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南师大附中初中历史说课和讲课比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课件+素材,打包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国百强校】河南师大附中初中历史说课和讲课比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课件+素材,打包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8-31 18:11:02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内容地位
&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与上一模块的关系
第十三单元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
确立与发展
单元内部的作用
选择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承上启下
学情分析
教授对象:高一学生
优 势:好奇心强,在初中阶段已系统的学习过,对本课有了一定的了解
不足之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仍有限,况且本课涉及内容较复杂、理论性强
解决方法:层层设疑,引发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过程

方法
通过历史资料、视频资料演示,设置问题,启发思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评价辛亥革命,让学生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1、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理解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并进行正确的评价。3、剖析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和过程。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学习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史实中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而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层层设疑法
直观图示法
情景再现法
……法
总结归纳法
……法
分组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
课前:
情景设置
设问引导
延伸
深入
入门
课中: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后:
开放作业
能力延伸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吾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讲授新课
㈠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㈡ 资本主义的发展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1911 340 5600 31 510
㈠ 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㈡ 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成立时间 名称 创立地点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檀香山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长沙 黄兴、宋教仁
1904年 光复会 上海 蔡元培
1906年 日知会 日本 刘静庵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中国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间、地点、组成团体、纲领、刊物、性质等)
㈢各地起义风起云涌
镇南关起义
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机遇

若无四川保路起义,武昌起义要迟一年半载。
——孙中山
杭州
贵阳
昆明
广州
长沙
福州
南昌
苏州
上海
安庆
武昌
江宁
镇江
西安
太原
成都
桂林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丧钟为谁而鸣?
武昌首义:
时间
经过
结果
必然性
可能性
偶然性
民族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准备
思想准备
军事准备
(保路运动)
a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2中心,3人物)
b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评 价
进步性 局限性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民族 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 没有明确的反帝旗帜
创立民国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
(核心) 体现的政治民主化要求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土地由国民共享 民生 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 没有提出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必然性:历史发展不可改变的趋势
偶然性: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两者的关系:
没有完全的必然性
——没有完全设计好的辛亥革命
也没有纯粹的偶然性
——没有对湖北新军的革命动员,就不会有武昌起义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

成立中华民国
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宣统帝退位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定都、国旗等
内容
1、民国主权属于国民
2、国民权利的规定
3、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清政府
被迫重用
帝国主义列强
支持
军事进攻
政治欺骗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施压
妥协退让
逼宫
辛亥革命期间各方力量的关系
(1)历史功绩
A、政治上(20世纪中国历史第一次巨变):
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反封),沉重打击帝义(反帝);建立中华民国(亚洲第一个);颁布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一些自由民主权利。
B、思想上:
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经济上:
促进民资进一步发展
(2)局限性
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原因:由于民资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彻底反帝主张;没有发动群众;没有自己军队)
(3)经验教训
民资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胜,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辛亥革命评价
课堂练习
1.(2008年广东理基,63)“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2.(2008年广东单科,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3.史料1: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阅读史料1内容。谈谈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A
B
A、建立中华民国,取代清政府;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君主专制政体结束,确立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