地层,这为研究当时的海洋环境
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研究人员在此开展了近十年的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数值模拟等多学
科的综合研究,首次发现了石炭纪晚期冰室气侯下的一次巨量碳排放事件。
研究结果显示,石炭纪晚期(约3.04亿年前)冰室气候下,约9万亿吨碳在30万年内排向
大气,从而引起了当时全球气候的显著变暖。这期间海水表面温度升高约4摄氏度,全球海洋
缺氧面积增长了18%,从4%扩张至22%,海洋生物多样性在短期内显著下降。
研究人员推测,石炭纪晚期的巨量碳排放,与广泛的火山喷发有关,据其他学者研究,现在
的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当时都曾发生大规模火山活动。
而石炭纪又是集中的成煤时期,大量的植物以固体碳的形式被埋藏在地下,岩浆喷发前可
能侵入到这些煤层中,导致短期内碳排放迅速增加。
为什么研究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需要考察地球大的气候背景?专家表示,所谓“差之
毫厘,谬以千里”,冰室气候与温室气候下,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大不相同的,必须予以
科学论证。
通过比较地质历史中不同气候环境下的碳排放事件及其引起的全球变暖和海洋缺氧状态,
研究团队首次提出,在同样的碳排放速率下,相较于温室气候,冰室气候下的海洋可能会出现更
严重的缺氧状态。
9万亿吨碳在30万年内排向大气,听起来数量惊人,但比起近200年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
气体排放,还远远不及。
那么,当前的全球变暖,会颠覆地球周期性变化吗?根据科学家研究,如果对当前的碳排放
速率不加以限制,地球历史上的周期性气候变化可能会被打破,地球或许会进入温室气候状态。
(摘编自《全球变暖结局如何?地球3亿年前给出参考答案》)
【高二5月联考语文卷第2页(共8页)】
347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