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 学科:小学语文 年级:五年级 班级:
课题:17. 《跳水》 课型:教研课 课时:第2课时
制 定 依 据 教 材 分 析 文章主要写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猴子又去戏弄船长的儿子,孩子为了追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不知不觉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情况十分危险。在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逼儿子跳水。这一沉着、机智、果断的处事方式,使孩子脱离了险境。课文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在情节的安排上十分巧妙。一方面具体而细致地描写了猴子“放肆”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辅以水手们“取乐”的笑声,在猴子的逗弄下和水手的笑声中,孩子从“笑得很开心”到“哭笑不得”,再到“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心情不断变化,直至不知不觉陷入了险境。
学 情 分 析 学生对于理解课文的方法是有一定经验的,在积累了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加上学习了前两篇精读课文,学生从卖者叫卖的话语中发现他矛盾的思维,从围观者的话语中推测他质问卖者时的思维过程;在《田忌赛马》的学习中,学生学会对赛马情况的具体分析到如何安排马匹的出场顺序,这些行为中揣摩孙膑的思维过程。相信学生在学习《跳水》时,能够灵活地运用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来揣摩船长的思维的过程。
教 学 目 标 1.能借助关系图 ,讲述故事。 2.能够分析孩子陷入险境的原因,理解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能推测船长思维过程,说出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重 难 点 1.能够分析孩子陷入险境的原因,理解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能推测船长思维过程,说出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教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核 心 过 程 推 进 一、回顾故事主要人物,复述情节。 1、回顾课文内容,故事中依次出现了哪些人物? (相机板书: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2、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相机板书: 取乐 逗 救 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借助关系图,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一讲故事。 梳理、掌握故事主要内容。
二、 品孩子处境之险。 学习活动一:品孩子处境之险 过渡:同学们应该都喜欢看小说,那么小说中往往最人揪心紧张的情节就是最危险的那一刻,接下来我们聚焦到猴子遇险的情节来品读。 请快速默读第4自然段,哪些描写让你感到孩子当时的处境十分危险?圈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并批注。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三、 探孩子步入险境之因。 学习活动二:探孩子步入险境之因 过渡:我们感受到此时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那究竟是谁把孩子一步一步推向了险境? 1:默读2、3、4自然段,找一找猴子是怎样戏弄孩子的,用横线勾画出来;孩子此时的心情怎样,又有怎样表现,用波浪线勾画出来体会。 猴子的戏弄孩子的心情孩子的表现
2、全班交流,梳理表格。 小结:故事读到这里,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一步一步走向了危险?(猴子的戏弄) 过渡:这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谁?(水手)课文中对水手的描写非常简单,主要提到了水手的几次笑。 3、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描写水手笑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水手为什么笑?水手的笑对猴子和孩子有怎样的影响? 4、全班交流,师小结:水手不停的笑既助长了猴子放肆的行为,也伤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刺激了孩子的情绪,最终将孩子推向了险境。所以水手的笑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 (板书:助长、刺激、推动) 补充思考:孩子需要为自己陷入险境负责吗?为什么? 默读、勾画、梳理体会,交流。 梳理猴子行为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理解水手笑与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四、 探船长思维过程,析“跳水”办法之好。 学习活动三:探船长思维过程,析“跳水”办法之好 过渡:船长见到儿子遇险,是怎样做的呢? 1、指导朗读船长的话: 过渡:在如此危急时刻,船长又是怎么想的呢?他怎么会想到逼迫自己的孩子跳水呢? 2、请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船长当时观察到的不利情况和有利条件,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3、完成思维导图后,同桌互相试着用以下句式说说船长当时的思维过程。 船长当时看到_______,想:________________。 4、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说出“跳水”办法的好处。 (板书:省时、安全) 5、总结人物品质:故事中的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映像? (板书:机智、果断、冷静) 朗读体会船长决策之迅速; 阅读并填写思维导图; 同桌交流船长思维过程; 汇报交流。 结合单元语文要素,通过思考与小组交流来突破难点,了解人物当时的思维过程。
板书设计 17.跳水 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教学 反思 重建 亮点
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