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C- 12 O-16 N-14 H-1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一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组成均可用通式表示
B. 涤纶、腈纶、氯纶等合成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腐蚀等优点
C. 核酸一定是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D. 鸡蛋清溶液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糖类不一定都能用通式Cm(H2O)n来表示,如鼠李糖(C6H12O5)、脱氧核糖(C5H10O4)等,故A错误;
B.涤纶、腈纶、氯纶等合成纤维性质稳定,具有耐腐蚀的优点,且强度高、弹性好,故B正确;
C.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脱氧核糖核酸由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核糖核酸由磷酸、核糖核苷酸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故C错误;
D.鸡蛋清溶液中滴入饱和的Na2SO4溶液,发生盐析,有沉淀析出,故D错误;
故选:B。
2. 下列选项中的甲、乙两个反应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的是
选项 甲 乙
A 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乙醇在铜的作用下与氧气生成乙醛
B 乙酸乙酯在稀硫酸存在下与水反应 油酸甘油酯与氢气反应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C 甲苯与氢气反应生成甲基环己烷 甲苯在酸性高锰酸钾作用下生成苯甲酸
D 苯和浓硝酸反应制备硝基苯 苯与液溴反应制备溴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为置换反应,乙醇在铜的作用下与氧气生成乙醛为氧化反应,A错误;
B.乙酸乙酯在稀硫酸存在下与水反应为取代反应,油酸甘油酯与氢气反应生成硬脂酸甘油酯为加成反应,B错误;
C.甲苯与氢气反应生成甲基环己烷为加成反应,甲苯在酸性高锰酸钾作用下生成苯甲酸为氧化反应,C错误;
D.苯和浓硝酸反应制备硝基苯为取代反应,苯与液溴反应制备溴苯为取代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D。
3. 羰基碳原子上连有甲基的化合物,与碘在强碱溶液中发生碘仿反应:则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目信息可知,羰基碳原子上连有甲基的化合物,与碘在强碱溶液中发生碘仿反应,
A.结构简式为,酮羰基的C原子连接甲基,能发生碘仿反应,故A选;
B.结构简式为,酮羰基的C原子连接羟基和乙基,不能发生碘仿反应,故B不选;
C.结构简式为,酮羰基的C原子没有连接甲基,不能发生碘仿反应,故C不选;
D.结构简式为,酮羰基的C原子连接羟基和乙基,不能发生碘仿反应,故D不选;
故选:A。
4.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
B.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C. 向氯乙烷中滴入溶液检验其中氯元素:
D. 将乙酸滴入氢氧化铜悬浊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乙酸铵为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苯酚的酸性强于,苯酚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氯乙烷不溶于水,不能电离出,则向氯乙烷中滴入溶液后没有明显现象,不发生反应,故C错误;
D.将乙酸滴入氢氧化铜悬浊液中,生成醋酸铜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解释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分别向葡萄糖溶液和乙醛溶液中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葡萄糖中溶液含有乙醛
B 向少量1—溴丙烷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冷却后滴加2-3滴硝酸银溶液 有沉淀生成 1—溴丙烷中含有溴原子
C 向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溶液变浑浊 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生成了溶解度较小的苯酚
D 将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乙醇发生消去及应生成乙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葡萄糖溶液和乙醛均含醛基-CHO,均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水解后在酸性溶液中检验溴离子,水解后没有加硝酸至酸性,操作不合理,故B错误;
C.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则溶液变浑浊,可知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生成了溶解度较小的苯酚,故C正确;
D.挥发的乙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溶液褪色,不能检验生成的乙烯,故D错误;
故选:C。
6. 是合成头孢克洛的关键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分子具有两性,不可发生水解反应
B. 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C. 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D. 不存在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分子含有氨基和羧基具有两性,含有酰胺键和氯原子可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
B.连接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一定为饱和碳原子,分子中有如图“*”号标示的2个手性碳原子:,故B错误;
C.该分子没有对称结构,每一种氢都是不同环境,所以分子中共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故C正确;
D.该有机物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两个碳氧双键,还有2个环,一个双键的不饱和度为1,一个环的不饱和度为1,则该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为5,一个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所以可存在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答案选C。
7.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4 g由乙烯和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
B. 标准状况下,3.36 L戊烷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75
C. 分子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1.0
D. 0.2 mol甲苯中所含有的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6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为CH2,14g由乙烯和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2NA,故A正确;
B.标准状况下,3.36L戊烷是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故B错误;
C.当C2H6O是二甲醚时,0.3molC2H6O分子中含有键的数目为1.8NA,故C错误;
D.甲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选A。
8. 某甲酸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甲醛,用下列方法可以证明的是
A. 加入新制的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则含甲醛
B. 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若能产生银镜,则含甲醛
C. 先将试液充分进行酯化反应,收集生成物进行银镜反应,若有银镜产生,则含甲醛
D. 将该溶液与足量溶液混合后蒸馏,若其蒸馏产物可发生银镜反应,则含甲醛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酸和甲醛都含有醛基,则直接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不能证明是否含有甲醛,应先加入足量溶液,甲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难挥发的甲酸钠,然后蒸馏,将可能存在的甲醛蒸出,再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蒸馏出的产物,故选D。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醇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B. CH3OH、CH3CH2OH、、都能在铜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
C. 将与CH3CH2OH在浓H2SO4存在下加热,最多可生成3种有机产物
D. 醇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多碳醇当与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时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A错误;
B.中和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面没有氢原子,不能被催化氧化,B错误;
C.与CH3CH2OH在浓H2SO4存在下加热反应时,不仅可以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也能分子间脱水生成醚,烯烃有两种,醚有三种,所以有机产物最多有5种,C错误;
D.醇类在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浓氢卤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D正确;
故选D。
10.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
A. 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有机物含有醛基、羧基、醇羟基结构、利用官能团的性质来解答。
【详解】①有机物含有醛基,则它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羟基,故①可能发生;
②有机物中不含有卤代烃,也不含有酯基,故②不可能发生;
③有机物含有羧基能和醇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含有的醇羟基也能和羧酸发生酯化反应,故③可能发生;
④有机物含有醇羟基结构,醇羟基能被氧化成醛基,该有机物中含有醛基,醛基能被氧化成羧酸,故④可能发生;
⑤有机物含有羧基,具有酸性,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故⑤可能发生;
⑥有机物中含有醇羟基,且醇羟基相邻的碳上含有氢原子,故能发生消去反应,故⑥可能发生;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掌握常见有机物的官能团间的转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聚乳酸是一种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它的一种合成方法如图所示。
乳酸(C3H6O3)→丙交酯()→聚乳酸[(C3H4O2)n]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B. 每生成1mol丙交酯需脱去2molH2O
C. 丙交酯分子中都含有的六元环为平面结构
D. 丙交酯分子和聚乳酸分子中都含有酯基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乳酸的结构简式为,A正确;
B.乳酸分子之间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交酯,每生成1mol丙交酯需消耗乳酸2mol,脱去2molH2O,B正确;
C.丙交酯分子中含有的六元环中的连接-CH3的C原子均形成4个单键,为立体结构,C错误;
D.聚乳酸分子可通过乳酸分子之间直接脱水缩合得到,故丙交酯分子和聚乳酸分子中都含有酯基,D正确;
故答案选C。
12. 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中含有4种官能团
B. 该有机物分子式为,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1mol该有机物消耗2mol氢氧化钠
D 1mol该有机物跟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44.8L(标准状况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有机物中含有羟基、碳碳双键、酯基和羧基4种官能团,故A正确;
B.根据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得出其分子式为,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
C.1mol该有机物含有1mol羧基和1mol酯基,可以消耗2mol氢氧化钠,故C正确;
D.能和Na反应的官能团是-OH和-COOH,1mol该有机物含1mol羧基和3mol羟基,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2mol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故D正确;
答案选B。
13. 以氯乙烷为原料制取乙二酸(HOOC—COOH)的过程中,要依次经过下列步骤中的 ( )
①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 ②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 ③与浓硫酸共热到170℃ ④在催化剂存在情况下与氯气反应 ⑤在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共热 ⑥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
A. ①③④②⑥ B. ①③④②⑤
C. ②④①⑥⑤ D. ②④①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以氯乙烷为原料制取乙二酸(HOOC—COOH)的过程中,先是氯乙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反应生成乙烯,乙烯在催化剂存在情况下与氯气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反应生成乙二醇,乙二醇在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共热反应生成乙二醛,乙二醛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反应生成乙二酸,因此依次经过的步骤为②④①⑤⑥,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4. 绿原酸是咖啡的热水提取液成分之一,结构简式如下图,关于绿原酸判断正确的是
A. 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3 mol CO2气体
B. 1 mol绿原酸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消耗2.5 mol Br2
C. 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
D. 绿原酸水解产物均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含有1mol羧基,能和NaHCO3反应产生1molCO2,故A错误;
B、含有1mol碳碳双键能和1molBr2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酚羟基,使得苯环邻位和对位上的氢原子变得活泼,容易发生取代,消耗3molBr2,共消耗4molBr2,故B错误;
C、含有羧基、酯基、2mol酚羟基,最多消耗4molNaOH,故C正确;
D、右边的环是环烷烃,不是苯环,不含有酚羟基,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C。
15. 分子式为的有机化合物甲,在硫酸存在下与水反应生成乙、丙两种物质,丙经一系列氧化最终可转化为乙的同类物质,又知等质量的乙丙的蒸气在同温同压下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酯类同分异构体共有
A. 8种 B. 12种 C. 16种 D. 18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有机化合物甲的分子式为,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化合物,则有机化合物甲为酯,丙经一系列氧化最终可转化为乙的同类物质,所以丙为饱和一元醇,乙为饱和一元羧酸。由于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在同温同压下所占体积相同,即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因此酸比醇少一个C原子,即水解后得到的羧酸含有4个C原子,而得到的醇含有5个C原子。含有4个C原子的羧酸有2种同分异构体:、;含有5个C原子的醇有8种同分异构体:、、、、、、、,能氧化为羧酸的有4种(即含有),所以有机化合物甲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种。
故A正确。
二、填空题(共四道大题,共55分)
16. 苯甲酸乙酯可用于配制香水和人造精油,还可以作为食用香精。实验室可用苯甲酸(熔点122.1℃)与乙醇为原料制备苯甲酸乙酯,制备装置如图1所示(部分装置已省略)。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①:在烧瓶中加入苯甲酸6.1 g,乙醇30.0 mL,浓硫酸4.0 mL,适量环己烷。按如图1所示安装好装置,加热烧瓶,控制一定温度加热回流2h。
步骤②:将烧瓶中的反应液倒入盛有50.0mL水的烧杯中,加入至溶液呈中性。
步骤③: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再用乙醚萃取水层中的残留产品,二者合并,加入到蒸馏装置中,加入沸石与无水硫酸镁,加热蒸馏制得产品6.0 mL。
部分物质的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苯甲酸 乙醇 环己烷 苯甲酸乙酯
摩尔质量/() 122 46 84 150
密度/() 1.2659 0.7893 0.7318 1.0500
沸点/(℃) 249.2 78.3 80.8 212.6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冷凝水的流向为_______(填“a到b”或“b到a”)。
(2)制备苯甲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步骤②中加入的作用是_______。
(4)步骤③中进行蒸馏操作时,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_______。
(5)该实验中苯甲酸乙酯的产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装置制备苯甲酸乙酯,其中分水器的“分水”原理是冷凝液在分水器中分层,上层有机层从支管处流回烧瓶,下层水层从分水器下口放出,反应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
【答案】(1) ①. 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 ②. b到a
(2)+CH3CH2OH+H2O
(3)中和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降低苯甲酸乙酯的溶解度
(4)除去苯甲酸乙酯中的水
(5)84.0% (6)分水器中水量不再变多
【解析】
【分析】通过苯甲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可制得苯甲酸乙酯,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吸水剂,回流2小时,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加入碳酸钠中和硫酸和苯甲酸,同时可降低苯甲酸乙酯的溶解度,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再用乙醚萃取水层中的残留产品,二者合并,加到蒸馏装置中,加入沸石与无水硫酸镁,加热蒸馏制得纯净的苯甲酸乙酯,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仪器A名称为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冷凝水的流向为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为都是下进上出,所以应是b到a;
【小问2详解】
苯甲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和水,则制备苯甲酸乙酯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H2O;
小问3详解】
Na2CO3呈碱性,可以吸收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降低苯甲酸乙酯的溶解度。
【小问4详解】
无水硫酸镁可以吸水,常用做干燥剂,所以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除去苯甲酸乙酯中的水分。
【小问5详解】
已知投入的苯甲酸的物质的量为,乙醇的物质的量为,乙醇过量,则理论上产生的苯甲酸乙酯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质量为:0.05mol×150g/mol=7.5g,该实验中苯甲酸乙酯的产率为:。
【小问6详解】
根据分水器的“分水”原理可知,反应结束的标志是分水器中水量不再变多。
17. 有机物J是一种能用于合成苯巴比妥类药物的中间体,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2)化合物J的分子式为_______。
(3)写出E+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反应H→J的另一种产物是_______(写结构简式)。
(5)E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_______种。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
【答案】(1) ①. 甲苯 ②. 取代反应
(2)
(3) + HCl+
(4)
(5) ①. 6 ②.
【解析】
【分析】A和氯气在光照下发生甲基上的取代反应生成B,B和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发生水解,氰基变为羧基得到D,D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为 ,F和SO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G,G和E发生已知中的第一步反应生成H,H为 ,H发生已知中的第二步反应得到J。
【小问1详解】
A的化学名称为甲苯,B和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甲苯;取代反应;
【小问2详解】
由流程中J的结构简式可知,J的分子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G和E发生已知中的第一步反应生成H,化学方程式为 + HCl+ ;
【小问4详解】
H发生已知中的第二步反应得到J,由题给已知信息,另一种产物是,故答案为:;
【小问5详解】
E为 ,含有苯环且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E的同分异构体中应该含有-OOCH基团,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可以是2个-CH3和-OOCH,2个甲基分别处于邻、间、对位,挪动第三个取代基的位置,共可得2+3+1=6种不同的结构,故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即分子内有4种氢原子,则结构简式为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C- 12 O-16 N-14 H-1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一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组成均可用通式表示
B. 涤纶、腈纶、氯纶等合成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腐蚀等优点
C. 核酸一定是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D. 鸡蛋清溶液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2. 下列选项中的甲、乙两个反应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的是
选项 甲 乙
A 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乙醇在铜的作用下与氧气生成乙醛
B 乙酸乙酯在稀硫酸存在下与水反应 油酸甘油酯与氢气反应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C 甲苯与氢气反应生成甲基环己烷 甲苯在酸性高锰酸钾作用下生成苯甲酸
D 苯和浓硝酸反应制备硝基苯 苯与液溴反应制备溴苯
A. A B. B C. C D. D
3. 羰基碳原子上连有甲基的化合物,与碘在强碱溶液中发生碘仿反应:则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A. B.
C D.
4.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
B.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C. 向氯乙烷中滴入溶液检验其中氯元素:
D. 将乙酸滴入氢氧化铜悬浊液中:
5. 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解释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分别向葡萄糖溶液和乙醛溶液中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葡萄糖中溶液含有乙醛
B 向少量1—溴丙烷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冷却后滴加2-3滴硝酸银溶液 有沉淀生成 1—溴丙烷中含有溴原子
C 向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溶液变浑浊 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生成了溶解度较小的苯酚
D 将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产生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乙醇发生消去及应生成乙烯
A. A B. B C. C D. D
6. 是合成头孢克洛的关键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分子具有两性,不可发生水解反应
B. 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C. 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D. 不存在分子中含有苯环同分异构体
7.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4 g由乙烯和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
B. 标准状况下,3.36 L戊烷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75
C. 分子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1.0
D. 0.2 mol甲苯中所含有的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6
8. 某甲酸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甲醛,用下列方法可以证明的是
A. 加入新制的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则含甲醛
B. 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若能产生银镜,则含甲醛
C. 先将试液充分进行酯化反应,收集生成物进行银镜反应,若有银镜产生,则含甲醛
D. 将该溶液与足量溶液混合后蒸馏,若其蒸馏产物可发生银镜反应,则含甲醛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醇类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B. CH3OH、CH3CH2OH、、都能在铜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
C. 将与CH3CH2OH在浓H2SO4存在下加热,最多可生成3种有机产物
D. 醇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
10.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
A. 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④
11. 聚乳酸是一种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它的一种合成方法如图所示。
乳酸(C3H6O3)→丙交酯()→聚乳酸[(C3H4O2)n]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B. 每生成1mol丙交酯需脱去2molH2O
C. 丙交酯分子中都含有的六元环为平面结构
D. 丙交酯分子和聚乳酸分子中都含有酯基
12. 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中含有4种官能团
B. 该有机物分子式为,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1mol该有机物消耗2mol氢氧化钠
D. 1mol该有机物跟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44.8L(标准状况下)
13. 以氯乙烷为原料制取乙二酸(HOOC—COOH)的过程中,要依次经过下列步骤中的 ( )
①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 ②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 ③与浓硫酸共热到170℃ ④在催化剂存在情况下与氯气反应 ⑤在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共热 ⑥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
A. ①③④②⑥ B. ①③④②⑤
C. ②④①⑥⑤ D. ②④①⑤⑥
14. 绿原酸是咖啡的热水提取液成分之一,结构简式如下图,关于绿原酸判断正确的是
A. 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3 mol CO2气体
B. 1 mol绿原酸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消耗2.5 mol Br2
C. 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
D. 绿原酸水解产物均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5. 分子式为的有机化合物甲,在硫酸存在下与水反应生成乙、丙两种物质,丙经一系列氧化最终可转化为乙的同类物质,又知等质量的乙丙的蒸气在同温同压下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酯类同分异构体共有
A. 8种 B. 12种 C. 16种 D. 18种
二、填空题(共四道大题,共55分)
16. 苯甲酸乙酯可用于配制香水和人造精油,还可以作为食用香精。实验室可用苯甲酸(熔点122.1℃)与乙醇为原料制备苯甲酸乙酯,制备装置如图1所示(部分装置已省略)。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①:在烧瓶中加入苯甲酸6.1 g,乙醇30.0 mL,浓硫酸4.0 mL,适量环己烷。按如图1所示安装好装置,加热烧瓶,控制一定温度加热回流2h。
步骤②:将烧瓶中的反应液倒入盛有50.0mL水的烧杯中,加入至溶液呈中性。
步骤③: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再用乙醚萃取水层中的残留产品,二者合并,加入到蒸馏装置中,加入沸石与无水硫酸镁,加热蒸馏制得产品6.0 mL。
部分物质的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苯甲酸 乙醇 环己烷 苯甲酸乙酯
摩尔质量/() 122 46 84 150
密度/() 1.2659 0.7893 0.7318 1.0500
沸点/(℃) 249.2 78.3 80.8 212.6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冷凝水的流向为_______(填“a到b”或“b到a”)。
(2)制备苯甲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步骤②中加入的作用是_______。
(4)步骤③中进行蒸馏操作时,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_______。
(5)该实验中苯甲酸乙酯的产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装置制备苯甲酸乙酯,其中分水器的“分水”原理是冷凝液在分水器中分层,上层有机层从支管处流回烧瓶,下层水层从分水器下口放出,反应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
17. 有机物J是一种能用于合成苯巴比妥类药物的中间体,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2)化合物J的分子式为_______。
(3)写出E+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反应H→J另一种产物是_______(写结构简式)。
(5)E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_______种。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