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一中、三明二中2024届高二下学期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村料一:
风鸟”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由图腾信仰的载体,逐渐发展为祥瑞特号,
成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从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早在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凤鸟
形象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湖南西部洪江市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戳印有明显
的凤鸟纹图策,且有的凤鸟翅糖还承载着太阳形象。在稍晚于高庙遗址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
址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图案,这些形象无疑与原始先民的精神信仰有关。上古圣玉在建国、治
理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凤鸟相伴,《吕氏春秋》戴黄帝曾令伶伦听“风凰之鸣”来制作音律,
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尚书》中载有舜帝时表演《箫韶》乐舞,使得“凤凰来仪”,并以此来
彰显舜帝的功劳。这些记载中关于风鸟翔舞的表达,折射出凤鸟作为文化原型在人们心目中
的地位。
古人独特的信仰体系中,“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往往
是作为“鳞虫之精者”的龙和作为“羽虫之精者”的凤。随着巫性时代的退场,龙常拜将麟
麟与神龟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并逐渐衍生出龙兽崇拜模式,同时凤常拜则将现实性的孔雀、
白鹤、雄鹰、燕子等瑞鸟纳入其中,逐渐构成了风鸟崇拜模式。相比较而言,龙兽崇拜因固
有的神圣性,使其作用空间主要集中在社会信仰和族缘信仰领城、而风鸟崇拜则在神圣性基
础上多了一分世俗性,这为其对艺术领城发生影响提供了可能。
音乐是凤鸟模式发生作用的重要领域。由予音乐与诗歌、舞蹈之间的密切联系,凤鸟模
式发挥效能的领域实际上是“乐舞”和“音乐文学”。就乐舞而言,“凤凰来仪”或“乌兽
率舞”成了基本的叙事逻辑,这最大限度地建构了乐舞的神圣性。就音乐文学而言,风凰及
以之为首的各种瑞鸟不仅是文学作品反复吟咏的基本母题,而且它们也逐渐演化为各种原型
意象,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语料库。先秦时期音乐文学的典型代表是《诗经》和《楚辞》,据
考证,《诗经》中的鸟类有41种,涉及的诗篇多达79篇;在屈原、宋玉的赋中“风”字出
现了56次,并且经常变名为离鸟、朱雀、玄鸟等。
凤鸟体系在文明起源之初便与天地建立了联系,粉波起了道德载体的角色。孟子以“凤
凰之于飞鸟”,来比喻君主对民众的意义。到了汉代,,凤凰与道德的关系获得了最充分的建
构,凤凰不仅形体被赋予儒家思想的丰富内涵,同时更是与君王的功业相联系,《春秋紫露》
有言“恩及羽虫,则风凰翔”。随着文以明道、文以载道等逐渐成为艺术法则,凤鸟的文化
形象也就被固定了下来。
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