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小池初级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备课精品--课件+教学设计+练习: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龙岩市小池初级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备课精品--课件+教学设计+练习: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8-31 22:50:39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温故而知新1、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英国、美国、法国。 2、这几个国家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革命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学习目标1、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3、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1、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
2、俄国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措施?
4、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什么?历史作用?
5、明治维新的背景?
6、明治维新的措施是什么?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7、明治维新的影响?自学提纲劳动中的农奴俄国农奴交不起房租生活环境恶劣想一想俄国农奴制怎样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缺乏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农奴生活水平低下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1861年改革时间:人物:内容:影响:评价: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自由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快份地。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改革留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请你思考亚历山大二世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他的这种思想带来什么后果?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
(1)列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假如你是俄国当时的一个农 民,你愿意接受这个改革吗?为什么?探究提升说一说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明治维新的背景:①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里,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②西方列强入侵,激化国内矛盾。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1853年浦贺港美国《日美亲善条约》民族危机严重明治维新时间:人物:内容:作用:意义:1868年明治天皇1、加强国家统一;
2、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提高国民素质。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企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大力发展教育。
4、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藩:大名的世袭领地。
县:由中央任命官员 管理的行政区域。允许土地买卖。图为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向欧美学习.图为日本政府派使团出访欧美。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分别是发生在日本和中国的较为典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结果截然相反:一个成功,走上了近代亚洲强国之路;一个失败,依旧是任人宰割的对象。你能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吗?(试从时代背景、领导者、改革的参加者、改革内容几方面进行比较)能力大比拼明治维新1861年农奴制改革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知识整合同步练习1.“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日本明治维新 C.美国南北战争 D.中国土地改革
2.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俄国都进行了改革。下列关于这两场改革运动的比较,正确的有( )
①性质相同 ②背景相似 ③结果相同 ④都由地主阶级主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选择题AC3.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
A.结束了沙皇统治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缓和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4.下列哪一个国家与其它三国相比,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不同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5.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洽维新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始于19世纪60年代 ②都摆脱了沧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③改革后都野蛮侵略中国 ④都涉及到土地私有权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DB6.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甲同学说:此举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加快了国家近代化步伐;乙同学说:此举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他们辩论的主题是( )
A.俄国废除农奴制 B.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C.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 D.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7.比较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与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其共同点是
A.降低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
B.要求被解放者“赎买”土地
C.因为大规模内战而颁布实施
D.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A8.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英)在《资本的年代》中谈到:“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俄国) 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为此俄国采取的主要措施
A.提倡“文明开化” B.废除黑人奴隶制
C.“废藩置县” D.废除农奴制
9.19世纪中期,日本面对“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做出的“迅速和成功的反应”是: ( )
A.实行大化改新 B.废除农奴制
C.实行明治维新 D.进行王朝统一战争 DC10.到1899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这得益于( )
A.日本大化改新的成效
B.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C.西方国家的扶植和支持
D.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11.革命或改革往往是某种旧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懂得改革,是一种智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60年代,下列国家发生的革命或改革,都废除了阻碍其发展的旧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按要求完成下表。①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②农奴制;③亚历山大二世;④明治维新;⑤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试举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懂得改变的一例史实,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①罗斯福新政;②对工业的调整。
(3)重视科技,重视教育,发展经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洋务派举办新式教育事业,洋务派首先感到的是急需翻译人才,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招收满族学生入馆学习,除学习外文外,还学习汉文。以后又陆续设立了一批以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主的学校。为了适应近代化工业的需要,洋务派举办了以学习外国科学技术为主的各类学堂。洋务派还开办了以建设新式海陆军服务的各类军事学校。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举办新式学校的特点,并指出其直接目的。
特点:学校各类较多;以学习外文和外国科学技术为主。直接目的: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材料二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新政府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成效: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近代学校体系。前提: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新政权。
(3)综合,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进程中有什么相同点?
向西方学习;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社会的进步起巨大的推动作用。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16世纪~19世纪俄国在欧亚两洲扩张的概况。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分析历史问题,整体的把握历史事件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归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学习历史,使所学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沙俄的发展史也是不断侵略扩张的历史。沙俄是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中国是它侵略的国家之一,启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丑恶本质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捍卫领土、维护和平的根本条件是国家的强大。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以大名、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而后新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重点:一是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5.难点:如何在教材内容简单的情况下,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二是通过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图示归纳法、直观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材中的图文史料、网上下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曾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个条约签订的时间?(答1689年)同一年,在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彼得大帝开始改革。俄国的近代历史的发展状况又是怎样?以及日本的发展情况又怎么样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此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讲授新课】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非常严重。一方面它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实际是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以沙皇为首的农奴主实行的改革。
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强调)①“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②收取份地赎金。农奴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这次改革有其积极意义:1861年改革从性质上看是农奴主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收取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资金。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将军的政府设在江户(今天的东京),称为幕府。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
农民,被世世代代束缚在土地上,他们终年辛苦,却要将收获物的一半以上还给封建领主,还要担负名目繁多的苛税和徭役。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地发生。另外,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也受到幕府的歧视和压制。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在日本有了长足的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当时全国雇工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有三四百家,有的手工工场雇工达一百多人。大阪、京都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一些商人和高利贷者还在农村把农民抵押而过期无力赎取的土地据为己有,并召募农民开垦土地,成为新兴地主。由于封建经济的衰败,大名、武士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大名、武士开始经商。这些人的利益相互接近,他们都对幕府的统治不满,特别是政治和军事力量比较大的一些大名和武士由原先封建统治的支柱变成反对幕府的一支主要力量。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府。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同学们想一想,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同学回答:鸦片战争)不久,西方列强也来敲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加不满。
1867年,倒幕派加紧在宫廷活动,联络一些权贵,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获得讨幕密诏。乌羽、伏见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推翻幕府的基础。倒幕军乘胜追击,5月,大军进逼江户,德川庆喜被迫投降。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改革。
幕府统治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措施。明治维新内容如下: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藩的统治权,打破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经济方面,废除土地买卖禁令,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自由,实为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还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向西方学习,发展教育等。
由于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武士集团手中,作为幕府统治的支柱,他们同封建势力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同时,由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较晚,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占有殖民地等都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后面,致使日本的地主资产阶级特别狂热地运用对外侵略、掠夺和杀戮的血腥手段,来补充本国财政资金的不足。
【课堂小结】
展示本题知识结构图,通过问答的形式小结。
【练习巩固】
展示课堂练习让学生训练,然后讲解。
【布置作业】
各地区指定配套教辅材料中的相关练习。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选择题
1.“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日本明治维新 C.美国南北战争 D.中国土地改革
2.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俄国都进行了改革。下列关于这两场改革运动的比较,正确的有
①性质相同 ②背景相似 ③结果相同 ④都由地主阶级主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3.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
A.结束了沙皇统治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缓和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4.下列哪一个国家与其它三国相比,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不同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5.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洽维新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始于19世纪60年代 ②都摆脱了沧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③改革后都野蛮侵略中国 ④都涉及到土地私有权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甲同学说:此举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加快了国家近代化步伐;乙同学说:此举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他们辩论的主题是( )
A.俄国废除农奴制 B.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C.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 D.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7.比较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与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其共同点是
A.降低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 B.要求被解放者“赎买”土地
C.因为大规模内战而颁布实施 D.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8.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英)在《资本的年代》中谈到:“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俄国) 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为此俄国采取的主要措施
A.提倡“文明开化” B.废除黑人奴隶制
C.“废藩置县” D.废除农奴制
9.19世纪中期,日本面对“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做出的“迅速和成功的反应”是: ( )
A.实行大化改新 B.废除农奴制 C.实行明治维新 D.进行王朝统一战争
10.到1899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这得益于( )
A.日本大化改新的成效 B.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C.西方国家的扶植和支持 D.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二、非选择题
11.革命或改革往往是某种旧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懂得改革,是一种智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60年代,下列国家发生的革命或改革,都废除了阻碍其发展的旧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按要求完成下表。
国家
改革(或革命)名称
废除旧制度
领导人
共同影响
美国

黑人奴隶制
林肯


俄国
1861年改革


日本

封建土地制度
明治天皇
(2)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试举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懂得改变的一例史实,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洋务派举办新式教育事业,洋务派首先感到的是急需翻译人才,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招收满族学生入馆学习,除学习外文外,还学习汉文。以后又陆续设立了一批以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主的学校。为了适应近代化工业的需要,洋务派举办了以学习外国科学技术为主的各类学堂。洋务派还开办了以建设新式海陆军服务的各类军事学校。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新政府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举办新式学校的特点,并指出其直接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3)综合,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进程中有什么相同点?
参考答案
一、ACBDD ADDCB
二、11.(1)①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②农奴制;③亚历山大二世;④明治维新;⑤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①罗斯福新政;②对工业的调整。
(3)重视科技,重视教育,发展经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2.(1)特点:学校各类较多;以学习外文和外国科学技术为主。直接目的: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2)成效: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近代学校体系。前提: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新政权。
(3)向西方学习;发展教育,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