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2.5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2.5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02 11:3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教 学 目 标 掌握移项的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 用移项的方法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移项要变号,正确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复习 新课 观察下列一元一次方程,与上题的类型有什么区别?如何解这两个方程? ①3x=5-2x ②2x+3=-1 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方程的两边都有未知项和常数项,而前面的三道题未知项都在方程的一边,常数项在方程的另一边。 我们可以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x=5 -2x 解: 3x+2x=5-2x+2x 3x +2x=5 5x=5 x=1 观察解题过程中-2x这一项变号后移到了等号的左边,我们把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1、移项:方程的一项改变符号,从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我们把它叫做移项. 思考:移项的根据?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移项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移项的作用:把未知项放在方程的一边,已知项放在另一边,就可以利用上节课学习的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解方程。移项要变号。 移项后的方程可以用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方法求解,从而把方程化为x=a的形式,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练习1:把下列方程进行移项变换 练习2:慧眼找错 3x+7=1 解:移项,得 3x=1+7 6-x=8 解:移项,得 x=8-6 6x-5=x+15 解:移项,得 6x-x=-15-5 例1:解下列方程 (1) 2、总结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3、总结每一步需要注意的问题。 移项要注意移项要变号,移哪项变哪项,不移的项不变号。合并同类项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系数化为1要注意未知数的系数做分母。 练习3:解方程 提升训练 1、若 与 是同类项,求m-2n的值. 3、已知x=2是关于x的方程 的解,则k的值应为多少? 三、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移项的根据是什么?移项起到什么作用?移项应注意什么问题? (3)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解方程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 四、课堂检测: 1、解下列方程 ①4x=9+x ②5-2m=-3 3y-2=5y+6 ④ 2、当x取什么值时,多项式5x+10与2-6x的值相等? 3、已知x=3是关于x的方程 的解,则k的值应为多少? 五、作业: 必做题: 第90页第1题, 第92页第3题中(3)(4),第111页第2题中(1)(2) 选做题:91页 第4题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总结两类型方程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的思考、观察和教师的讲解,认识“移项”变形,得出移项的方法,便于理解移项的原理。 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化归思想。 提问程度较差的同学,使他们理解并掌握移项的方法,为解方程做铺垫。 易错点提前干预,让学生指出错误并解方程。 学生口述,教师板演第二题,规范学生的书写。第一题学生练习。 学生总结解这类方程的步骤及每一步需要注意的问题。 练习题从易到难,针对不同的学生,叫不同层次的学生上黑板板演,进一步巩固学生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方法。 通过提升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并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知识点和思想方法,使学生对解方程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层课堂检测,要求优生三道都做,中等和程度比较差的孩子做前两题。通过课堂检测检查学生当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课后查缺补漏。 分层留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板书设计 课题 移项 例题 练习(学生板演) 步骤
教教学反思