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31 16:31:40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湘豫名校联考
2022一-2023学年高一(下)5月阶段性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2页。时问150分钟,满分150分。答短前,考生先将自已的蛙名、连考
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然后认奥核对条形码上
韵信虑,并将系形岛治贴在符题卡上的指定位量。
2.作答觉泽题时,选出每小题答东片,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趣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箭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益涂其他答案标寺。作答非造择题时,将答案
写在答颇卡上对应的答短区域内。.写在本试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圆玉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中国文
化的一颗雅璨明珠。中华玉温润玲珑,以优美的造型、瑰丽的色彩闸名于世。
玉是草资、坚贞、美好的象征,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月中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玉的本质坚剂、质朴、温润,尤其温润(阴莱)是其主要特质。因此,玉文化
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一致的。玉器代表、反晓与象征的是中国文化史物
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貌,并且具有广博、精深和含蓄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将玉和做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至于比德于人,称“君子如玉”。
孔子等人侣导的“君子比德于玉”等学说,在春秋战国的文献中帝见的玉有
语文试题第1页(共12页)
“德”之论及“首德次符”“君子必佩玉”等言论,以及大量现代考古发现成组佩
玉的情况,均完美地表达和说明了这些学说观点。古人本来就看重佩饰的象
征意义,而戴上玉组佩饰“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舒鸣也”。经常听到佩
玉之声,则“非辟之心无之入也”,正显示出玉德的教化作用。古人这样做,一
方面是制度与礼节的约束,也就是礼仪制度的规范要求;另一方面,则是自己
内心的追求。
玉器是历史进程、社会生活、文化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物质文化品类,至
今,中国人爱玉、崇玉、佩玉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十分突出,玉文化在中国文化史
中占有主导地位。究其原因,借玉质地致密细腻、滋润柔和,具有油脂光泽,给
人以柔中带刚之感,来代表国人内敛、会蓄、温柔、折中的民族性格和情怀。因
此,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蔡玉琴《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材料二:
刘勰《文心雕龙》历来被评为“体大思精”。对其与传统文化之关系问题,
研究者历来多有关注。但足,从玉文化的角度进行考察者却足寥寥。在《文心
雕龙》中多存在以美玉论说文章的现象。据统计,《文心雕龙》中和“玉”有关
的词语有六十几处,所占篇幅约有三十五篇之多,超过总篇数的三分之二。于
此我们论其如何以美玉论文德,以见其批评特色。
其一,刘勰常以关玉、圭璋为喻说明作者的“文德”。他以为有“德”者必有
如美玉之“文”。刘勰亦曾多次用“圭璋”来比阶具有高黄品德的文人。如《风
骨》中“情与气偕,辞共体并。文明以使,圭璋乃骋”,是说“文章之情辞朗丽而
气体雅健者,则如持有圭璋美玉具备高黄品德的君子,乃可驰誉文坛也”(詹笑
《文心雕龙义证》)。刘勰以“圭璋”来对创作主体进行审美评价,同时也体现
出对创作主体的审美期待。
其二,刘勰曾多次以“符采相济”表达文质兼美的“文德”理想。“符采”即
玉的纹彩,这是《文心雕龙》评论的关键词之一。前辈学者將“符采”解释为
“文质相副”虽有道理,但是刘勰“符采”似更偏重于“文质彬彬”之义。“文质
相副”和“文质彬彬”都包含了文质相合的审美期待和体验,但“文质相副”似
只就作品而言,而“文质彬彬”则更能体现刘想对创作主体及文学作品的“兼善
并美”的期许。
语文试题第2页(共12页)湘豫名校联考
2022一2023学年高一(下)5月阶段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2
3
6
7
10
11
12
15
21
答案
B
C
C
B
A
9
D
C
C
D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曲解文意。“孔子首侣的‘君子如玉'的学说”错误,
原文只是说“中国古代将玉和做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至于比德于人,称·君子如玉'。孔子等人侣导的‘君
子比德于玉’等学说以及大量现代考古发现成组佩玉的情况,均完美地表达和说明了这些学说现点”,这
表明“君子如玉”并不是孔子首侣,且印证的是“孔子等人侣导的‘君子比德于玉’等学说”。
2.C【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C项,强加因果。根据村料一可知,“玉文化
成为中国待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是“借玉质地致密细腻、滋润柔和,具有油脂光泽,给人以柔中带
刚之感,来代表国人内敛、含蒂、温柔、折中的民族性格和情怀”。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诗经》里这句话,意思是“高雅先生真君子,
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这正符合材料一中“君子如玉”的观点。A项,以“金玉”为衬托,突出人
应以“忠信”为宝贵的品格。B项,说明“艰难国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强调贫践、忧愁等逆境都是磨炼人的
意志、培养人的志气的条件,要正视人生的种种磨难与挫折,把它看作成功的试金石、助燃剂。D项,以“玉不
琢,不成器”类比,强调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治国理政,都要以学习为先。
4.【答案】示例:①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②玉有审美价值,造型优美,色彩瑰丽:③玉有象征意义,象
征美好、高洁、坚贞的精神品质:④玉文化底蕴丰富,玉器具有广博、精深、含蓄的文化特征:⑤玉可以代表国
人内敛、含蓄、温柔、折中的民族性格和情怀。(4分。大意对即可。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4分。若有其他答
案,合理亦可的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范国主要在村朴一的第一、二、四自然段。答题关键在
于审清题意,也就是结合选文内容,谈谈玉文化的历史、内涵和现实价值。
5.【答案】示例:①以玉器为载体,引领国人爱玉、崇玉、佩玉,继承和发扬以“君子如玉”等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②研究玉文化在文艺理论中的运用机制及其价值,扩大玉文化的应用范围,发掘玉文化的普
适价值。(能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综合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两个方面来误玉文化的研究意义:一是如何传永,怎样
传承的问題。玉文化自古以来都不是空洞的文化,而是以玉器为载体的,所以研究玉文化必然先宣传玉器的种
类、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让更多的人了解玉器、喜爱玉器,进而传承以玉文化为代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
是要像《文心雕龙》中渗透玉文化那样,研究玉文化在其他领城的借鉴和运用,使玉文化的价侦更加丰富多彩。
6.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强加因果。面对独子的牺牲,戒老爹
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悲伤,是国为“寨子里像山子那样牺牲的,有二十一人,都不到二十岁。他们,都是寨子的
骄傲”,而不是因为深信张政委的话。
7.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A项,“突出了戒家寨人对和平的
热爱”错误,写其先祖的逃难经历是为了突出成家塞开创的艰难和戚家塞人在过去生活的不易,而不是“突
出了戒家塞人对和平的热爱”。
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